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理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9167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1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理解.docx

《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理解.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理解.docx

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理解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

班级:

BG1002

论文题目:

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理解

小组成员:

任课教师:

王丽萍

 

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理解

摘要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其幸福观直接关系到世界前进的步伐,这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以,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从幸福观的概论出发,通过对大学生幸福观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问题,然后分别从社会、家庭、高校与大学生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对于如何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进行了针对性的探讨。

本论文研究的基本目的是,能够重视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积极引导,使得每一个大学生都能理解好幸福,去不断追求幸福,能让大学生更好享受幸福人生。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幸福

一幸福的界定

(一)幸福的困惑

幸福是什么?

是很多原因的结果,还是许多行为的目的?

是欲望的奴仆还是人生的真谛是创造时的愉悦还是超越自我的狂喜?

是丰衣足食还是能拥有理想的伴侣?

是纯净的精神园地还是他人快乐的根基……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地追问、探寻、争论。

彷徨过、呐喊过、呼啸过,但是依然没有定论。

康德说:

“不幸的是幸福的概念是如此模糊,以至于虽然人人都想得到它,但是,却谁也不能对自己所决意追求或选择的东西,说得清楚明白、条理一贯”,这充分说明了幸福概念的多样性。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真实的幸福只是主观的选择,由于人们所处的经济、阶级地位不同,以及文化、修养、经历、境遇、性格、习惯、爱好等不同,决定着人们有不同的人生目的和追求,因此对幸福的感受和评价也不同。

即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和认识是不同的。

(二)幸福的相关因素辨析

法国作家弗朗索瓦·德·拉罗什富科说:

“幸福和痛苦,一半取决于气质,一半取决于运气。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也许应该放弃改善心态的努力?

幸运的是,答案是否定的,生活没有那么宿命。

因为没有专门的幸福基因,遗传只是影响幸福的一个因素。

也许我们的某些特质是天生的,但是这些特质并非一成不变。

我们的成长经验和当前生活状态,对我们的心境也有很大的影响。

换句话说,幸福还是不幸福,一方面有遗传的作用,一方面也是习得的。

很多周边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幸福感。

研究[1]仅表明幸福有遗传成分,而且还表明金钱买不来幸福。

但是,幸福感和收入无关的说法,仅适用于那些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人。

对于那些吃了上顿愁下顿、为生活劳碌奔波的人来说,幸福感和收入之间似乎还是存在正相关的。

然而,收入较低时收入增长所带来的幸福感的增加,远大于收入较高时收入增长所带来的幸福感的增加。

不管处于哪种水平,起作用的不是绝对富有水平,而是个人感知到的富有水平。

渴望买得起的,不去奢望买不起的,才会觉得富有。

我们所有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富有的,只要我们不去追求自己所奢望的,而是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

此外,幸福和社会地位、教育水平有着轻微的正相关,也许是因为社会地位、教育水平越高,收入往往越高。

工作状态、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有着更强的正相关。

在工作年龄没有工作的人,比那些有工作的人更痛苦。

大量研究表明,失业能造成很多心理障碍,从冷漠、易怒到各种身体压力症状。

然而,这些研究也表明,在正常年龄退休的人比那些达到退休年龄仍然工作的人更幸福(不包括那些对工作感兴趣、能从工作中获得极大满足感的人,也不包括那些怀念先前工作中的挑战的人)。

年轻还是年老对幸福没什么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幸福感不一定下降,但是我们更平和了,情绪大起大落的情况较少出现了,换句话说,我们的幸福感稳定了。

和年龄一样,性别对幸福也没有多大影响。

性别不同,幸福感的起伏变化情况有所不同——女人波动更大,不管是积极情绪、消极情绪还是心境——但是,幸福感的平均水平是相同的。

然而,男人和女人不幸福的具体表现有所不同。

例如,女人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男人的两倍,而男人比女人更容易表现出反社会行为或者酗酒。

尽管我们有些人可能觉得难以想象,但是甚至遭受厄运严重打击的人也能发现幸福。

研究表明,经历过极端压力情境的人往往远远没有别人把他们说成的那样痛苦。

很多重大灾难的受害者几乎要为自己没有外界想象的那样悲痛感到抱歉了。

弗兰克·里德(FrankReed),20世纪80年代晚期在黎巴嫩遭到绑架,被挟持了44个月,获救后,他在1个月内体重恢复了20磅,在绑架期间患上的严重失眠症也好了。

当被问到为什么他经受住了严酷的考验并恢复得这么快时,他说这要归功于他的“情绪均衡”。

他告诉记者:

“我绝不是个情绪大起大落的人……我之所以能撑下来,也许就是因为这个。

研究表明,幸福的人通常具有这样的特点:

已婚,不属于少数民族,具有积极的自尊,外向,觉得自己能掌控命运。

他们很少过度关注事情不好的一面(他们更乐观),所生活的社会经济发达、政治稳定、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知心朋友,拥有朝有价值的目标奋斗的资源。

他们也许信仰某种宗教,建立了自己的社会网络,能从中获得社会支持(通过天主教堂、犹太教堂、清真寺、寺庙的聚会或其他聚会)。

他们也许加入了某个社团(社交俱乐部、合唱团、球队或者其他运动社团),能从中获得类似的社会支持,还能度假,暂时避开日常事务。

当我们考虑相关因素时,因果关系的问题就会突显出来。

什么导致了什么?

幸福和婚姻相关,是因为婚姻带给人幸福,还是因为幸福的人更可能找到结婚伴侣?

这两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是怎样的?

重要的是外在的事件,还是我们内在的生活观——我们的世界观?

总觉得自己不开心的人比别人更多地看到生活不好的一面,并用一种更悲观的方式来诠释生活?

有关幸福与自尊、外向、个人控制、乐观的研究都指向这个方向。

也许,幸福首先是种心态——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换句话说,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对生活中的成败进行归因。

(三)幸福的本质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幸福的概念深刻而复杂[2],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归纳其本质,为以下几点:

幸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的内涵是不确定的,也是相对的。

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真是因为幸福的抽象性和不确定性,它才成为人类追求的终极目的。

幸福离不开客观对象但它又不在客观对象之中,幸福离不开客观因素但它又不是纯主观的东西,幸福是客观对象满足主体需求时的一种主观心理体验。

幸福是奉献与索取的结合:

在人生的真实幸福中,奉献和索取是不可分裂的,因为两者一旦分开,一部分作为占有者,一部分将作为被占有者,两方面由于处于两级中的一面并对立,所以不可能获得圆满,幸福也就无从谈起了。

人生幸福不是神赐予的,而是自己创造的。

人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是相互联系、互相依赖的。

这种奉献的服务并不单纯是对他人的一种奉献,而是对包括自己自身在内的一个社会整体得奉献,所以,这种奉献本身就包含着一种权利获得的索取。

二幸福观的相关思潮

(一)禁欲主义幸福观

该主张:

最高的幸福在于精神。

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人不可能通过欲望的终极满足而得到最后的幸福。

幸福在本质上只是一种主观的精神感受,它与欲望的满足并没有必然联系。

要得到真正的幸福,只有抛弃欲望而追求一种精神的满足。

(二)自我实现的幸福观

该主张认为幸福的最终指向是人的完善。

人的自我实现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之时,人才会感觉到幸福。

幸福是人在思想、情感与行动方面的所有创造性活动带来的愉悦的综合。

(三)享乐主义幸福观

该主张认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有限的生命活动的最高目的是追求个人的幸福,而幸福在本质上是一种欲望满足的快乐。

享乐主义以人的自然需要为出发点,从个人利己主义出发追求个人的幸福,这既是片面的也是不合理的,事实上也是行不通的。

因为享乐主义把人的精神追求和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予以不顾,这样的话所有人都只有享乐,那么必然的结果就是享乐成为一句空话。

(四)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该主张认为:

幸福是物质实现与精神实现的有机统一,是自我实现与无私奉献得和谐统一。

幸福的最高境界是为人民服务。

三当代大学生幸福观问题的提出

(一)大学生幸福观的涵义

人对幸福的感受不是一成不变不变的,人们对幸福的体验因其生长发育的阶段,或在其经历中所形成的偏好的不同而不同。

当代大学生们不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幸福,尽管这种“知道”不一定是理解,更多的是体会,是情感性的“懂”而不是理性的“知”。

我们对于如何追求自己的幸福有我们自己的选择。

所以,大学生对于“幸福”的理解主要包括幸福目标、幸福动机以及幸福手段的选择等。

(二)大学生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某一时代的幸福观,是和这一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相符合的。

我国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以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作为意识形态上占统治地位。

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人们的社会价值方面的理念与西方国家所传入的价值方面的理念,渐渐开始深入到了人们的思想与生活之中。

所以,在倡导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同时,应该从实际出发吸收其他幸福观之中的科学合理的成分,并且与时俱进,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

对幸福观判断其合理性,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观点,要做到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对假恶丑加以抑制,做到弘扬正气,并且做到切实履行公民应尽的权利和义务,通过诚实的劳动来获取美好生活等标准的幸福观,这些都是得到认可的价值观[sl。

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处在主体地位,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幸福观,这不仅涉及到了其生活的意义与人生选择,更为重要的是其作为青年人之中一个群体,应该是其观念能够代表青年人的方向,大学生的价值观将会影响到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及进程。

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之下,需要积极探索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的途径。

四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

(一)调查方法

为了能准确揭示出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大学生的心理以及行为特点通过问卷星网络调查平台发布问卷,通过QQ群上邀请上海电机学院电气学院的同学们参与调查,调查数据主要通过平台自动生成。

开始时间:

2012-11-5,结束时间:

2012-11-7。

样本总数:

49份。

原始数据来源:

(二)问卷数据与分析

1.您认为生活有意思吗?

()[单选题]

绝大多数同学选择了“是”,说明大家对现在的生活充满希望

2.从现在的形势来看,您对未来生活做一个简单的预测()[单选题]

大多数选择了“美好”,小部分选择“没办法预测”,极少数选择“没有想过”

3.假如做了违背道德的事,即便是别人不知道我会感觉不安()[单选题]

大多数选择了“赞成”,说明主流是遵循道德准则行事。

4.幸福的人是事业成功的人()[单选题]

多数选择了“完全是”,少数选择了“是”,极少数选择“否”

5.拥有充满亲情的家庭是幸福的()[单选题]

大多数选择“是”,少数选择“不完全是”,选择“否”为零人

6.幸福只是属于自身的情感体验()[单选题]

这题分歧较大,选择“是”和“否”都约各占一半

7.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单选题]

一半多的人选择了“寻偶”,不到一半选择“寻找刺激”少数选择“赶时髦”,说明大学生盲目恋爱的不占少数。

8.大学生同居态度的认可度()[单选题]

超过一半选择“反对”,但是“认可”的也快到一半。

9.谈恋爱方式选择()[单选题]

绝大多数选择了“自己找”,剩下“征婚”和“介绍”各占一半

10.对女大学生傍大款现象的认可度()[单选题]

一半以上的选择了“可以接受”,说明女学生傍大款现象不是个别现象了。

11.有钱就能得到幸福()[单选题]

多数选择“不完全是”大家没有忽视金钱的作用,并且不完全依赖金钱。

12.劳动本身也是幸福()[单选题]

大多数选择了“是”,认为劳动也是幸福。

13.您认为神七航天员冒险执行太空任务的目的何在()[单选题]

近一半的选择了“为国家做贡献”,选择“两者兼有”约占一半,少数选择了“谋取名利”。

14.对“不考的科目不学,不能拿奖的就不参加”的理解()[单选题]

多数选择了“反对”。

15.您认为买彩票是否是获得幸福的好途径()[单选题]

多数不认可彩票致富,大家还是觉得脚踏实地积累财富是正道。

16.您是否想过有一天暴富()[单选题]

大多数人选择了“是”。

17.您在追求幸福中遇到苦难时的处理方式()[单选题]

多数选择了“坚持到底”,小部分消极对待。

18.您认为自身幸福是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获取的()[单选题]

绝大多数选择了“反对”。

19.希望父母能为自己生活提供物质保障()[单选题]

多数反对父母能为自己生活提供保障,说明大家希望自立。

20.假如不工作也有足够的钱花的话,我会不工作()[单选题]

多数“反对”,但也有少数人“赞成”。

21.要想获得幸福需要同学帮助()[单选题]

多数选择了“反对”,少数“赞成”,说明幸福是靠自己争取是主流意向。

(三)问卷总结分析: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幸福目标取向方面

通过调查小题的4,5,6,11,18,等题目可以了解到尽管当代的大学生对自身幸福目标有着明确的取向,其中大部分还能做到珍惜当前的生活,并对未来的生活上充满了好的憧憬,但由于受到多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使得大学生的幸福目标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幸福动机方面

通过调查小题的5,7,11,15等题调查分析发现,有超过20%的学生认为幸福和事业成功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也有64%的大学生认为幸福属于自身的体验,与别人并不存在什么关系。

大学生的恋爱观的调查表明,只有24%的大学生认为在大学校园之内能够寻找到阵地,超过40%的大学生认为同居与女大学生傍大款等现象是可以理解的。

追求金钱与享乐至上的观念,认为掌握了金钱就能获得幸福超过了30%,而在劳动本身是否幸福,则超过60%的大学生选择了否,这反映出了理想、事业、亲情淡化,注重个人本位;恋爱观念世俗化;追求金钱和享乐至上。

3追求幸福手段方面

通过调查小题的15,16,17,19,20等题目的分析发现幸福是靠踏实的劳动来获得的,是个体不断拼搏奋斗的过程,有60.2%的大学生认为买彩票是获得幸福的好途径,有70.1%的学生认为其会一夜暴富,而在追求幸福中遇到苦难时的处理方式时,相当一部分学生选取转移目标或者是人气发展,这反映出了大学生对幸福追求的途径理想化和追求幸福的意志差。

(四)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方面的影响

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和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处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人们的物质欲望、金钱欲望、享乐欲望也开始膨胀,这必然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西方文化中虽然确实有其可借鉴和吸收精华的部分,但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其中不少腐朽的东西正在侵蚀大学生纯洁的心灵。

因此,虽然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一部分大学生分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存在一些错误的思想,比如不劳而获就想获得幸福。

2家庭环境方面的影响

大学生在家庭受到的幸福观教育也存在着误区,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和过分的溺爱、缺乏对孩子幸福的关照和科学幸福观的培养;学校和家庭功利化的教育,社会、老师和家长的过高期望,反而导致大学生背负了过大的压力,再加上残酷的社会竞争,使他们的价值观念扭曲,在追求人生幸福的道路上出现一系列不和谐的音符。

3高等教育方面的影响

首先,高等教育呈现功利化趋势。

随着大学招生与分配制度方面的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压力逐渐增大,高等教育呈现出了往经济效益化方向发展的大趋势,强调专业知识方面的传授。

教育内容强调以知识作为中心,教育的整个过程是强调对认知作为基本的主导,那些想象、意志与情感等方面的教育则被放在了一边。

现代高等教育强调的是到社会上能够生存的知识与本领,教育学生如何去认识、追逐与掌握外部的真实物质世界,忽视对大学生进行精神层面的熏染。

高等教育出现了重视考试与分数,将分数变成了目的,并且热门专业也成为了今后能找到好工作的前提。

从实际情况来讲,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人能够不断发展,来获得幸福,因此学校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健康发展,使其能够准确理解幸福的真谛,并形成积极向上的幸福观。

有个别观点认为:

高等教育的任务被定格为是呆板的职能、一时的生存、固定的环境、特殊行业或者是某一特定的职位来做好准备。

如某位学者所指出的,为了能够大量培养适合工业生产所需的标准化的人才,采用的是统一的教育方式、课程与教育工艺,把学生制造成标准的教育类商品。

其次,大学生并没有重视自身个体的生命体验与精神发展,在不强调人文关怀的教学之中,学生的身心不能得到健康发展,这对人生幸福会产生错误的认识,其幸福观也会发生扭曲。

高校德育出现形式主义与泛政治化倾向。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社会的整体结构与利益格局出现了变革与调整,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行为规范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然而,当前高校的在德育的内容与方法上面,还是远远落后于现实,形式主义与泛政治化现象比较严重。

一方面,当前高校德育还是附属于智育,并没有适应当前新的发展形势之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方面的新变化与新取向,内容方面守旧,在教学方式上也缺乏创新,只是去强调表面的文章,不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效果甚微。

另外一方面,高校德育还被附上了政治化的倾向,更强调空谈的理想目标,对大学生多个层面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根本的重视,重点在于培养理想主义者。

大学生幸福观的教育属于德育范围之中。

与其他德育教育一样,幸福观教育也受到了泛政治化与形式主义方面的影响。

高校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之时,仅仅是空谈,严重脱离了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并没有加强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参加。

也没有建立一个有利于共鸣与沟通的人性化的环境,来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身心能够全面与自由的发展。

高校德育教育的形式化与泛政治化,没有从根本上让大学生明白人生真正的目的何在,如何去引导大学生去追求并享受幸福。

大学生是对多种文化观念比较敏感的特殊群体,其不仅仅能够获取多种文化,并且能够深深挖掘并揣摩文化之后的价值理念。

所以,在大学生幸福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其潜在的意识之中,往往会渐渐偏离传统的幸福观念比如亲情或者健康,而去追求一些物质的,享乐的现代主义的幸福理念。

假如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的话,多种扭曲之后的幸福观会使让大学生的方向发生转变。

4大学生个人方面的影响

首先,大学生形象的改变。

伴随着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带来,大学生已经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天之骄子”的光环之下,变成了市场经济中的普通平民,也需要自己去面临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并且当大学生在进入到大学之中时,需要为自己的将来做好准备。

从大学校园“天之骄子”到社会不断碰壁的普通平民的转变,心理上自然存在着一定的落差,这势必会让部分大学生感到困惑,使得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这也就自然会影响到其对幸福追求的动机与手段。

其次,扭曲的自我为中心。

长期以来,大学生一直是特殊的群体,并且也被给予了更多的权利与义务,大学生也长期以来被当作是社会主义“接班人”来进行培养,并且也是按照这样一个标准来对大学生实行智力与人格方面的塑造,并且大学生也按照这一模式来进行自我完善。

尤其对那些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感与优越感比较强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在生活之中出现将自我作为中心的现象,但是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于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偏激的心理特征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很容易表现为我中心的取向,这会导致当代的大学生形成狭隘的个人主义幸福观。

再次,恋爱倾向于个性匹配。

在当代的时代背景之下,大学生具备新的成长环境,其重视自我价值与个性的发展,其择偶观方面呈现出了独立不羁、张扬个性和自我放纵的价值取向,大学生的恋爱观逐渐偏离了原来的方向,有的同学排遣孤独寂寞,找点生活方面的调味剂;有的同学则认为是注重过程而不强调结果,将恋爱与婚姻之间并不放在一起来考虑;有的同学甚至将性解放看成是社会的一种进步,恋爱上不受什么约束等等。

这些都表明当代的大学生在恋爱上己经表现出了自由与宽容,其对爱情的责任与忠诚已经开始逐渐淡化。

最后,消费理念转变为发展性消费。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理念,己经从过去的生存消费逐渐转变为发展性消费,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属于比较特殊的群体,其本身具有比较旺盛的消费需求,另外其在经济方面还没有实现完全独立,消费势必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消费观念的超前性与消费能力的滞后,便存在了非理性上的消费,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消费方面的问题,比如消费的结构不合理、储蓄观念淡薄、经济独立意识较差、追求名牌等,这些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出现了享乐主义与拜金主义。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的主流状况是比较好的,表现出了健康与积极向上,但是由于其存在着较多负面的因素的制约,使得部分大学生会对幸福的理解上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并且在不断追求幸福的道路之上,也会出现对幸福方向的迷失。

面对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不健康的幸福观,需要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

五培养大学生拥有幸福观的途径

(一)创造良好的外环境

1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对大学生幸福观的形成,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家庭毕竟是人生的第一学校。

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当代大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的场所,家庭成员之间的温柔关怀以及长期的影响,能够成为学生形成健康幸福观摇篮。

家庭对大学生成长所产生的影响,是高校教育所远远不能够取代的,父母价值观能够对学生的幸福观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来讲,家庭能够影响到大学生的一生。

2创造好的社会环境

第一,提供身心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认为,人类对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的客观物质条件需要与依赖,是正当的,凡是压抑人正当需求的行为,都是有违人性的。

幸福需要建立在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的,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物质生活方面的资料,也就是说,人们在满足了吃、住和穿之类的基本需要之时,在肉体生命得到维持的相关情况之下,才能够去从事精神生产方面的活动。

假如离开了这一基本的条件,生命将不存在,那么幸福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载体。

物质生活的基本状况,总是制约与影响着人们精神生活,基本的物质生活方面的条件,是幸福观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也是积极培养正确幸福观的重要物质前提。

物质生活条件能给人提供其生存的物质基础,从普遍意义上来讲,物质生活条件的不具备的恶化,不会出现人的生活,也不会有什么幸福的幸福感。

物质生活的基本条件提供的仅仅是快乐感,在快乐经过了提升后才能得到幸福感。

与此同时,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仅仅是能够提供正确幸福观的可能,并不是个人能够形成正确幸福观的一个必要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是充分的肯定人自身的正常需要,并且不仅仅是指的精神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精神需要与社会需要。

只有不断获取了精神之上的满足感以后,才能够达到幸福的境界。

第二,提供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的心理基础是强调每一个人的内心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的是让大多数人拥有幸福并享受幸福。

维护并实现社会正义与公平,是为了促进并实现个人在心理方面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让个人幸福得到实现的重要的外部保障。

对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来讲,他们是否能够在生活之中来获取幸福,有正确的幸福观,自身手中是占有主动权的。

只有生活在了公平与公正的环境之中,个人获得幸福才能变成现实。

与此同时,只有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之中的,个人幸福的实现才有可能变成现实,培养幸福观才有能变成现实。

另外,只有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之中才会感到人生是存在幸福的,这一社会才可能是公正的。

从整体上来讲,一个人在生存问题上所能获得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