诵国学经典行儒雅风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1411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诵国学经典行儒雅风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诵国学经典行儒雅风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诵国学经典行儒雅风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诵国学经典行儒雅风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诵国学经典行儒雅风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诵国学经典行儒雅风范.docx

《诵国学经典行儒雅风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诵国学经典行儒雅风范.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诵国学经典行儒雅风范.docx

诵国学经典行儒雅风范

诵国学经典,行儒雅风范

南京市扬子第四小学

今天的小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在当今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形势下,除了要求他们有更高的文化,还需要有更高的素养。

因此,我们要在传授他们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传承国学经典与与小学生德行教育紧密相联

1、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

“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而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民族就不会有进步,不会有创新。

”国学经典就是这种足以支撑我们华夏民族的永恒力量,全球经典教育专家王财贵博士认为“经典是人类社会最有价值、最有用的知识”,国学经典就是中华民族最有价值、最有用的知识。

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顾及民族承前启后的百年大计,要善于挖掘出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作为学校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有针对性地对当代青少年进行灌输、熏陶和引导。

中华民族悠远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含义广泛,其中既包含有承载诸子百家(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精髓的文化典籍,还包含陶冶性情,颐养心性的琴、棋、书、画等显性文化元素,而其最核心的部分是孕育我们整个华夏民族生生不息,难以割裂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

这些都是“高度浓缩又相互关联的智慧思想体系”,是千百年来吹沙沥金,去粗存精,最后才流传下来的对孩子进行“立德”、“修身”、“发蒙”、“启智”教育的经典教材。

2、改变学生“骄娇”之气。

现在学校的教育对象绝大多数是跨世纪的独生子女,几代人将高希望值聚焦到一个孩子身上,现代家庭家长文化素质提高、民主温馨的家庭氛围、家长付出精力和物力对子女教育的高投入,都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但其“独生”这一独特性,“温室效应”产生了独生子女“骄娇”综合症。

其一“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

从家庭结构上看,孩子处于核心地位,百般的溺爱,便形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

他们爱置个人利益于集体利益之上,生怕别人超过自己,争强又好胜。

社会活动与生存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弱,常常有一种孤独感。

 其二“娇”,来自于生活上一帆风顺,少年未尝愁滋味。

其表现为:

受不得批评,听不得坏话。

思想偏激片面,只看到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后果。

高智商低情商,自我调节能力差,感情易冲动。

独生子女这一症状的普遍性,对我们的德育工作提出一个严峻而现实的课题。

我校经过多年国学启蒙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发现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培养孩子优秀的人格,是实现孩子“童蒙养正”的最佳素质教育,也是奠定孩子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

自小就让他接触“最有价值和智慧的书”,能够使儿童在人格、心灵的塑造、记忆力、理解力等方面全方位地提高,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之成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道德品质的一流人才。

3、社会需要,教育者的使命。

国学热,国学潮席卷全球。

包括孔子和老子学说在内的国学已经走向五大洲,孔子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老子的“无为而治”、“上善若水”等思想理念正越来越被西方的学者和大众所接受和喜爱。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老子《道德经》。

在国内,国学经典教育也引起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高度关注。

《语文课程标准》对此提出明确要求并列出《优秀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中国少年发展基金会也隆重推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

尤其国学经典中很大一部分教人修身养性,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小学生的德行教育,能改变当前德育不力的现状。

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我们的学生是跨世纪的社会接班人,对于令人堪忧的现状我们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也必须承担更多。

二、构建国学经典教育平台,塑造学生健康完整人格

国学经典毕竟离我们的现实生活遥远,将孩子们“引进”而不是“逼进”古典文化的殿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在古典文化教育过程中融入现代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观审视传统经典是必要的。

1、构建儒雅的校园文化平台。

“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水到渠成的教育,讲究潜移默化的功效,我们要求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同样我们努力使静态的校园也处处成为鲜活的育人佳境。

(1)校园环境优雅。

在一进校门的墙上悬挂了古色古香的对联,对联的内容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让教师、学生一进校门就能感受到古典文化的芬芳扑面而来。

在教学楼的墙壁上,学校精心挑选了《锄禾》、《竹石》、《青松》、《石灰吟》等诗词名篇,通过优美的画面,工整的书写向孩子诠释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在教室走廊张贴中华传统美德德行教育系列图片,告诉学生明德、慎思、笃学、尚行;在多功能教室的外墙上张贴《弟子规》全文,在体育馆外墙吹响《少年中国说》之号角,让学生时刻警醒自我言行,立志学高报国。

各班教室根据班级特点制作文化墙,国学经典如影随形,成为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伙伴。

学校的宣传长廊和各班的黑板报开辟“儒香”文化宣传专栏,学校的校园广播每周五固定为“儒香”文化专题广播,每周四的晨会时间固定为国学经典诵读。

我们最大限度地让校园的每一处环境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让校园的每一面墙都跟学生对话,给学生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以此让学生在优美的字体、诗画意境中获得美的熏陶,不知不觉中受到古代圣贤的精神引领,激发学生热爱古典文化、乐于学习古典文化的热情。

走进我们墨香盈袖的校园,感受古朴醇美悠远绵延的古典文化气息,自然产生心胸开阔达天地的豪迈感想。

在南京市绿色校园评选中,我校凭着古朴优雅的环境通过了检查团的检查并给检查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教师队伍博雅。

硬件上的打造旨在给学生一个轻松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教师队伍的博雅则为学生成长提供了更为便捷之路。

学校教师文化以打造“博雅文化”为核心,进而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理想和信念、高品位的职业境界、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先进的教育思想、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踏实而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独特的个人魅力。

我校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培养,从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到教师的行为文化的塑造,尤其是国学经典传统文化方面的培训已经纳入校本培训计划。

学校定期面向全体教职工开展国学讲坛活动,通过请大师讲授和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让教师更直接地聆听大师国学教育的心声,加深对国学启蒙教育的理解。

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工关心传统文化,阅读国学经典著作,并要求每位教师完成一定数量的研究心得。

在市规划办立项的十一五课题“儒香国学启蒙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下,我校有27人次申领了校级个人课题,通过学习和课题研究,教师个人成长得到了飞跃。

在今年南京市个人课题的申报中有一批课题成功立项,近年教师参加各级论文比赛,成绩越来越好,郑欣等老师获得了市优青、区学科骨干、区优青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平时细致的工作是不可分割的。

国学经典传统文化已经深入我校每一个教师的身心。

无论内在思想底蕴还是外在举止言行,我们的教师都收到了传统文化的洗礼,他们也必将将切身的收获传递到学生那边。

(3)学生活泼文雅。

学生文化建设的目标是:

建设积极、健康的少年君子文化,形成“笃学善思”的学风,“厚德尚行”的习性,“博爱自强”的品格。

以多元活动为载体,以课堂教学、综合活动、主题班会、网络建设、家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班级、年级、少先队为实施单位,以学生主动参与、自主管理为基本途径,将学生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艺术教育等有机结合,形成养成机制、自律机制和创新机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学生文化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入队仪式、毕业典礼等为基本形式的礼仪文化,利用六一、国庆等重大节庆日和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文化,设计儒香文化节、体育节、英语节等综合文化活动节,创造学生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奋发向上的平台。

“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口号在扬子四小每一个学生心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提倡通过国学经典及传统美德的教育,让学生逐步达成言谈举止皆文雅,坐立行走尽风范的目标。

近年来,我校一批颇具儒风的学生,如获得当年南京外国语学校招生考试第一名的严若宙同学;成为郊县唯一晋升南京市少先队理事会理事的孙凌峰同学等,他们正通过层层选拔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尽情展现着自我。

2、构建共享的社会资源平台。

家庭、社区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加强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促进学校内外教育因素的整合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

把学校教育的影响延伸到家庭和社区,为学生构建学校、社区、家庭、网络一体化的学习环境,形成由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社区化学习大家庭。

(1)继续开展“家教合作,共创特色”的学习型家庭专题研究。

在家庭教育指导上,由普及家教知识到组织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研究。

精心组织好“家长开放日”活动,面向家长宣传我们的教育理念,让家长充分肯定并支持国学经典传统文化教育。

定期进行家教经验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并为学校教育提供有力的参考数据,提高家教水平,推动学校教育。

加强社区、家长教育委员会的工作,提倡社区、家长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工作进行评议,聘请家长或社区优秀居民担任临时教师和义务辅导员。

(2)实现学校与社区教育资源的共享。

利用双休日开展亲子联谊活动,使学校成为社区文化教育活动基地。

积极配合、支持、参与社区教育活动,让我校红领巾进入社区开展文明行活动,与社区共同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我校面向幼儿园大班儿童的免费诵读班活动,通过向幼儿园大班儿童指导诵读《弟子规》促成儿童早期人格养成的教育正是应广大家长的要求而举办的。

3、构建新颖的课程文化平台。

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程设置的合理将直接作用于学生养成教育。

近年来,我校结合“活动教育”研究及国学启蒙教育等研究成果,研究新教材和新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求知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力图通过提供适应学生需要的个性化教育机会,充分发挥其潜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

(1)重点建设学科课程。

我校经过多年国学启蒙教育综合活动的实践研究,在借助吉林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国学小书院》系列丛书教学的基础上,近年致力于开发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校本教材。

课题组在教材开发过程中,以传统文化为主线,重最终的开发结果,更重开发的过程,重视教师与学生在开发过程中的拔节生长。

学科课程中国学经典传统文化的渗透。

国学经典在语文学科中体现较多,《三字经》、《弟子规》、成语典故等,我们充分挖掘这些有益于学生德行养成的经典元素。

如《负荆请罪》传递的自律与宽容,《祁黄羊》传递的公正无私;《游子吟》包蕴的孝心,《满江红》包蕴的忠心;《悬梁刺股》宣扬的恒心,《孔融让梨》宣扬的爱心等都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数学学科中也不乏传统数学思想元素,我国古代有许多经典的算术研究实例,如鸡兔同笼等,也产生了许多经典的算术研究理论,如《九章算术》等,至今仍与我们生活联系的圆周率、算盘等。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养成,数学成绩的提高。

结合我校特色,学校由点及面地开展了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推广,让古代算术思想融入现代生活,让探究、合作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得到落实。

在音乐、美术、体育学科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致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如我们在音乐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古代的乐理知识,欣赏民族经典乐章;美术课堂上注重传统民间工艺的欣赏与制作,欣赏赏心悦目的唐装等;体育课堂上渗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让孩子零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悠远流长。

德育学科中国学经典传统文化的教育。

《礼记·学记》中讲到“教也者,长善而救失。

”学校与老师的教育工作就是要救孩子们观念上、情感上、为人上的失,对青少年的良德善行的引导非常重要,也势在必行,因此我们利用德育课对学生进行国学经典传统文化的教育,告诉他们从善、行善。

我校大队部成立了少先队课题组,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与经典圣贤同行,做现代少年君子”的子课题研究,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矫正。

充分利用橱窗、黑板报、小报、红领巾广播站、雏鹰电视台、国旗下讲话等宣传手段,向全体队员们介绍《孝经》典故、礼仪课程、名人故事……特别是编写了《扬子四小行为规范礼仪十条》,得到全体师生一致通过,广受好评。

少先队组织以《弟子规》为基本教材,吸纳经典美文,精心编写了队会课教案,成为校本教材,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试行,要求每个中队辅导员利用周五队会课时间以此蓝本开展活动。

其中,感恩主题深入人心,孩子们知道了要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世界,我们要感谢父母的抚养之恩、老师的教导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祖国的哺育之恩、社会的关怀之恩、自然的惠赐之恩。

而这些人生的哲理在《弟子规》中都有阐述,如“父母教,须敬听”就是在告诉我们尊敬父母的教导之恩。

“黄香温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程门立雪”等典故都给了孩子们心灵的震撼。

着力开发国学经典传统文化校本课程。

我校组织骨干教师成立儒香文化教研组,目前已经成型的校本教材古诗词部分正是他们历经艰辛磨砺而来的。

悠悠五千年,诗歌记载了华夏民族的兴衰荣辱,一部中国诗歌史就是一部中华成长史。

作为龙的传人,华夏儿女,了解这个优秀的民族,就必须了解这载运千年灿烂,溶解春秋经典的诗。

我校“儒香”课题组以诗歌为突破,编写出一本以春、夏、秋、冬为主题的诗歌集萃。

这本诗歌集分成四季四个单元(秋蕴絮语、冬日印象、春天的歌、灿若夏花),通过追本溯源、诗词欣赏、摇橹引渡、余音袅袅四个部分及单元综合练习将中华优秀诗歌作品及其相关知识呈现在好学、勤学的儒香学子面前。

追本溯源旨在让学生了解更多经典轶事,激发学生对于经典的兴趣;诗词欣赏则直接将最美最醇的经典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摇橹引渡给了学生一枝拐杖,凭借所附的材料学生能够享受到跳后成功的欢愉;余音袅袅则让不朽的文化盛典通过一扇窗让学生探寻更多……除此之外,我们在每一个单元后面都附了一个综合练习,让经典的学习更加具有实战意义,充实自我的同时也能够锻炼自我。

此外,我们还开发了《论语》校本教材,让这本足以治天下的言论通过现代手法轻松活泼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改变了认为古典就是刻板,古典就是枯燥,古典就是死记硬背的错误观念,体现了“寓教于乐、启智于趣”的教学思想。

(2)充分实施活动课程。

以“活动教育”为核心,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实现国学经典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行教育整合的有效手段。

一直以来,我校以“国学启蒙教育”研究作为学校核心课题,进一步在活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并将取得的经验迁移到其他学科,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逐步形成富有情趣教育特长的特色学校,在区内有了一定的影响。

开展传统美德德行教育活动。

国学经典中不乏教人为善的篇章,无论孝道,还是义道,至今都应该为我们所用,充分利用国学经典中传统文化美德资源进行德行教育可取也可行。

我们在低年级以《三字经》、《弟子规》为蓝本,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创编了一些以古典文化为内容游戏活动,将学习与生活与课间活动联系起来,体现快乐学习,学以致用的思想。

如我校一年级学生的跳橡皮筋歌谣就是一个例子,学生一边跳橡皮筋,一边有节奏地吟唱《弟子规》或《三字经》的创意,收到了南京市电视台主办的经典诵读演唱会主委会的肯定并邀请我校参加了他们的活动。

开展传统节日德行教育活动。

数典不可忘祖,国学经典教育旨在教育我们的学生继承发扬民族优良传统,教育他们从善如流。

我国有许多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关于这些节日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有很多为我们耳熟能详,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教育学生从善的经典范例。

如清明祭祖,中秋回家探望家人,重阳慰问老人等告诉我们孝的要义。

我们充分挖掘相关经典作品的内涵,在学生唱、说、舞、奏的过程中自觉领会,达成教育。

开展国学素养综合系列教育活动。

我校坚持每年举行的“儒香文化节”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年,它是我校国学启蒙教育活动的盛事,全体师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能够全方位感受到国学芬芳,提高综合素养。

尤其第三届儒香文化节我们更是在扬子体育馆举行了全校师生及数百名家长参与的大型互动活动,整场活动由求真、求善、求美三部分组成。

求真篇中动人心弦的经典、脍炙人口的佳作让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生动再现;求善篇中亲情、友情、爱国情通过演员生动演绎,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求美篇中华服饰的故事让我们深入远古、走向未来,大红的绸子下美仑美奂,一千多师生齐声诵读《礼运大同篇》告诉我们关于美最好的解释。

走进活动现场,会被浓厚的古典文化气息和热烈的表演感染,学生们读的是千古美文,行的是少年君子风范,他们摆脱了死读书本的束缚,通过朗诵、吟唱、舞蹈等多种形式向来宾们诠释着新时代的国学教育。

精彩纷呈的演出给与会的区领导和家长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在儒香文化节的举办过程中,我们逐步积累了许多值得推广的好方法好经验,例如古曲新唱等吟唱类表演手段,变表演课本剧为自编自导舞台剧表演,充分体验国学学习过程等。

这些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充足的机会,锻炼了学生,提高了能力。

成立国学小书院。

我校在大队部的组织下成立了国学小书院,通过层层选拔将一些对国学兴趣浓厚的组织起来,通过晋级考试授予小院士的称号。

国学小书院是我校以学生为主体的组织,充分运用激励机制,一切事务均由小院士自主管理,教师只是在过程中起到指导指引作用。

自主组织。

国学小书院从小院士的选拔到日常工作均采取自主组织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锻炼学生的能力。

小院士的表现纳入晋级机制,根据活跃程度及研修成绩、传承作用等表现给予相应激励分值,调动他们自主参与及自主管理的意识。

自主研修。

小院士根据各人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研究课题或几个小院士共同进行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李白、杜甫等大家,了解他们的作品风格、人格气度;采取表格对照研究手法,将历史上作品或生平相似的数位大家进行对照,共同争鸣,观点碰撞中得到收获;自主阅读,通过阅读仿写诗词或自创诗词,撰写研究论文,达成读写共同发展;经典舞台剧表演,揣摩历史人物内心,淋漓再现历史场景……这些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更发展了自身素养,王旻月同学小论文、小感想经常发表引起了《南京晨报》的关注,特聘她为特约小记者。

自主传播。

国学小书院的小院士们丰富的活动带动了全校国学经典的学习,各班也纷纷成立了小小书院,将国学经典的学习推向深入。

小院士们也不遗余力地影响着身边的同学,特别是他们派出精干成员深入低年级国学晨会,对小弟弟、小妹妹进行指导等。

很多小院士建立了自己精彩纷呈的博客,一些访问量大的博客已经被点击上万次。

通过研究学习,国学小院士不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而且通过了解名家习性提升了自身气质。

学生的底蕴深厚了,学习自然轻松了许多,更为重要的文雅的气质背后是他们健康完整人格逐步形成的标志。

张扬的个性却不失君子风范,内敛的气度却不乏进取的执著,他们的拼搏也给学校带来了荣誉,连续两年我校在辖区主管部门进行的教育教学检查中均名列第一,连续两年辖区对六年级进行的调研测试中,我校总均分都保持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不能不说是大力提倡国学经典传统文化教育下养正、开智后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三、不断总结反思,以期为学生德行教育作出实事

我们经过长期国学经典教育的研究,学生在意识形态、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确表现出儒雅君子的一面,他们的成长是我们作为教师最大的欣慰。

但是我们没有停止总结反思,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我们还有很多遗憾,有很多需要得到专家的指点和指引。

1、传承经典但不能照搬经典。

经典本身的确经受了历史的洗礼和筛选,但是它们当中确有一部分与今天的思想不吻合,如“父母责,须顺承”就应当充分考虑合适的情境。

我们对于经典的筛选尽是局限于我们小圈子内几个老师的片面见解,不唯经典是用,如何科学筛选还困惑着我们。

2、研究方式方法如何科学有效。

尽管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充分考虑通过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武装我们传承国学经典教育,但是作为课程的提出,我们在理论上还准备不足,我们需要系统地严谨地审视我们的研究思路,需要更为科学也更为有效的研究模式。

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对于国学经典教育采取一些仪式化的手段,不但能够让国学经典的阅读形成一种习惯,还能够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然而苦于我们对此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我们急待寻求一条科学之路。

3、评价模式与效果的显现。

长期以来,我们重视了过程的研究,老师和学生在国学经典教育与学习的过程中均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我们重视总结反思,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的评价模式体系。

对于研究效果,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成长,但是如何用数据分析,如何让效果得以显性表现还需要不断总结不断思索。

有人说“进步就是在不断的总结经验。

”及时的总结表彰也是我们激励教育队员们的一种方式。

每个学年大队部会组织评选“校园十大礼仪之星”,旨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励群体,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自荐和推荐两种方式产生候选人,将他们的照片和简要介绍张贴在橱窗及校园网站,利用红领巾广播请学生夸夸“我的君子之交”,利用这些佼佼者的真实故事影响身边的孩子。

经过不断的摸索前进,经过不懈的努力追求,在国学经典教育大背景下,我校利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德行教育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等细微处无不彰显出国学经典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相信持之以恒,我们会取得更为丰硕的成绩。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宁静能致远

——行进在构建书香校园的路上

葛塘中心小学

背景:

葛塘中心小学:

南京市课改特色基地,南京市首批课外阅读实验学校,南京市首批书香校园。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学校在长期的育人实践中所逐步营造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态,影响着学校所有成员的活动方式、思维方式、精神面貌等。

校园文化在学校发展,全面育人中有着导向、凝聚、示范、扬弃、创造、约束、熏陶的功能。

近年来葛塘中心小学着力以开展学生课外阅读为切入点,在构建书香型校园文化的道路上行进、思考。

在行进和思考中,飘溢着缕缕书香的校园文化已经初具雏形。

一、书香校园源自物质的保证

书香校园,无书则无香。

无书,书香校园建设则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目前三级阅读阵地是我校开展课外阅读,构建书香校园的重要物质保证。

一级阵地:

学校图书馆。

学校图书馆是我校开展课外阅读最重要的阵地,图书馆藏书达到近三万册,生均达到50册。

学生借阅全部采用电脑操作,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用借书证在图书馆借阅图书。

二级阵地:

班级图书架。

我校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图书架,书籍来源为学生自带。

通过二级阵地,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翻阅图书,更实现了学生书籍资源的交流、共享。

三级阵地:

家庭图书箱。

家庭图书箱是以上两级图书阵地的必要补充,通过引导学生购买课外读物,使学生养成购书、藏书、阅读的习惯,培养对书籍的感情。

二、书香校园源自活动的支撑

活动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校更具活力和生机。

已经举办了三届的葛塘中心小学“读书节”在我校构建书香校园中起到了画龙点睛、推波助澜的作用。

读书节历时一个月,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读书活动将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向高潮。

活动中既有学生书籍资源共享的校园书市,也有生动活泼的课本剧表演;既有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亲子阅读竞赛,也有竞争激烈的读书知识竞赛;既有声情并茂的朗诵,也有展现阅读积累的古诗文大擂台;既有读书之星的评比,也有书香家庭、书香班级的评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吸引着各个年段学生参与的热情。

参与的过程既让学生展示了自我,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更使得校园的阅读氛围日益甘醇

三、书香校园源自细节的浸润

塑造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是构建校园文化的前提,更是学校校园文化的外部呈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

“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堵墙都说话。

”所以我们特别注重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建设,不仅有大环境的精心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