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全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773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28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全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全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全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全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全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全集.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全集.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全集.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全集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全集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

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

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

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

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

为什么会这样呢?

板书:

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和图1.3,让学生分析)

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

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

问: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

(让学生结合课本P2读图思考题,分析回答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图1.3,在图1.2中找出图1.3所在的时段,指导学生自学P3第一段,让学生分析近100年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填写下表。

历史

时期

农业革命前

农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时期

20世纪以来

人口数量情况

数量少

数量较多

持续增加

数量多

人口增长情况

增长缓慢

增长加速

明显加快

空前增长

人口变化原因

人们获取食物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害水平差,人口死亡率高

生产力水平提高,食物供应稳定可靠,死亡率下降

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获得充足的食物,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很低

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

(引入P3活动题)让学生列式计算:

200000×2%=4000(人)

200000×(1+2%)10=24.38万(人)

24.38万×1.7%=4144(人)

教师提问:

从以上计算结果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和启发?

学生思考回答,师生总结:

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过渡: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口的自然增长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那么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否相同呢?

板书:

2、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图1.4)让学生读图,思考下列问题:

(1)2000年,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的排序是?

(亚非欧拉北美大洋洲)

(2)2000年与1950比,人口增长数由多到少的排序?

(亚非拉欧北美大洋洲)

(3)计算50年来各大洲人口的年平均自然增长率。

(非拉亚大洋洲北美欧)

(4)由此可见,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哪些大洲?

(亚非拉)

(5)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它们属于哪一类国家?

(发展中国家)

(6)欧、北美、大洋洲的发达国家目前人口数量的增长又表现出怎样的特点呢?

(增长较缓慢)

展示《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及其自然变化(2000年)》表。

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及其自然变化(2000年)

地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人口(亿)

非洲

3.8

1.4

2.4

7.84

拉丁美洲

2.4

0.6

1.8

5.19

亚洲

2.2

0.8

1.4

36.83

发展中国家

2.5

0.9

1.6

48.07

大洋洲

1.8

0.7

1.1

0.33

北美

1.4

0.9

0.5

3.10

欧洲

1.0

1.1

-0.1

7.29

发达国家

1.1

1.0

0.1

11.98

全世界

2.2

0.9

1.3

60.5

过渡:

发达国家人口很少,增长缓慢,会存在人口问题吗?

(会),是什么问题呢?

(学生回答),那么这些国家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政策呢?

(让学生阅读课本P4《日本政府在全国大力推广鼓励生育的政策》)

教师补充材料二、三

材料二现金津贴意大利新措施鼓励生育

意大利的出生率连年下降,国内人口出现负增长,为了鼓励人民多生育,意大利政府用心良苦地宣布一项新措施,就是给予生育一胎以上的家庭经济津贴。

从生育二胎开始可以一次性领取由政府支出的1000欧元的津贴。

材料三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靠外来移民

德国人口出生率很低,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靠外来移民。

在德国每年有14.5万多名婴儿的父母是外籍人或父母的一方是外籍人,占全德婴儿出生率的20%。

提问:

人口增长慢的国家采取的人口政策是什么?

(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

提问:

人多且增长快的国家又采取什么人口政策?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自然增长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

原因

今后变化趋势

典型国家

人口政策

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增长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国、日本

 

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

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增长很快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等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让学生阅读课本P5阅读,明确人口大国人口的增长左右着当今以及未来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世界“60亿人口日”到来推迟了4年。

成绩巨大,但依然任重道远。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知道了人口的自然增长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世界人口的数量,在整个人类历史时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总趋势,但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又有不同的特;面对不同的人口形势,各国各地区会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由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入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板书: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教师指出: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

板书:

1、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特点

(学生阅读课本P6图1.6。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1)图中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什么?

(2)横坐标仅仅表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吗?

(3)自然增长率如何读取呢?

让学生结合课本P7的表1.2,思考,填写下表。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提问:

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出现在人类社会的什么阶段?

形成原因是什么?

板书:

2、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

(师生共同讨论,完成下表。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所处历史阶段

原因

原始型

原始社会时期

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极差,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很差

传统型

农业社会、产业革命时期

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条件明显改善,抵御灾害能力提高,但传统经济对劳动力数量依赖大

现代型

现代社会时期

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生产力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好,社会福利、养老保障制度改善

提问:

原始型和现代型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一样吗?

为什么?

教师讲解: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和转变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生产力发展水平)转变是从死亡率还是出生率先下降开始的?

(死亡率)

设问:

目前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地区)生产力水平是否相同?

(不同)

板书:

3、人口增长模式地区分布

(让学生阅读课文P6有关段落,分析世界两类不同国家(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哪一种?

整个世界又是哪一种?

完成下表。

地区

代表地区

人口增长模式

备注

发达国家

欧洲和北美

现代型

20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到70年代中期,以欧洲和北美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不足1%,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引入现代型

发展中国家

亚非拉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经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但人口的出生率仍较高

世界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

提问: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吗?

为什么?

(学生回答)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

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上会变化的,在空间上也有差异的。

最后分析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知道了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原因。

通过学习,懂得了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上有变化,空间上存在差异。

教学后记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利用资料或图表,就具体的世界或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三、教学难点:

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难民潮,珠江三角洲的民工潮等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的数量变化,主要学习了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事实上,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既包括自然增减,还包括——

板书:

一、人口迁移

1.概念

问:

什么是人口迁移?

生:

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教师引导区分概念:

人口移动和人口迁移)

师:

对。

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口迁移已经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按是否跨越国界而划分的两种形式:

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板书:

2.国际人口迁移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填下表)

二战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