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1358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3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山东省德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山东省德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山东省德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山东省德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山东省德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德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山东省德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山东省德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滁州菊花闻名遐迩。

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菊花摆造型B.

菊花采摘

C.

菊花泡水D.

菊花酿酒

2.如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于该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B.该粒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该粒子最外层上有两个电子D.该粒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3.要改正下列错误的操作,不需要再补充仪器的是()

A.

B.

C.

D.

4.在化学反应

中,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A.元素化合价B.物质的质量总和

C.元素种类D.各种原子的数目

5.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生锈的铁钉在稀盐酸里浸泡一段时间,铁锈消失,溶液为无色

C.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蓝色

D.向盐酸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成红色

6.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A.二氧化碳干冰CO2B.硫酸铜胆矾CuSO4

C.汞水银HgD.氢氧化钠烧碱NaOH

7.下表是所测得某些食物的近似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柠檬汁

鸡蛋清

苹果

西红柿

牛奶

2.3

7.9

3.1

4.2

6.5

A.牛奶和鸡蛋清均呈碱性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

C.柠檬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D.西红柿的酸性比苹果强

8.下图为水的电解实验,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A中得到的是O2

B.试管B中的电极接电源的负极

C.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为8∶1

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9.石蕊中含有石蕊精

.下列有关石蕊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B.石蕊精由19个原子构成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碳氧两种元素质量比为21:

14

10.如图表示对一杯氯化钠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的过程,丙、丁溶液中析出部分氯化钠固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甲、乙两杯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整个实验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

D.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丁>丙>乙>甲

11.以下常见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

B.

C.

D.

12.下列元素的符号书写不正确的是

A.碳CB.氯ClC.钾KD.铜CU

13.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

①X和稀硫酸不反应;②Z+H2SO4(稀)═ZSO4+H2↑③X+2YNO3═2Y+X(NO3)2,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A.X>Y>ZB.Z>X>YC.Y>Z>XD.Z>Y>X

14.只用下列鉴别方法不能把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加盐酸,观察现象

B

硬水和软水

加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情况

C

过氧化氢溶液和纯水

加硫酸铜溶液,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D

羊毛线和涤纶线

点燃,闻燃烧产生的气味

A.AB.BC.CD.D

15.如表中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氯化钙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B

硫酸钾溶液

氢氧化钾

适量的稀盐酸

C

二氧化碳

氯化氢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二氧化锰

氯化钾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AB.BC.CD.D

16.如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100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为25g

B.20℃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甲溶液从50℃降温到3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从50℃降温至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0%

二、科学探究题

17.学习了金属的性质之后,同学们决定用实验对铁、铝、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验证.

实验一

将粗细相同的铁丝、铝丝、铜丝分别插入相同的稀盐酸中:

操作

片刻后现象

有少量气泡

无气泡

无气泡

几分钟后现象

有少量气泡

有大量气泡

无气泡

讨论交流

铝丝在稀盐酸中短时间内无气泡,而一段时间后反应剧烈,是因为______

做金属性质实验前需先将金属进行打磨,目的是______

实验中用到的“相同”盐酸指的是______相同.

反思评价

若不认真分析现象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

实验二

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又将两根粗细相同的、打磨过的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中,欲通过实验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实验过程中能看到:

硫酸铝溶液中的铁丝表面______,硫酸铜溶液中的铁丝表面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8.化学兴趣活动课中,同学们对过氧化钠可为潜水、宇航等缺氧环境工作人员提供氧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

同学们将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装有过氧化钠的实验装置后,发现除生成氧气外,还有固体物质存在。

老师介绍说,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和一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盐。

(提出问题)反应后的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化学式为Na2O2。

常温下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还能与盐酸等物质反应生成氧气。

(猜想)反应后的固体是:

I.碳酸氢钠;Ⅱ.碳酸钠;Ⅲ.碳酸钠和过氧化钠

(讨论交流)同学们通过讨论交流认为猜想Ⅰ肯定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一

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

固体溶解,无气泡产生

猜想Ⅱ成立

步骤二

取少量步骤一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_____

写出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反思)小华认为,直接向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就可以验证猜想。

同学们认为这样做不合理,理由是_____。

三、计算题

19.截止【最新】12月全球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数已经超过2万人,已有多人死亡,目前对埃博拉病毒没有治愈的药物,专家呼吁预防是主要手段.在公共场所常用过氧乙酸进行消毒杀菌,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

,请计算:

过氧乙酸

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过氧乙酸中含有______g碳元素

保留1位小数

20.热水瓶胆水垢的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可用适量盐酸清洗除去.小红为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200g水垢,往其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同时测量8min内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值.所得结果如下表所示(忽略稀盐酸的挥发).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g)

0

13

24

32

31

41

43

44

44

(1)表中有一个时间测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数据是错误的,此时间是__min;

(2)200g水垢溶于足量稀盐酸中,产生CO2的最大质量为______g;

(3)计算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请在如图坐标图中用正确的数据描绘出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21.在消毒中常使用到过氧乙酸,其化学式为C2H4O3,其由___种元素组成.学校在消毒中需要用到0.2%的稀溶液100g,则需用10%的过氧乙酸溶液_____g加水稀释配制.

四、填空题

22.请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答:

某学校食堂午餐的食谱如下:

米饭、土豆丝、红烧鱼块、萝卜汤、炒白菜.这些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______、无机盐和水;

化学元素与我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如人体缺铁会贫血,缺______会得佝偻病;

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较多,其中氮、磷、钾的需求量较大,在

、KCl这些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_,其中氮元素显______价.

23.按要求从氧气、硫酸钡、碳酸、氨气、氢氧化镁、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

(2)一种难溶于水的碱__________________;

(3)一种能供给呼吸的单质__________________;

(4)一种易分解的酸_________________。

24.【最新】9月~11月,“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展出。

(1)下列展品所用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神州”系列飞船多采用肼(N2H4)做燃料,与四氧化二氮(N2O4)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5.如图表示的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t2℃时,比较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______________。

(2)t2℃时,将质量为30g的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形成的溶液质量为_____________。

(3)a中含有少量b时,提纯a的方法是______。

(4)t1℃时,在不改变溶质和溶剂的条件下,若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

五、科普阅读题

26.认真阅读下面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酸奶因其独特风味、营养丰富等原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而且某些方面还扬长避短,成为更加适合于人类的营养保健品。

其一,酸奶在发酵过程中除将大量的乳糖分解成单糖外,还将蛋白质水解变成微细的凝块,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营养更高,更易于吸收。

其二,酸奶中的脂肪代谢优于牛奶,酸奶中含有3%的脂肪,其脂肪易于消化,同时酸奶中的磷脂肪能促进脂肪乳化,从而调节胆固醇浓度。

其三,酸奶发酵后,牛奶中的钙被转化为水溶形式,更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目前,市场上既有酸奶,又有各种口味的酸奶饮料。

酸奶饮料是在牛奶中加入水、糖或甜味剂,经人工调酸制成的饮料,其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远远不能与酸奶相比,营养只有酸奶营养的三分之一。

在选购酸奶时,消费者应认真区分酸奶和酸奶饮料,选购时要看清产品标签上标注的是酸奶还是酸奶饮料。

发酵型酸奶因含有活性益生菌,从生产到销售都必须冷藏完成,所以进入商场超市后都是在低温奶销售区(冷藏柜)。

酸奶很适合青春期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或患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饮用。

饮用时要注意合理方法和时机,可在饭后2小时饮用,因为饭后胃液的pH值上升,这种环境很适合乳酸菌生长,能让酸奶的营养充分发挥;别空腹喝酸奶,酸奶中活性乳酸菌只有pH值在4以上才能生长,而空腹时pH都在2以下,所以乳酸菌就会被胃酸杀死,营养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不要加热喝,如果温度过高,酸奶中的有益菌就会失去活性。

由于酸奶不含防腐剂,如果保存条件不好,酸奶中的活体乳酸菌会不断繁殖,产生的乳酸使酸度不断提高,酸奶的口感变得过酸,严重时酸奶会变质。

因此,夏季要注意冷藏和保存时间。

(1)酸奶优于牛奶的原因是_____。

A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B脂肪代谢好

C有利于钙的吸收

D保质期长

(2)从营养的角度看,一般不选择酸奶饮料的原因是_____。

(3)酸奶很适合青春期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或患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饮用,因为,这部分人群更需要补_____。

(4)活性乳酸菌生长的pH是_____。

A大于7B等于7C大于4D小于2

(5)对于酸奶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饭前饭后饮用均可

B不要加热后饮用

C注意冷藏

D酸奶中含有防腐剂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菊花摆造型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采摘菊花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菊花泡水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菊花酿酒过程中,生成酒精等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2.D

【详解】

A、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小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该粒子的质子数,因此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小圆圈外的弧形表示电子层,一个弧形表示一个电子层,因此该粒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弧形有两个电子,因此粒子最外层上有两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是一种原子,不带电荷,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睛】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A

【详解】

A、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是:

酸入水、沿内壁、慢慢倒、不断搅,不需要再补充仪器,符合题意;B、取用锌粒需要用镊子夹取,不可用手拿,且锌粒垂直投入试管中,会砸破试管,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需要补充仪器,不符合题意;D、需要补充玻璃棒,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A

【详解】

A、氢、氧元素在氢气与氧气中均是0价,在水中分别显示+1、-2价,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

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各选项考查的知识,然后结合学过质量守恒定律进行逐一的验证即可。

5.D

【详解】

A、铁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生锈的铁钉在稀盐酸里浸泡一段时间,铁锈消失,溶液为黄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碱性,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盐酸显酸性,向盐酸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睛】

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酸的化学性质、常见酸碱指示剂的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B

【解析】

试题分析:

B中硫酸铜不是胆矾,胆矾是一种硫酸铜的水合物。

故选B.

考点:

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

7.B

【详解】

A、牛奶的pH小于7,呈酸性,鸡蛋清的pH大于7,呈碱性,故选项A错误;

B、因为苹果的pH小于7,显酸性,故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用苹果,故选项B正确;

C、柠檬汁的pH小于7,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选项C错误;

D、西红柿的pH比苹果的pH大,其酸性比苹果的酸性弱,故选项D错误。

故选B。

【点睛】

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

8.D

【详解】

A.电解水的实验中,体积大的气体是氢气;故不正确;

B.B中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故不正确;

C.氢气与氧气的质量之比为1:

8,故不正确;

D.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因此组成氢气的氢元素和组成氧气的氧元素均来自于水,所以说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故正确。

故选:

D。

9.C

【详解】

A、石蕊精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石蕊精是由石蕊精分子构成的,1个石蕊精分子是由19个原子构成,故B错误;

C、石蕊精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7):

(1×7):

(16×4):

14=84:

7:

64:

14,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C正确;

D、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7):

(16×4)≠21:

14,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在比较同一物质中各元素质量分数大小时,不一定将每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完全计算出来,可利用各元素的质量比进行比较,既快捷又准确。

10.D

【详解】

A、甲溶液蒸发水分后没有固体析出,说明甲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

B、甲溶液蒸发水分后没有固体析出形成乙溶液,所以甲、乙两杯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故B正确;

C、根据溶解度和温度有关,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

D、丙和丁中有固体析出,说明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丙和丁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溶液,乙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乙溶液没法和丙、丁比较,故D错误。

故选D。

11.C

【分析】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

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

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

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详解】

A、

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B、

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C、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正确。

D、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睛】

解答本题要掌握化肥的分类方法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化肥进行正确的选择。

12.D

【分析】

书写元素符号应注意:

“一大二小”。

【详解】

A、碳元素符号为C,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氯元素符号为Cl,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钾元素符号为K,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铜元素符号为Cu,即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B

【解析】

①X和稀硫酸不反应,说明X的活动性比氢弱,即H>X;

②Z+H2SO4(稀)═ZSO4+H2↑,说明Z的活动性比氢强,即Z>H;

③X+2YNO3═2Y+X(NO3)2,说明X的活动性比Y强,即X>Y;

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Z>X>Y.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A

【解析】

试题分析:

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加盐酸,均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A符合题意;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与软水,观察气泡的多少,气泡较少,产生浮渣较多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B可以鉴别;过氧化氢溶液和纯水,加硫酸铜溶液,有气泡产生的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硫酸铜的催化作用下,可以放出氧气,C可以鉴别;我们常用灼烧法,闻气味来鉴别纤维,D可以鉴别。

故选A。

考点:

物质的鉴别

15.A

【详解】

A、稀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不溶于水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得到二氧化锰,选项中的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得到的是氯化钾固体,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A。

【点睛】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6.B

【分析】

由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详解】

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125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为25g,故A不正确;

B、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故B正确;

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甲饱和溶液从50℃降温到3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溶液状态不知道,不能确定,故C不正确;

D、50℃时,甲、乙物质的溶液状态、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从50℃降温至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也不能确定,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7.铝表面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会先与盐酸反应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或锈(或污物)浓度和体积无现象有红色金属出现Fe+CuSO4=FeSO4+Cu

【详解】

[实验一]由于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所以,铝丝在稀盐酸中短时间内无气泡,而一段时间后反应剧烈,是因为铝表面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会先与盐酸反应。

做金属性质实验前需先将金属进行打磨,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或锈(或污物)。

由控制变量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可知,实验中用到的“相同”盐酸指的是浓度和体积相同。

故填:

铝表面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会先于盐酸反应;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或锈(或污物);浓度和体积。

[实验二]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金属的活动性顺是铝>铁>铜。

所以,硫酸铝溶液中的铁丝表面无现象,硫酸铜溶液中的铁丝表面有红色金属出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CuSO4=FeSO4+Cu。

故填:

无现象;有红色金属出现;Fe+CuSO4=FeSO4+Cu。

【点睛】

熟记金属活动活动性顺序,理解其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不可能生成碳酸氢钠产生气泡2Na2O2+2CO2=2Na2CO3+O2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还能与盐酸等物质反应生成氧气

【详解】

[讨论交流]同学们通过讨论交流认为猜想Ⅰ肯定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不可能生成碳酸氢钠;

[实验探究]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固体溶解,无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不含有过氧化钠;

取少量步骤一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

[反思]小华认为,直接向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就可以验证猜想,同学们认为这样做不合理,理由是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还能与盐酸等物质反应生成氧气,因此即使产生气泡,也不能判断气体是二氧化碳还是氧气。

19.6:

1:

124.4

【详解】

(1)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

(1×4):

(16×3)=6:

1: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