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民俗大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0045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民俗大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外民俗大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外民俗大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外民俗大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外民俗大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民俗大题.docx

《中外民俗大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民俗大题.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民俗大题.docx

中外民俗大题

第一章民俗概述

一、名词解释

1.民俗:

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2.风俗:

是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他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二、简答论述

1.民俗的分类

(1)经济民俗:

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包括生产、居住、饮食、商贸、服饰、交通等民俗。

(2)社会民俗:

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包括家庭乡里、人际交往、人生礼仪、岁时节日等民俗。

(3)信仰民俗:

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包括民间信仰、巫术、禁忌等。

(4)游艺民俗:

指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包括口头语言、民间歌舞、游戏竞技等。

2.民俗的特征

一、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

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民俗的模式性也称为类型性,是指民俗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彼此相似性。

二、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

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体现了某一民俗的历史发展。

播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这种传播有两种方式:

民族迁徙和方式采借。

三、民俗的稳定性和变异性

民俗形成后会随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稳定而相对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变异性指民俗传播过程中内容和形式的变化。

四、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民族性一是指同一类民俗事象在不同的民族中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二是指不同的民族由于不同的历史、地理和经济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民俗。

地域性指民俗在空间上所表现出来的地理特征和乡土气息。

如八大菜系(鲁川粤苏浙湘闽徽),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口味。

五、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主要表现于信仰、崇拜、巫术、禁忌、占卜等活动上。

3.民俗的社会功能

1)民俗的教化功能指民俗在个人行为过程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人际关系、尊老爱幼、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等。

2)民俗的规范功能指民俗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在很多地方起到乡规民约的作用。

3)民俗的娱乐功能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快乐和愉悦的调节作用。

包括民间歌舞、游戏、竞技和杂艺等。

如苗族的芦笙节、斗马节,侗族的花炮节、多耶舞,瑶族盘王节,佤族木鼓节,傣族泼水节等都具有娱乐的性质。

4)民俗的审美功能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悦耳悦目和悦神悦意的审美作用。

5)民俗的维系功能指民俗统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是社会成员保持凝聚力和向心力。

4.民俗的形成

民俗源于社会生活,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以下一些:

一、经济的原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设,经济基础对民俗的产生起着最后的决定作用。

二、政治的原因。

封建统治对民俗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体现为各种民俗事象的迷信色彩,如婚姻丧葬、起房架屋、人生礼仪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各种信仰和禁忌等都充满了封建迷信色彩。

三、宗教的原因。

原始宗教和现代宗教都对民俗产生起过深远影响,比如原始宗教的一些仪式直接发展为后来的民俗活动,一些祭祀活动也演变成节日等民俗内容

四、地域的原因。

不同的山川地理环境,产生了不同的民俗和习惯,这表现出民俗对自然环境的选择性和适应性,也体现出民俗之间的差异性。

比如游牧民族要逐水草而居,“蒙古包”“吊脚楼”等民俗现象都是地域选择的结果。

5、民俗与旅游的辩证关系

一、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

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块,中国的民俗旅游资源:

内容丰富,门类齐全;地域覆盖面广,地方色彩浓;民族特点鲜明,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2、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旅游接待地的经济效益。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效益可观。

二、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

1、民俗促进了民俗文化交流与传播。

现代旅游对民俗文化的传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旅游中除了获得美的享受之外,还获得新的知识。

2、旅游促进了当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

旅游会把现代文明带进民族地区,打破传统文化的封闭状态,使得民族文化沿着多元的方向发展,有利于促进地区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开拓眼界,促进民族地区的文明发展程度。

3、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使人们注意到文物古迹、人文风俗的保护工作。

三、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作用

1、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

随着旅游的发展,外来文化会对当地文化进行冲击,从而淡化甚至同化民俗文化;另一方面过分地、夸大地宣传会使得民俗文化失真、庸俗化。

2、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

由于旅游者的涌入,当地的民族传统文化会因商品化而受到歪曲并失去价值。

异地文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与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随之,民风淳朴也会丧失,还会出现崇洋媚外等,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3、腐朽生活方式的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

西方社会某些腐朽的生活方式或思想意识会相伴而至,造成优良传统的丧失,这些都要采取防范措施和相应对策,以使民俗文化资源得以长期地使用和弘扬。

第二章服饰民俗

名词解释

1.服饰是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

2.胡服:

指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他们常年在马上生活,为适于骑马,多穿紧身窄袖的短衣、裤和皮靴。

3.七星披肩:

纳西族妇女服饰,缀以圆形花片,双肩各有一个大的,背上并列七个小的,分别象征日月星辰,表示披星戴月、勤劳不息,恶鬼不敢近前。

4.凤凰装:

畲族妇女服饰以象征万事如意的“凤凰装”最具特色,即在服饰和围裙上刺绣着各种彩色花纹,镶金丝银线;高高盘起的头髻扎着红头绳;全身佩挂叮叮作响的银器。

5.“米粒叶”是埃及妇女一种和有特色的民间服饰,是一块长方形黑色细布,绣有花边,不剪成固定样式,因此穿法各式各样。

简答论述

一、服饰主要包括四类:

1.衣着;2.各种附加的装饰物;3.对人体自身的装饰;4.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二、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阶段、服饰以遮蔽身体,防寒御暑为主要目的。

第二阶段、服饰除蔽体之外还以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并因生产条件的不同而产生明显差异。

第三阶段、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

第四阶段、除上述功能外,服饰还能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三、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共有12种主要因素:

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用途、民族、季节、质料、色彩、样式和工艺。

四、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

2、求吉心理。

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

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五、中国汉族服饰民俗

一、古代汉族服饰的发展

1、进入农耕经济后,纺织业随之兴起,人类的服饰大为改观。

2、进入阶级社会,商代留下了一些服饰资料。

3、西周时期,贵族服饰承袭了商朝的上衣下裳,只是腰间束带渐宽。

4、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服饰风格不同,深衣和胡服出现。

5、西汉时,上下联体的长衣统称袍,成为贵族的主流,短衣与合裆裤多为劳动者所着。

6、魏晋南北朝时,胡服融入中国服饰,形成了中国服饰的重大转变。

7、唐代服饰吸收了胡服的某些特点,男子圆领、裹头、穿长鞋;女子以半袖衫为时尚。

8、宋代服饰在唐服圆领内加衬,改小袖为大袖,衣身也较快大。

9、元代蒙古族男女均穿宽大长袍,用带子束腰。

10、明代废胡服,恢复唐衣制度。

11、清代行满服,长辫。

二、近现代汉族服饰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形成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建国后,中山装、西裤取代长衫;50年代后期,流行苏联的“列宁装”“布拉机”;文革时,穿蓝灰黑或军装,较单一;改革开放后,流行西装、夹克;今年来,服饰各种各样,异彩纷呈。

六、英国穿西服的规矩:

平时穿着如果上下身是不成套的,一般不系领带;若穿全套衣服,则要系上领带。

穿双排扣要将扣子一一系上。

单排扣则反之,平时可以不系,遇有正式场合,也只系其中的一个;两个扣子的系上面的一个,三个扣子系中间的一个。

如果全都系上,反倒显得呆板。

衬衫的袖子一般长出上衣口少许,这样显得精神利索,但衬衫扣一定要系上。

第三章饮食民俗

名词解释

1.饮食民俗:

是指有关饮料和食物在加工、制作和食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习俗

2.饮食结构:

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主食、菜肴和饮料的配置方式。

简答论述

饮食民俗特征:

区域性、差异性、丰富性和民族性。

一、饮食民俗的形成

原因:

1.经济原因。

食俗虽然是种文化现象,但其孕育和变异无疑会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的制约。

有什么样的物质生产基础,便会产生相应的膳食结构和肴馔风格

2.自然条件原因。

饮食民俗对自然环境有很强的选择性和适应性,地域和气温不同,食性和食越自然也不同。

3.民族原因。

由于民族所处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民俗

4.宗教信仰原因。

“民俗是退化的宗教”,不少食俗乃是从原始信仰崇拜或现代人为宗教的某些仪式演变而来的。

发展阶段:

生食、熟食、烹饪。

二、饮食结构和类型

男方种植稻米,以米饭为主食;北方主种小麦,以面食为主。

菜肴是指素菜和荤菜的搭配。

饮料是饮食结构的补充,有酒、奶、茶等。

三、饮食的惯制

1、日常生活需要的饮食惯制。

汉族男方则一日三餐,早餐粥、馒头,午、晚餐用大米饭,副食为蔬菜、荤菜和饮料等。

2、岁时节日的饮食惯制。

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如饺子、年糕、粽子、月饼手抓饭。

3、礼仪饮食惯制。

如生日蛋糕、寿面、交杯酒、豆腐饭等。

4、信仰上的饮食惯制。

如斋饭、雄黄酒、上坟用膳等。

四、日本的茶道

由四个要素组成,即宾主、茶室、茶具和茶。

茶道有四规七则,四归为和、敬、清、寂。

七规为:

茶要浓淡适口;添碳煮茶要注意火候;随着季节的变化,茶水的温度要与之相适应,茶花要新鲜;时间要早些;不下雨也要准备雨具;要周到的照顾到所有的客人,包括客人的客人。

茶道包含着艺术、哲学、道德等因素,是接待亲朋、宾客,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一个渠道。

第四章居住民俗

名词解释:

1.居住民俗:

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的民俗习惯模式。

2.居住惯制是指各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人们在居住中所反映出来的一系列风俗习惯,是由家庭关系、房屋结构、传统习惯等诸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

3.靠崖窑:

是在垂直的崖面上开挖的土窑,可以向纵深发展,深可达20米,也可以向两侧发展,形成并列的窑洞。

4.锢窑:

是在平地上用土胚、砖石砌筑的拱顶房屋,锢窑的室内屋顶为拱形,与窑洞相似。

5.一颗印:

是汉族传统民居之一,流行与陕西、安徽、云南等地,尤其以云南最为盛行。

也是围绕天井布置房屋,东西南北房屋全部相连围和,外观犹如印鉴,所以俗称一颗印。

6.城市积木香港房屋拆拆建建,说拆便拆,说建就建的情况,比别处更迅速,更频繁.因此有人把这种拆拆建建与孩子们玩积木相比,说这是搭"城市积木".

7.

简答论述

一、居住民俗的形成

1、居住民俗的创始期:

穴居和巢居,首先是原始群居,其次是生死分居,其三是迁徙居住。

2、居住民俗的过渡期:

风篱与原始帐篷巢居向后来居住形式过渡的产物。

3、居住民俗的发展期:

帐篷、窑洞、干栏式、庭院式。

居有定所,土木结构、砖石结构形成。

一方面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一方面有体现出多样化。

居住类型:

(1)洞穴居;

(2)干栏式建筑;(3)帐篷;(4)长屋;(5)庭园住宅。

二、居住的惯制

1、火与火塘的突出作用:

火御寒取暖,饮食起居之必备;火塘家庭活动的中心;火塘边座次、睡次的区别;火塘神圣的地方。

2、住房的分配:

体现出长幼尊卑的关系。

3、公房:

保存了原始社会生活习俗的住房分配,如云南的彝族男女公房。

4、人畜分居,人神有别。

三、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

1、实用性:

民居是一种人们生活所迫切需要的人工产物。

2、艺术性:

民居在形体构成和材料选择、安排等方面,制作者都遵循了一定的美学法则。

3、伦理性:

不同辈分、性别、尊卑等的住房位置和陈设有所不同。

4、宗教性:

除了专门的寺观外,民居也常设有供奉祖先、神灵的建筑物。

四、风水与民居

风水术的核心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的选择和处理。

风水中包含的三个民俗宗旨:

第一、选择房屋基址时,最求物质和精神生活上都能满意的环境;第二、处理房屋的形态和布局,是指合理化;第三、用一些符号来避凶趋吉。

1、宅基选址:

选址步骤:

觅龙、观砂、察水、点穴。

龙是祖山即总山脉;砂是祖山分支延绵而下,与本宅关系最密切的山岗;水是从山上下来与本住宅及砂山最靠近的溪、河、泉水等;穴就是基址所在,有吉凶之分。

2、住宅外部布局:

住宅与周围的山、水、路的关系。

3、住宅内部布局:

住宅地势子午向,北高南低;住宅格局,以合院为主,以墙、廊联系,围绕中轴线左右对称。

五、建房与入住

1.建房:

一般分为择地、开工、上梁、立门、落成五个步骤。

2.入住仪式:

择日入住,选黄道吉日;火的重要性,火塘、灶的设置;祖宗神位安放;庆祝。

六、装饰

1、门窗装饰。

2、梁架装饰。

雕龙画凤。

3、墙壁装饰,内外墙体都绘图,以白色为主。

4、屋顶装饰,大屋顶,人物等。

5、屋内地面装饰及其他装饰。

七、居住类型:

(1)四合院

(2)围楼(3)窑洞(4)“一颗印”。

第五章交通民俗

名词解释

1、交通民俗:

是指在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

2、栈道:

又名阁道,是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

3、侗族风雨桥为侗族交通设施,一般长60-100米,宽四五米,青石做桥墩,杉木铺桥面,上建瓦顶长廊,长廊两旁设栏杆,长凳,形如游廊,可供行人躲避风雨,观赏休息.为侗族建筑艺术珍品.

简答论述

1.产生及特点:

区域性、神秘性、等级性、行业性、

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一)陆路交通民俗;

(1)交通设施,道路栈道(又名阁道,是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纤道盘上到和石阶路雪道城镇道路;桥梁①石桥②木桥③索道④其他。

(2)交通工具,车辆、动物类交通工具、其他交通工具。

(3)陆路交通信仰。

(二)水陆交通民俗;

(1)水道及其他交通设施,水道、其他交通设施。

(2)舟船、筏。

(3)水陆交通信仰。

(三)空路交通民俗。

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1)自然环境;

(2)新型交通的发明和使用;(3)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4)民族文化因素。

第六章农业民俗

名词解释

1.农业民俗:

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产物,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与经验诸内容的模式化行为。

2.刀耕火种人类早期的工具为木棒,同时把石斧等经过磨制了的石器缚在木棍上,用来开垦掘地,种植作物,人们砍倒并放火烧掉地面的植物,将种子播到地面,依靠草木灰鹤土壤的固有肥力而使作物生长发育,坐享其成,这便是原始"刀耕火种"的游耕习俗.

3..观光农业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是旅游和生态农业的结合.利用旅游来推销农产品,成功将旅游开发与农产品销售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吸引游客与推销农产品.

4.坎儿井:

是维吾尔族的地下灌溉系统。

简答论述

1、产生与发展:

(1)原始农业民俗

(2)传统农业民俗(3)现代农业民俗。

2、农业民俗的类型:

(1)种植业民俗

(2)渔业民俗(3)林业民俗(4)畜牧业民俗(5)采集与狩猎民俗(6)副业民俗(农产品加工业民俗)

3、农业民俗的特征:

(1)地域性、季节性、行业性

(2)功利性(3)技艺性(4)稳定性(5)经验性(6)田园性。

4、影响农业民俗的因素:

(1)自然环境

(2)科技技术(3)经济条件(4)民族与地域传统。

5、农业民俗旅游开发原则:

(1)地点选择

(2)景观选择(3)季节选择(4)组合开发

3、农业民俗旅游的分类:

(1)观光观赏类

(2)游乐参与类(3)饮食购物类。

 

第七章工艺美术民俗

名词解释:

1.工艺美术民俗是人们在生产、制作生活日用工艺品和装饰欣赏工艺品过程中形成的传承模式。

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景泰蓝是北京特有的传统工艺品,是用细扁铜掐成图案,焊在铜胎形上,再填上彩色油料经烧制,磨光,镀金而成.具有浑厚持重,富丽典雅的艺术特色,可惜在十多年前被日本等国暗中学去.

3.七宝烧:

是日语对金属珐琅器的称谓,因为日本人认为这类工艺品非常美丽华贵,恰如佛经中提到的其中珍宝,故冠以“七宝”之名。

简答论述:

1.工艺美术形成和发展:

工艺美术的发展是与人类社会的进步一致的。

中国工艺美术分为: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近现代社会、当代社会几个阶段。

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都是以石器、陶器工艺为主体的工艺时代。

②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是以青铜器工艺为代表的。

③封建社会是工艺美术的上升阶段,各种工艺得到发展,新工艺不断产生,是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发展时期。

④近现代社会的工艺美术继续向前发展,传统工艺美术史历代社会较为重视的内容,到了近现代,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东西文化交流为工艺美术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开拓了新的空间。

3、工艺美术民俗的分类:

(1)为生活日常用工艺品,即经过加工、装饰的生活实用品。

(2)为装饰欣赏工艺品,即专供欣赏的陈设品。

4、工艺美术民俗的旅游价值:

(1)功能美;

(2)形式美;(3)质地美。

旅游时一种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为一体的综合审美活动。

工艺美术的旅游审美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美。

民间工艺基本上都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具有实用之美。

2、形式美。

形式美包括造型美、图案美、色彩美三个方面。

3、质地美。

质地本身之美承载着艺术品之美。

5、工艺品要成为旅游纪念品、旅游商品,重要的是要表现出自己的特色:

(1)突出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

(2)突出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第二节中国工艺美术民俗

1、中国工艺美术的显著特点:

(1)历史悠久;

(2)品类齐全;(3)技艺精湛;(4)风格独特;(5)不断创新。

2、汉族工艺美术民俗:

汉族工艺美术的源头是远古先民创造的最早的十饰物。

包括

(1)陶瓷工艺

(2)金属工艺(3)织染工艺(4)雕刻工艺(5)髹漆工艺(6)木工艺等。

3、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主要特点:

(1)传统工艺继承较好;

(2)民族特色、地域特色鲜明;(3)工艺品以实用为主;(4)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影响较为明显。

4.美国:

工艺美术丰富多彩,缤纷绚丽,充分体现了高度发达的国民经济和开放的思想文化所带来的活力。

特点有:

(1)作品表现形式多样,富于变化;

(2)作品绚丽多样,富于激情;

(3)表现内容充满幽默感和娱乐性;

(4)作品注意材料的机理效果和特性,

(5)作品很少带有实用功能,以陈设和观赏为目的。

第八章人生礼仪民俗

名词解释

1.人生礼仪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阶段上多经历的不同的仪式和礼节。

2.成年礼仪:

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礼仪。

3.入赘:

又叫从妻居,是一种古老的婚姻习俗。

简答论述:

1.人生礼仪民俗的分类:

(1)诞生礼仪

(2)成年礼仪(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礼仪)(3)婚姻礼仪(4)丧葬礼仪。

2.人生礼仪民俗的功能:

(1)诞生礼仪,是人一生的开端礼,只有通过为他举行的诞生礼仪,他才能获得社会中的地位。

(2)成年礼仪,举行成年礼的最终目的是使年轻人能成为正式的社会成员,能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

(3)婚姻礼仪,男女双方经过合法结婚程序而组成的家庭,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婚后所生子女的权利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双方的合法财产也能受到国家的保护。

(4)丧葬礼仪,既是衡量子孙尽孝与否的标志,又对能否得到祖先荫庇是家道昌隆具有重要意义;也表达了死者亲属对死者的真诚怀念,以及对灵魂存在论这种迷信思想既恐惧又有所求的复杂感情。

一、汉族人生礼仪民俗

1、诞生礼仪

(1)求子仪式:

包括向神灵祈子、由旁人送子。

(2)孕期习俗:

包括孕妇禁忌、孕期馈送和接生方式。

(3)庆贺生子:

洗三、满月、抓周。

2、成年礼仪:

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开笄。

3、婚姻礼仪

(1)相亲、订婚阶段:

媒、贴、聘。

(2)迎娶阶段:

准备嫁妆,花轿迎娶,拜堂成亲。

(3)认姻亲关系:

婚礼后男女双方要互认宗亲、近亲。

4、丧葬礼仪:

(1)初终:

嚎哭,招魂。

(2)设床:

设床停尸。

(3)沐浴、更衣:

穿寿衣,四季之服。

(4)报丧:

巴死讯报告亲友。

(5)大殓:

把遗体抬入棺材。

(6)选择墓地及落葬日:

讲究风水。

我国汉族葬式主要是土葬,僧人火葬。

二、少数民族人生礼仪民俗

1、诞生礼仪

(1)未孕前的求子习俗:

摩梭人崇拜干木女神,白族供奉女性生殖器,拜观音菩萨等。

(2)怀孕时的习俗:

不吃生姜,不吃兔肉等。

(3)临产习俗:

隔离独处。

(4)诞生后的习俗:

三朝、满月、百日、周岁。

2、成年礼仪

(1)冠、笄之礼

(2)穿裤、换裙

(3)文身、染齿和凿齿

3、婚姻礼仪

(1)抢婚习俗:

傈僳族、云南红河苗族。

(2)入赘习俗:

鄂温克族、傣族。

(3)表亲婚:

土家族。

(4)转房婚:

壮族、苗族、傈僳族、佤族、布依族、蒙古族等。

(5)不落夫家:

广东、福建、广西一带及一些少数民族中。

4、丧葬礼仪:

(1)安葬方式及其分类:

火葬、土葬、天葬、塔葬、悬棺葬及其他。

(2)丧葬的礼仪表现:

停尸、招魂、报丧、吊唁、入殓、送葬。

三、港澳台人生礼仪民俗

1、香港、澳门:

凡婚礼、添丁、祝寿之类喜庆,都要作“人情”(贺礼)。

春节、中秋佳节,常向尊长赠礼。

平时探访者较少,只以电话问候,必须造访时,要先电话联络。

一般社交,宜约于酒楼或茶餐厅。

陌生人称呼,男士称“先生,女士称“太太”“小姐”,政府机关人员、警察称“阿Sir”女性称“Miss”“Madam”。

小店老板称“事头”“老细”工人称“师傅”等。

2、台湾:

(1)婚嫁:

同姓不婚,需经议婚、订婚、完婚、迎亲四个阶段。

(2)丧葬:

沿袭大陆。

(3)生育:

孕妇常吃猪肝补胎、报喜、做月内、满月、周岁、十六岁都有仪式;重男轻女。

(4)寿庆:

男女成人后,每逢生辰都有家人准备素面、香烛等举行简单的庆祝仪式。

女儿出嫁者,寿庆比较隆重。

一般50岁时开始称寿,60岁为下寿,70岁为中寿,80岁为上寿,90岁为耆寿,100岁为期颐。

一、亚洲国家人生礼仪民俗

1、日本

(1)婚俗:

日本婚姻形态基本上有两种:

嫁入婚、婿娶婚。

(2)礼仪:

言谈举止、家访的规矩、做生意的方法等都有体现。

2、东南亚

(1)马来西亚:

见面摩擦对方手心,并佛掌摸心窝互致问候。

交谈时回避种族纷争、政治生活机宗教信仰。

正式场合不穿黄色衣服。

严禁摸背部、头部。

(2)泰国:

20岁左右的男子腰过三个月的僧侣生活;不能摸人头;睡觉忌头朝西。

忌讳红笔写人名。

(3)菲律宾:

交谈时不要涉及政治纷争、宗教和近代史。

不要嘲笑天主教会、政治人物或某人家庭。

受邀请迟到15至30分钟为宜。

(4)印尼:

以右为尊;孕妇忌吃鲨鱼、忌杀鸡。

(5)缅甸:

男孩要出家一段时间,不用左手吃饭,不能伤害乌鸦、牛。

3、印度

(1)见面双手合十,口念“向你致意”。

尊长者,在老人和父辈的名字后腰加一“吉”字。

(2)做客须带欧洲巧克力或印度甜点心,鲜花。

礼物最好是黄色、红色和绿色包装,象征幸福和快乐。

(3)从出生到成年经历命名礼、喂饭仪式、剃头礼、拜师礼等。

(4)婚礼:

新郎给新娘戴手镯,新婚夫妇绕“圣火”转圈。

(5)葬俗:

印度教徒火葬、拜火教徒天葬、穆斯林土葬。

4、越南

(1)日常礼仪:

见面打招呼、点头致意或行握手礼。

常用酒和生冷酸辣食物待客。

(2)春节立竿驱鬼习俗。

(3)食槟榔习俗。

(4)越南京人的婚俗。

三步骤:

对生辰八字、送聘礼、迎亲和举行婚礼。

(5)越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