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国税系统征管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8478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全省国税系统征管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在全省国税系统征管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在全省国税系统征管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在全省国税系统征管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在全省国税系统征管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全省国税系统征管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docx

《在全省国税系统征管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省国税系统征管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全省国税系统征管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docx

在全省国税系统征管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

深化征管一体化建设大力加强信息管税

全面提高征管科技工作水平

——在全省国税系统征管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XX年XX月XX日)

同志们:

全省征管科技工作会议今天召开。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传达贯彻全国征管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近年来全省征管科技工作,交流经验;研究和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征管科技工作。

这次会议是省局机构改革后召开的第一次征管科技工作会议。

省局党组高度重视,省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崇明同志专门到会指导,并将作重要讲话。

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张局长的重要讲话精神。

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近几年全省征管科技工作的回顾

近年来,全省国税系统突出征管主业,创新征管机制,推进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促进征管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笼统管理向专业管理、模糊管理向数据管理、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征管质量效率明显提高。

征管科技工作在以组织税收收入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优异成绩。

(一)征管一体化建设初见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运行,征管一体化运行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一是县(市、区)局征管一体化机制进一步优化。

基层分局的人事、教育、后勤等事项全部调整到县(市、区)局统管;直线工作法、全员征管模式、领导管户等全面实施;征管资源配置更趋科学合理,基层负担减轻,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二是市(州)局征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

“税收业务统筹例会”、“工作任务书”、“重点工作项目责任”三项制度普遍建立和落实。

市州局进一步从后台走向前台,强化了工作统筹,增强了执行落实,建立了任务下达、项目实施、过程监控、绩效考核的联动机制。

各市(州)局基本实现征管作业标准、户籍管理、部分行业税收管理、纳税评估、税收行政处罚标准、办税服务厅建设等制度、办法的统一和规范。

三是省局统筹征管业务的力度逐步加大。

建立了业务部门联动机制,按月分析税收收入,按季召开征管业务统筹会。

实施集中预警监控分析,统筹形成加强征管的办法和措施。

对常用信息系统进行登录整合,实现了操作端“一点进入,多系统共用”。

集中力量统筹开展了重点行业数据分析、纳税评估、专项检查、大企业税源和纳税服务调查等重要工作。

(二)数据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全省国税系统“数据管理、管理数据”理念逐步增强,“用数字说话”、用数据指导和推动征管的格局基本形成。

一是建立了数据分析应用体系。

各地普遍建立数据应用组织体系和数据应用平台。

省局和市州局按月发布《数据处理报告》,促进了数据管理与日常征管的有机结合。

整合金税工程、车购税、出口退税等应用软件数据,充实和完善了征管指标体系。

建立了部分重点行业税负预警分析模型。

省局编印了《全省重点征管指标预警值指南》,加强了征税面、工商税务登记户数变动情况和重点行业及重点企业税负的分析预警。

组织开发了省集中税收监控分析平台,于今年7月1日上线运行。

二是深化数据分析成果应用。

初步形成“综合分析看趋势、专题分析找问题、执行整改促提高”的多层次数据分析应用体系。

各地围绕户籍管理、发票管理、行业税负、一般纳税人零申报等方面,开展了专题数据分析,查找征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促进了征管质量效率的提升。

不少地方将数据分析和纳税评估作为日常征管工作的一条主线来抓,推动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和税源监控“四位一体”互动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三)税源管理进一步强化。

一是强化户籍管理。

建成工商税务信息交换系统,实现了纳税人基础信息的实时交换。

充分应用该系统,全面开展管户清理,截至目前,修改管户基础信息10436户,核实工商税务差异户31121户。

XX市局全面推行国地税联合办证,并与技监部门实现信息对接,2008年共办理共同登记户38838户,不仅方便了纳税人,也加强了从源头上对管户的控管。

二是加强普通发票管理。

在充分吸纳各地有益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修订了普通发票管理的措施办法。

开展普通发票专项检查,查出违章发票2.3万份,补税660余万元。

实行普通发票集中印制管理,统一换版,更换防伪纸张,简并、修订普通发票票种,改进普通发票防伪措施,促进了“以票控税”。

三是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

XX市局制定了《税收管理员作业标准》,进一步规范了税收管理员职责。

攀枝花市局开发了《税收管理员电子手册》,既统一了征管业务操作规范,又方便了政策规定查询。

XXX等地积极搭建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实现了任务统筹下达、过程实时监控、数据自动生成、绩效统一考核的网络化管理。

四是细化行业分类管理。

省局和市州局每年选择2个以上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数据分析、纳税评估和税收检查,形成了部门统筹联动、税种综合联评的工作机制。

五是启动风险管理。

2007年,深入开展“清欠税、查问题、找隐患、堵漏洞、保安全”征管主题活动,各级国税机关排查并解决了303个管理问题。

2008年,为巩固征管主题活动成果,省局组织16个督导组,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征管主题活动督导调研,查找风险问题859项,梳理归纳为429项,完成了整改落实。

各市(州)局根据省局督导调研成果,也认真开展了查问题、堵漏洞、防风险的活动,为风险管理积累了经验。

(四)税收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

截至2008年底,全系统已装备各类计算机2.4万余台,上网运行工作站1.8万余台。

30余个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省级集中运行,广泛覆盖税收工作的各个环节。

70余万纳税人纳入了信息系统管理,63714户一般纳税人纳入防伪税控系统管理,占全省一般纳税人总户数的94%。

实现了与工商、财政和主要商业银行的网络互联。

部分市州局实现了与地税、技术监督局等部门的互联。

全面推行电子申报方式和远程办税,全省电子申报纳税人12.3万户,其中网上申报2.23万户、网点申报10.08万户,2008年电子申报税款近182亿元。

网上认证总开户数为1.85万户。

2007年以来,认证通过增值税专用发票约831万份,网上抄报税用户数7974户。

此外,进一步加强信息化运行管理,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统一运维体系,强化了数据质量监控、应急处置和安全管理,培养了一批高素质运维人才。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全省征管科技工作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

主要表现在:

一是现代税收征管的理念需要进一步树立。

一些同志仍习惯于用传统思维和方法抓征管,管理粗放的现象还比较突出。

征管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和层次不高,信息管税、数据管理的方法、手段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二是信息技术和业务的融合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不高,模拟手工操作的问题突出,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满足业务需求存在滞后问题,对征管业务的支撑作用需要大力加强。

三是征管人员的能力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适应现代征管的业务技能需要不断强化。

四是狠抓落实、探索创新不足。

有的单位对省局的重要思路和工作部署,犹豫观望,敷衍塞责,没有潜心抓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足。

我们要充分正视这些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二、转变观念,理清思路,科学把握新时期征管科技工作

征管是税收工作的主业,是组织税收收入、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的重要管理活动。

从征管的一般规律看,做好征管,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基本因素,一是经济税源,经济税源是征管的客体,充裕、可持续增长的税源是做好征管的前提;二是征管方式,征管的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构成征管方式,科学的征管方式是实现征管成本低、征收率高、征管效率最大化的重要保障。

三是征管能力,就是征管人员的能力素质,高素质的征管人员队伍是提升征管水平、实现征管现代化的重要智力支持。

四是纳税遵从,纳税遵从是开展征管工作的重要基础,纳税人的遵从度越高,征管的效能就越高。

做好新时期的征管科技工作,我们要注重从这几个方面去深入研究,积极探索。

经济决定税收。

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影响和决定征管的发展方向和运行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以及不断融入全球经济,征管面临的形势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各类经济要素跨国、跨区域、跨领域流动成为经济活动的常态。

经济主体形态日趋多元化,经济主体的组织方式、经营方式和模式也更加复杂化、多样化。

从XX看,今年底外资银行在XX落户将达到9家,位居全国第四。

全省从2008年-2010年力争累计完成投资3万亿,涉及各类项目3.2万多个。

截止6月中旬,全省工商登记户为1857338户,其中企业为427563户、个体为1429775户,涵盖国有、集体、外资、股份合作、国有联营和集体联营等30种注册类型。

这些情况反映在税收上表明,纳税人数量日益增加,税源规模不断壮大,税源的流动性、复杂性和控管难度也日趋加大。

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信息化程度的快速提高,电子商务、网络交易、服务外包等新兴经济、经营模式方兴未艾,既是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也是征管科技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从征管工作自身看,三大趋势、两大特点更加明显。

三大趋势就是信息化、专业化、一体化趋势。

征管信息化的主要表现是,税收信息化管理程度不断提高,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税收征管领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深和拓展,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征管全过程,不仅促进了征管手段的改造和提升,也促进了征管体制、机制及流程的再造和优化。

以金税三期建设为标志,征管信息化水平将实现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撑,就没有现代征管,就没有征管的生产力。

征管的专业化,就是征管专业化分工管理,它包括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的系统化组织结构,如征收、管理、稽查的分离,大企业管理、纳税服务等专业机构的设立,也包括构建分工与制约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使每个环节的管理程式化、规范化、标准化。

在税源管理上,征管专业化还体现为管户与管事相结合,属地管理与行业或其他分类管理相协调的专业化管理机制。

征管专业化是征管方式走向科学化的重大转型,我们要循着专业化征管的方向,不断推陈出新。

征管一体化,既是经济全球化、国内经济发展一体化对征管的必然要求,也是税收信息化快速发展特别是数据大集中背景下,对税收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是以统筹为核心,以省、市局为主体,对征管资源全方位、多层面的优化配置,是在专业化基础上征管的集约化,是增强征管合力、提升征管整体效能的重要措施。

在推进征管一体化建设上,我们不能有任何动摇、观望和徘徊,要遵循征管一体化发展的规律,深入探索,不断创新。

税收征管的两大突出特点,就是“信息管税”和税收风险管理。

这次全国征管科技工作会议上,总局明确提出要确立信息管税思路,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

强调信息管税,是这次全国征管科技工作会议最鲜明的主题和最大的亮点,也是当前和今后加强征管工作要牢牢抓住的关键。

信息管税,就是通过掌握和利用涉税信息,促进税源管理和税收管理。

其基本要求是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以内外部门协作为基础,大力加强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利用,建立涉税信息应用管理机制,解决征纳信息不对称,提高税源监控能力,提高征管水平。

信息管税,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信息化程度加深,对征管资源要素配置和管理方式调整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征管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深化和拓展,也是国际上税收管理的通行做法。

从国外情况看,那些税收管理严密、征收率高的国家,无一例外税务机关都具有信息来源丰富、信息处理能力强大、信息利用充分的特点。

可以说,信息管税,是现代征管的大势所趋。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信息管税与省局提出的数据管理,只是文字表述不同,两者的主要内容和核心内涵是一致的,两者就是一回事。

税收征管的另一大特点,就是税收风险管理。

这里的税收风险管理是指纳税人不遵从所造成的税收流失风险。

其基本内涵是运用风险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预测、识别和评估税收风险,根据不同的风险度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和应对措施,以防范和化解税收风险,提高遵从度和征收率。

税收风险管理是信息管税体系和框架中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信息管税的重要抓手,两者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根据征管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发展趋势,我们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改进方法,更好地把握征管科技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征管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方向,以提高征管质量效率为目标,以提高税收信息化应用水平为支撑,深入推进征管一体化建设,大力加强信息管税,全面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创新征管体制机制,努力把全省征管科技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归纳起来就是:

“一推进,两加强,两提高”,即,推进征管一体化建设;加强信息管税,加强风险管理;提高税收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征管质量效率。

各级国税机关要按照省局的统一安排,结合工作实际,科学谋划,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统筹安排,推进全省征管科技工作协调发展。

          

三、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征管科技工作水平

按照总局工作部署,结合XX国税实际,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征管基础建设,完善税源管理体系

各级国税机关要按照征管一体化思路和要求,加大征管基础建设力度,通过建立以纳税户为基础、县(市、区)局为主体、市(州)局为平台、数据集中为支撑纵向延伸,税政、征管、稽查、法制、计划工作等横向贯通的大征管基础,构建信息化、专业化和一体化的税源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基础制度。

总局正在进行《税收征管法》修订工作。

要以此为契机,总结、清理现有征管措施办法,完善征管基础制度。

省局将制定《纳税人户籍管理办法》,加强纳税人户藉管理。

制定《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管理办法》,强化对税源变动状况的监控分析。

制定《征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主要征管档案资料的分类及保管方式和期限,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修订《税收征管作业规范》,统一征管作业标准和操作流程,优化工作流程。

修订《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纳税评估工作体系。

修订《重点税源企业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重点税源管理。

完善核定征收办法,增强核定征收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强化普通发票管理。

发票管理是税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税源管理的薄弱环节。

要按照总局“简并票种、统一票样、网络开票、建立平台”的思路,采取有效措施,改进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手段,切实发挥以票管税的重要作用。

省局将加快在部分地区部分行业试点“网络在线开票”。

在全省范围推行机打卷式发票,强化对商品批发零售行业的税源监控,改变商品批发零售中普遍存在的不索票、不开票的现状。

对这项工作,各地要认真抓好落实,主动向政府汇报,并做好对纳税人和社会的宣传工作,务必确保顺利实施。

省局将拓展门户网站的普通发票信息查询功能,方便纳税人或消费者全面查询普通发票信息,促进全社会依法诚信使用发票。

完善税源管理方式。

要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突出解决税收管理员职责不清、任务繁杂、负担较重的问题。

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核心是落实税源管理责任。

不能把税收管理员简单等同于过去的专管员,也不能把税源管理方式片面等同于管户制。

要在规范税收管理员职责的基础上,推进管户与管事的有机结合,尤其要推进专业化管理,改变现有税收管理员按属地管户的单一方式。

对外,实行在属地管理基础上按纳税人规模、行业等分类的专业化管理,对重点税源采取管户为主、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对一般税源采取管事为主、管事与管户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对内,实行按主要事项和征管流程(如户籍管理、催报催缴、涉税事项、纳税评估)分工的专业化管理,大体可以设置日常税源管理或综合事务管理和专业纳税评估两大类岗位。

通过科学配置征管资源,优化税源管理方式,提高税源控管能力。

健全税源管理互动机制。

税源管理是征管的落脚点。

各部门虽然角色定位不同、具体职责不同、参与管理的方式不同,但共同的目标和责任都是管住、管好税源。

要紧紧围绕税源管理这个中心,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增进协作,提升合力,建立健全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税源监控“四位一体”的税源管理互动机制。

通过税收分析进行风险预警,纳税评估开展纠错排查,税务稽查实施重点打击,税源监控防止税收流失,实现部门之间、环节之间资源共享、信息互换、工作互动。

在具体操作上,就是计划、税政、征管等税收业务部门充分利用信息数据,开展税收经济分析和征管质量指标分析,发现问题,提出预警,转交税源管理部门开展纳税评估,具体排查风险,并向税收业务部门反馈处理结果。

对涉及偷逃骗税的要提交稽查部门,稽查部门要将稽查结果和稽查建议反馈给税源管理部门,促进以查促管。

(二)深化一体化建设,创新征管机制体制

实践证明,征管一体化建设是正确的。

各级国税机关要更加扎实深入地推进一体化建设。

巩固完善县(市、区)局一体化。

县(市、区)局要进一步落实直线管理、全员征管、领导管户等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完善,切实增强运行效果。

要按照信息管税、数据管理、专业化管理的理念、思路和方法,科学配置征管资源,不断丰富一体化建设的内容。

要以数据流为导向,梳理和优化跨层级、跨部门、跨岗位的业务流程;以业务流程为导向,整合部门和岗位职责,优化职能配置,促进职能与流程的有机融合,形成流程整体联动强化管理的格局。

科学配置征管资源,要始终把着眼点放在优化税源管理方式、提高税源管理水平上,始终把落脚点放在提高税源监控能力、提高征管整体效能上。

县(市、区)局一体化建设是市州局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要防止和消除把两者割裂开来的做法。

同时,县(市、区)局也要适应市州局一体化建设带来的运行机制、工作方式等方面的调整和变化,积极主动地在市州局一体化建设中发挥主力支撑作用。

今年各市(州)局至少要建成一个县(市、区)局征管一体化示范单位,市州局要加大指导力度,努力取得更多、更优秀的成果。

大力推进市(州)局一体化。

市州局要进一步完善“税收业务统筹例会”、“工作任务书”、“重点工作项目责任”三项制度,确保工作开展实、运行质量高、落实效果好。

要进一步强化统筹,加大统筹力度,把主体税收业务纳入一体化运行。

统筹不是工作事项的片面集中统一或简单叠加,而是根据不同征管要素的规律和特点,在集中统一基础上的优化组合、集约管理。

统筹的基本目标是节约管理资源,降低管理成本,增大管理效率。

要切实增强统筹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防止形式主义,防止粗放和简单化。

市州局要进一步从后台走向前台,面向一线,面向征管,面向纳税人,要加快从传统的行政领导机关转变为组织指挥征管工作的核心和枢纽,把市州局打造成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管税、数据管理为依托,以县(市、区)局为基础的征管实体。

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推进征管制度办法、政策执行标准、税务检查管理、重点工作部署、税收预警管理、征管资源配置、纳税服务规范、征管绩效考核八个方面的统一。

同时,要在一体化框架下,针对平原地区、丘陵地区、民族地区、山区革命老区以及工业园区等区域板块特点,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分类推进不同区域板块的一体化建设。

积极推进全省一体化。

按照省局党组的要求,省局机关也要加快一体化建设步伐,不断改进领导方式、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带头推进全省一体化。

要健全运行机制,加强各处室的协同配合,加大对综合工作事项、重要工作事项的统筹力度,突出解决好多头重复和粗放低效布置工作的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省局业务统筹会议制度,提高数据分析和管理水平,增强对下工作的指导性。

要加快以管理资源、信息系统、监控管理“三个整合”为基础,推动市州局建立完善工作统筹布置、任务统一下达、执行全程监控、情况及时反馈、结果绩效考核的一体化运行机制。

要进一步加大对全省一体化建设的统筹力度,按不同区域板块,分类指导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省局在一体化建设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

(三)推进信息管税,提升数据管理水平

抓好信息管税、数据管理工作,重点是要建立信息数据采集处理机制、数据分析应用体系,加强税收风险防范和控制,深化纳税评估工作,以信息数据管理推动税源管理水平的提高。

建立信息数据采集处理机制。

信息数据采集是信息管税的基础环节。

拓宽信息渠道、畅通和把住入口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强国税机关与地税、工商、海关、银行、经济主管部门等方面的协作,建立定期或实时信息数据交换机制,不断扩大涉税信息来源。

其次,要规范和加强对纳税人信息的收集,完善一户式存储功能,全面采集纳税人的所有涉税信息。

第三,根据信息来源和类别,明确省、市、县局和税源管理部门信息数据采集的职责范围和处理权限及流程,避免多头、重复采集。

探索建立信息数据识别利用的标准和规范,提高信息数据的利用率和准确度。

同时,根据金税三期建设的总体规划,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信息数据采集、识别、利用和管理的网络平台。

建立数据分析应用体系。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类涉税经济数据、征管数据等指标体系,努力做到数据丰富、指标科学、体系完整。

要运用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和管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实用性、操作性强的各类指标分析模型,提高数据分析应用水平。

省局要进一步完善税收监控分析系统,统一规范数据标准和口径,尽可能满足各级各部门数据应用需求。

定期发布数据分析报告,完善数据发布、执行、反馈的管理机制。

积极探索制定征管状况分析监控和征管质量考核评价办法。

当前,面对严峻的收入形势,各地要深入开展征管状况分析,着力加强对税务登记面、征税面、普通发票管理的专项分析,对各类纳税人征管状况、各税种管理状况以及税源管理、纳税申报、欠税管理等征管环节的分类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堵漏增收。

全面推进风险管理。

要充分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机制。

税收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是在充分掌握纳税人信息的基础上,寻找风险点和风险源,通过对纳税人所属行业、企业规模、经营状况、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识别,综合确定各类风险行业、风险企业和风险指标,为控制和化解税收风险提供依据。

推进风险管理工作,要依托信息化手段,逐步建立健全风险指标数据库;加强统筹,明确责任,建立完善税收风险分类分级管理体制。

省、市局要在风险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承担风险管理中“目标规划、分析识别、等级排序、风险控制、绩效考评”等重要职能,具体包括:

建立风险分析识别管理工作机制,做好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经济税收分析、综合税收风险分析、专题税收风险识别、税收程序性风险分析等;建立风险情报管理机制,开发集中管理、上下互动的纳税人风险信息情报管理库,形成跨地区信息采集、交换管理机制;建立协调统一的风险应对管理机制,深入研究不同时期主要税收风险的应对策略,加强对基层风险应对工作的指导;对省、市局联系的部分大企业直接上收风险分析监控,统一实施风险应对。

进一步深化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是实施风险管理、提高纳税遵从的重要手段。

要深入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纳税评估方法,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省主要行业的纳税评估模型和案例库。

要充分应用第三方信息,促进纳税评估由手工案头评估向信息化、综合评估转变。

开展纳税评估工作,要坚持统筹下达评估任务、实施税种联评,坚持综合性、专业化评估与日常性、简易化评估相结合。

对重点税源和高风险税源,一般由省局或市州局集中骨干力量进行综合性评估,对风险较低的中小税源由税收管理员或县(市、区)局组织力量进行日常性、简易化评估。

省局和市州局要着重开展综合性信息数据的分析和预警,为基层纳税评估提供指引和帮助。

各地要运用好省局数据报告,通过对比分析全国、全省同类指标,将发现的疑点按地区、纳税人类型等不同类别逐级分析到具体纳税人和具体管理环节,形成面、线、点有机联系、逐级递进的分析机制。

(四)提高税收信息化应用水平,打造一体化信息化平台

以金税三期工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强化业务与技术协同,提高税收信息化应用水平。

建好“两个平台”。

加快省集中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持续改进省局税收监控分析平台,同步搭建省局综合信息数据库,实现对省集中的各类税收数据信息的统一管理和一体化存储,做到数据高度共享,方便各级国税机关查询统计,分析应用。

进一步扩大税务管理信息系统覆盖面,加快省集中的行政管理、出口退税等行政和业务系统的推行上线工作。

推进“网上国税”建设。

按照总局部署,扎实做好省局集中、覆盖全省的12366呼叫中心建设工作。

进一步丰富和提升省局门户网站功能,打破时空局限,尽可能使面向纳税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