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946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教学要求】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记住海陆面积的比例。

2、运用地图判定大洲、大陆、岛屿和海洋、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

  (3)四大洋的名称和面积比较。

  【教学难点】

  

(1)亚欧、亚非,南、北美洲分界线

  

(2)由于学生认识水平有限,不能理解板块运动的深层次原因,只能让学生“知其然”,所以这是本节的一大难点;另一难点则因为名词、地名较多,一时难以掌握。

  【课前准备】

   地球仪、课件、世界地、白纸等。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前面借助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学习了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回想一下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有什么地理意义?

我们居住的地球陆地海洋是如何分布的呢?

  教师过度:

我们从地球仪上观察到海洋的比例高于陆地的比例,我们在从地图上观察一下。

教师引导读图:

首先从南北半球地图上看,估计南北半球陆地与海洋所占的比例,谁的比例大?

再从东西半球地图上看,估计东西半球陆地与海洋所占的比例,谁的比例大?

还有一种半球的划分,最后从陆半球和水半球的地图上看,估计陆半球和水半球陆地与海洋所占的比例,谁的比例大?

教师总结:

半球的划分

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

北半球

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南半球

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东半球

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西半球

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陆半球

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水半球

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意两个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

是否可以说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呢?

我们在从地球卫星照片上看看。

教师展示:

地球卫星照片上看到,海洋面积明显大于陆地面积。

  教师过度:

眼见不是很确定,我们再听听世界上第一位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是如何描绘他所看到的地球。

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

教师小结:

人们经过对各方面测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陆地表面积+海洋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9%     +  71%  =100%

  教师过渡:

刚刚我们认识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这个结论,从观察地球仪到观察各种地图,再到看卫星照片和统计数据,经过20分钟的时间,但整个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里程却是怎样的?

请大家读一下阅读材料“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里程”。

  教师引导:

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里程是十分漫长和艰辛的。

好不容易才认清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的面貌,要不要把“地球”该改名叫“水球”呢?

  

教师总结:

无论地球还是水球,我们的家只有一个。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陆地—海洋名称;

  

(2)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

  (3)四大洋的名称和面积比较。

  【教学难点】

  

(1)亚欧、亚非,南、北美洲分界线

  

(2)因为名词、地名较多,一时难以掌握。

   【课前准备】

   地球仪、课件、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发现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并且世界海陆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今天,我们要更仔细的观察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具体分布。

教师讲解:

首先我们看目前人类主要的生存场所———陆地。

  1、大陆(大块的陆地)

  教师指图讲解:

  亚欧大陆、非洲大陆、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

  教师讲解:

和大块陆地相比,还有小块的陆地。

  2、岛(小块的陆地)

  教师小结:

格陵兰岛、台湾岛、海南岛

  最小的大陆:

澳大利亚大陆

  最大的岛:

格陵兰岛

  教师小结:

比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小的就是小块的陆地—岛;

  比最大的岛格陵兰岛大的就是大块的陆地—大陆。

  教师过度:

陆地还有一些特殊的形态如

  3、半岛(大陆伸向海洋的部分)

  教师指图讲解:

山东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教师讲解:

群岛

  教师指图讲解:

马来群岛、日本群岛

  教师讲解:

陆地的划分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大洲(大陆和周围的岛屿)

  教师指图讲解:

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教师提问:

面积最大大洲?

面积最小大洲?

  学生回答:

亚洲面积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

  教师指图讲解:

大洲的界线。

强调是自然界线。

 

亚洲

非洲

欧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南极洲

亚洲

 

苏伊士运河

乌拉尔山、河,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白令海峡

 

新几内亚岛

 

非洲

苏伊士运河

 

直不罗陀海峡

 

 

 

 

欧洲

乌拉尔山、河,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直不罗陀海峡

 

丹麦海峡

 

 

 

北美洲

白令海峡

 

丹麦海峡

 

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

 

 

德雷克海峡

大洋洲

新几内亚岛

 

 

 

 

 

 

南极洲

 

 

 

 

德雷克海峡

 

 

  学生活动:

  指图落实大洲位置:

  东、西半球包括那些大洲?

  南北半球包括那些大洲?

  赤道穿过那些大洲?

  本初子午线穿过那些大洲?

  教师讲解:

下面看看包围陆地的海洋。

  4、大洋(陆地穿插分割、连成一体的)

  教师指图讲解: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指导学生记住口诀:

“太大印北,四洋贯通,宝藏无限,人类共有”

  教师提问:

面积最大洋?

面积最小洋?

(面积最大:

太平洋,面积最小:

北冰洋)

  学生活动:

指图落实大洋位置:

东、西半球包括那些大洋?

南北半球包括那些大洋?

赤道穿过那些大洋?

本初子午线穿过那些大洋?

  七大洲分别临那些大洋?

  5、海(大洋边缘临近大陆的部分)

  教师指图讲解:

渤海(内海)、黄海、东海、南海、阿拉伯海

  6、海峡(沟通海洋之间狭窄的水道)

  教师指图讲解:

马六甲海峡、渤海海峡

  每小组一题,在世界地图上指出答案。

全组同学依次顺序回答。

  1、从本初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自西向东依次经过的大洲和大洋

  2、包围北冰洋的大洲、南极洲的大洋

  3、临三大洋的大洲

  4、亚洲与其它四大洲的分界

  5、找出5个半岛

  6、找出6个海峡

  7、找出7个海

8、找出8个岛

【课后反思】

 

第一课时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教学要求】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筑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重点】海陆变迁

  【难点】大陆漂移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用具】大陆漂移及课件、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有关海陆变迁的资料、地球仪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复习提问有关大洲大洋的内容。

(重点是大洲大洋的分布,首先可以让在地球仪上指出大洲大洋的分布,然后让学生利用拼图巩固,这个过程可以以小组形式完成)

  (过渡)世界上的这些大洲和大洋是一直这样分布的吗?

它们曾以怎样的面貌存在过呢?

  教学环节一:

海陆的变迁

  以成语沧海桑田说明中国人对此早有认识;

演示课件,对海陆变迁做进一步的说明并简单分析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

  教学环节二:

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学说

请学生仔细阅读书中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观察哪些大洲的轮廓非常吻合,并思考这样的吻合说明什么问题;(可以用上述拼图辅助演示)

讲述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用书中的证据说明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

  分析魏格纳在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中,发扬了善于观察、勇于实践、不畏牺牲的科学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

  演示大陆漂移课件,请学生小组讨论后根据演示内容说明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内容,并能用它来分析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过去和未来。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海陆的变迁及魏格纳和他的大陆漂移学说,那么你在知识和品格培养上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环节三:

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地表的板块结构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活动,我们了解了魏格纳和他的大陆漂移说,为了进一步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魏格纳只身前往北极地区考察,在他50岁生日的那一天不幸遇难。

魏格纳那种善于观察、勇于探索,为了科学不惜献出生命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作为一个假说,本身也有一时回答不了的问题。

  1926年11月,在纽约召开了一次地质学家的大陆漂移说讨论会,当时魏格纳本人也应邀参加。

据记载,共有14位参加会的人对大陆漂移说发表了意见,发表意见者中,有5人积极支持,有2人持有保留意见,有7人反对。

反对者就提了这样的问题: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

  你是否想过这个问题?

你能替魏格纳回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

  但是限于当时的条件,尤其是地球科学的发展水平,魏格纳解答不了这些问题,当时所有的人都解答不了这些问题。

  主持那次纽约讨论会的主席,在会后作了非常有理智、非常有预见性的总结性发言。

他说,大陆漂移说解答了许多古生物、地层以及古气候方面的事实,这些我们在上节课已经深有体会,但他又说没有任何物理学理论能够对漂移现象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言下之意是还要待将来的科学发展去检验和完善。

  科学上的很多重大问题,都归根结底是时代条件所限的问题,而时代的问题只能在时代的前进中得到回答。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地球科学研究的发展,大陆漂移之谜终于被揭开了。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

是板块运动。

一个新的学说“板块学说”应运而生。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从“大陆漂移说”发展起来的“板块学说”。

 (过渡)提到“板块学说”你的第一个反应可能是什么是“板块”?

  教学环节

(一)地球表层的板块结构

出示地球内部结构图,了解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分成三部分:

地壳、地幔、地核,板块指的是地壳和上地幔,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岩石圈被分成一块一块的区域。

② 出示六大板块图,让学生知道六大板块名称,为后面解释一些板块之间出现的地理现象作准备。

  过渡:

为什么如此划分?

一个板块和另一个板块如何划分开?

(讨论)科学家们研究了很多自然现象,他们发现其中火山、地震分布是有规律的。

  教学环节

(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的关系

  ① 火山录像,来展示地壳活跃的剧烈场面。

  ② 地震录像,了解地震的危害。

 出示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

了解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明确中国在火山地震带中的位置。

 (过渡)科学家们现在虽然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发生的准确时间,但是我们已经找到了火山地震分布的规律,它们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火山地震作为划分板块的一个重要依据,其实在板块交界处还有很多自然现象,大家观察教材图“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不仅有火山地震现象,还有很多红色的箭头,它表示什么呢?

(板块运动方向),板块运动过程中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教学环节(三)板块运动产生的地表现象

  ① 板块相对运动碰撞成山,演示板块碰撞示意图。

根据板块运动方向,让学生查看世界地形图,找出世界主要山系。

结合书中图像,看喜马拉雅山形成录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