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0195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9.04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2.试卷中的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题卷上。

3.试卷其它题目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带一路”建设彰显中国担当

曹文炼

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契合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的重大倡议和构想。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国际社会反响热烈,各领域合作有序推进,进展和成果均超出国内外各方预期。

②“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很强吸引力和感召力。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的深度调整期,原有的发展格局被打破,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格局尚未形成,各国突破困局、谋求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也充分暴露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存在的功能和结构性缺陷,改革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呼声。

“一带一路”建设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支持各国共同发展,由各国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以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带动经济发展,对沿线国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让经济全球化红利在国际范围更加均衡地分配。

“一带一路”建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致力于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的中国方案,彰显了增进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中国智慧和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担当,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

③“一带一路”建设正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

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负面影响依然存在、世界经济仍深陷困境的背景下,又出现了逆全球化的暗流。

有的发达国家为重振本国经济,一手推动再工业化,力促制造业和跨国企业巨额资本回流;一手高举贸易保护主义旗帜,出台更多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可能会发生更多更激烈的贸易战、汇率战、大宗商品价格战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发展风险大大增加。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上作出更大贡献。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实质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

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助力沿线国家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支持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发展。

④“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正处在全面推进的关键节点,我们应紧紧抓住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为“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机遇,为深化地区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深入推进,我国更加积极主动地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在要素集聚、技术整合、资源配置、产业布局等方面积极作为。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仍是潮流,“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一个包容而巨大的发展平台,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实现自身发展。

尽管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一带一路”建设正呈现积极态势。

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完善“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实施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使“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摘自2017年4月17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倡议和构想,统筹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也符合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需要。

B.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的"一带一路"建设,支持各国共同发展,其规划和措施由各国共同制定,以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带动经济发展,对沿线国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C.“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了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让经济全球化红利在国际范围更加均衡地分配。

D.“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的中国方案,同时彰显了增进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中国智慧和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担当,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世界经济仍深陷困境。

在这种背景下,可能会发生更多更激烈的贸易战、汇率战、大宗商品价格战等,使得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发展风险大大增加。

B.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出台更多的贸易保护措施,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上作出更大贡献。

C.“一带一路”建设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实质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实现世界经济的再平衡。

D.中国助力沿线国家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支持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有利于扭转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状态,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的深度调整期,原有的发展格局被打破,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格局尚未形成,这正是“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节点。

B.“一带一路”建设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一个包容而巨大的发展平台,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实现自身发展。

C.当前,有的发达国家为重振本国经济,一手推动再工业化,一手高举贸易保护主义旗帜。

这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出现的一股逆全球化暗流,对世界经济的发展繁荣带来了负面影响。

D.“一带一路”建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致力于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因此,国际社会反响热烈,各领域合作有序推进,进展和成果均将超出国内外各方预期。

【答案】1.C2.B3.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

C.“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了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让经济全球化红利在国际范围更加均衡地分配。

“建立了……体系”错,原文是“推动建立……体系”,是夸大事实。

【2题详解】

试题分析:

B.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出台更多的贸易保护措施,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上作出更大贡献。

“出台更多的贸易保护措施”的是“有的发达国家”,张冠李戴。

点睛:

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B.张冠李戴。

【3题详解】

试题分析:

D.“一带一路”建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致力于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因此,国际社会反响热烈,各领域合作有序推进,进展和成果均将超出国内外各方预期。

“均将超出”错,原文是“提出三年来……均超出”,已然误为未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

“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贾母笑道:

“你不认得他。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

“这是琏嫂子。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说着,便用帕拭泪。

贾母笑道:

“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

“正是呢!

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

该打,该打!

”又忙携黛玉之手,问:

“妹妹几岁了?

可也上过学?

现吃什么药?

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一面又问婆子们:

“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

带了几个人来?

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4.“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这段文字中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的作用分析最佳的是

A.表现王熙凤的姿容俏丽。

B.表现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C.表现王熙凤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

D.表现王熙凤服饰的高雅华贵。

5.王熙凤初见黛玉有哪几个动作?

意图如何?

6.王熙凤初见黛玉时的表情有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答案】4.C5.三个动作“携”“打谅”“送回”。

这样做既可表示对黛玉的亲热、关心,又显示自己对贾母的尊重,并且能讨贾母的欢心。

6.喜——悲——喜,王熙凤的表情两次改变。

王熙凤善于逢迎和做作,她的悲喜全是冲着贾母而来,为的是时时处处讨贾母喜欢。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的意思,如本题“这段文字中王熙凤的肖像描写的作用”,注意人物是“王熙凤”,鉴赏的是肖像描写的作用。

立足文本内容,肖像描写包括服饰和容貌两个内容:

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服饰,高雅华贵,暗示她的身份地位、她的贪婪俗气。

“丹凤眼”“柳叶眉”写出她俏丽和清秀的外表,“三角眼”“吊梢眉”则透露出刁钻和狡黠的性格特征。

这里应该是表现王熙凤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

故选C。

点睛: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

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如本题,结合“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分析,表现王熙凤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

【5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的意思,如本题“王熙凤初见黛玉有哪几个动作?

意图如何”,关注能体现王熙凤初见黛玉时的动作行为的关键性动词,并结合具体语境就能分析出她这样做的意图。

可从“这熙凤,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找到“携”“打谅”“送至”三个动词。

“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这些动作表示王熙凤对黛玉的亲热、关心;一个“仍”字及后面“因笑道”的内容分析,可以表现出对贾母的讨好。

【6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意思,如本题“王熙凤初见黛玉时的表情有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表情变化主要是指面部的神态变化。

这种神态变化往往是随着心理、情节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首先要找到表情变化的关键词语,这并不困难,如“笑”“拭泪”“转悲为喜”“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等。

分析变化的原因,只要结合语境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由上下文内容“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因笑道”“说着,便用帕拭泪。

贾母笑道:

‘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分析,可以看出其原因是王熙凤善于逢迎和做作,演戏功强。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作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上海、浙江两地的首届高中毕业生迎来高考检阅。

这一轮试点改革中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六/七选三”模式下的学科失衡问题。

据初步调查,2016级高中生在2017年选定选考科目时,浙江省某中学近千人中只有7个学生选考物理;某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也只有不到50人选考物理;某县所有中学只有不到100人选考物理;某市2016级约一万名学生,只有不到900名学生选考物理。

这些现象虽然仍在动态变化中,但是“惧选物理”的情绪由落后地域向发达地域、由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向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快速蔓延,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选自搜狐网《尴尬的物理:

浙江新高考下的学科失衡与制度改进》,2017.9.14)

材料二:

“物理遇冷”的直接原因不是选考,而是新高考为了平衡不同学科的难度和分值,对选考科目采取了赋分制。

赋分制,即不以卷面实际分数为考生最后得分,而是根据考生的卷面成绩在全部成绩中的位置,给出一个相对分数。

具体到本次高考,每门选考科目卷面成绩的前1%为100分,2%为97分,以此类推,以每3分为一个分差档设置21个得分档,直至最低分40分。

“物理学科本身偏难,选考物理的一般都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因此导致许多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愿意成为分母。

”杭州市一所普通高中副校长对《中国新闻周刊》举例说:

比如短跑比赛,一组是10个速度较快的高手,另一组是10个跑得较慢的人,两组的竞技水平并不相同,但都按同样的规则赋分,最后在两组内排名相同的人,成绩就相同了。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

新高考改革引争论“物理遇冷”是无解之题?

》,2017.10.27)

材料三:

2017年在上海、浙江招生的1400多所高校中,有70%的高校对选考科目有要求。

其中浙江高校要求选考的科目比例如下:

(选自搜狐网《高考改革后物理到底有多重要?

》,2017.7.13)

材料四:

怎样针对物理选科问题调整高考改革方案?

其一,在目前选科制度不变的情况下,适当调整物理科目的等级和赋分比例。

这并不涉及学生选择学科的公平公正问题,如果各科等级比例在学生选择前就告诉学生,那学生完全可以根据政策来选择学科,这对所有学生都是公平的。

其二,改革选考科目设计,允许学生自主选择3门以及3门以上选考科目,在完成选考之后,自主确定用哪3门分数参加高考、填报志愿。

如果6门(或者7门)选考科目都允许学生参加考试(考试次数限定为1次),要参加高考录取的学生,必须至少选3门,在考试完成后,再自行决定用哪3门的分数去报考大学,这会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也能避免功利选科的问题,还有助于实现教招考分离。

其三,推进大学招生改革,调整大学专业招生的选科要求。

大学必须专门开设高中学习中心,配合高考改革,引导中学生理性选科,需要大学规范专业选科要求。

目前存在于高考选科中的问题,根源在于高考录取还是实行按总分录取模式,因此,学生选科主要关注的是等级、分数,而非自身的兴趣和长远的学业发展规划。

在高考改革中,要真正扩大学生的学科选择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兴趣、学业发展规划选择考试科目,还需要在科目改革基础上,推进录取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大学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

这是高考改革的关键所在。

(选自澎湃新闻《新高考改革中的物理科目究竟怎么办》,2017.10.30,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新的高考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多积极的成果,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选考学科失衡的问题。

B.材料二认为“物理遇冷”的直接原因,是众多学生的畏难心理。

再加上赋分制所存在的漏洞,最后导致了物理学科的尴尬境遇。

C.材料三中的图表数据表明,在所有的选考科目中高校要求选考物理的比例最高,这体现了高校对物理学科的青睐和物理学科的重要性。

D.材料四探讨了三种针对物理选科问题的改革方案,并指明选科问题的根源在于高考依旧实行按总分录取的模式。

8.下列对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因为“物理遇冷”的情绪由落后地域向发达地域、由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向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快速蔓延,所以"物理遇冷"成为改革中最重要的问题。

B.赋分制让学生在选择选考科目时产生趋易避难的心理,增强了高考的博弈性。

对选考科目的选择成为高考的重要环节。

C.大多数高校在招生时毫不掩饰对物理学科的偏爱,这与学生对选考科目选择的实际情况有出入,说明这些高校并不配合高考改革。

D.扩大学生的学科选择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兴趣等选择考试科目,就能推进高考录取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大学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

E.尽管高考改革过程中会存在许多问题,但改革依旧取得了不少积极的成果。

这表明,高考改革是在摸着石头过河,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因噎废食。

9.根据材料,分析“物理遇冷”的原因,并找出一条可行的解决方案。

【答案】7.B8.BE

9.原因:

赋分制的缺点;物理学科难度高;学生的畏难心理。

方案:

在目前选科制度不变的情况下,适当调整物理科目的等级和赋分比例;改革选考科目设计,允许学生自主选择3门以及3门以上选考科目,在完成选考之后,自主确定用哪3门分数参加高考、填报志愿;推进大学招生改革,调整大学专业招生的选科要求。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是众多学生的畏难心理”错误。

结合文本内容“‘物理遇冷’的直接原因不是选考,而是新高考为了平衡不同学科的难度和分值,对选考科目采取了赋分制”分析可知,“直接原因”应该是赋分制。

故选B。

【8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A项,结合文本内容“这些现象虽然仍在动态变化中,但是‘惧选物理’的情绪由落后地域向发达地域、由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向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快速蔓延,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分析,“最重要的问题”于文无据。

C项,“说明这些高校并不配合高考改革”错误。

结合文本内容“2017年在上海、浙江招生的1400多所高校中,有70%的高校对选考科目有要求。

其中浙江高校要求选考的科目比例”“大学必须专门开设高中学习中心,配合高考改革,引导中学生理性选科,需要大学规范专业选科要求。

目前存在于高考选科中的问题,根源在于高考录取还是实行按总分录取模式”分析,“高校不配合高考改革”主观臆测。

D项,结合文本内容“在高考改革中,要真正扩大学生的学科选择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兴趣、学业发展规划选择考试科目,还需要在科目改革基础上,推进录取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大学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分析,“还需要在科目改革基础上,推进录取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大学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这是高考改革的关键所在”,可见前面两者是并列关系,都是高考改革的关键所在,而不是因果条件关系。

故选BE。

【9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

题干问“根据材料,分析‘物理遇冷’的原因,并找出一条可行的解决方案”。

首先从材料里寻找可以写物理遇冷的原因的句子,然后概括,答题区间在材料一、材料二中,如“但是‘惧选物理’的情绪”“的直接原因不是选考,而是新高考为了平衡不同学科的难度和分值,对选考科目采取了赋分制”“物理学科本身偏难”等,概括为三点:

赋分制的缺点;物理学科难度高;学生的畏难心理。

第二问答案可以从材料四中找,因为材料四开头就有“怎样针对物理选科问题调整高考改革方案?

”这样的提醒,可以提取整合。

如“适当调整物理科目的等级和赋分比例”“改革选考科目设计,允许学生自主选择3门以及3门以上选考科目,在完成选考之后,自主确定用哪3门分数参加高考、填报志愿”“推进大学招生改革,调整大学专业招生的选科要求”等。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其次是审题:

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

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

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最后是答题: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即:

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瑗,字伯玉,京兆三原人。

父仲良,武德初,与定律令,建言:

“周律,其属三千,秦、汉后约为五百。

依古则繁,请崇宽简,以示惟新。

”于是采《开皇律》宜于时者定之。

终刑部尚书、秦州都督府长史、颍川县公。

瑗少负节行。

博学,晓吏事。

贞观中,以兵部侍郎袭爵。

永徽三年,迁黄门侍郎。

俄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

进侍中,兼太子宾客。

王后之废,瑗涕泣言曰:

“皇后乃陛下在藩时先帝所娶,今无罪辄废,非社稷计。

”不纳。

明日复谏曰:

“王者立后,配天地,象日月。

匹夫匹妇尚知相择,况天子乎?

《诗》云: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臣读至此,常辍卷太息,不图本朝亲见此祸。

宗庙其不血食乎!

”帝大怒,诏引出。

褚遂良贬潭州都督,明年瑗上言:

“遂良受先帝顾托,一德无二,向日论事,至诚恳切,讵肯令陛下后尧、舜而尘史册哉?

遭厚谤丑言,损陛下之明,折志士之锐。

况被迁以来,再离寒暑,其责塞矣。

愿宽无辜,以顺众心。

”帝曰:

“遂良之情,朕知之矣。

其孛戾好犯上,朕责之,讵有过邪?

”瑗曰:

“遂良,社稷臣。

苍蝇点白,傅致有罪。

昔微子既去,殷以亡;张华不死,晋不及乱。

陛下富有四海,安于清泰,忽驱逐旧臣,遂不省察乎?

”帝愈不听。

瑗忧愤,自表归田里,不报。

显庆二年,许敬宗、李义府奏:

“瑗以桂州授遂良,桂用武地,倚之谋不轨。

”于是贬振州刺史逾年卒年五十四长孙无忌死义府等复奏瑗与通谋遣使即杀之;既至,瑗已死,发棺验视乃还。

追削官爵,籍其家,子孙谪广州官奴。

神龙初,武后遗诏复官爵。

自瑗与遂良相继死,内外以言为读将二十年。

帝造奉天宫,御史李善感始上疏极言,时人喜之,谓之“凤鸣朝阳”。

——选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