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史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7809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史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政史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政史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政史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政史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史习题.docx

《政史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史习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史习题.docx

政史习题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观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伴随着教育目标、教育理念的改变,教材不再只是供传授的经典,不再是供记忆的知识仓库,而是供教学使用的材料,教师和学生不仅是材料的主人,更是新材料和新教学智慧创生的主体。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教学活动,并不是对教材的简单复制,而是教师对教材的一种再开发、再创造的活动过程,这也是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主要形式。

一、新教材的特点

1、学生是课程的主体

新课程理念要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高中数学课程设置了必修系列和四个选修系列的课程。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和要求,以及各自的潜能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数学课程。

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基础、不同水平和发展给予具体指导。

体现以学生为课程主体的选择性教材。

2、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

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应用数学。

例如,在前一段时间我们数学组指导学生利用统计知识研究学生月消费支出的调查报告,学生经历了收集数据,整理、分析数据,利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频率分布,利用样本的数字特征来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尝试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注重生活应用实例,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3、关注数学的文化价值

在教学中结合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经常会介绍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数学在社会进步、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也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几何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欧几里得建立公理体系的思想方法对人类理性思维、数学发展、科学发展、社会进步的重大影响。

教科书中在《阅读与思考》环节有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学生在阅读后能够深深体悟到数学的发现美、严谨美、更感动于数学家们对人类数学史上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4、教与学之间,更能体现创生性

在新课程中设置了很多数学探究以及研究性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难点成因

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新课改的培训和学习当中,并且在教学中也努力实践着,但由于理解水平的差异和教学方法策略不同导致在新棵程实践中效果也不同,课改研究协会将进入新课改的老师分成四类,“穿新鞋,走新路”,“穿新鞋,走老路”,“穿老鞋,走新路”,“穿老鞋,走老路”,可以看出在实施新课改中教师们所体现的参差不齐,差强人意,针对教师的主要问题进行一下剖析。

1.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水平低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如果教师对教材处理不当,理解不深不透,甚至出现偏差,就会造成学生接受知识的困难。

例如导数概念的讲授,有的教师没有理解新教材对导数内容的要求,不明白平均变化率概念在引入导数概念中所起的作用,所以很难落实教学要求,无法使学生顺利地建构起导数的定义。

2.教学方法策略不当

首先,由于教育理论及专业水平的限制,一些教师意识不到数学抽象给学生带来哪些认知上的困惑,因而教学中照本宣科、盲目灌输成分较多,分析引导、激发思考成分较少.由于长期缺乏科学的思维训练,造成学生只顾模仿解题,忽视独立探究,从而影响了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其次,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不恰当教学要求,这里的不恰当有两层含义:

一种是过高的要求.如在简易逻辑的教学中,对判断命题真假要求过高,这不但转移了学生关注的目光,而且使本来抽象的内容雪上加霜.另一种是过低甚至回避数学抽象的规定要求,具体表现为:

教学设计过细,缺乏思维跨度;概念、公式及定理的得出简单化(仅用若干实例加以描述),缺乏学生认知与数学抽象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重视操作运算,忽视形式化的推理等.

三、实施策略

1、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身心发展特点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景的。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将取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

如果从实验的角度分析教学设计,那么课堂中的学生情况就是自变量,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案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调整等都必须随着学生这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

2、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新课程提倡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表现为在仔细分析学生状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最终拥有者。

教师要仔细揣摩教材,理解编者意图,教学过程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

怎样理解编者的意图呢?

主要是多问几个为什么。

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呢?

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呢?

等等。

经过这样一番思考之后,教师肯定会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3、将静态的预设与动态的生成相结合

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一种辩证关系,他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没有预设,课堂变成毫无目的的放羊;没有生成,课堂会变得死气沉沉,缺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目前普遍存在盲目生成,抑制生成,漫无目的的生成,这些都不利于我们的教学,只有恰当的预设和生成才能更好的达成教育目标和理念。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为教师发挥主体作用,灵活地使用教材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编写必须充分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第一,新思想政治课教材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以往长期的灌输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乏自信、恭顺……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

在新的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必须使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得到有效保障,并倡导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材的内容为前提的,因而我们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教材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在内容的设计上,注重改革学生呆板僵化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二,新思想政治课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要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实用性。

  教材要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最基础的知识作为课程的主干内容;在保留传统教材中仍有价值的基础知识的同时,特别强调从当前社会的最新实践中吸取新的知识,增加具有时代性的内容,体现时代特色,如社会信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基因技术对伦理法律的冲击、网络对中学道德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等。

思想政治课教材还要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努力面向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实际,从而使教材内容与社会实践形成互动的关系。

  第三,新思想政治课教材要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

  教材的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尽量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初中学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成长以及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善,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观开始萌芽,逐步能用道德信念自觉调节行为;自我意识高涨,道德行为习惯逐渐巩固;伦理道德开始占优势,同时表现出动荡性。

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和内省性,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逐步进入成熟期,价值观、人生观初步确立,自治需求强烈。

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编写必须充分考虑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利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第四,新思想政治课教材要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

  新教材应更多地为教师教学提供资源,提供教学空间,教材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绝不能简单地当作教条来教。

教材已不是知识的代名词了,网络系统中庞大的知识信息,为学生不断提供知识资源,思想政治课教材只不过是诸多教学媒体的一个分子,在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便于教师的创造性教学。

  第五,新思想政治课教材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

  新教材要符合学生情感需要、学生情感特点和学生情感的发生发展规律。

学生的道德需要是学生情感发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新教材要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形成,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考虑,反映在课题和内容的设计上,从而全面贯彻新课程的总体目标。

  总之,新的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编写必须要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尤其是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

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莱西市城关中学  汤才华  2011年11月9日20:

02

 

个人发展规划

莱西市城关中学  汤才华

我想把教育当成自己热爱的一份事业,所以制定了如下的三年发展规划。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1、认真研究毕业班的教材,多听课,多研究中考题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积极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及时并认真的做作业。

3、读徐老师推荐的书,写心得体会和反思以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1、继续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和改革课堂模式,争做优秀青年教师。

2、不断的磨练锻炼自己,积极参加各种优质课评选,争取再出示一节质量较高的莱西市级公开课。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坚持阅读有关教育理念的书,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质量较高的教育教学论文,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让自己成长为一个思想型的青年教师。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积极参与学校的课堂改革,争取成为学校思品专业的带头人,在自己提高课堂能力的基础的同时帮助学校其它政治教师成长。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坚持学习和读书。

用心备课,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培养教学艺术,使自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

争取出示一节青岛市级公开课。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不断磨练自己,争取参加省级的优质课评比,并力争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有人说:

“生活中如果缺乏学习,就会在工作中缺乏思考。

”所以我也会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来不断的学习。

我期待自己能顺利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我也确信凭借自己对教育的这份激情,我一定会成为名副其实的“黄埔一班”的毕业生。

2011.11.09

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确立新的教学观。

而教育观转变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教材观的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要求“依纲扣本”教学,强调教师必须讲授哪些知识,达到何种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根据大纲的要求,利用教材实现识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目标,课堂教学就是教教材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科书被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没有权利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该教什么”的问题,教师的教学就成了照本宣科,过分的依赖于教科书和参考书,严重制约了广大教师创造性的发挥。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应该做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创造性的运用教材。

在教学中,把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学材,以教材这依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学习内容,对学习内容进行取舍,符合自己学生实际的用,不符合的可以不用。

也可以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学习。

实现“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新教材观的转变。

例如:

在讲初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这节课中“广泛交往的积极作用”时,我没有用课本上小鹏的事例,因为他们说起来没有说服力,也很枯燥,我就用了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的主持人撒贝宁的成长故事。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都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教师教材观的转变与课程开发是紧密联系起来的,二者是相辅相承的;只有教材观转变了,教师才敢于对教材进行开发和建设,才能真正的把新课改的精神落到实处,才能在这一轮课改中有所作为、有所收获。

教师教材观的转变与课程开发是紧密联系起来的,二者是相辅相承的;只有教材观转变了,教师才敢于对教材进行开发和建设,才能真正的把新课改的精神落到实处,才能在这一轮课改中有所作为、有所收获

“对学习内容进行取舍,符合自己学生实际的用,不符合的可以不用。

也可以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学习。

”杨老师活用教材的做法我要学习!

教师教材观转变了,才能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才能真正不囿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非常同意杨老师的观点对于教材,我们就应该活学活教,学生才能活用,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也是一种能力。

部分老师有种“浮燥”的心理,在教学中只是照章行事,很少去仔细的研究教材与课程标准。

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正确的、创造性的利用教材,才能真正的落实课改革的精神,打造与时俱进的、高效的课堂。

杨老师是一个有心人,创造性的利用教材,灵活的取舍案例,值得我们去学习。

创新性的运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的原有设计,而是大胆的、提升性的活用教材,这样的教师授课学生能不喜欢上吗?

如果是我置身于这样的情境教学之中,我会倍感幸运,所以说现在的孩子们太幸福了!

能对教材活学活用,结合社会实际中的人物,学生更爱听爱参与讨论。

 

新课改下的教材观

发布时间:

2009-11-1719:

26:

45

 一、教材的含义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其中,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从教学论的视角看,教材的内涵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是为使学生形成特定的知识体系所勾画的事实、概念、法则和理论;二是同知识紧密相关的有助于各种能力熟练形成的,系统习得的心理作业与实践作业的各种步骤、方式与技术;三是与知识和能力体系紧密相关的奠定世界观基础的,表现为信念、政治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认识、观念和规范。

 教材不只局限于教科书,而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材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汇集,除了事实性知识或原理性知识以外,还包括能力体系、思考方式、伦理道德信念等,突出了方法论知识和伦理性知识。

 二、教材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课程、教科书的关系

 1.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基本性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的要求)为教科书编写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2.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内容是承载教材的母体,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反应形式和集中表现。

 3.教材与课程的关系:

教材是课程的重要成分,反映和表现课程的具体内容;教材是课程家族中的基本单位,教材的构成受到课程表层结构和课程模式的影响;课程更多的是理论层面上的,属于“软件”,而教材属于“硬件”,即课程的物化形态。

 4.教材与教科书的关系:

教材是成套的系列,绝不仅仅限于教科书;教科书是教材系列的主体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基础教育水准的重要标志。

 三、教学过程中的教材观——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1.树立新课程教材观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2.“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比较

 “教教材”是把教材当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

常常把教材分析、讲解、灌输得过细过多,把一门充满生气和灵性的课程,搞成沉闷、单调、乏味的样子。

甚至有教师认为,将教材讲深讲透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

因此,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束缚在教科书中,不是“用”教材,而是“讲”教材,教材中的每一段、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掰开揉碎,繁说细讲,生怕有半点遗漏。

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知识。

 “用教材教”则要求重视挖掘教材资源,拓宽、延伸知识结构,活用了教材,使教学从课内到课外,从点到线到面,从已知到未知延伸。

这种教学打破了封闭的教学格局,形成了开放的势态,力求学得更广博、更创新一些,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能力培养、态度形成的过程中。

教师在课堂教授的知识必须是来源于教材的,要尊重教材的原旨,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出教材的内涵。

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开发教材、创造教材,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

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为教师,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或是在师生互动中)走向教材”。

老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吃透教材,并且会活用教材,会对教材进行扩展和补充,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基本原则。

 四、新教材的内容特征

 1.面向全体学生

 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适当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

 3.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

 4.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

 5.新教材为教学开创了自由的空间

 6.新教材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于融合,进一步促进了课程综合化的发展。

 五.教材改革的技术观——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中小学教材是课程的主要承载体,是组织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媒体。

对教材的概念,早已不是局限于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的范围,而是指以文字教材为主体,包括音像与电子教材以及网络上经过加工和组织的信息。

教材从一种被认为是静态的信息,开始逐步包含动态的交互的信息。

文字教材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不可能承载全部的教学任务,教材的范围可以说是大大地扩展了。

对于教材改革来说,最重要的是信息技术正在持续地改变着人们的基本思想方式和获取知识的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个人所要获取的知识,从广义上讲可能将必须通过信息技术才能得到。

因而,信息技术对现行纸质媒体教材占主流地位的挑战更是直接的和可预见的。

 充分考虑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发展的教材设计,有利于加速和改善学生对世界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使教学形式更加活泼,提高学习效率。

这种与信息技术密切结合的教材将不可避免地冲击乃至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

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一直是教育先哲们和当代教育实践者们的追求,这种追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和学校都是50人左右甚至人数更多的大班教学的情形下,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交互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似乎又带给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以新的希望。

 可以预见,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和课程将带来的变化,教材设计也必将做出重大的改变,教材建设将逐步摆脱单纯纸质媒介的状况,发展出多样化的教材形式,教材的触角将迅速延伸到多媒体和网络,动感的、交互的多媒体教材将成为教材开发的新领域。

计算机本身已不单纯是一门课程或技能,而是与所有课程有关的课程工具。

信息技术将使教材发生巨大的变革,融文字、声音、动画为一体的电子教科书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加速和改善学生对世界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现代信息技术将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使教学形式更加活泼,提高学习效率。

用多媒体制作的教学节目,可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多媒体计算机通过联网能够进行远距离教育和教学,可以使学校教育进入家庭之中。

 

思想品德新教材的特点及其使用建议

 

邝丽湛

邝丽湛 1957年生,广东台山人;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硕士(政治)导师组组长;研究方向为中学政治课程与教学论。

曾主持教育部、省级课题8个;出版专著、合著、编著9部,主编、参编教材7部;在国家权威刊物、省级刊物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

从今年秋季起全国开始使用思想品德新教材。

依据新课标编著的新教材,无论在编写理念、内容构建,还是在呈现方式、编写风格等方面,均体现了创新意识,富有浓郁的时代色彩。

新教材必然对教学提出新要求,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认识教材的特点,富有创意地运用教材。

一、思想品德教材的特点

(一)新教材体现教育内容的生成性,适合学生主动学习、发展技能的需要

(二)教材追求内容的整合性,避免德育课程学科化的倾向,构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知识体系

(三)教材的结构具有开放性,呈现方式体现了对学生多元化的引导

二、思想品德教材的使用

新教材以生活主题构建体系,以学生乐意参与的方式安排和表述教学内容,以层次不同的系列开放性情景作为学生活动的素材,这种富有新意的设计要求使用教材时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联系生活实际

思想品德课教材来源于生活,以生活为主题展开思想品德教育。

其要求教学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教材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生关注的话题,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适当的情况下,应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观察、收集素材,发动学生自主选择和确立讨论与观察的话题或事件。

2.对于教材之外的社会生活有意义的事件、有争议的话题,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特点及教学时间的安排,做一定的改造、加工,使之能够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相符合,也能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相符合。

3.教师使用教材要正确认识自身在思想品德教学及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地位,正确处理教师与教材的关系、学生与教材的关系、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以教材为媒介帮助学生形成思想品德,而不是试图通过教材灌输来代替学生自己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表述上,有针对性地采用了多种方式,有讨论、辩论、听证的方式;有座谈、访谈的方式;有社会调查的方式;有事理交融的案例式;有归纳和演绎结合的陈述、求证式以及问题式等。

新教材设计的这些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三)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使用新教材,目的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