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90904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方案.docx

《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方案.docx

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方案

  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方案

  长春水利电力学校

  一、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及《水利部关于大力发展水利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重点、以质量为生命、以创新为途径,实施校校、校企联合办学方略,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办学模式,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协调发展,凝炼品牌,打造标准,服务示范,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目标服务,为水利中等职业学校示范。

  

(二)建设目标

  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完成8个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专业教学体系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定;建成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20个实训基地;建设8个符合职业性、开放性内在要求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

在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将学校建成一所具有水利水电特色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三)建设内容

  1.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筹措资金,对两校区进行改造、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实验条件。

到20XX年,扩建教学楼面积27000㎡;建设建材实验室、电厂仿真实验室、水轮机调节实训室、水轮发电机组实训场、继电保护调试实验室、焊接实训场。

  学校还将自筹资金配套建设服务于公共课教学的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及相应的设备。

  2.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包含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资源建设两个方面。

校园网已完成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的建设任务,覆盖整个校区。

目前已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教学资源建设。

包括:

一是标准资源库,存储职业标准和证书信息、岗位群需求与核心能力分解信息、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等,为学校制定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提供依据;二是教学资源库,存储各科教学课件、经典案例、精品课程和辅助学习包等,为学校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三是特色资源库,收集中职教育最新的研究成果、教学教法的改革经验、最新行业动态和新派生的岗位信息,为学校先试先行提供理论支持。

  3.实训基地建设

  

(1)建设思路

  以职业岗位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以课程体系要求为依据,以教学模式实现为主线来开展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

做到“四个结合”,即:

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课程实训与综合实训有机结合,仿真模拟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有机结合。

坚持“三项原则”:

创新性原则。

通过校企合作、以产养学的新模式,多方投资的新体制,市场经营的新机制来建设。

通过市场化运作和成本核算,以产养学,实现实训基地效能最大化、教学成果最优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职业性原则。

按照职业岗位(群)对技能的要求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实训基地建设内容尽可能创造企业的真实场景,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模拟职业岗位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技术培训;开放性原则。

在承担专业技能实训的同时,承担社会及水电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任务,使实训基地在地方经济、行业中发挥服务和辐射作用。

  

(2)建设目标

  建成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于一体的,具有明显中职特色的,综合性、现代化、开放式的,能体现“教学做”一体的实训基地。

  (3)建设内容

  根据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建设校内实训中心,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增加模拟和仿真实训条件,建设有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室。

三年内,完善更新12个,新建6个校内实验实训室;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使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到20个。

  4.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思路

  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把8个重点建设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成一支专业带头人优势明显,“双师”结构合理,具有一定实践教学能力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2)建设目标

  三年培养、引进15名能够把握专业技术改革方向且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为“双师型”专业带头人;聘请60名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形成一批把握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的领军人物。

  (3)建设途径

  ——加大引进。

根据重点专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大引进高技能、高技术、高素质人才,尤其是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以改变现有教学团队的结构。

  ——着力培养。

制定并落实重点建设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顶岗培养的计划。

鼓励重点建设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在企业中兼职,参与企业技术指导和产学研项目开发。

有计划地选派重点建设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参加职业教育专项培训。

  ——积极聘请。

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承担实训环节教学。

  5.课程体系建设

  

(1)建设思路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方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强调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的教学体系。

课程设置要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应紧密对应。

通过重点专业建设,建成省、市级优质课15门;省、市内领先的课件15门。

  

(2)建设原则

  ——突出对学生职业岗位关键能力与职业道德培养,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制定能力要求明确的考核标准。

  ——教学计划与课程内容应体现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

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1:

1原则,构建课程体系。

  (3)课程体系的构建

  以项目为导向。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采取以问题、项目为中心的原则整合课程内容,根据课程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职业能力设定工作项目,以工作项目为轴心整合课程内容形成课程单元,课程单元要和职业能力相对应,课程内容由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扩展知识组成。

要充分体现课程结构、课程定位和课程内容的职业性,形成理论教学+认识实习+教师导学+校内实训+校外实训的课程教学体系。

  以任务为核心。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现场模拟与实际操作为载体、在实际训练中进行能力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方法、技巧。

探讨“教学做”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实现课程教学实施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以“双证书”为目标。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将“双证书”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学生学习相关课程后可直接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使学生在学期间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6.教学管理改革

  

(1)改革思路

  根据职业性与开放性的要求,针对“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的特点,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使教学管理从校内向企业延伸,使实训环节管理规范化。

  

(2)改革内容

  ——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

弹性学制突出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根据行业特点,企业需要及学生个体实际,逐步推进学生自主选课、选教师、选上课时间的进程。

学分制建立在模块式课程计划基础上。

模块式课程体系由公共平台课模块、职业岗位能力模块组成。

公共平台课模块主要包括公共课与基础课。

学生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后,可根据自身能力和就业期望,选择不同的职业岗位能力模块;职业岗位能力模块主要由专业核心课程、主干实训课程、职业岗位技能、顶岗实习等组成,学生按要求完成选定的职业岗位能力模块并取得学分。

  ——改革实践环节管理。

探讨实训环节的“课程化管理”,即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制定实践教学大纲,确定实训内容和实施办法以及考试考核办法。

聘请企业、行业人员参与实践环节有关文件的修订,与企业共同制定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的评价标准和质量监控办法,将企业评价引入教学评价中;对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训环节实施员工式管理,探索学生实训与顶岗实习的新模式。

  ——改革考试方法。

改革考试方法,推行考教分离。

在考核内容上,注重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特别注重实效和学生职业能力考核。

在能力考核上实施“以证代考”,并将企业评价与学校考核相结合;在课程考核上采用“开卷+闭卷”、“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答辩”、社会调研报告等形式进行,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提升现代化管理手段。

为适应“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教学模式的实施,学校在实行弹性学制的基础上,开发柔性化的教学管理系统,对不同的教学模式采取相应的模块化管理,以满足“小批量、个性化、不同类别”的顶岗实习、订单培养、项目需求等“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学习形式的要求,强化各类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

  7.和谐校园建设

  以安全稳定为基础,以学风、校风和文化建设为核心,以依法治校为手段,以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实现师生员工的和谐、校园文化的和谐、管理机制的和谐、收入分配的和谐、校园内外的和谐,使正气得到有效弘扬,劳动创造得到有效尊重,公正诚信得到有效彰显,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习工作条件不断改善。

把学校建设成为“民主法制、安定有序、勤政廉政、和谐共事、环境优美、持续发展”的和谐校园。

  二、专业建设

  学校在充分调研、考核、遴选的基础上,重点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水电站电气运行与检修、工程测量、、农田水利工程、机电排灌、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运行与检修、热动、风电等8个专业。

  

(一)建设思路

  以更新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坚持“四个根据”(根据市场需求设专业、根据企业要求定课程、根据岗位标准练技能、根据社会评价验质量),建立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以8个重点专业为龙头,在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材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进一步体现职业性与开放性,突出专业特色,发挥辐射示范作用,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吉林经济的发展培养一大批中等技能人才。

  

(二)建设目标

  以适应职业岗位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为目标,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制定培养方案。

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依托行业和企业,根据岗位的职业标准,构建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将“双证书”纳入教学体系,构建面向社会行业企业,满足技能人才培养与终身教育需要的教学体系;建设能够满足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师资培训需要的、融“教学做”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带动专业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创立水利中职教育专业品牌;努力发挥专业建设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将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水电站电气运行与检修、工程测量、农田水利工程、机电排灌、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运行与检修、热动、风电专业建设成省内一流的示范性专业。

在全日制校生规模达到2000人,非全日制培训人数2500人。

  三、建设进度安排

  20XX年,构建各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大纲,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弹性学制、学分制等制度,在20XX级学生中执行。

  

(一)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拟投资3500万元,对两校区进行改造、建设,扩建教学楼面积27000㎡,分三年实施

  

(二)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进度

  拟投入资金50万元。

计划建设省、市级优质课15门、制作多媒体课件30个,分三年实施。

  

(二)实训基地建设进度

  拟投入资金600万元。

计划在三年内分期建设完成,各专业的实训基地均安排在一个年度内建设完成,以形成教学能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进度

  拟投入资金150万元。

计划引进或培养专业带头人15名、引进或培养骨干教师20人,聘请来自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60人,分三年实施。

  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所需各项资金共计:

4300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资金保障

  一是省财政下拨的正常行政事业经费,多年来稳定可靠,每年还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二是水利厅十分重视和支持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从全省水利基金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教育经费支持学校建设,计划20XX-20XX年期间投资4000万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三是争取吉林省政府每年对中等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的支持。

  四是学费、培训、承担省内外水利工程设计项目等收入。

  五是调动行业、企业对长春水利中等职业示范学校建设的支持。

  

(二)组织保障

  1.建立由水利厅主管领导参与的水利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领导小组。

加强对长春水利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领导。

  2.学校成立由校长挂帅的示范性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整体建设的组织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示范学校建设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实施、推动、检查等工作;

  3.成立示范性院校建设工作运行监控中心,并建立信息采集和绩效监控系统,以确保长春水利中等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全面落实。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