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7836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12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临床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在临床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在临床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在临床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在临床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临床中.docx

《在临床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临床中.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临床中.docx

在临床中

              前 言

  在临床中,几乎所有的血液病患者都会提出自己所患疾病的相关问题,我也尽量满足他们的提问,但由于诊疗时间有限,对于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不能一一详细解答,我们就将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归纳、整理编集成册,供大家参考。

现在关于血液病治疗的书籍很多,但大部分都是针对临床医生、研究人员等专业人员阅读,这些书中的内容太过专业,深奥难懂。

对血液病或家属来说,掌握一定的血液病知识,对身体的康复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而不是得病后的盲然、盲从。

  现代社会污染日益严重,各种血液病日渐增多,目前在各种肿瘤中白血病的死亡率男性为第六位,女性为第八位,淋巴瘤的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11位。

对于血液病患者来说,了解血液病预防、治疗、护理、锻炼、饮食调理等知识显得至关重要。

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血液病的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经过西医、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部分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可以治愈,但有效率、治愈率并不能另人满意,许多类型的治疗还处在探索阶段,就是治疗效果比较好的类型,也不能另所有患此类型的患者全部治愈,如急性早幼粒白血病M3,在发明亚砷酸后疗效提高很多,但仍有部分患此类型的患者效果很差;有的患者患者白血病后,竟不知道中医也可以治疗此病;有的患者认为只要骨髓移植,白血病就可以治愈;有的患者白血病后,到医院治疗一两个疗程后,效果明显,就放松警惕,不再积极治疗。

这些想法都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由于水平有限,请各位读者批评指导,以便再版时改正。

血液病知识99问

主编:

仇毅

编者:

袁栋张利锋黄飞

彭绪理黄衍强

目录

第001问:

中医对血的生成是如何认识的?

第002问:

现代血液病的概念、范围是什么?

第003问:

血液病有哪些特点?

第004问:

血液病是怎样分类的?

第005问:

血液病患者为何需做骨髓穿刺?

第006问:

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会伤身体吗?

第007问:

中医是怎样认识白血病的?

第008问:

如何确诊急性白血病?

第009问:

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标准是什么?

第010问: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第011问:

慢粒白血病的疗效标准是什么?

第012问: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第013问:

如何评价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

第014问:

白血病能否采用中医治疗?

第015问:

中医治疗白血病的机理是什么?

第016问:

中医治疗白血病有何优势?

第017问:

白血病患者饮食方面应注意哪些方面?

第018问:

白血病患者精神方面如何配合治疗?

第019问:

白血病患者如何选择锻炼方法?

第020问:

治疗白血病如何中西医结合?

第021问:

怎样看化验单?

第022问:

如何评价白血病的治疗效果?

第023问:

患白血病之后什么时候用中药最好?

第024问:

白血病化疗缓解之后再服用中药对吗?

第025问:

中医治疗白血病有哪些基本原则?

第026问:

如何预防白血病的复发?

第027问:

白血病人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第028问:

白血病人如何选择治疗方法

第029问:

白血病患者不愿继续化疗怎么办?

第030问:

中医药能否取代化疗?

第031问:

中药控制幼稚细胞常用的有哪些方法?

第032问:

化疗期间中药如何调养?

第033问:

中医如何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

第034问:

白血病会直接传染吗?

第035问:

梅花点舌丹能否治疗白血病?

第036问:

影响急性白血病预后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第037问:

白血病化疗会有哪些毒副作用?

第038问:

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

第039问:

白血病细胞会跑到脑里去吗?

第040问:

白血病患者能过性生活吗?

第041问:

白血病患者能否再生育?

第042问:

白血病治疗应注意什么?

第043问:

白血病患者临床治愈后和常人还有区别吗?

第044问:

白血病患者如何渡过五年治疗期?

第045问:

白血病临床治愈后的患者是否还需服药?

第046问: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第047问:

中医对再障的病因是如何分析?

第048问:

治疗再障中医与西医有何区别?

第049问:

中医药是如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

第050问:

再障有哪些食疗方?

第051问: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什么特点?

第052问:

哪些药物可以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053问: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预后怎样?

第054问:

再生障碍性贫血如何预防调理?

第055问:

再障与白血病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056问:

紫癜是否一定有血小板减少?

第057问:

为什么有人情绪波动也会出现紫癜?

第058问:

为什么有人长期站立会出现紫癜?

第059问:

血小板减少会遗传吗?

第060问:

感冒会引起血小板减少吗?

第061问:

为什么说感冒可以加重血小板的减少?

第062问:

长期服用激素会有哪些副作用?

第063问:

因服用激素而发胖的患者是否能恢复以前的体型?

第064问:

血小板计数正常怎么也会出血?

第065问:

血小板减少就一定会出血吗?

第066问:

发生出血时,能否任意使用一种止血药?

第067问: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能根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吗?

第068问:

何为药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069问:

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有那些?

第070问:

怀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应做哪些检查?

第071问:

关于强的松的一些用量用法

第072问: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输注血小板?

第073问:

中医对血小板减少是如何认识的?

第074问:

中医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病机是如何解释的?

第075问: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是如何辨证分型的?

第076问:

中医是如何对不同辨证分型进行治疗的?

第077问: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标准是什么?

第078问: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何优势?

第079问: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自我调理的方法有哪些?

第080问: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日常要有哪些注意事项?

第081问: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如何做好家庭护理?

第082问: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口腔或鼻腔出血如何护理?

第083问: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饮食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项?

第084问:

什么是恶性淋巴瘤?

第085问:

恶生淋巴瘤有哪些类型?

第086问:

中医如何认识恶性淋巴瘤?

第087问:

恶性淋巴瘤有哪些治疗方法?

第088问:

中医对恶性淋巴瘤是如何辨治证治疗的?

  

第089问:

淋巴瘤是怎样危害人体健康的?

第090问:

恶性淋巴瘤可以治愈吗?

第091问:

恶性淋巴瘤病人该怎样做康复体育锻炼?

第092问:

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

第093问:

多发性骨髓瘤有何临床表现?

第094问:

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有哪些依据?

第095问:

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如何评价?

第096问:

中医是如何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

第097问: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如何做好饮食调养?

第 098问:

如何预防血液病?

第099问:

血液病患者饮食方面有何禁忌?

第100问:

血液病患者如何选用感冒药?

第101问:

能否例举部分典型病例,以增加患者的信心?

出版说明

本书采用一问一答的生动形式,详细介绍了各类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性淋巴瘤以及多发性骨髓瘤等常见血液病的病因以及治疗、调护、锻炼、饮食配合的方法。

书中提出的问题都是笔者根据临床实践中患者本人及其家属提问最多的问题归纳整理的。

希望对广大患者的康复治疗有所帮助。

 

第001问:

中医对血的生成是如何认识的?

答:

 中医认为,血是在心气推动下循环于脉道之中以营养周身的红色液体,它内注五脏六腑,外滋四肢百骸,是维持人体的重要物质。

它的生成是以饮食为原料,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

(1)饮食是造血的原料

中医学早就有“人以水谷为本”的说法。

人体所摄入的食物,经过胃肠的腐熟消化,取其精微化生而为血。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中医最早的经典著作《内经》就已指出:

“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

”明末清初医家喻嘉言更直截了当地说:

“盖饮食多自能生血,饮食少血不生。

”这些认识都阐明了饮食的数量和质量与生血有着密切的关系,饮食是造血的原料,饮食的精微物质经过脏腑的作用化生为血。

 

(2)血的生成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

血的生成是在五脏六腑共同作用下完成的,需要脏腑之间的相互配合,决不是一脏一腑所能完成的。

华佗所著的《中藏经》借用五行理论,以心、脾、肺、肾、肝的母子关系来说明五脏在血生成上的内在联系。

如“心生血,血为肉之母;脾生肉,肉为血之舍;肺属气,气为骨之基;肾应骨,骨为筋之本;肝系筋,筋为血之源。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饮食入胃,是经过五脏各自的功能和相互配合作用才完成的。

 ①心在血生成中的作用:

 中医学中的心包括解剖学上的心脏,如“心主身之血脉”和中枢神经系统,“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与造血有关主要为前者。

“心生血”的过程,唐容川已有解释:

“食气入胃,脾经化汁,上奉心火,心火得之,变化而赤是为血”。

可见饮食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过程后,其精微物质,再通过“心”对造血器官的作用变成血液。

  ②肺在血生成中的作用:

《内经》指出:

“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

”说明肺参与造血活动,而且肺所朝的百脉为造血提供了场所。

③脾胃在血生成中的作用:

中医认为,血主要由营气和津液组成。

而营气和津液都是来自于所摄入的饮食物,经过脾和胃的消化吸收而生成水谷精微,所以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

《内经》指出: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明代皇甫中《明医指掌》指出:

“血者,水谷之精也,生化于脾。

”这里的气主要指水谷之气,汁指水谷中的精微物质。

中焦接受水谷之气与精微物质,变化而赤,造成血液。

中焦指的是脾胃,两者功能失调,可以影响造血。

可见,脾胃与血的生成有密切关系。

脾胃功能失调可以影响血液的生成,出现血虚之证。

④肾在血生成中的作用:

中医认为营血的生成不仅源于后天脾胃的生化,还须赖肾精作为生化之本。

肾主骨,藏精生髓,与血的生成非常密切。

《内经》载有“肾生骨髓”,“骨者髓之府”,“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明代《类经》指出:

“精髓同类”。

中医自古即认为精血同源,精与血可互相转化。

如隋代《诸病源候论》指出:

“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

”说明血可化为精。

清张志聪《侣山堂类辨》说:

“肾为水脏,主藏精而化血”。

说明精可化为血。

所以,明代张景岳《类经》指出:

“肾之精液入心化赤而为血”。

总之,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精血之脏,主藏精生髓,精髓同源。

所以肾脏功能的盛衰直接影响着血的虚实。

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血为精所化”、“骨者髓之府”、“髓者骨之充也 ”、“骨髓坚固,气血皆从”、“五谷之精液,和合而为血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

这些记载,说明了肾、骨髓、血液三者之间的关系。

骨髓与造血有直接关系。

骨髓藏于骨,又为肾所主,肾之功能强弱与否,可以影响骨髓生精造血。

⑤肝在血生成中的作用:

中医认为,肝藏血在血生成过程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内经》指出: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意思是说饮食物经脾胃的腐熟消化吸收后,其精微物质进入肝脏而化气血。

清代张璐《张氏医通》说得更明白:

“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

”中医认为,“肝者……以生气血”,说明肝与造血有关。

因为肝能储藏食物中的精微物质,作为造血原料。

根据以上认识,心、肝、脾、肺、肾等脏腑都与造血有关,其中任何一种功能失调,都可影响造血。

血的生成须经过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的共同作用来完成。

但五脏之中最为重要的是肾和脾,肾和脾在造血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002问:

现代血液病的概念、范围是什么?

答:

血液病是以血液、造血器官以及出、凝血机制的病理变化为其主要表现特征的各种疾病;传统上将血液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血液病是指血液、造血器官和出、凝血机制本身的异常;继发性血液病则指人体其他各个系统和器官的疾病所造成的血液学异常。

当然这种分类也不是绝对的。

第003问:

血液病是怎样分类的?

答:

1、红细胞疾病,如各种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等。

2、粒细胞疾病,如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粒细胞分叶功能不全及类白血病反应等。

3、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如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4、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如各类淋巴瘤、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5、造血干细胞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骨髓增生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以及骨髓纤维化)等。

6、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如血管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功能障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及血栓性疾病等。

第004问:

血液病有哪些特点?

答:

血液病具有许多与其他疾病不同的特点,这是由血液和造血组织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由于血液以液体状态存在,周流全身,所以血液病的表现多为全身性;同时由于血液是执行不同生理功能的血细胞和血浆成份的综合体,并且与造血组织共同构造一完整的动态平衡系统,所以血液病的症状与体征多种多样。

1、血液病代表性的症状与体征往往缺乏特异性:

血液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受累血细胞或血浆成份功能障碍所致,如贫血、出血、发热、容易感染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这些症状同时出现,常提示血液病,但许多其他疾病也可出现上述表现,因此血液病在非专业科室很容易误诊或漏诊。

一般而言,其他疾病误诊为血液病机会较小,因为一旦怀疑血液病,通过血象或骨髓象检查很容易确诊;血液病漏诊或误诊为其他疾病则很多见,尤其是患者第一次就诊不在血液科时,临床上经常见到以骨关节为突出表现的急性白血病被误诊为关节炎,腰背疼痛为主要的多发性骨髓瘤被误诊为腰椎骨质增生或骨质疏松等。

2、实验室检查在血液病诊断中占有突出地位:

多数情况下确定诊断要依赖于实验室方面的检查,如白血病、再生障碍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等通过血象和骨髓象检查即可确诊,骨髓纤维化须骨髓活检确诊;有些血液病的基本病变在亚细胞或分子水平如各种遗传性红细胞酶缺陷、血红蛋白病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需要特殊实验室检查才能作出诊断。

因此,疑诊血液病者应到血液专科就诊。

3、继发性血液学异常比原发性血液病更多见,几乎全身所有器官和组织的病变都可引起血象的改变,甚至有些还可引起严重或持久的血象异常,酷似原发性血液病,例如慢性炎症、慢性感染、恶性肿瘤、内分泌病可引起顽固性贫血;慢性心肺疾病、某些肾脏疾患、少数分泌红细胞生成素的肿瘤可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各种感染、中毒、恶性肿瘤等可以继发类白血病反应(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并出现原始或幼稚细胞,类似白血病血象);急性感染、恶性肿瘤、血管疾患、组织大量损伤可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应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细致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将其与原发血液病鉴别开来。

出现哪些症状与体征应怀疑血液病?

血液系统疾病多半是难治性疾病,发病隐袭,病状隐匿,即使患病,病人常不能自己察知,多因其他疾病就医或健康体检时而被发现,确诊主要依赖于特殊的实验室检查,但某些症状和体征的出现提示血液病,熟悉它们,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1、贫血:

分急性、亚急性、慢性等。

急性提示急性白血病、重症再障、急性血管内溶血等;亚急性提示慢性再障、巨幼细胞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慢性提示缺铁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2、出血:

皮肤出血点和瘀斑见于血小板或毛细血管功能异常所致的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反复发生的大关节和肌肉血肿提示血友病。

3、发热和容易感染:

低热见于严重贫血、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等;高热可见于急性白血病、重症再障、急性溶贫等;周期性发热可见于淋巴瘤;反复发生、较难控制的口腔、肛周、皮肤软组织、呼吸道等部位感染可见于各种恶性血液病、重症再障、粒细胞缺乏症或粒细胞功能缺陷及免疫缺陷病。

4、其他可能与血液病相关的症状的体征:

体重减轻、淋巴结肿大、皮肤瘙痒、黄疸、发绀、反复口舌溃疡、脾肿大、骨痛、酱油色或葡萄酒色尿、剧烈腰背痛、关节肿痛、咽下时胸骨后痛、急性腹痛、血液高黏滞综合症、神经系统症状、精神症状。

第005问:

血液病患者为何需做骨髓穿刺?

答: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诊断技术、检查手段日益完善,但对血液病患者来说骨髓穿刺检查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检查。

骨髓是造血的主要器官,通过骨髓涂片的细胞学检查可了解骨髓内各种细胞的生成情况,各种细胞的形态、成份的改变及发现异常的细胞等,以明确诊断,观察疗效,估计预后。

第006问:

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会伤身体吗?

答:

骨髓穿刺是血液病诊断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许多血液病尤其是许多恶性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是必需的,有人担心骨穿会伤身体,这种担心是毫无道理的,骨穿涂片检查吸需0.2ml左右的髓液,对全身有几千毫升髓液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

除因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之外,骨髓穿刺无特别禁忌证。

骨髓活检仅米粒大小骨髓组织,对身体也没有任何影响。

第007问:

中医是怎样认识白血病的?

答:

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无“白血病”这一称谓,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本病当属祖国医学所言“虚劳”“热劳”“湿病”“瘀积”“痰核”、“血证”之范畴。

《圣济总录》记载“热劳之证”,心神躁、面赤、头痛、眼涩、唇焦、身体壮热,烦渴不止,口舌生疮,食欲无味,肢体疼痛,多卧少起或时汗,日渐赢疫者是也。

”这种有稽留热,汗出进行性消瘦,口舌溃烂等症与今之急性白血病的某些临床表现类似。

《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记载“内热,把平时骨即内热甚至,其根在五脏六腑,其人……骨肉自消饮食无味或皮燥而光蒸盛之时,四肢渐细,足肤肿起。

这段描述“内蒸”的表现和急性白血病导致代谢紊乱,消耗性低热,逐渐贫血,营养不良性水肿及恶病质类似。

《灵枢》记载:

“人之喜病肠中积聚者,……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

《丹溪心法》:

“积在左为血块,气不能作块成盛,坏及有形之物,痰与食积,血而成也。

”这段所描述的关于积聚的症状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肿大贫血类似。

《金匮要略·虚劳病脉并治篇》记载,人并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这段描述类似白血病之淋巴结肿大。

《素问·评热病论篇》记载,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

这里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痰,不为汗衰的描述与今之急性白血病的高热及败血症的临床表现相似,《外科正宗》所称口破色淡虚,色红为实,而急性白血病细胞浸润或因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真菌和厌氧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炎与古文所称口破确实相似。

按照祖国医学古籍辨证分型描述对照现在医学关于白血病的临床症状大致可以认为,虚劳是白血病所致的贫血;热劳是白血病所致的高热,瘕积是慢粒白血病所致的脾大,血证是白血病、血小板低下所致的皮肤紫癜、便血、尿血、鼻衄齿衄。

急痨是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急变期,痰核瘰疬是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颈下、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白血病现代医学认为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

其特征为白细胞及幼稚细胞(即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异常增生,浸润各种组织、产生不同症状,周围血液白细胞有量和质的变化。

我们通过临床观察此类患者大多出现手足心热、汗多乏力、高热出血等火热症状。

因此认为,此病发病内因为热盛;外因为空气污染之气吸入人体,污染人体血液,带有化肥农药的蔬菜水果等食物,食后吸收入血,败坏了正常的骨髓血液,外因通过内因而发病。

第008问:

如何确诊急性白血病?

答:

一、病史及症状

⑴病史提问:

注意:

①起病情况。

②是否接触放射线、化学物质:

如苯及其衍生物。

③是否应用过瘤可宁、马法兰、氮芥等烷化剂。

④是否患有Bloom综合征、Fanconi贫血及Down综合征等疾病。

⑵临床症状:

一般贫血症状,鼻衄、牙龈出血或消化道出血,发热,骨痛、关节痛,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出现头疼、恶心、呕吐、抽搐、大小便失尽,甚至昏迷。

二、体检发现

贫血外貌,皮肤可见瘀点、瘀斑,牙龈渗血或伴牙龈增生,淋巴结肿大,胸骨中下段压痛,肝脾轻、中度肿大。

三、辅助检查

血象:

血红蛋白、血小板进行性减少,白细胞计数可增高或减少,分类可见原始或幼稚细胞。

骨髓象:

增生活跃至极度活跃,可伴骨髓纤维化或骨髓坏死。

按增生细胞的系列不同,分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其骨髓特点如下:

⑴ANLL:

①M1型(急性非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原粒细胞≥90%(非红系细胞),早幼粒细胞少见,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可见Auer小体。

红系、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

②M2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粒系明显增生,可见Auer小体;红系、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

根据粒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又分为:

M2a型:

原粒细胞30%~90%(非红系细胞),单核细胞<20%,早幼粒细胞以下阶段>10%。

M2b型:

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但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其胞核常有核仁,核浆发育明显不平衡,此类细胞>30%。

③M3型(急性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此类细胞>30%(非红系细胞);易见Auer小体;红系、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

根据粒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又分为:

M3a型(粗颗粒型):

嗜苯胺蓝颗粒粗大,密集或融合。

M3b型(细颗粒型):

嗜苯胺蓝颗粒密集而细小。

④M4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粒系、单核细胞系增生,红系、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

根据粒系、单核细胞系形态不同,又分四种类型:

M4a:

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单核细胞系≥20%(非红系细胞)。

M4b:

原、幼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粒和早幼粒细胞>20%(非红系细胞)。

M4c:

原始细胞即具粒细胞系,又具单核细胞系形态特征者>30%(非红系细胞)。

M4Eo:

除具上述特点外,还有粗大而圆的嗜酸颗粒及着色较深的嗜碱颗粒,占5%~30%(非红系细胞)。

⑤M5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单核细胞系增生,可见细小Auer小体;红系、粒系及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

根据单核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又分为:

M5a型(未分化型):

原始单核细胞≥80%(非红系细胞)。

M5b型(部分分化型):

原始、幼稚>30%,原始单核细胞<80%(非红系细胞)。

⑥M6型(红白血病):

红细胞系>50%,且有形态学异常,非红细胞系原粒细胞(或原始+幼稚单核细胞>30%(非红系细胞);若血片中原粒细胞或原单核细胞>5%,骨髓非红系细胞中原粒细胞或原始+幼稚单核细胞>20%。

巨核细胞减少。

⑦M7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原巨核细胞>30%。

红系、粒系增生相对抑制。

⑵ALL:

①L1型:

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明显增生,比例增高,以小淋巴细胞为主;核圆形,偶有凹陷与折叠,染色质较粗,结构较一致核仁少,不清楚;胞浆少,轻或中度嗜碱。

②L2型:

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明显增生,比例增高,淋巴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核形不规则,凹陷与折叠易见,染色质较疏松,结构不一致,核仁较清楚,一个或多个;胞浆量较多,轻或中度嗜碱。

③L3型:

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明显增生,比例增高,但细胞大小较一致,以大细胞为主;核形较规则,染色质呈均匀细点状,核仁一个或多个,较明显,呈小泡状;胞浆量多,深蓝色,空泡常明显,呈蜂窝状。

 细胞化学染色:

⑴过氧化物酶及苏丹黑染色:

急淋细胞呈阴性(阳性<3%);急粒细胞呈强阳性;急单细胞呈阳性或弱阳性。

⑵糖原染色:

急淋细胞呈阳性(粗颗粒或粗块状,常集于胞浆一侧);急粒、急单细胞呈弱阳性(弥散性细颗粒状);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