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学年下学期高考地理中国的人口和民族必刷题答案解析11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9942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0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学年下学期高考地理中国的人口和民族必刷题答案解析11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市学年下学期高考地理中国的人口和民族必刷题答案解析11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市学年下学期高考地理中国的人口和民族必刷题答案解析11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市学年下学期高考地理中国的人口和民族必刷题答案解析11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市学年下学期高考地理中国的人口和民族必刷题答案解析11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学年下学期高考地理中国的人口和民族必刷题答案解析11页.docx

《北京市学年下学期高考地理中国的人口和民族必刷题答案解析1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学年下学期高考地理中国的人口和民族必刷题答案解析11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学年下学期高考地理中国的人口和民族必刷题答案解析11页.docx

北京市学年下学期高考地理中国的人口和民族必刷题答案解析11页

北京市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考地理中国的人口和民族必刷题

1、选择题

小明暑假准备从成都出发去哈尔滨、武汉、昆明、广州旅游。

他在查阅地图时分别把四个省会城市所在省区的轮廓绘了出来,还将各省最大的河流绘在了轮廓图中。

回答1~3题。

1.四省区中有我国最大的河流流经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2.四个省会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

A.昆明B.广州C.武汉D.哈尔滨

3.上面四省区中,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答案】B我国最大河流是长江,四省区中①是四川,②是广东,③是湖北,④是黑龙江,有我国最大的河流流经的是①③,B对。

A、C、D错。

2.【答案】D气温年较差是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的差,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

四个省会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哈尔滨,D对。

其它三地纬度较低,气温年较差较小,A、B、C错。

3.【答案】C读图分析可知,①为云南,②为广东省,③为湖北,④为黑龙江,黑龙江和云南与邻国接壤,广东为临海省,湖北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故答案选C项。

4.四川省也是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但成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

A.山清水秀,环境优美B.城郊农业发展快,乡镇企业多

C.平原广阔,土壤肥沃D.育龄妇女比重较小,生育率低

4.【答案】B成都城郊农业发展快,乡镇企业多,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劳动者就近就业,远距离流动人口少,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故B正确。

“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即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一线;“胡焕庸现象”即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的现象。

读我国“胡焕庸线”和省级行政区空间关系示意图(下图),完成5~7题。

5.我国人口分布存在“胡焕庸线”的最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差异B.经济水平差异C.社会文化差异D.人口政策差异

6.随着我国逐步放宽计划生育政策,“胡焕庸线(  )

A.以西地区人口占比升高B.以东地区人口占比升高

C.以西地区人口数量减少D.以东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7.下列举措可能会加剧“胡焕庸现象”的是(  )

A.巴西开发亚马孙雨林B.越南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C.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地区D.中国开放沿边地区

5.【答案】A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自然环境因素,“胡焕庸线”两侧的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明显,导致农业自然条件差异大,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农业很长时间占据主导地位,即使现在,人口的分布依然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因此,自然环境的差异是我国人口分布存在“胡焕庸线”的最根本原因,选A。

6.【答案】B我国“胡焕庸线以东地区的人口增长缓慢,但总人口多,以西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以东地区,但以西地区总人口少,地广人稀,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小,随着我国逐步放宽计划生育政策,“胡焕庸线以东地区出生率会有所上升,由于人口基数大,增长人口多,会使得人口占比升高,选B。

7.【答案】B巴西开发亚马孙雨林,会促进落后的雨林地区经济发展,使得落后地区的资源及产业分配趋向于协调,减弱“胡焕庸线现象”;越南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会使得经济发达区域愈发的进步,区域差距加大,加剧“胡焕庸现象”;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地区会使得俄罗斯的人口、资源分配趋于合理,减弱“胡焕庸线现象”;中国开放沿边地区会使得沿边贸易频繁,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减弱“胡焕庸线现象”。

据此选B。

黑河—腾冲线是一条贯穿我国版图的假象直线段,大致划分出了我国人口在区域上的分布,体现了我国人口东南和西北的分布差异。

该线东密西疏的人口格局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具有“不可破”的特性。

读图,完成8~10题。

8.东密西疏的人口格局“不可破”的主导因素是(  )

A.自然环境B.城市发展C.交通状况D.农业基础

9.图中P地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气候寒冷B.纬度低,气候湿热

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D.地势高,气候寒冷

10.可使我国人口格局发生较显著变化的措施是(  )

A.加快东部城市化发展B.扶持西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

C.平衡东西部资源分布状况D.完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

8.【答案】A由材料分析可知,黑河市至腾冲市为我国的人口界线,界线东南人口多和西北人口少,由于东南部降水充沛,地形平坦,城市众多,经济发达,界限的西北部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地形崎岖,经济落后,因此城市分布较少,人口较少。

自然环境难以变化,因此受其影响,人口分布状况也难以改变,故答案选A。

9.【答案】D读图可知,图中P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人口稀少。

选择D。

10.【答案】B加快东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会使东部地区人口密度更大,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的格局不会改变,A错误;扶持西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西部地区城市化速度适度加快,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发展,能够促进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改变经济的发展格局,从而促进人口迁移方向和人口分布的格局变化,B正确;自然资源东西分配不均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是从根本上解决不了的,C错误;加强东部地区的交通建设,完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会进一步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变不了人口的分布格局,D错误。

故答案选B。

读我国民族分布图,回答11~13题。

11.下面关于我国各民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B.各民族大聚居,小杂居,相互交错居住

C.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

D.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

12.我国海南岛最集中的少数民族是(  )

A.回族B.满族C.壮族D.黎族

13.我国人口密集区与稀疏区的分界线是以下哪(  )

①黑河②海口③漠河④腾冲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答案】A我国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选项BC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答案】D我国海南岛最集中的少数民族为黎族。

故答案选D项。

13.【答案】D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以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以东人口稠密,此线以西人口稀疏。

因此①④正确,故答案选D。

读图,完成14~15题。

14.下列序号与省级行政区简称及省会城市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①-吉-吉林B.③-藏-西宁C.④-陕-兰州D.⑧-闽-福州

15.图示省级行政区中,属于少数民族自治的是()

A.①②B.②⑦C.③⑨D.②⑨

14.【答案】D①-吉-长春,A错;③-青-西宁,B错;④-陕-西安,C错误;⑧-闽-福州,D对。

15.【答案】D①吉林省,②内蒙古自治区,A错;②内蒙古自治区,⑦云南省,B错;③青海省,⑨西藏自治区,C错;②内蒙古自治区,⑨西藏自治区,D对。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地域辽阔,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

完成16~17题。

16.下列关于图中斜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是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C.是汉族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分界线D.是我国人口的分界线

17.图中字母所在地区与下列民俗文化相关错误的是()

A.②地的传统民居是窑洞B.①地是朝鲜族的聚居区

C.④地有傣族庆典泼水D.③地喜欢吃麻辣的食物

16.【答案】D我国人口的分界线为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

故D正确。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我国非季风区和季风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为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我国汉族与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因此聚居区无明显的分界线。

故A、B、C错误。

17.【答案】B②地为黄土高原,传统民居是窑洞;①地是内蒙古自治区,为蒙古族的聚居区;④地为云南省,有傣族庆典泼水;③地位于湖南、四川等地,居民喜欢吃麻辣的食物。

本题要求错误答案,故B正确。

阅读“中国近2000年人口变化表”,完成18~19题。

18.结合右图判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国历史上各朝代中,明朝(1368年-1644年)及以前的人口总数从未超过2亿

②清朝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③1600年以后,我国人口逐年递增

④1949年—2000年是我国各时间段中,人口增速最快的阶段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9.据图判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49年以后,中国新增人口数是1949年人口总数的两倍

B.我国人口大致以漠河——腾冲一线为界呈明显地区分异

C.我国人口于1949年以后的显著变化是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下降的结果

D.导致1949年以后人口的变化,与国家成立初期没能及时控制人口有关

18.【答案】C读图分析可知,1368年-1644年之前,人口总数从未超过2亿,①正确;清朝在明朝之后,由图示可知,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②正确;1600年以后,我国人口呈现波动上升,③错误;1949年—2000年是我国各时间段中,图中斜率最大,人口增速最快,④正确,因此①②④正确,故答案选C项。

19.【答案】D读图分析可知,1949年人口约为6亿,到两千年人口约为12亿,中国新增人口数为6亿,是1949年人口总数相同,A错误;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以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以东人口稠密,此线以西人口稀疏,B错误;我国人口于1949年以后人口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新中国成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导致死亡率大为下降,人口增长率快速提升,C错误;1949年以后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增加,但是我国此时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因此人口增长速度快,D正确。

故答案选D。

20.西北地区总体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  )

A.海拔较高,气候凉爽B.地处山麓,临近河流

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D.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21.下列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

A.青海B.云南C.山东D.甘肃

22.关于我国的少数民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

B.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政策

C.我国东北、东南、西北少数民族相对集中

D.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0.【答案】B人口、聚落首先分布在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

历史、文化、经济因素是后来形成并起作用的,自然因素具有决定作用。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21.【答案】C下列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山东,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水平较高,自然条件适宜,环境人口容量大,人口密度大,C对。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云南位于西南山区,甘肃位于西北干旱区,自然条件恶劣,环境人口容量小,人口密度较小,A、B、D错。

22.【答案】C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政策;我国东北、西南、西北少数民族相对集中,不是东南;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3.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

读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据图可知,省际红包单向流量未发生在相邻省份的是(  )

A.京-冀B.粤-川C.桂-陇D.湘-闽

24.读下图“四省区轮廓图”,其中“高山族、维吾尔族、壮族、傣族”在下列主要分布省区中,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③④①②D.③①②④

25.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A.丘陵山区人口稠密,平原人口稀少B.种植业地区人口少

C.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少D.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密度小

23.【答案】B粤、川两省不相邻,故B正确。

24.【答案】D读“四省区轮廓图”,根据形状特点,①是新疆,②是广西,③是台湾,④是云南。

其中“高山族、维吾尔族、壮族、傣族”主要分布省区依次是台湾、新疆、广西、云南,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③①②④,D对。

A、B、C错。

25.【答案】D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人口分布不均,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密度小,以东人口密度大,D对。

丘陵山区人口稀少,平原人口稠密,A错。

种植业地区人口多,林牧业地区人口少,B错。

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交通不便的地区人口少,C错。

二、综合题

26.左图为我国东南部与西北部人口与面积比重示意图,右表为我国部分省区人口与面积比较表,完成下列问题。

(1)计算江苏、西藏四省区的人口密度,并分析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2)试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分析能否把东部地区大量人口迁移到西部地区,实现东西部地区人口的均衡发展,请说明理由。

26.

(1)江苏:

740人/平方千米,西藏:

2人/平方千米。

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南部地区人口分布集中,西北部人口稀疏。

东南部耕地多,气候优越,农业、工商业、交通业发达,城镇多,人口多;而西北部多山地、高原、荒漠和草原,工商业、交通业欠发达,人口密度小。

(2)不能西部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环境的人口承载量小,人口大量迁移加大西部的环境压力。

27.读我国部分省区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人口迁移对江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2)数据显示江西人口老龄化明显,这种现象可能会带来哪些问题?

27.

(1)(江西省人口以净迁出为主)可以缓解江西省的人地矛盾;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但也会导致人才外流,劳力短缺。

(2)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经济发展速度受损。

 

4.2中国的人口和民族参考答案

1-25BDCBABBADBADDDDDBCDBCCBDD

1.【答案】B我国最大河流是长江,四省区中①是四川,②是广东,③是湖北,④是黑龙江,有我国最大的河流流经的是①③,B对。

A、C、D错。

2.【答案】D气温年较差是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的差,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

四个省会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哈尔滨,D对。

其它三地纬度较低,气温年较差较小,A、B、C错。

3.【答案】C读图分析可知,①为云南,②为广东省,③为湖北,④为黑龙江,黑龙江和云南与邻国接壤,广东为临海省,湖北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故答案选C项。

4.【答案】B成都城郊农业发展快,乡镇企业多,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劳动者就近就业,远距离流动人口少,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故B正确。

5.【答案】A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自然环境因素,“胡焕庸线”两侧的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明显,导致农业自然条件差异大,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农业很长时间占据主导地位,即使现在,人口的分布依然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因此,自然环境的差异是我国人口分布存在“胡焕庸线”的最根本原因,选A。

6.【答案】B我国“胡焕庸线以东地区的人口增长缓慢,但总人口多,以西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以东地区,但以西地区总人口少,地广人稀,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小,随着我国逐步放宽计划生育政策,“胡焕庸线以东地区出生率会有所上升,由于人口基数大,增长人口多,会使得人口占比升高,选B。

7.【答案】B巴西开发亚马孙雨林,会促进落后的雨林地区经济发展,使得落后地区的资源及产业分配趋向于协调,减弱“胡焕庸线现象”;越南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会使得经济发达区域愈发的进步,区域差距加大,加剧“胡焕庸现象”;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地区会使得俄罗斯的人口、资源分配趋于合理,减弱“胡焕庸线现象”;中国开放沿边地区会使得沿边贸易频繁,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减弱“胡焕庸线现象”。

据此选B。

8.【答案】A由材料分析可知,黑河市至腾冲市为我国的人口界线,界线东南人口多和西北人口少,由于东南部降水充沛,地形平坦,城市众多,经济发达,界限的西北部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地形崎岖,经济落后,因此城市分布较少,人口较少。

自然环境难以变化,因此受其影响,人口分布状况也难以改变,故答案选A。

9.【答案】D读图可知,图中P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人口稀少。

选择D。

10.【答案】B加快东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会使东部地区人口密度更大,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的格局不会改变,A错误;扶持西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西部地区城市化速度适度加快,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发展,能够促进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改变经济的发展格局,从而促进人口迁移方向和人口分布的格局变化,B正确;自然资源东西分配不均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是从根本上解决不了的,C错误;加强东部地区的交通建设,完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会进一步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变不了人口的分布格局,D错误。

故答案选B。

11.【答案】A我国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选项BC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答案】D我国海南岛最集中的少数民族为黎族。

故答案选D项。

13.【答案】D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以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以东人口稠密,此线以西人口稀疏。

因此①④正确,故答案选D。

14.【答案】D①-吉-长春,A错;③-青-西宁,B错;④-陕-西安,C错误;⑧-闽-福州,D对。

15.【答案】D①吉林省,②内蒙古自治区,A错;②内蒙古自治区,⑦云南省,B错;③青海省,⑨西藏自治区,C错;②内蒙古自治区,⑨西藏自治区,D对。

16.【答案】D我国人口的分界线为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

故D正确。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我国非季风区和季风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为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我国汉族与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因此聚居区无明显的分界线。

故A、B、C错误。

17.【答案】B②地为黄土高原,传统民居是窑洞;①地是内蒙古自治区,为蒙古族的聚居区;④地为云南省,有傣族庆典泼水;③地位于湖南、四川等地,居民喜欢吃麻辣的食物。

本题要求错误答案,故B正确。

18.【答案】C读图分析可知,1368年-1644年之前,人口总数从未超过2亿,①正确;清朝在明朝之后,由图示可知,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②正确;1600年以后,我国人口呈现波动上升,③错误;1949年—2000年是我国各时间段中,图中斜率最大,人口增速最快,④正确,因此①②④正确,故答案选C项。

19.【答案】D读图分析可知,1949年人口约为6亿,到两千年人口约为12亿,中国新增人口数为6亿,是1949年人口总数相同,A错误;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以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以东人口稠密,此线以西人口稀疏,B错误;我国人口于1949年以后人口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新中国成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导致死亡率大为下降,人口增长率快速提升,C错误;1949年以后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增加,但是我国此时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因此人口增长速度快,D正确。

故答案选D。

20.【答案】B人口、聚落首先分布在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

历史、文化、经济因素是后来形成并起作用的,自然因素具有决定作用。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21.【答案】C下列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山东,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水平较高,自然条件适宜,环境人口容量大,人口密度大,C对。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云南位于西南山区,甘肃位于西北干旱区,自然条件恶劣,环境人口容量小,人口密度较小,A、B、D错。

22.【答案】C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政策;我国东北、西南、西北少数民族相对集中,不是东南;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3.【答案】B粤、川两省不相邻,故B正确。

24.【答案】D读“四省区轮廓图”,根据形状特点,①是新疆,②是广西,③是台湾,④是云南。

其中“高山族、维吾尔族、壮族、傣族”主要分布省区依次是台湾、新疆、广西、云南,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③①②④,D对。

A、B、C错。

25.【答案】D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人口分布不均,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密度小,以东人口密度大,D对。

丘陵山区人口稀少,平原人口稠密,A错。

种植业地区人口多,林牧业地区人口少,B错。

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交通不便的地区人口少,C错。

26.

(1)江苏:

740人/平方千米,西藏:

2人/平方千米。

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南部地区人口分布集中,西北部人口稀疏。

东南部耕地多,气候优越,农业、工商业、交通业发达,城镇多,人口多;而西北部多山地、高原、荒漠和草原,工商业、交通业欠发达,人口密度小。

(2)不能西部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环境的人口承载量小,人口大量迁移加大西部的环境压力。

27.

(1)(江西省人口以净迁出为主)可以缓解江西省的人地矛盾;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但也会导致人才外流,劳力短缺。

(2)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经济发展速度受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