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平面设计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1351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0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平面设计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世界平面设计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世界平面设计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世界平面设计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世界平面设计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平面设计史.docx

《世界平面设计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平面设计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平面设计史.docx

世界平面设计史

19世纪上半叶字体设计上的重大发展

⑴以“卡斯隆旧体”为核心的一系列字体的创造,出现简明而典雅的新字体系列。

⑵从古典的字体中进行提炼和改造,即所谓的“古董体”或者成为“埃及体”的发明和发展应用。

⑶无饰线体的发明和应用。

“卡斯隆旧体”

1725年左右,卡斯隆根据17世纪末期荷兰常用字体进行改革,创造出新的字体,称为“卡斯隆旧体”。

艺术特点:

字体简洁明快,具有典雅的风格,从而达到准确的视觉传达目的。

托马斯·科特利尔

“十二线皮卡体”

艺术特点:

字体坚实、粗壮,基本上是长宽相等的方形字体,具有非常强烈的推广特点。

罗伯特·桑涅

“肥胖体”

艺术特点:

字体的基础是罗马体,以增加宽度和以粗壮的线达到强烈的视觉效果,纵线笔画的宽度与字体的高度比例关系往往为1:

2.5,有的甚至是1:

2。

菲金斯

“古董体”(埃及体)

艺术特点:

字体构造粗短、结实,具有浓厚的机械味道,富有强烈的现代气息。

“图斯坎”

是古希腊文明的最早阶段。

艺术特点:

字体花哨,利用饰线造成图案效果,非常具有装饰性。

“无饰线体”

字体没有装饰结构。

艺术特点:

威廉·卡斯隆首创,该字体由“埃及体”发展出来,字体朴实、简单、明了,传达功能强。

印刷与摄影

印刷的革命

蒸汽动力印刷机的发明和造纸机的改进极大降低了印刷成本,是印刷品有了大众化趋势,促进了各种平面设计的发展。

排版技术的机械化

排版技术的机械化解决了手工排版速度慢、周期长,因此价格也相当的昂贵的印刷工艺上的瓶颈问题。

普及了资讯和文化,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摄影发展

①感光材料和感光技术的发展

②摄影机械的发展

摄影的发明

约瑟夫·尼泊斯(法)

“阳光腐蚀法”——在白蜡投影版上,让光线透过透镜照射在沥青感光层上,利用光线的强弱不同而导致感光程度的不同,通过冲洗等程序,利用酸液进行腐蚀,制成感光腐蚀版。

代表作:

《安·布鲁斯红衣主教肖像》

——世界上第一个没有通过人手从新描绘的辉煌摄影复制品,开创了摄影技术的先河。

路易斯·达贵尔(法)

“达贵尔版”——技术核心是把白蜡改成感光度比较敏感的银版,把感光沥青改成碘化合物,通过蒸汽和银的化学反应形成碘化银层,再利用其进行曝光。

把感光版用水银蒸汽与其他部分化合,形成银汞化合层,然后用盐水把没有感光的碘化银重新洗掉,显现出来的就是银汞化合物部分,使图像非常精细和准确。

亨利·塔波特(英)

“摄影绘画”——用硝酸银做感光材料,把纸张放在硝酸银溶液中浸透,干燥后又浸有感光度更强氯化银溶液中,变成感光纸,把其直接压在玻璃上,在阳光下曝光,感光部分产生黑的化学反应,最后用盐水或碘化钾溶液冲洗,把没有染色的部分固定下来,完全不采用暗箱和摄影机。

创造了“正片”和“负片”这两个术语

《自然之笔》(1844)采用一页照片,一页说明方式,第一次采用手工贴上去的24张照片作为插图,来解释摄影技术上的应用,是摄影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乔治·伊士曼(美)

188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小型照相机,价格低廉,使用方便,采用了干板底片,因此立即普遍起来。

伊士曼柯达公司——胶卷普及,很快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

摄影技术在印刷上的应用

约翰·莫斯(美)、费明·吉洛特(法)以摄影为蓝本而制作木刻的例子。

《里什蒙运河边的自由人》

现存最早利用摄影为蓝本而制作木刻的例子。

纳达(法)

第一个采用人造光摄影的人。

第一个进行新闻采访的人。

马修·布莱迪(美)

最早采用摄影来记录战争历史事件的人。

19世纪大众化平面设计

亚历山大利娜·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

执政期最长的女皇,她把18世纪和20世纪联系起来,创造了一个和平、繁荣、没有战争动乱的稳定局面,从而是英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是英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维多利亚风格的特点

复杂、繁琐、媚俗

海报的设计与发展

19世纪上半叶以前以文字为主

19世纪下半叶以后以图画为主

儿童读物的设计与发展

维多利亚时期,儿童读物主要在于对儿童说教,内容与道德伦理密切相关,因此内容沉闷,儿童们并不喜欢。

沃尔特·克莱因(英)

他的儿童读物更强调娱乐性,充满幽默和快乐的气氛,因此非常受孩子们喜爱。

艺术特点:

强调线描效果,线条流畅,色彩鲜明,运用单线平涂法,非常具有装饰性。

受日本浮世绘影响。

伦道夫·科特科特(英)

他的儿童读物不仅仅具有娱乐性,而且具有特别的逗乐成份,因此具有趣味性。

艺术特点:

主角拟人化。

凯特·格林纳威(英)

她的主题为儿童自己,描绘出天真活泼的孩子生活在无忧无虑的世界中,风格优雅,创造了一个儿童的浪漫的、幻想的世界。

艺术特点:

诗配画式

维多利亚时期的设计发展

维多利亚时期的设计风格一方面表现出复杂的矛盾和折衷倾向,同时也体现出由于物质丰裕而造成繁琐装饰化趋向。

维多利亚风格在1914年结束。

维多利亚艺术风格

(1)平面设计风格追求繁琐、华贵、复杂的装饰效果,出现了“美术字”设计,字体设计广泛使用了类似阴影体,各种装饰体,效果华贵花哨。

(2)由于金属活字和新插图制版技术的刺激,版面上编排繁琐装饰,矫揉造作。

(3)对于中世纪歌德风格的推崇和流行。

(4)插图迅速发展,字体设计分外兴盛、繁琐、艳俗。

工艺美术运动的平面设计

运动背景:

工业革命以后大批量工业化生产和维多利亚时期的繁琐装饰两方面同时造成的设计水准急剧下降,导致英国和其他国家希望能够从传统的设计中和远东的设计风格中吸取某些可以借鉴的因素,从根本上改变和扭转设计颓败的趋势。

起因:

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因为工业化的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平下降,平面设计也在工业化大量出版的前提下面临质量下降的局面,企图通过复兴中世纪的手工传统,从自然形态中吸取借鉴,从日本装饰和设计中找到改革的参考,来重新提高设计的品味恢复英国传统设计的水准。

结论:

这是一个复旧的运动,因此是不断退步的,同时也可能成为现代设计的开启之门,它具有局限性和落后性,但对于繁琐的维多利亚风格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工业革命的基本思想:

对于工业化的强烈反对,反对机械美学,主张利用自然风格、日本装饰风格,中世纪装饰风格,作为对繁琐的维多利亚风格的多抗。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征:

(1)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

(2)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3)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

(4)强调精致合理的设计,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的动能。

(5)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

(6)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艺术。

“世纪行会”的平面设计

“世纪行会”:

把商业化的平面设计和产品设计转变成艺术化的,广泛利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设计风格,融入日本传统设计和主要来自植物纹样的自然风格,形成鲜明的设计风格。

代表作:

《世纪行会的玩具马》

采用中世纪的装饰方式,吸收日本浮世绘的某些特点,加上植物纹样提炼出来的抽象曲线图案,形成独特的平面设计风格,线条流畅、生动,是代表英国“工艺美术”设计风格的最典型作品,也是最早系统的利用文字的方式、完整的提出其运动主张的出版物。

代表人物:

玛克·穆多

克姆斯各特出版社

风格特征:

努力恢复和发展中世纪、特别是哥德式风格的涉及特色,尤其是“因库纳布拉”的中世纪风格。

(1)字体上采用罗马体发展出来的“金体”,注重古典哥德风格细节,古朴雅致。

(2)扉页装饰采用整版植物纹样为底纹,标题和插图工整对称编排、设计精美。

“因库纳布拉”:

是欧洲刚开始印刷的15世纪的所谓出版物的风格,是欧洲最早期的平面设计风格,即金属活字和木刻插图及装饰的混合使用。

先进性:

强调平面设计的重要性,关注平面设计在工业化时期质量每况愈下的状况,在15世纪早期的欧洲平面设计中找到可以利用的因素,加以发展并广泛利用在自己的出版物中,从而达到全面改善当时水准平庸的平面设计目的,进一步形成可能的发展趋势,在平面设计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局限性:

强调手工艺而否定机械化生产,从而使设计只能为少数权贵所有,没有从未来发展去找寻问题的根源,而是迷恋中世纪是一种倒退的方式。

代表作:

《乔梭集》

代表人物:

莫里斯

“新艺术”运动的平面设计

运动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发生和发展的一次影响巨大的装饰艺术运动。

涉及范畴波及几乎所有的设计领域,是设计史上一次非常重要运动,强调手工艺传统的形式主义运动。

起因:

(1)对大工业生产的反动

(2)对维多利亚风格的反动

“新艺术”运动和工艺美术运动的异同(简答10分)

同:

(1)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

(2)反对工业化和机械美学

(3)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

(4)自然主义原则,摒弃传统装饰风格,从自然中挖掘一些装饰元素

(5)受远东装饰风格的影响,特别是日本浮世绘的木刻风格的影响

(过分装饰的风格:

路易十三的巴洛克风格、拿破仑的复兴古典主义风格、洛可可风格、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风格)

异:

“工艺美术”运动重视中世纪的哥德风格,运动追求的核心为中世纪的设计。

而“新艺术”运动对传统风格兴趣不大,基本完全放弃任何传统装饰风格的借鉴,坚持自然主义风格,自然主义倾向是其最主要的特征。

“新艺术”运动的基本思想(简答题、名词解释)

强调自然1中不存在直线,也不存在完全的平面。

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和有机形态,装饰动机来源于自然形态(特别是植物纹样和部分动物纹样)。

是具有吸取各种具有强烈个人特征和自然主义特征风格的高度折衷设计风格。

“新艺术”风格也叫“面条风格”、“蚯蚓风格”。

“新艺术”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艺术”运动是一场运动而不是一种完全统一的风格。

在平面设计上,已经开始成为真正大众的设计。

它的一个重要突破是对长期以来弥漫的设计界的所谓“历史主义”的否定。

是历史上第一个完全抛弃对历史的装饰和设计风格的依赖,完全从自然中汲取装饰动机的设计运动和这种对历史风格的大胆否定,奠定了其后的各种设计运动,这种对于历史风格的断然断绝关系方式基础,也对其后的“现代主义运动”影响深远。

法国“新艺术”运动的平面设计

朱利斯·谢列特(法)

“现代海报之父”、“妇女解放之父”

艺术风格:

风格自由,笔触流畅,受洛可可风格画家华托和弗拉格纳尔的影响。

受透纳影响,色彩绚丽,讲究柔和处理,效果和水彩画类似,运用黑色线条,加上红黄蓝三原色,画面充满艺术的自然特点,与画面主题密切相连,融为一体,具有高度的娱乐性。

代表作:

《安非的奥菲》

阿尔丰斯·穆尔(法)(分析)

艺术风格:

集中夸张运用以植物纹样为中心的曲线为设计手段避免任何直线,采用单线平涂的方法,色彩绚丽。

动机来自拜占庭的“莫沙伊克”风格,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其设计海报中的女性,都具有理想化的典雅,美丽、性感的特点。

莫沙伊克(填空、名词解释)

欧洲中世纪艺术14世纪的拜占庭艺术中的教堂的染色玻璃镶嵌,称之为“莫沙伊克”。

现代艺术与平面设计(论述题)

(现代主义流派指的是流行的流派)

(1)现代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

结果:

美学观念的改变

(2)后现代主义20世纪60年代

结果:

当代艺术混乱,艺术呈现多元化、泛化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事:

工业革命完成、人类发现光、色彩学、发明照相机

结果:

绘画受到挑战

(4)20世纪设计面临的两大难题

①设计的问题(新的设计策略,新的设计观、新的设计技术体系)——现代设计体系

②设计的社会问题(改变设计的服务对象)——现代主义设计思想(民主主义的设计思想即面向广大民众的设计思想)

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

德国的现代主义运动包豪斯为中心

荷兰风格派运动

核心:

改变传统以来,一直延续到“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的繁琐装饰特征,找到新的美学立场,承认简单地直线,简单的没有什么装饰细节的设计是代表新的时代的设计,“承认功能主义,无装饰设计是具有民主主义特征的新时代设计的中心。

弗兰克·赖特(美)

艺术特征:

采用大量的基本几何图形,总体上采用相当特殊的装饰效果,建筑设计上广泛使用简单的纵横直线,特别是在日本风格上发展起来的横向直线,简单的长方形结构的特点,强调总体和部分的统一,强调设计的有机联系,放弃欧洲传统风格,从日本、美洲印第安文化、玛雅文化的简单几何图形的装饰中找寻现代设计的发展,是设计达到自然的和谐。

(强调功能主义的和谐。

有机建筑六原则

(1)简练是艺术性的检验标准

(2)建筑的设计风格应多种多样

(3)建筑与环境协调

(4)建筑的色彩和它所在的环境一致,从环境中采取建筑色彩的因素

(5)建筑材料本质的表达

(6)建筑中的精神统一和完整性

贡献:

对于传统的重新解释,对于环境因素的重视,对于现代工业材料的强调,特别是钢筋混凝土的采用和一系列新的技术(比如空调的采用)。

“格拉斯哥”派(格拉斯哥四人)

查尔斯·马金托什、麦当娜姐妹、赫伯特·麦克奈尔

艺术特征:

(1)侧重于简单地几何图形组成的设计框架,然后在这些几何结构中再进行类似“新艺术”运动风格的曲线卷草图案装饰,把新艺术风格运用几何图形整体化。

(2)象征主义:

往往采用图案和装饰具有一定的象征内容,采用对称的方式,甚至是宗教性象征的装饰动机。

代表作:

《苏格兰音乐回顾》

查尔斯·马金托什(苏格兰)

作品特点:

采用纵横直线为基本的布局安排,用曲线把纵横直线相交的部分流畅的连接起来,在色彩上大胆地采用黑色为主要的色彩基础(新艺术运动对于黑色和白色是比较忌讳的,因为这两种中性色彩代表了机械色彩)

维也纳“分离派”(1897-1932年)(问答题)

代表作:

《神圣的春天》

艺术特征:

开始向更加几何化和理性形式化的方向转变,趋于简单几何形态,有明显的几何图形归纳化的趋势,注意到理性主义在设计上的使用,认识到设计的核心是功能完美,而不仅是外观的完美,为现代主义设计奠定了基础。

历史意义:

“分离派”是世界上最早以组织的形式提出现代设计思想的设计思想。

“图画现代主义”运动

运动起因:

(1)20世纪后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2)现代艺术发展探索在视觉和意识形态上的影响;

(3)政治上的国家和阶级关系的尖锐化。

“图画现代主义”运动

20世纪上半期,欧洲一些国家出现的以海报为中心的新平面设计运动,因为都以绘画为设计的核心,同时又受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影响,因此称为“图画现代主义运动”。

德国“海报风格”运动

艺术特点:

利用新的简单形式和象征性特点,在平面设计上运用简单的图形,平涂色彩,鲜明的文字,来达到商业海报和商业平面设计的宣传目的。

鲁西安·伯恩哈特(德)

艺术风格:

运用简单的图形,突出产品和公司的名称,简明扼要,目的鲜明,强烈的色彩对比具有极强的视觉传达功能。

代表作:

《普莱斯特火柴公司海报》

霍勒布劳与史密斯特公司——恩斯特·格罗瓦特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海报设计

“轴心国”海报

艺术特点:

以维也纳分离派风格和伯恩哈特的简明风格为主,字体的简明扼要与具有极简特征的图形结合一体,具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

“同盟国”海报

艺术特点:

强调写实的插图效果,以写实代替象征性,重视绘画表达的具体内容和视觉力量。

俄国“构成主义”和荷兰“风格派”

俄国“构成主义”——意识形态上鲜明的提出设计为无产阶级服务的运动。

荷兰“风格派”——集中于新的美学原则探索的单纯美学运动。

德国“现代主义”——以“包豪斯”为高潮,初步搭起现代主义设计的结构,成为“国际主义”的基础。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

背景: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当中产生的前卫艺术运动和设计运动。

艺术特征:

研究表现的单纯性,探索自由的单纯结构和功能的表现,热衷于科学,把结构当成是建筑设计的起点和表现中心。

基本原则:

(简答或填空)

(1)技术性——社会实用性的运用。

(2)肌理——对工业建设材料的深刻了解和认识。

(3)构成——组织视觉新规律的过程。

代表人物:

康定斯基(俄国)、李西斯基(俄国)

艺术特点:

(1)简单明确的几何图形,采用简明扼要的纵横排版编辑为基础,字体全部采用无装饰线体。

(2)广泛采用达达主义的照片剪贴法来设计插图和海报。

至上主义

艺术特征:

采用简单、立体结构和解体结构的组合,色彩鲜明、简单、完全抽象的没有主题的艺术形式。

否认艺术上的实用主义的功能性,提出用绝对的至上的探索来表现自我感觉。

代表人物:

马列维奇

代表作:

《黑方块》(1913年)

“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简答)

同:

起源相同(即构成主义背景)

异:

精神内容和意识形态的立场不同

①“至上主义”是以艺术形式为至上的目的,强调形式就是内容,反对实用主义艺术观。

②“构成主义”反对艺术而艺术,主张艺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因此反对单纯的绘画,主张艺术家族弃绘画,从事设计。

(欧洲三大核心运动:

构成主义、风格派、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流派:

立体主义、野兽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