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来历20字.docx
《七夕节的来历2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夕节的来历20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夕节的来历20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七夕节的来历20字
篇一:
中,日,韩的七夕(来历,习俗)
今年七夕节—20XX.8.23
中国——一期一会时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
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20XX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要吝啬你的爱,牛郎织女一年才能够见上一面,与我们我们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幸福!
七夕给了我们一个向TA好好表达自己爱意的机会,好好表现吧!
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平实的话语更能传递你的真挚情感。
1999-20XX年间,日本汉字协会为推广汉字教育而发起的一项诗歌体裁。
会うは別れの始めというが、生まれ変わっても嫁にきてくれ。
表札はかけたままにしておくよ
——青森県青森市中津良一(52歳/男性/会社員)
都说见面是分别的开始,但来生也要做我的妻子啊。
我会一直挂着门牌的。
日本——与爱情无关
日本的“七夕节”源自中国,延续了“乞巧”的风俗与习惯,现已成为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
七夕节原本是阴历七月初七,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废除了农历,所以现在日本的七夕节,是每年阳历7月7日。
日本七夕节主要不是用来祈祷得到爱情,而是祈求姑娘们能拥有一身好手艺。
每年这个时候,大人和孩子都会聚在一起,在五颜六色的长条诗笺上写下愿望和诗歌,连同用纸做的装饰品一起挂在自家院内的小竹子上。
这个习俗是从江户时代开始的。
此外,日本各地每年夏天还会举办一年一度的“七夕祭”,人们身穿传统服装,载歌载舞,太鼓阵阵,“短册”飘飘的街头巷尾挤满观看和游玩的大人孩子。
配合“七夕祭”的,还有每年夏季的烟花大会。
浪漫和风:
京都的七夕盛典
说起7月7日,那就是七夕了。
是织女星与牛郎星一年一度相逢的日子。
而在七夕降的雨,名为“洒泪雨”,是因为在织女与牛郎相逢后流下的惜别之泪雨,或者说是因不能相逢而降的悲雨……[
篇二:
情人节的由来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情人节
又叫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即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是一个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节日。
男女在这一天互送礼物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
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其他地方也已开始流行。
而在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的七夕节也是姑娘们重视的日子,因此而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由于能表达共同的人类情怀,各国各地纷纷发掘了自身的“情人节”。
目录
相关传说
简介
节日文化
美国
英国
日本
中国
台湾
香港
澳门
中国情人节
起源
别称
习俗
白色情人节
传说
习俗
文化
情人节之最
情人节礼物
衍生节日
网络文化
12个情人节
相关传说
简介
节日文化
美国
日本
中国
台湾
香港
澳门
中国情人节
起源
别称
习俗
白色情人节
传说
习俗
文化
情人节之最
情人节礼物
衍生节日
网络文化
12个情人节
展开
编辑本段相关传说
传说一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克劳迪乌斯二世在首都罗马宣布废
情人节礼物
弃所有的婚姻承诺,当时是出于战争的考虑,使更多无所牵挂的男人可以走上争战的疆场。
一名叫瓦仑廷(sanctusValentinus)的神父没有遵照这个旨意而继续为相爱的年轻人举行教堂婚礼。
事情被告发后,瓦仑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后被石头掷打,最后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这天被送上了绞架被绞死。
14世纪以后,人们就开始纪念这个日子。
现在,中文译为“情人节”的这个日子,在西方国家里就被称为ValentinesDay,用以纪念那位为情人做主而牺牲的神父。
传说二
据说瓦伦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个时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着危险和死亡。
为掩护其他殉教者,瓦沦丁被抓住,投入了监牢。
在那里他治愈了典狱长女儿失明的双眼。
当暴君听到着一奇迹时,他感到非常害怕,于是将瓦沦丁斩首示众。
据传说,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沦丁给典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告别信,落款是:
FromyourValentine(寄自你的瓦伦丁)。
当天,盲女在他墓前种了一棵开红花的杏树,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一天就是
2月14日。
自此以后,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传说三
在古罗马时期,2月14日是为表示对约娜的尊敬而设的节日。
约娜是罗马众神的皇后,罗马人同时将她尊奉为妇女和婚姻之神。
接下来的2月15日则被称为“卢帕撒拉节”,是用来对约娜治下的其他众神表示尊敬的节日。
在古罗马,年轻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严格分开的。
然而,在卢帕撒拉节,小伙子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心爱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
这样,过节的时候,小伙子就可以与自己选择的姑娘一起跳舞,庆祝节日。
如果被选中的姑娘也对小伙子有意的话,他们便可一直配对,而且最终他们会坠入爱河并一起步入教堂结婚。
后人为此而将每年的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传说四
来源于古罗马的牧神节(LupercaliaFestival)。
这个说法是基督教会庆祝这一天是为了把古罗马的牧神节(每年的2月15日庆祝,为了保佑人、田、牲畜的生产力)基督教化。
在罗马人崇拜的众神中,畜牧神卢波库斯(Lupercus)掌管着对牧羊人和羊群的保护。
每年二月中,罗马人会举行盛大的典礼来庆祝牧神节。
那时的日历与现在相比,要稍微晚一些,所以牧神节实际上是对即将来临的春天的庆祝。
也有人说这个节日是庆祝法乌努斯神(Faunus),它类似于古希腊人身羊足,头上有角的潘神(pan),主管畜牧和农业。
随着罗马势力在欧洲的扩张,牧神节的习俗被带到了现在的法国和英国等地。
人们最乐此不疲的一项节日活动类似于摸彩。
年轻女子们的名字被放置于盒子内,然后年轻男子上前抽取。
抽中的一对男女成为情人,时间是一年或更长。
基督教的兴起使人们纪念众神的习俗逐渐淡漠。
教士们不希望人们放弃节日的欢乐,于是将牧神节(Lupercalia)改成瓦沦丁节(ValentinesDay),并移至二月十四日。
这样,关于瓦沦丁修士的传说和古老的节日就被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这一节日在中世纪的英国最为流行。
未婚男女的名字被抽出后,他们会互相交换礼物,女子在这一年内成为男子的Valentine。
在男子的衣袖上会绣上女子的名字,照顾和保护该女子于是成为该男子的神圣职责。
传说五
传说以前在英国,所有雀鸟都会在2月14日日交配求偶,如黑鸟、山鹑等,皆在2月间求偶。
所以,人类也认为2月14日是春天万物初生的佳日,代表着青春生命的开始,也仿效雀鸟于2月14日选伴侣。
编辑本段简介
情人节是个需要谨慎小心的日子——对于单身的人和浪漫的人来说
情人节
更是如此。
“情人节”清早一起床你就该从钥匙孔向外窥探。
据传说记载,如果你所看到的第一个人是在独行,那么你当年就会独身;如果你看到两个或更多的人同行,那么你当年肯定会觅得情人;如果你看到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的话,那你就会在“圣诞节”以前结婚。
可如今各家的庭院已绝少有公鸡母鸡出没,城区空地上也不会有鸡的踪影,所以若能看见一对鸽子
或一对麻雀也有同工之妙。
从古罗马至维多利亚时代,人们用两株半开的花来预测婚后状况。
未婚男女栽种两株半开的花,花名的第一个字母要与各自名字的第一个字母相同。
如果两花交相开放,则预示着夫妻终身美满;如果两花相背而开,则预示着夫妻将会分道扬镳;如果鲜花怒放,则表示未来的家庭人丁兴旺;若出现一朵花凋谢或死亡的情况,则意味着夫妻中有一方会先于另一方而早逝。
不同时代,过情人节的习俗有所不同。
其中从1837-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情人节习俗最为独特:
2月14日这一天,一对对情人,将一株生有两朵含苞待放花蕾的春枝移植在特制的盆内。
花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与这对情人一姓名的第一个字母吻合。
几天后,如果这春枝上的双蕾怒放,交相辉映,便预示这对情人白首偕老;如果双蕾各分西东,相北吐蕊,这对情、人终将劳燕分飞;如果花开得硕大、灿烂,表示以后子孙满堂,合家欢乐;倘若一花枯萎凋谢,情人中的一人有早夭之险。
在白金汉郡还曾盛行在情人节之夜祈祷的风习:
点燃一支蜡烛,插入两枚细针,从烛底插到烛心,默念自己的爱人的名字,祈祷相爱始终,待蜡烛燃至针尖,据说所爱之人便会及时叩扉而至。
还有个情人节的习俗:
在情人节前一周内,连续7夜,将左脚上袜子脱下穿到右脚上,反复祝愿:
“愿我的心爱人儿能进入今宵梦境。
”据说,这时月下老就会抛下一根吉利的大红丝线。
还有将袜子脱下绕在颈项祈爱的。
单身汉们对“情人节”早晨所遇到的第一个人格外关注,因为如果
情人节
你未婚而且正在寻觅伴侣,你注定要与2月14日所见到的第一个人结婚,至少这个人会在你的生命里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你不怕羞,你可以一大早给你的意中人打电话,要求搭乘对方的车上班。
或者闭门不出,到中午再出去,也是一个不错的对策。
未婚女子相信如果把鞋摆成T字型放在床下,而且开着窗的话,就一定会梦见自己的心上人或者发现他站在床前。
这在农村的成功率更高,因为她的追求者可以从窗口窥见特地摆放的鞋子。
意大利的情侣们相信,在情人节的那一天在朱丽叶爱墙上互相发送表达爱意的小纸条,会得到爱神的青睐和眷顾。
情歌
唱情歌是情人们表达爱意的一种形式,有时男性会籍著唱情歌向爱人求婚,尤其在情人节这种有意义的日子,更为常见。
礼物
在情人节的习俗中,鲜花和巧克力是庆祝时必不可少的。
玫瑰代表爱情是众所周知的,但不同颜色、朵数的玫瑰还另有吉意。
玫瑰及其含义
0朵玫瑰代表——爱你在心口难开!
1朵玫瑰代表——我的心中只有你onLYYou!
2朵玫瑰代表——这世界只有我俩!
3朵玫瑰代表——我爱你ILoVeYou!
4朵玫瑰代表——至死不渝!
5朵玫瑰代表——由衷欣赏!
6朵玫瑰代表——互敬互爱互谅!
7朵玫瑰代表——我偷偷地爱著你!
8朵玫瑰代表——感谢你的关怀扶持及鼓励!
9朵玫瑰代表——长久ALwAYs!
10朵玫瑰代表——十全十美无懈可击!
11朵玫瑰代表——一生一世只爱你一个!
12朵玫瑰代表——对你的爱与日俱增!
13朵玫瑰代表——友谊长存!
14朵玫瑰代表——骄傲!
15朵玫瑰代表——对你感到歉意ImsoRRY!
16朵玫瑰代表——多变不安的爱情!
17朵玫瑰代表——绝望无可挽回的爱!
18朵玫瑰代表——真诚与坦白!
19朵玫瑰代表——忍耐与期待!
20朵玫瑰代表——我仅一颗赤诚的心!
21朵玫瑰象徵——真诚的爱!
22朵玫瑰象徵——祝你好运!
25朵玫瑰象徵——祝你幸福!
30朵玫瑰象徵——信是有缘!
36朵玫瑰象徵——浪漫!
40朵玫瑰象徵——誓死不渝的爱情!
50朵玫瑰象徵——邂逅不期而遇!
99朵玫瑰象徵——天长地久FoReVeR!
100朵玫瑰象徵——百分之百的爱100%LoVe!
101朵玫瑰象徵——最……最爱!
108朵玫瑰象徵——求婚!
巧克力及其含义榛子巧克力——忠贞果仁巧克力——可人酒心巧克力——与你共醉奶香巧克力——我的蜜糖其他鲜花及含义蔷薇——求爱满天星——爱怜百合——百年好和向日葵——爱慕合欢——欢乐金盏花——迷恋红豆——相思石斛兰——任性美人
篇三: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
春节
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
“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
”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
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
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
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
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
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
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
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
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
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龙抬头节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
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
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较为古老的传统节日。
每逢阴历五月初五这天,人们都要在江河湖海上举行赛龙舟,还要吃粽子、戴香袋、踏青采艾蒿等,这些活动已成为千古不变的习俗,从古至今一直在沿续着。
若说到端午节的来历,人们首先就会想到爱国诗人屈原。
相传战国时,楚襄王宠信奸佞,屈原因仗义直言遭革职放逐。
秦国趁机进攻楚国,楚地千里疆域毁于一旦。
眼见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是有心报国而无力回天,愤然之下,屈原抱巨石投汩罗江而去。
当地百姓闻听屈原投江,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未寻见屈原的尸体,湖面上舟船往来穿梭百舸争游的场景蔚为壮观。
这一日正是阴历五月初五日。
后来,每逢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意在怀念屈原。
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里,只为了喂
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身不被吞食。
七夕情人节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
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
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鬼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又州俗称“鬼节”,“施孤”。
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
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
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
“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
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
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
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
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
据史书记载:
“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
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
“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
”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
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
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重阳节
重阳节又名重九节,九月九,荣萸节,菊花节等。
重九日是古代即有的庆祝风俗。
唐代把重阳正式定为节日。
在唐代,重阳节人们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代。
屈原在《远游》中曾写道:
“集重阳人帝宫兮”。
到了汉代,重阳之俗逐渐在民间流行。
据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威夫人被吕后惨害后,侍候戚夫人的宫女贾也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
贾传出:
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都要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于是,重阳之俗便从宫中传到了民间,并逐渐盛行。
腊八节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小年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
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