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美术资料.docx
《学前教育美术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美术资料.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教育美术资料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
2016年1月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B)、手工和欣赏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
联系。
A.素描B.绘画
C。
色彩
2。
(A)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遮挡式B.零乱式
C.并列式
3.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A)。
A.对话B.讲述
C.临摹
4.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
具有的(B)。
A.完形性B.主动性
C.情感性
5.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和(C)。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C。
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1129
6.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我国20世纪初期幼稚园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
的(A)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A.福禄倍尔B.蒙台梭利
C.阿恩海姆
7.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B)。
A.成熟期B.写实期
C.概念期
8.国内外学者一般认为,儿童涂鸦期的线条有杂乱线、(B)、圆形线、命名线四种水平。
A.曲折线B.单一线
C.平行线
9.1923年幼儿教育家(B)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
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B.陶行知
C。
陈鹤琴
10.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C)、纯度。
A.色调B.冷暖
C.明度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__空间
__。
12.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_
.福禄倍尔____、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相
继传人我国。
13.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
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
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
14.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_目的_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
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15.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年龄
------一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
共40分)
16.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
16.儿童画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依葫芦画瓢的,而是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造之后
的形象,因而看上去极为简约。
这种现象不能完全归结为儿童的智力或绘画能力的水平较低,
而是归之于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简化倾向,即那种把外物形态改造为完美简洁的(或好的)图
形的倾向。
正是在这种倾向的支配下,儿童画大都是二维的;大都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
这种倾向似乎毫不顾及原形,只以简洁为准。
17.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
.从奴隶社会到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美术教育存在重“艺”、重“技”的两个极端,主要
的教学方式是师徒式的。
重“艺”的美术教育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主要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
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
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
画、塑、铸、剪、刻、雕、磨、贴等,技艺特色浓郁。
18.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什么?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根据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目的、美术本身的特性以及学前
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制定的,是整个学前儿童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
求和指导原理。
主要有:
(1)审美性原则、
(2)创造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
19.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
初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
幼儿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最
初阶段,它为这种价值的完全实现打下了基础。
而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则着眼教育,
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
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学前
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
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
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四、论述题(共30分)
20.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哪几个层次?
.
(1)感觉的层次。
教师以开放的态度,利用艺术作品本身的感染力激发儿童的探究欲
望,要求他们用自己直接的感觉、知觉与美感意识去接触作品。
这时教师要避免用自己预定的
期望去影响儿童。
(2)智慧的层次。
艺术活动有赖于智慧的运用,而艺术认知层面的活动是需要学习的。
在
儿童观看欣赏以后,引导儿童从主题、形式、象征、材料、构图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并作扼
要的陈述,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了解画面的形式及其内涵。
(3)表现的层次。
要求儿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对审美要素进行分
析、描述和谈论。
教师可以着重分析作品中视觉元素的特色,作者是如何安排或组织,以达到
创作的预期效果的。
教师和儿童在共同的交流中,用隐喻、暗示和解释等巧妙地呈现艺术品的
内涵与意境。
并将所知觉的作品结构加以必要的说明、解释和评价。
(4)创造性层次。
教师和儿童共同发掘所欣赏的艺术品的潜在美感价值,扩展其新奇性、
原创性,并鼓励幼儿在作品的潜移默化中创作自己的作品。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从幼儿实际的涂画行为和过程上看,涂鸦是(C)的画线活动。
A.有意识B.表达思想
C.没有表现意图
2.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A)。
A.弗兰兹·西泽克B.福禄倍尔
C.皮亚杰
3.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
具有(B)。
A.完形性B.主动性
C.情感性
4.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C)”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本原则。
A.废物利用B.物尽其用
C.因意选材
5.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A)。
A.对话B.讲述
C.临摹
1545
6.(C)需要进行制版、印制后才能最后完成作品,所以兼有绘画、设计和制作的特点。
A.油画B.水彩
C.版画
7.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能力上相差很大,而不同类型的绘画使用的工具也不同,因此要根
据幼儿的能力选择合适的绘画种类,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如低年龄段的幼儿宜用硬笔,不宜
用(C).
A.油画棒B.蜡笔
C.毛笔
8.(A)深刻揭示了美术与道德的关系,他说:
“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
以渊遮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
A.鲁迅B.陶行知
C蔡元培
9.在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
(B)两个方面。
A.教师的教学效果B.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C.天赋
10.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C)、幼儿有初步想象作
画的习惯。
A.教师仔细具体地指导B.家长给以提示帮助
C.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色彩的___明度_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12.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_原理___和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
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13.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教师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
互交流。
14.卢梭将感觉经验看做是对儿童进行__智育__的前提。
15.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一手工三大方面。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几个方面?
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能力;第二,对工具和材料的
理解与运用;第三,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
17.如何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观察?
(一)选择可供学前儿童欣赏感知的对象。
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
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
(二)注意感知内容的科学性艺术活动中的审美感知不同于科学活动中的感知。
科学活动
中感知的目的在于观察客观事实,形成科学概念,强调的是“真”。
(三)注意感知过程中方法的合理性,艺术知觉主要是完形知觉和超完形知觉,对部分的感
知是为艺术整体服务的。
(四)注意感知过程中语言的引导性。
18.陈鹤琴先生的“刺激一反应”说的内容是什么?
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界事
物的刺激,在他脑子里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
”陈鹤琴先生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正确的。
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没有外部事物的刺激,就不会有心理活
动的内容。
外部事物的刺激是儿童绘画的本源。
19.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有哪几个方面的注意点?
第一,活动目标要关注幼儿的发展。
一方面,活动目标应适应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符
合他们美术学习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另一方面,活动目标应把他们在他人的帮助下能达到的水
平,即把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落脚点,为幼儿创造最近发展区。
第二,活动目标要注意整合性。
这种整合性主要表现为:
一是活动目标要考虑幼儿的认知、情感、技能等多方面的整合;二是活动目标要考虑美术与其他教育领域的整合。
四、论述题(共30分)
20.试述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中如何创设有效的环境(物质与心理环境)?
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
这时的儿童有了审美心理结构的雏形,即优美形
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性及相应的美感体验。
因此,教
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时,要注意欣赏环境的作用;
第一,走进自然,激发、培养幼儿欣赏的兴趣。
教师可让儿童走进自然,接触身边的美的事
物开始,如欣赏柳树的婀娜多姿,感受松树的沧桑挺拔观赏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花朵,在各种
随机的或专门的美术欣赏活动中,培养儿童对欣赏活动的兴趣。
第二,布置多样而优美的环境。
在儿童生活和受教育的场所,为儿童创设优美的环境,可
以对儿童进行美的熏陶和感染,使其经常感受环境中的美。
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更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
环境美化包括室
内与室外环境的布置。
室内环境的设计,除了让儿童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以外,应在室内可利
用的空间中作多种装饰,展示各种图片和儿童作品。
在教学楼的过道、楼梯边的墙上可陈列幼
儿的创作作品和名画复制品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专设一间幼儿美术活动室。
环境布置在色彩和形式上要有儿童的特点,应做到整洁、温馨、活泼及儿童化,使之成为花
园和乐园,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儿童的情绪。
环境设备力求实用、美观、整洁、有序。
儿童在多样
而美观的环境中,能随时观察各种事物,或动手操作,这有助于提高其对美的欣赏力和审美能
力。
教师也要有意识地用一些优美的语言感染他们,如对自然景物、美术作品带有感情的艺术
性描绘,让幼儿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习。
1.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之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和(A)。
A.手的控制能力B.作画灵感
C.绘画能力
2.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造型美术教学方法主要是摹仿采纳经由日本传来
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B)为主的教学模式。
A.绘画欣赏B.手工制作
C.雕塑雕刻
3.1923年幼儿教育家(B)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
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B.陶行知
C.陈鹤
4.(C)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中需要引导儿童学习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并初步学习根据画面的需要,恰当地使用颜色表现自己的情感。
A.2-3岁B.3-4岁
C.4-5岁
5.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C),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人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作是某个形象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A.外显性B.直觉性
C.弥漫性
6.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
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A)、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A-装饰阶段B.兴趣阶段
C.游戏阶段
7.(B)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目标是在折叠、粘贴的基础上,开始接触工具。
A.2-3岁B.3-4岁
C.4-5岁
8.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
术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这就是“涂鸦”期、“象征”期、(A)。
A.“概念画”期B.成熟期
C.形象期
9.(B)是给生活中的某些日用品、工艺品的表面装饰上图案纹样,使它更加美丽、引入
喜爱。
A.写生画B.装饰画
C.临摹画
10.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B)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
进行美术欣赏。
A.兴趣B.年龄
C.能力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造或想象
而进入作品的一定-生活现象----------
12.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
为此,加达默尔
提出了“_解释学循环___”的方法。
13.一------写生画-----一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描绘,可以使幼儿自觉地去注意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幼儿提升观察能力和专注能力。
14.阿恩海姆以—----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认为感知力是从整体到局部,通过一个知觉分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
15.陶行知曾提出幼稚园应实施和谐的---生适教育-----------一,反对对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封
建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思想对当时的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
共40分)
16.开展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需要作哪些准备?
第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确定绘画的种类、内容。
如低年龄段的幼儿宜用硬笔,
不宜用毛笔。
第二,准备教案。
教案是实施教学的计划,目标要明确,考虑要周密。
第三,准备必要的工具、材料。
要根据教案准备相应的工具和材料。
第四,如有必要,准备相应的范画、写生实物等。
17.4岁~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有哪些?
.4岁~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能较熟练地使用合适的工具,具有一定的
立体造型的想象力和制作能力。
●引导儿童较熟练地使用和选择手工工具和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意愿。
●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点状材料拼贴物象,表现简单的情节。
●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技法将纸折出物体的各个部分,组合成整体物象。
●引导儿童学习用目测的方法将纸等面状材料分块剪、折叠剪,拼贴平面的物象或制作立
体的物象。
●引导儿童学习用拉伸的方法并配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结构较复杂的物象,表现其主要
特征和简单细节。
18.在对话法的实施中,教师应注意哪几点?
.-是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对
美术作品的看法,而应让儿童有自己的探索。
二是教师自己要首先学会与文本进行对话,并做好儿童与文本之间的“审美期待”的中介。
三是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大量的欣赏机会,扩大他们的视界。
四是教师要为儿童创设利用多通道感受、体验的条件和充分的时间。
五是教师要引导儿童学会提问,并能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19.教师引导儿童进行泥塑活动时应注意哪些?
第一,教师自己要了解泥塑活动中所使用的粘泥、橡皮泥和面团的特性。
第二,彩塑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因而,在幼儿园大班时,教师可引导儿童对自己制作
的泥塑作品进行着色描绘以美化作品。
第三,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泥塑作品时不应把重点放在追求作品的精确与细致上,而应注重
儿童泥塑操作的过程及作品整体的稚拙感。
第四,妥善处理儿童的泥塑作品。
四、论述题(共30分)
20.简述儿童对色彩的选择和描绘的特点。
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
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
幼儿用画笔描绘事物的初期,不大考虑画笔的色彩,用什么都行,这时的画一般都是单色
的,经常能得到什么颜色的画笔,画中就更多地出现什么颜色。
渐渐地,幼儿对一两种色彩产
生喜爱或讨厌的情感,于是开始更多地选用自己有好感的色彩,而拒绝用他们不喜欢的颜色。
经过一个阶段的玩色和较单调地运用色彩之后,幼儿对颜色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于是,
进入色彩运用的第二个阶段。
这时,他们对色彩产生极大热情,喜欢的色彩多起来。
此时,幼
儿对色彩的运用,没有再现或表现的意图,主要是满足个人美感的需要,有明显的装饰性。
幼
儿对色彩的美感主要取决于各种色彩的知觉特征与个人性格气质特征之间的关联。
约幼儿期末,第三个阶段开始了。
有些幼儿会前发出表现事物的客观颜色的愿望,也就是
说,一些幼儿有了再现物体固有色的想法。
但在那些大量的不用固有色,并不影响表现的真实
性的情况下,幼儿还是尽其所愿地给形象施色。
有大量的事物可供幼儿装饰和美化,满足他们
的美感需要。
幼儿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式虽然简单和原始,但并不错误,相反,它产生的独特的美感
是值得欣赏的。
艺术旨在表现人的情感,按物体固有色赋色并不是美术的目标。
正确的做法
是保持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和热忱,启发他们体验色彩的美感,鼓励他们大胆地运用色彩去“说
话”。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B)、手工和欣赏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
系。
A.素描B.绘画
C.色彩
2.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A
A.弗兰兹·西泽克B.皮亚杰
C.福禄倍尔
3.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A)。
A.对话B.讲述
C.临摹
4.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C)”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本原则。
A.废物利用B.物尽其用
C.因意选材
5.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和(C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C.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1756
6。
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我国20世纪初期幼稚园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
(A)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A.福禄倍尔B.蒙台梭利
C.阿恩海姆
7.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C)、幼儿有初步想象作
画的习惯。
A。
教师仔细具体地指导B.家长给以提示帮助
C。
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
8.(B)也认为通过图画教育,可以“美备欢乐”。
A.梁启超.B.康有为
C.蔡元培
9.(A)认为儿童绘画的原因是来自于儿童内心的一种冲动。
A.天赋说B.生理机能说
C.刺激反应说
10.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C)、纯度。
A.色调B.冷暖
C.明度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意愿画是指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
绘画。
12.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13.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四种水平:
杂乱
线、单一线、__圆形线__、命名线。
14.___卢梭_将感觉经验看做是对儿童进行智育的前提。
15.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分步练习与整体练习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四、论述题(共30分)
20.什么是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其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有哪些?
智能的定义:
智能是一种处理讯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
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背景之下,会
被激活以解决问题或是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
加德纳提出以下八种智能:
语言智能和逻
辑一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和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博物学家智
能。
艺术的三大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而他认为情感在人的智能方面起着主要作
用,这三种智能与艺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
此外在造型艺术中空间智能也是一种重要的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虽然认为每一种智能都是独立存在的,但同时也认为人类个体在解决问题
和制造产品时,往往运用组合在一起的几种智能来完成,因此各自独立的智能之间,有着各种
各样的联系。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对学校教育改革进行整合,确立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质量观、注
重个性和发展的评价观、智能培养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观和尊重学生智能结构的因材施教的
教学观,从而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实践多元智能理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并列式
11.一并列式构图的画面特征是所有生活中的地面上的物体都在画纸的下部排成一对。
12.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
为此,加达默尔提出了“_解释学循环___”的方法。
13.绘画的形式语言是指线条、形状、一明暗、色彩、构图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现的手段。
14.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造或想象而进入作品的一定____生活现象一。
15.一美术作品,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结果,它清晰地反映出儿童的美术能由妇皿翻娃占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8.3到4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目标有哪些?
.
(1)引导儿童学习多种绘画方法,体验绘画的快乐。
(2)引导儿童学习用各种线条表现的物体的基本特征。
(3)培养儿童认识使用颜色的兴趣。
(4)引入写生画,使幼儿将图画形象与实物形象沟通起来。
5)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在画面上安排物体的前、后关系。
四、论述题(共30分)
20.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中的临摹画教学?
.临摹画能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归纳形体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图形表达能力,并在临摹过程中熟练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能更快地获得成就感,提高绘画的兴趣。
临摹一个是幼儿有意识绘画模仿,不必太追求形似,此外是锻炼运笔,形成心手合一的协调训练。
通过临摹画教学,幼儿在教师的辅导教学下,对绘画的基本材料及工具有一定使用和熟悉,也能更加深入了解各种纸张、颜料的特性,正确使用各种绘画工具。
其次对绘画的形式语言如线条、明暗、色彩和构图等美术要素进行不同程度的学习。
临摹画教学也是幼儿对绘画题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