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首诗歌赏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9559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十二首诗歌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三十二首诗歌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三十二首诗歌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三十二首诗歌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三十二首诗歌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十二首诗歌赏析.docx

《三十二首诗歌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十二首诗歌赏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十二首诗歌赏析.docx

三十二首诗歌赏析

三十二首诗歌赏析

李白

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

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______。

 全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

2、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既点明了季节是,又情在景中,包含着、,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奠定了全诗__的基调。

4、次句紧扣诗题,将题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

其中“过”字,突现了诗人             的感情。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因构思奇特、感情深沉而流传千古。

请作简要的分析。

6、“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

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

(二)细读下列两首诗,完成1~3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淮上与友人别

         李白                郑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扬予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     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      ,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2、古人论诗有云:

“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

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

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涛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隋感。

(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这两首诗表达了同样的思想感情,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同有异,其相同之处是都在开头通过营造了一种的    气氛。

不同之处可以从两首诗在第三句上看出区别:

李白诗,元稹诗,表达了对朋友遭贬事件的强烈反应。

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1、这首诗通过在谢脁楼与李云饯别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苦闷,也流露的

思想。

诗歌开头采用的是的抒情方式,将自己心中的"弃我""乱我"的郁结畅快

地表现出来,这恰恰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2、"长风万里送秋雁"这样一幅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为什么会激起作者"对此可以酣高楼"的兴致?

联系整首诗歌以及李白的生平遭遇,谈谈你的理解。

3、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4、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如何认识?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表达的意境

三、《行路难》

1、纵观全诗,“行路难”指的是。

2、、、、等四个动作展示了诗人内心的       。

3、这首诗表现的内容是。

因此诗歌的感情基调是,然而诗人并不低沉萎靡,因为诗中还闪耀着理想和自信的光彩。

4、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______________。

5、诗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6、“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_______________。

7、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

谈谈你的看法。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为后人称道,试作简要分析。

9、诗的结尾,在沉郁中振起,使我们联想到屈原的诗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

四、《月下独酌》

1、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谈谈你对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理解。

3、全诗在艺术手法有什么特色?

请你任选一点自由赏析。

五、《峨眉山月歌》

1、赏析“影入平羌江水流”。

2、试从时间、空间角度切入,进行赏析这首诗。

六、《春夜洛城闻笛》

1、这首诗是从写入手,诗意是由转,以衬。

2、说说用“暗飞声”、“满洛城”的传神字眼的表达效果。

3、最后一句“何人不起故园情”,深切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4、简要评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七、《送友人》

1、赏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二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两句描写对抒发感情的作用。

 

杜甫

一、《春望》

1、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

3、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

4、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

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6、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二、《望岳》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而,时间是从至,并由望岳想像将来的登岳。

3、诗中的“阴”“阳”分别指   、    。

4、有人说“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中“钟”和“割”用得很好,你怎样理解呢?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

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6、与《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解释诗中加点词:

俄顷:

何由彻:

_____________

2、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3、填空:

段③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

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并渲染了特定的;二是烘托出诗人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的伟大胸襟蓄势。

4、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

请任意举出一例:

(古今的例子均可)

5、这首古诗运用了描写、叙事、抒情,请各找出一个例句。

描写:

叙事:

抒情:

6、发散性思考:

对“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

7、诗歌反映了什么事件?

还学过哪首诗歌也是反映这个事件的?

8、写出诗歌的主旨句,并作简单赏析。

四、《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本诗从内容上看属于   诗,最能概括本诗中心事件的句子是。

 

2、诗题《石壕吏》,但对石镇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3、“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独”字的作用主要是()

A暗示老妇已被抓走。

B点明儿媳未来送行。

C暗示老翁家无人过问D交代路上再无行人。

五、《羌村三首》(之三)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1、全诗歌只有一句写景:

“    ,     。

”作者写鸡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2、一般来说,慰问人都要用好酒,可是“倾榼浊复清”,这里为什么写酒不好呢?

3、为什么“黍地无人耕”?

4、怎样理解诗句“艰难愧深情”中的“艰难”?

六、《登楼》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万方多难”暗示怎样一种社会景象?

在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3、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颈联议论天下大势,表达作者怎样的信念?

七、《江南逢李龟年》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白居易

一、《钱塘湖春行》

1、本诗写了什么?

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2、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4、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

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二、《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如何理解诗中“力尽不知热”一句的内涵?

2、诗中那位贫妇人的言行反映了当时一个怎样的残酷现实?

3、诗的末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望月有感》

1、本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独在异乡的兄弟姐妹们自伤孤寂的感情的诗句是“    ,      ”。

借月抒发骨肉相思之情的诗句是“    ,     。

2、写诗人兄弟姐妹流离异地的状况,从侧面反映了。

3、"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4、品味“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5、认真品读诗歌,比较与席慕蓉的“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处?

陶渊明

一、《归园田居》

1、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是什么?

2、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倾向?

3、赏析“带月荷锄归”一句(结合本诗说说陶诗的风格)

二、《饮酒》

1、“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句中“心远”指什么?

诗句说明了什么道理?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的含义。

这种描写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王维

一、《使至塞上》

1、全诗叙述了,描绘了边塞。

2、诗中的“征蓬”比喻什么?

诗人写征蓬、归雁有何用意?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二、《竹里馆》 

1、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2、请赏析诗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可以从思想内容、写作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任选两个角度来赏析)

三、【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乙】送元二使安西

1、甲诗与乙诗都描摹了送别的景色,但两诗有不同:

甲诗是先   后   ,乙诗则先 后   ,情中言事。

2、甲诗的第一、二句除了勾画出惜别的画面外,还烘托了南方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环境气氛,从中可触摸到诗人内心的   之情。

乙诗的第一、二句写了“雨”“柳”这些景物,从春寒料峭、凄清冷落的氛围中,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   心情。

3、甲诗与乙诗都有言外之意。

甲诗的第一句的言外之意是      ;乙诗的第一、二句的言外之意是   。

李清照

一、《如梦令》

1、这首词为我们展现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图。

词中、、、、、等形象可感,读来叫人赞叹不已。

2、词中没有一个描绘色彩的字,但整个画面却色彩艳丽,让人感觉美不胜收,试指出来。

3、“”在词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开头两句交待往事发生的、和;中间两句写“”的奇异景象。

最后两句写醒后渡“回舟”的有趣境况。

4、这首词的内容是写,抒写片刻之间美的感受,表现词人、、

的情操。

5、末两句的意境非常新奇,令人陶醉,试用自己的话描摹出来。

二、《武陵春》

1、词中交代季节特征的一句是:

                  。

2、词中表现出作者内心浓重哀愁的两个细节是:

                。

3、试简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三、《醉花阴》

1、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内容。

2、上片写    ,下片写   。

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千古绝唱,请你自由赏析之。

4、本词中适当地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

请你结合有关词句体会这一特色。

苏轼

一、《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1、上阕描写了怎样一幅优美的图画?

这幅画面有何特点?

有什么作用?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3、有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

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4、从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来,写在下面。

二、《水调歌头》 

1、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

两者的联系何在?

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诗人笔下的婵娟指什么?

有何象征?

4、说说“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6、简要评析这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和风格。

三、《江城子·密州出猎》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一句有什么含义?

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鬓微霜,又何妨!

”一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句为什么会受到后人的大力称道?

四、《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1、从诗文的描写来看作者身处什么环境?

2、作者当时正做太守,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性格?

3、这首词中流露了苏轼怎样的情趣?

4、请按照时令排列下面四句的顺序()

①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②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③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辛弃疾

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上阙头两句一问一答,写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何处望神州”说的是什么意思?

2、词即兴抒怀,借古讽今,通过历史上的什么人物暗讽什么?

倾吐了作者什么情怀?

3、简析“生子当如孙仲谋”所蕴含的时代思想内涵。

二、《西江月》

1、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联写景,是从什么角度进行的?

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3、“路转溪桥忽见”一句中的“忽见”写出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4、如果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改为“无数个星天外,几阵阵雨山前”有什么不好?

三、《清平乐》 

1、这首诗描绘了农村生活,风格清新淡雅,富于诗情画意,用白描的手法勾画了一家五口的形象。

表现了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最喜小儿无赖”呢?

试揣摩之。

3、“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

你同意此说吗?

为什么?

4、古人用字讲究不重复,可这首词中用了三个“溪”字,重复吗?

为什么?

三十二首诗歌赏析答案

李白

(一)1、贬官。

对朋友的同情、关切怀念之情。

 

2、悲苦哀怨  3、暮春(春末夏初)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伤感  4、同情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凉5、拟人。

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6、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

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

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就如同见作者,所以作者要“寄愁心与明月”。

(二)1、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2、 杨花落尽子规啼。

3、B

(三)1、都表达了对朋友遭受贬谪的同情、关切和惆怅、伤感之情。

2、写景   悲凉伤感   直抒胸臆   通过侧面描写(用景语表现)

二、1、怀才不遇、抑郁难平;消极避世;直抒胸臆;豪迈奔放

2、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就成了他寄托思想感情的对象。

而今,面对长风万里,秋雁南飞,自己的精神便有了一种难得的爽快。

由于诗人又是酒中仙,有如此美景的触发,岂能不畅饮一番?

因此,"酣高楼"就成了必然的宣泄方式,可以借此解脱一下自己心中的郁闷,希望达到"借酒浇愁"的目的。

3、示例一:

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

示例二:

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

4、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

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

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

这样做不免有些消极,但是他这样做也是在表示对恶势力的不屈服,表示与现实社会的决绝。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一句,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是诗中最于精彩的一句,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矛盾的心情,也是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名言。

希望洒脱的抽刀断水,但是过往的日子就像流水般的纠缠无法摆脱。

所以诗人只能举杯消愁,在日渐增长的愁意中不能自拔。

最贴切的形容了诗人当时不得志的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三、1、诗人感慨人生道路艰难,人生抱负难以实现

2、停投拔顾 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3、李白政治上失意后内心的苦闷和矛盾苦闷彷徨  

4、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5、引用姜太公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6、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7、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8、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9、吾将上下而求索

四、1、诗眼就是“独”字,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或者:

全诗抒发了壮志难酬、宏图难展、无人可与共语的极度的寂寞孤独之情。

(意近即可)

2、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

3、诗人通过想象,用拟人的手法,把天边之月和月下身影,连同自己,化为三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乐,实则无限孤独与凄凉。

通览全诗,深沉的孤独感是贯穿全篇的题旨,在艺术上层层转折,波澜起伏,愈转意蕴愈深。

同时,诗人以乐写哀,以动写静,以热闹写孤独,以旷达写悲郁,别有风味。

(意近即可)

五、1、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2、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从清溪经过平羌、三峡,前往渝州的江行体验和思乡感情。

这种体验和情感统一了广阔的时空。

首句写青山吐月。

交待特定场合——峨眉山,特定时间——秋天夜晚。

次句写月映清江。

明写空间变换:

峨眉山——平羌江;暗写秋夜行舟。

三、四句写连夜从清溪向渝州向三峡进发。

继续明写空间推移,暗写时间变化。

全诗二十八字五处写到地名,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在一起,诗境渐次展开,处处给读者以启发、联想。

六、1、景,欢转悲,乐衬哀

2、将春夜良景写得优美动人,明快欢乐。

3、对故乡怀念的依恋之情。

4、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情意深远。

七、1、这两句点出了告别的地点,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

这两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对偶工整,而且“青”、“白”相

2、以工整的对偶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不仅是写景,而且还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他就象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他会飘泊到何处呢?

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

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那么徐缓,恋恋不舍地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

3、用环境衬托对友人走后的不舍和落寞。

班马,离群的马。

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

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杜甫

一、1、破、深2、望山河草木花鸟3、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荒凉景象。

4、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感情。

5、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6、参考示例: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7、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

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

二、1、望高大雄伟  2、远近朝暮  3、山北山南  4、“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5、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1、一会儿;通(彻夜、通宵)

2、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

3、时间;氛围、气氛;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

4、例如:

①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

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所举例子要与诗中的“民本”思想密切相关)

5、描写: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叙事: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抒情: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6、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