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语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0187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扩展语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扩展语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扩展语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扩展语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扩展语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扩展语句.docx

《扩展语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扩展语句.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扩展语句.docx

扩展语句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案

【教学要点】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过程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考试说明》对本能力的要求是: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E。

“扩展语句”,是指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把简单凝练的语句或一组词语,扩展成表达具体明朗,语言丰富多彩的语段。

“压缩语段”考查的是将一段话或者一个长句进行正确地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

二、扩展语句

1、扩展的种类

(1)单句的扩展,也叫句内扩展。

如:

我散步回来,可扩展为:

傍晚,收获满心喜悦的我,披着满天火红的晚霞,从海边散步回来。

可见,添加适当的时间、地点、情态等定语、状语、补语之类的附加成分,加以修饰、补充,就可以使单薄的句子丰满起来。

当然,改后的句子应尽可能保持原来的单句的结构。

(2)复句的扩展。

如:

走在路灯下人群中,我被南京路步行街的都市风景吸引了。

可扩展为:

穿过灯的峡谷人的波峰,感觉在流光溢彩的长河中慢慢游移,我被南京路步行街这道熠熠生辉的都市风景渐渐吸引了。

复句的扩展,除了对每个分句(单句)使用

(1)中的方法外,还要着意选用一些特殊句式。

(3)综合扩展

这类扩展可以是由单句到单句。

或是由单句到复句,总之是使之生动形象、丰满细腻起来。

这类扩展需要大量使用辞格,如:

歌声传到很远的地方,可扩展为:

歌声,像小溪,像轻风,像白云,穿过树林,掠过村庄,飘过山岗,一直传到很远的地方。

(4)语段的扩展

给定一个话题,提供一个情境,能自如地加以阐释、发挥,引申,从而使之明确、丰满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语句或语段。

如:

潇洒是一棵挺拔的树。

可扩展为:

潇洒是一棵挺拔的树,在风里自然地飘摇,没有固定的姿态,却有一种从容,一种得心应手的自

信.一种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既敢倾斜又伸得直。

既无拘一格千变万化又万变不离其和谐的能力,不吃力,不做作,不雕琢,不紧张,不声嘶力竭。

我们说,这就是潇洒。

2、扩展的形式

重难点1阐述型

[典型](2007年四川卷)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写一段树叶与阳光的对话。

早晨,树叶与阳光亲密地交谈。

树叶(感激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比)

阳光(谦逊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

解析:

这是一种在规定情境的情况下进行阐述性扩展的题型。

这种阐述性扩展题往往是对概念、理论、情境或概括性的语句进行具体的阐述,使浓缩的语意变得具体形象。

首先题目规定一个情境,即早晨树叶与阳光亲密地交谈。

然后,提出不同的

要求:

1.规定了树叶与阳光的谈话内容,一是感激,一是谦逊;2.规定了二者所使用的修辞方法,一是排比,一是比喻。

抓住了这些,就可以对试题作出解答了。

答案树叶:

1你用火一般的热情给我以新绿,给人们以温暖,给大地以光明,世界因你而流光溢彩。

2你无私的关爱,慷慨的施与,温暖的呵护,使我的生命充满活力。

阳光:

1你是大地的外衣,不单是我,和煦的春风、绵绵的细雨也为你增添了美丽。

2你是绿色的宝石,没有你的质地,在你身上也不可能闪烁我的光辉。

[方法探究]

1.看清要求,分清文体。

做题时,要看清需要扩写的语段是什么文体,是记叙性的,是描写性的,是说明性的,还是议论性的。

2.辨明情境。

准确识别题目提供的情境及情境所体现的具体氛围,扩写的语句要符合情境规定的氛围要求。

3.明确重点。

准确把握题目规定扩写的重点对象,不能偏离,更不能转移。

4.展开联想和想象。

这是扩写的灵魂。

要根据题目提供的情境,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以保证将情境表现得具体而生动。

5.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在扩写的时候,除了运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以外,还要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这样不但能使自己有话可说,而且能使扩展后的语段形象、生动、感人。

重难点2补充型

[典型]扩展下面画线句子,具体形象地表现胡杨林那宁死不屈的斗志和团结奋斗的精神。

(不少于70个字)

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

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像一个刚刚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但是,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

解析:

这道题属于“给定语题”扩展题型,题目要求以“因缺水而死亡了”为内容,我们在作答时可以用“因缺水而死亡了”作主语来展开想象,题干又要求“具体形象地表现胡杨林那宁死不屈的斗志和团结奋斗的精神”,这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在作答时要围绕与题干主旨一致的内容来写。

答案:

因为缺水不少死去了。

死亡后的胡杨林仍高举着一条条痉曲的、干枯的胳膊一齐对着蓝天,仍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

密密麻麻、粗粗细细的胳膊汇成了一个坚强的方阵,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死去的自己。

[方法探究]

补充型扩展语句题可以是给定话题加以补充,也可以是给只存在主干成分的句子添加一些附加成分。

往往是扩充一些表示范围、时间、数量、性质、状态、动作、情态等的词语或句子。

1.读懂题目及要求,准确辨明题目所提供的有效信息。

2.仔细分析原句,寻找扩展的突破口,看清原句的表达类型、修辞方法、情景色彩等。

3.合理地推断想象,具体地描写情景,注意主旨一致,修辞、句式、氛围、色彩要恰当。

4.检查扩展内容,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与原句意思一致。

重难点3分析型

[典型](2007年重庆卷)有人说:

“有时拥有善良比拥有真理更重要。

”请根据这段话的意思,续写一段文字。

要求:

续写的话与引文衔接自然,语句通顺。

字数在70到90之间。

解析:

此题是分析类扩展,首先,要看清要求是以此句话为开头进行续写;其次,要抓住扩展的中心,即这一句话的中心,“拥有善良比拥有真理更重要”,必须围绕“善良”来续写,谈出“善良比真理更重要”的理由;再次,要注意衔接自然和字数的要求。

答案:

有真理固然重要,但是真理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得合情合理、文美无缺;如果拥有善良,也许会比拥有真理更符合情理。

如此善捐款、见弱相助,这善举正是人性的体现和社会的真正需要。

[方法探究]

分析型扩展重在分析,或由总到分的分析,或由果索因的推导,或正反评说等。

1.审清题目要求,找出分析的重点所在。

2.审清表达方式,是记叙还是议论,是描写还是抒情,根据要求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3.续写部分要与原句、原段衔接自然。

4.围绕被续写的部分进行想象扩展,不可另立话题。

重难点4鉴赏型

[典型]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两句诗扩展为60字左右的语段。

解析:

此题没有要求从哪一方面进行鉴赏,我们可以选取自己最擅长的来完成,可以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答案:

漫天星斗,遥挂似垂,几与辽阔的平野相贴;江上的明月,在万里大江滚滚的波涛上翻滚。

置身其中的诗人,面对这一阔大雄伟的境界,顿时产生了一种宇宙苍茫无穷之感。

[方法探究]鉴赏型扩展主要是指对古典诗句及格言、警句等以赏析的方式进行扩展。

鉴赏主要是指出主体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妙处,可以从思想内容(情感、画面、主题等)上,也可以从艺术手法(风格、表现形式、语言等)上进行鉴赏(评价)。

1.审清题目要求,看清提供的话题或核心词。

2.找准题目中要求扩展的重点是什么。

3.看清题目设置的情境,按要求扩展。

4.分清表达方式,如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等。

5.利用生活经验展开联想想象,搜寻自己记忆中的情景,将它描绘出来。

3、高考题体验详见《模块总复习》P248。

4、扩展指导

(1)对联词成句题,要讲究方法,突出重点。

这类词往往以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为重点,扩展时要以之为中心,围绕它展开联想,展开描写,强调它的重要作用。

(2)对扩展句子题,要根据题目要求选定扩展的重点,展开联想和想像,运用动词、形容词等直接摹写,或用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等修饰限制,或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加以描写,使得语句扩展开,变得生动具体、形象丰满。

(3)对话题情境阐发题,应展开联想和想像,多用手法,增强意蕴。

比如,在内容上要发挥想像,合理创造,或进行联想,发散思维;或设身处地、感悟情境。

在表达上要充分使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多种修辞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

(4)扩展语句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语句的表达方式、语体色彩、态度、色彩、语句意蕴等。

在此基础上认真审读题干要求,然后将所给语句分类处理。

记叙性语句一般来说,记叙性语段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作为骨架规模的故事梗概,二是作为文章血肉的描写成分。

故事固然重要但更能显示语段创造价值、决定其表达成败的还是形象的描写。

如果要求扩展记叙性语句,这类语句一般都是描写空泛、角度单一的语句。

考生可发挥丰富的想像力,为形象创造特定的情境,或抓住形象特征多角度描写。

说明性语句说明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并将其介绍得具体、明了。

如果要求扩展说明性语句,这类语句通常要么是介绍太概括,不具体,要么是还没有抓住事物的特征。

因此,要从具体或抓住特征方面着手加以扩展。

议论性语句一般地说,议论要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如果要求扩展的语句属议论性语句,通常这类语句或者论据不充分,或者论证角度单一,导致论述空洞无物,缺乏说服力。

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考生要认真分析所给语句的缺陷,根据题目要求加以扩展。

注:

请结合苏教版选修教材之《语言规范与创新》P97。

三、作业:

《模块总复习》P258—P260.

第二课时

[考点透视]

扩展语句试题的基本走向:

从“扩展语句的文体看,它或者是叙事性的,或者是描写性的,或者是议论性的,或者是说明性的。

从扩展语句的语体看,它或者是书面语体,或者是口语体;或者是文学用语,或者是公文用语。

从扩展的性质看,它或者是严式限制性扩展,或者是宽式限制性扩展。

从扩展对象的情境看,给定的情景一般是考生所熟悉、且容易对其进行扩展的,生僻的或鲜为人知的情景,一般不会进入考题。

从试题难度看,该题属于中难度题,考生只要审明了题旨,一般都能有话可说,但又不是信手拈来所能奏效的,所扩展出来的语句又有优劣之分。

“扩展语句”在2000年高考中率先亮相。

该题位于第六大题,采用主观题型,赋分6分左右。

在2001年和2002年高考中连续空缺,究其原因,主要是它的写作内容和方式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它的评分标准又缺乏可操作性,不过,鉴于它毕竟是一个新颖而独特的考点,可以预测命题者会在近几年有所测试,以证明它还“活着”。

否则,《考试大纲》就会失去信度。

实际上,2001年和2002年的春季高考卷及北京高考卷就一直有这种题型。

所以,我们仍必须重视这种题型的训练。

注:

请结合《模块总复习》P248—P253。

★例题评析:

[例1](2002年北京高考第25题)以下面给出的文字为开头,以“路”为中心,分别写一段话。

(每段续写不少于50字)

①北京的路平直而宽阔□□□□□□□□□□□□□□□□□□□□□□

②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

[答案]①(北京的路平直而宽阔,)四通八达,每天迎接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

不管白天黑夜,它总是那么不知疲倦地作着导游,把八方来客,送到广场、商店、书城、公园,让他们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②(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

)沿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走出学校大门,一条通向社会的路布满坎坷,充满曲折,但大路尽头的世界是那样精彩、神奇。

[解析]这是一道扩展语句题,题目要求以“路”为中心,就是说所写必须以路为主要描写对象,不能抛开路去写路上的行人,路边的树木,或只谈人生不管“路”。

此外.语言首先要与所给的第一句话街接,语言围绕“路”这个中心要尽量写得流畅、生动。

★阳光演练:

l.按照下面句子的思路,合理展开,组成一段话。

科学家早就认识到,没有孤立的生命,也没有独立的环境。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情景把下面的词语连成一段话。

(词序可以调整)

①用“风、树、雨”表达自己获得荣誉、受到表扬时的心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风、树、雨”表达自己遭受挫折、受到批评时的心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下规定的情景,以“月亮”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

将离开家门我月亮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二:

回到家中我月亮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街道上”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

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沙尘暴时我街道上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二:

大雪后人们街道上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下面的情景,以“真懊悔”为重点,选择一种写一段话,不少于30字

情景一:

面对错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二:

面对试卷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下面的句子补写完整。

现在有不少这样的孩子,他们品尝过各种各样美味的糖果,却从来没有到野外摘吃过桑椹、酸枣;他们能按照图示垒起精美的积木,却从来没有自己动手做过一把木刀、木枪;他们常独自玩电子游戏,①;远离大自然,②,没有小伙伴。

这样的童年难道③?

7.根据以下规定的情景,以“创造”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

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

人类社会的发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二:

中学时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文意完整。

哈佛大学图书馆内珍藏着哈佛遗赠的250本珍贵的图书,并规定读者只能在馆内阅读,不得带出室外。

1764年的一天,一名学生违规带出了其中一本,自己珍藏起来。

几天后图书馆失火,全部藏书付之一炬。

这名学生意识到,他手中的那本书是唯一的遗存了,经过思考把书还给了学校。

霍里厄校长收下书,感谢了他,但是仍然下令把他开除出校——

他违反了校规。

哈佛的理念是。

9.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现出特定的内容。

早晨,大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1)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情。

答;

(2)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苦闷伤感的心情。

答;

10.请选择下列其中一句诗,把它扩展为不少于60个字的描写性文段。

①七八个星天外②两三点雨山前

答:

★阳光点拨

1.生命是一个各类有机生物相互联结、休戚与共的网络……

2.①雨轻逸地流落下来,滋润着风儿摇拽着的欢舞的树。

②树在暴风骤雨后丧气地垂着头。

3.情景一:

我将离开家门,踏上远行的路途,月亮仿佛瞧透了我的寂寞,一声不响地伴随着我。

情景二:

傍晚我回到家中的时候,月亮准时地从东天升起,仿佛继续完成我白天未竟的工作……

4.①沙尘暴袭来,我从街道上行人厌烦的表情,车辆灰蒙蒙的外壳,草木无助的扭曲,仿佛看见了大自然的怒容。

②一场大雪过后,人们在街道上欢快地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一片热闹祥和的景象。

5.情景一:

如果一切能够重来该有多好!

然而这个错误却永远弥补不了了,它会成为我一生的包袱。

情景二:

试卷上的叉号令它变得如此惨不忍睹,尤其看到那些因马虎失掉的分数,我心中就懊悔不已。

6.①却从来没有玩过捉迷藏、骑马打仗②缺乏创造性③能算作幸福、理想的童年吗

7.①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利用自身的智慧不断创造的历史,每一页都凝结着亿万创造者辛勤的汗水与血水。

②人们在中学时期的创造意识最强,总认为只要富有开拓精神与创新意识,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8.法理(或法制)重于一切。

9.

(1)扩展后能抒发主人公欢快心情的句子,如早晨,微风习习,暧融融的太阳发出金灿灿的光芒,树上的鸟儿迎着金色的阳光欢快地鸣叫着,树下的流水轻快地流向远向。

(2)扩展后能抒发主人公苦闷伤感心情的句子,如:

早晨,太阳发出凄清而冷寂的光芒,鸟儿在光秃秃的树上鸣叫,似乎在讲述着一个无奈的故事,树下的流水在凄冷的早晨显得十分寒冷,疲惫苍凉地流向远方。

10.

(1)月夜,我独自漫步在田间小路上,遥望着天边七、八颗若隐若现的星星,它们正顽皮地眨着眼睛,望着这个静谧的世界。

好像在说:

“瞧!

月色下的田间真美好!

(2)风乍起,掀起几片飘零的落叶,山前原野的枯草在渐狂的冷风中瑟瑟的打着颤。

黑云,悄悄的笼罩了整个原野,愈来愈低,压得人要透不过气来,又一阵冷风吹过,山前落下了两三点雨。

第三课时——压缩语段

1.压缩语段常见的考查形式

(1)就给定的新闻消息等语段拟新闻标题、写导语或写一句话新闻。

这类题型兼涉应用文写作。

解答这类题目要能从材料中提取出最具时效性的信息点,并有简洁的语言组织表达,符合相关文体要求。

(2)就给定的语段概括主要内容。

给定的语段可以是议论、记叙、描写、抒情,新闻类等。

解答时或摘录原句,或组合信息要点,或逐层归纳,力求简洁,不要超过字数限制。

不同的材料压缩时形式也不同。

①记叙语段的压缩的三种形式:

a.删减枝叶式:

删除原文段中次要信息(枝叶),保留最主要的信息。

b.概括浓缩式:

在限定的字数内完全可以概括浓缩原文段的信息,而不用删减次要信息。

c.评价式:

压缩的结果不是原文段内容的本身,而是原文段的叙述反映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②议论语段压缩的两种形式:

a.提取归纳论点式:

把原文段看成是用作论据的材料,从这些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论点就应该是压缩的结果。

b.概括浓缩式:

对原文段进行重新组织、概括浓缩,而不是通过原文的支撑材料提炼出观点来。

③说明语段的压缩的两种形式:

a.提取归纳中心句式:

原语段有一个中心句,在辨明句间关系的前提下,只要把它找出来就行了。

b.概括浓缩式:

没有明确的中心句,需要自己运用恰切的语言进行浓缩概括。

(3)用所给语段对某一概念下定义。

它要求在理解语段的基础上提取必要信息,即概念的本质属性,组织成定义的形式,即什么是什么。

公式为;被定义概念=种差(即本质属性)+相邻的属概念。

注:

请结合苏教版选修教材之《语言规范与创新》P91—P97。

2.压缩语段指导

(1)根据阅读材料的性质,明确其侧重点。

记叙性材料(包括新闻)中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等是压缩时的重要信息点。

议论性材料关键是要找到论点或中心句。

说明性材料中,时间、对象、范围、特征是主体内容。

(2)分析阅读材料结构,弄清其内在关系,从而把握材料的重点。

一般材料,其内容层次大约分联合结构(包括并列、承接、递进、选择等关系)和偏正结构(包括转折、因果、条件,假设等)两大类。

对前者,概括时兼顾并存的内容,采取“撮要式”切忌偏废;对后者,则要以“正”为主,采取“取舍式”,切忌舍本逐末。

新闻材料,往往前有导语,主体部分才交代详情,交代有关背景材料。

因此根据新闻材料,要抓住“导语”不放。

(3)紧扣题目要求,选择最佳句式表达。

①尽量选用主谓句式(尤其是主动句)表达。

②尽可能地择用原材料中负载着主要信息的原词。

③严格控制字数(包括标点在内),如概括出的句子超字数,说明其中肯定有某些内容还不够概括或内容上有根本错误。

(4)最后来一个回头望,首先检查所概括的文字信息要点全不全(须知评分标准常常是按信息点给分的!

);其次看是否符合重点或其他要求;再次看语句连贯不连贯,字数合不合乎要求,等等。

[考点透视]

压缩语段试题的基本走向:

从内容上看,压缩对象一般是具有积极意义或含有科技信息的语段;从形式上看,开放程度越来越大,专业性越来越淡化,如由消息导语拟定之类专业性较强的试题,逐渐向对整个文段所含信息的概括过渡;从题型上看,仍以限字数压缩为主,但压缩后的文字不囿于十几字的模式,有向更多字数发展的可能,如压缩为60个字个左右的几句话等;从压缩对象看,所选题料不囿于新闻性文字的压缩,议论说理性语段、说明性语段、描写性语段都有考及的可能。

★例题评析:

[例1](2004年高考广东卷)用不超过25个字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

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迅猛发展,而中国在这些方面落后了。

我们应该立志图强,奋起直追,虚心向西方学习,凡是好的、有用的都应该学,这是没有疑问的。

但我们如果因此丢弃了“自我”,失去了自我的根基,忘记了“我们自己是谁”,那恐怕就要成为民族的罪人了。

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尤其是标志文化特质、体现,文化灵魂的哲学思维传统,那就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终究要被淘汰出局。

况且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哲学思维个性,更应该发挥所长,为创造人类的新文化和新哲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答案]学习西方,更要保持和发扬本民族哲学思维传统。

[解析]要压缩语段内容,准确概括语段的主旨,必须从分析文字材料结构入手,归纳出文段的要点,再从中筛选出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词,即我们常说的提取一级信息、二级信息,然后对它们进行重组。

在重组的过程中,一般要注意,表述不能太笼统,要保留原有的关键词;否定的说法宜转换成肯定的说法。

这道题目,综合考查了考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和阅读的能力,这两种能力,在具体的文字处理过程中经常是互补的,语文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段从结构上进行分析,有两个层次:

近代中国落后了,必须向西方学习;学习不能失去自我,应该发挥所长。

有三个得分点:

1.学习西方;2.保持中华民族文化传统;3.保持独特的哲学思维传统。

文段的重点在第三点(“但”是重要标志,语义转折,重点在后面),因此特别要准确概括第三个要点的核心信息:

“学习不能失去自我”。

“自我”指什么?

“应该发挥所长”。

“所长”指什么?

联系上下文,“自我”指的是“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所长”指的是“标志文化特质、体现文化灵魂的哲学思维传统”,因此“保持和发扬本民族哲学思维传统”是最核心的信息。

整合各要点(“学习西方”、“本民族/中华民族”、“哲学思维传统”),文段的主旨可概括为:

学习西方,更要保持和发扬本民族哲学思维传统。

如把二、三点合并为“不要丧失自我”就失之笼统。

[例2](2004年高考天津卷)概括下面一段材料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48字)

钛合金强度大,重量轻,耐热性能好,适用于船只、汽车、航空航天工业,被人们视为未来材料,新型波音777客机采用了约9%的钛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