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516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1017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516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516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516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516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516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516课教学设计.docx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516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516课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516课教学设计.docx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516课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5、16课教学设计

  洛阳二中集体备课成果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高一历史备课组主备人:

罗华荣日期:

  课题: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程标准: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事,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学习目标:

概述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粉碎三次反革命“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理解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

教材分析与教法:

  《国共的十年对峙》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的内容。

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共十年对峙的情况:

南昌起义、土地革命和红军的长征。

教材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继续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为明线,以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的镇压为暗线。

教材从军事斗争、政权对峙等方面反映出这一阶段国共的对峙。

同时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中共领导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城市和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讲课时注重运用相关图片、地图、音频视频材料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以吸引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道路的探索这一主线展开。

重点: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道路的探索难点: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进行了镇压。

在当时的背景下,摆在中共领导面前的任务是如何反击敌人的屠杀,尽快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以挽救革命的问题。

  怎样才能找到这样一条道路呢?

  大革命失败后党发动了南昌起义,后及时召开“八七会议”,部署方案,发动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军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一、“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1、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结合教材及参观考察资料,让学生自主归纳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的时间,经过、意义等。

  毛泽东不但在实践上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城市和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而且从理论上对这条道路进行了论证,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开辟: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意义: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最后发展成为燎原之势。

  洛阳二中集体备课成果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高一历史备课组主备人:

罗华荣日期:

  实践活动:

武装斗争方面:

①领导游击战争

  ②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的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和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③反“围剿”斗争:

毛泽东领导根据地军民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根据地进一步发展。

土地革命方面:

  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意义:

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根据地建设方面:

  经济建设:

发展根据地经济;

  建立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理论上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阐明中国革命的道路:

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一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1)条件:

特殊国情所决定。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和壮大:

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发动了五次围剿根据地的战争,前四次都被中共攻破,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力量达到10万人。

但当党的领导人偏离了这一思想的时候,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在危急之时中共开始了长征。

  二、红军的长征

  1、红军长征的原因:

1)、根本原因:

中共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2)、直接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2、长征概况:

1)、时间: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2)、过程:

  ★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地点:

遵义;

  内容:

纠正了肯定了选举了取消

  意义:

结束了事实上确立了是标志转折点。

  3、长征的历史意义:

  1)、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成了长征精神。

3)、红军主力到达抗日前线,具有伟大历史意义。

  【本课小结】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多次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斗争中,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并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共对峙的正式形成.30年代初,蒋介石集团为维护其统治,对红军加紧\围剿\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国共产党内占统治地位,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红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

  洛阳二中集体备课成果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高一历史备课组主备人:

罗华荣日期:

  课题: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识记:

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新疆人民的抗日斗争、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事实

  理解: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理解新疆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贡献;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运用:

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有关录像和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以此培养和发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

新疆虽然不是抗战的前线,但作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各族人民积极参战,为抗日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说明新疆各族人民一直把新疆当做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教学准备

  搜集与抗战相关的图片、影视资料和相关文字材料等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学情分析

  本教案专门针对双语班学生而设计,不需要挖掘过深,重点是通过结合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在抗日战争中所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理解新疆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新疆的爱国热情。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六、重点、难点

  重点:

日军的滔天罪行、全民族的抗战、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难点:

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南京大屠杀的老照片,直观面对日本的暴行。

提问:

这是那次战争?

你对这场战争了解多少?

  洛阳二中集体备课成果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高一历史备课组主备人:

罗华荣日期:

  请同学们看书找到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

日本侵华的原因、时间、过程。

日本侵华的原因:

  历史原因:

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

  经济原因:

自然条件的限制;摆脱经济危机。

外部原因:

国际社会的绥靖之风和国共内战。

二、日本侵华的过程:

  1894——1895年甲午战争侵占台湾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全境1932年“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1932年3月建立伪满洲国1935年华北事变威逼平津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三、全民族的抗战1.两个政党的领导:

“七七事变”之前通过“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蒋介石已经同意“联共抗日”。

中国共产党吸取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必须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所以抗日战争,是一场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全民族抗战。

2.两个战场: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3.两条路线:

国民党领导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领导的全面抗战路线4全民族的抗战: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全国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民族、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前所未有地团结在一起,共赴国难,投身于民族解放的伟大洪流。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全国各族、各阶层人民的最广泛动员与参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实现的。

新疆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面对日本的侵略新疆虽然远离战场,但新疆各族人民并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而是积极参与爱国救亡的活动,将新疆变成了支援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变成了沟通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重要渠道。

《新疆日报》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四日发表电文:

“我们新疆虽然因为地方处得偏远一点。

但这里十四个民族的四百万同胞,是无时无刻不在怀念你们,而亦无时无刻不在努力于后方的抗战建国工作,新疆同胞都懂得,中国只有抗战胜利了,才能有个人的胜利。

因此他们正在准备着一切贡献抗战。

  新疆人民积极捐款捐物

  新疆各族人民积极地为内地捐款捐物。

新疆政府用民众所捐巨额款项购买飞机,新疆用这种方法先后为抗战捐献国防飞机一百五十四架。

为抗日前线运送军用物资

  作为抗日战争期间唯一的陆上交通线,新疆将苏联的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内地战场。

这是抗战交通线中开放时间长,运送物资最大的一条血液线。

抗战以来,这条线运送苏联援华物资约6000多吨,985架飞机,82辆坦克,1300门大炮,14000多挺机枪以及弹药、设备和装备,其他各种配件更是不计其数。

后来所新开通的印新驿运线,条件更为艰苦,途中需经过两座海拔5000多米的山峰,新疆少数民族为了确保这条生命线的畅通,确保物资的安全运送,所作出的贡献可想而知。

  洛阳二中集体备课成果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高一历史备课组主备人:

罗华荣日期:

  中国共产党培养特种兵的军事基地。

  中国共产党把新疆当做战时培养特种兵的后方基地,培养的这些军人回到战场上,为抗战乃至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新疆的这段历史完全说明,自古以来新疆并不是隔绝于内地的独立国家。

尤其是近代新疆各族民众保家卫国的热情更说明,新疆各族人民的血液中是奔腾着爱国主义的因子的,只要条件成熟,这份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毫不逊色于内地民族的。

这些历史都说明,极端暴力恐怖分子企图将新疆与内地割裂,企图歪曲历史的宣传都是纯属欺骗。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英勇抗战;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和配合;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展示材料,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后回答:

(1)第一次反帝斗争完全胜利;

  

(2)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心,为革命胜利奠定基础;(3)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小结: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百年反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之所以能取得胜利,还是因为这是一场发动全民族参与其中的全民族抗战。

而新疆作为战争的大后方也做出了新疆人民自己的贡献,是战争胜利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这是值得我们新疆各族人民骄傲的,也证明了新疆各族人民在历史上是反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

没有统一就没有今天安定的生活,没有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就没有幸福美好的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