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76656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课时教案

课题:

智取生辰纲第1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

新授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2、理清故事情节。

3、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

1、 理清故事情节,练习简要复述。

2、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3、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探究教学法、情景导入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浒传》是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作品。

主要思想倾向是官逼民反。

历代正统文人都把农民起义看作是“犯上作乱”,而 罗贯中却深刻揭露出农民起义是由于官府的沉重压迫。

小说的局限在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小说歌颂了一系列英雄。

本文节选的,〈智取生辰纲〉描述的主要人物杨志也是“一百单八将 ”之一,节选课文中他还没有“造反”。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生平不详,以下仅供参考:

苏州人,生于元末,明初为避祸迁于江苏兴化县。

 

二、学生读书:

要求能复述基本故事情节。

思考问题:

吴用等人是如何智取的?

 

三、学生读完书,复述故事情节。

之后,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点拨 :

1、主要人物:

杨志、老督管、虞侯、军健、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

2、主要情节:

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设计夺取生辰纲。

3、双线结构:

杨志押送金银担----明线

                          吴用智取生辰纲----暗线

智取生辰纲是吴用的计策。

他就像玩魔术一样,眼见得一桶酒,人家吃没事,杨志一行人吃,却倒下了。

作者把谜底放在最后揭晓,最后才说出人名。

说明计策,上文则隐去人名,就显得扑朔迷离,神奇莫测。

晁盖等七人主动亮出客商的伪装,解除了杨志的戒备心理。

在歌声中,白日鼠挑酒上场,引众军汉买酒。

其实两桶都是好酒,料杨志必然阻止。

晁盖一伙过来先喝一桶。

借舀酒做手脚,前一瓢掩饰,后一瓢下药,白日鼠追这个,夺那个,写不露丝毫破绽。

这一伙痛饮解渴,安然无恙,引得众军汉心痒难耐。

晁盖一伙的做法,完全麻痹了杨志一伙的警惕心理,终于诱其入了圈套。

有趣的是白日鼠故意来个正题反作,一个劲不卖,说:

“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了。

”论事实,这倒是真话,真可谓“假作真时真亦假”。

 

2、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明确:

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

            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

四、小说中环境描写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从杨志一伙上路起,到杨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止,反复写气温、写太阳、写树林;直接写“热”的近二十处之多,以“凉”衬“热”也不下十余处。

写法也多变:

有通过作者的介绍来写的,有通过八条好汉之口来写的,有通过杨志或虞侯、老都管之口来写的,更多的是通过军汉的语言和行动来写的。

 

描写特点:

①渲染气氛,增强实感。

②文不在多,妙在传神③烘托心理,形神毕现。

④转换场景,发展情节。

五、布置作业:

 

划出小说中能够表现杨志思想性格的语句。

归纳其性格特点。

 

 

板书设计:

   

《水浒传》

内容:

农民起义 

局限:

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自然环境:

天气炎热 

作用:

铺垫和推动情节发展 

教学(后记)反思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

智取生辰纲第2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

新授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2、理清故事情节。

3、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

1、 理清故事情节,练习简要复述。

2、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3、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探究教学法、情景导入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紧扣住“智”,分析小说中的个体形象和群体形象,体会作者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个体形象---------杨志

1、杨志有没有“智”?

他的“智”体现在哪里?

从文中找出来并概括。

明确:

更变起行时间            催促军健赶路            斥责虞侯顶撞老督管

            三问枣客            警惕卖酒者

2、杨志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

一方面是杨志为人谨慎的表现;另一方面因为这次押送是他唯一的机会,他一心想做官,想飞黄腾达,光宗耀祖。

害怕担当责任,只为自身考虑,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可见他十分自私。

3、概括杨志的性格特征

精明、能干、蛮横、刚愎自用、自私、官迷(不必苛求词语相同,能够概括杨志的性格即可。

4、杨志为什么会失败?

明确:

主要是杨志一方内部的分崩离析,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的矛盾冲突十分尖锐。

其中最关键的是杨志与老督管的矛盾,老督管实际上是梁中书的代表,梁中书只是看中杨志的高强武艺,是在利用杨志以确保生辰纲的安全,并非真心识才任用。

正因为如此,老督管是瞧不起杨志这个“遭死的军人”,站在军健、虞侯一方,孤立杨志。

生辰纲被夺后,老督管伙同虞侯、军健把全部责任都推给了杨志。

杨志内部的不团结反衬出了晁盖、吴用等八位好汉的团结一致。

杨志的\'智\'固比不上吴用的“'智”,以杨志一人的“'智”对晁盖等八人的“智”,以不团结的集体对团结的集体,这导致杨志最终失败的必然性。

(二)群体形象----------晁盖、吴用等八位英雄

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出晁、吴等人的\'智\'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1)智用天时----酷热的天气

a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天气炎热的语句

直接描写:

天气、时间、太阳、天空等

间接描写:

人物(军健、虞侯、老督管、白胜等人)的语言、动作

b.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烘托气氛           有助于刻画人物            推动情节发展

(2)智用地利----山冈树林

黄泥冈,是两条线索的交汇点

(3)智用矛盾----杨志的内部矛盾

             军健

             虞侯                    杨志

            老督管

(4)智用计谋(播放《水浒传》的精彩片段,创设情境)

  明确:

乔装打扮--消除杨志的戒心     酒为诱饵--难以抗拒的诱惑

  巧妙卖酒--天衣无缝的计策     [卖而不卖----喝酒买酒----饶酒夺酒----巧下蒙汗药(欲擒故纵)]

(三)、小结

小说运用衬托的手法成功地塑造出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阮氏三兄弟八位英雄的群体形象:

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战斗。

整部小说在这里开始转折,由个体斗争转向集体斗争。

二、总结

通过这样一场“'智”的激烈斗争,我们在小说中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冲突中不同的人物形象,这里有个体形象,又有群体形象,作者把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去展现自我,并且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正是由于《水浒传》塑造了众多英雄人物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习、仿效,形成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列、杨家将系列、说岳系列等不同的作品,而且对其他题材的作品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三、讨论:

生辰纲被夺对于杨志而言是他人生一个转折点,从此落草为寇,最终归梁山。

他是被逼上梁山的,梁山的一百零八将中有许多都是被逼上梁山的,让我们从中选择几个人物(林冲、杨志、鲁智深)相比较,来看一看他们的被“'逼”有何不同?

四、作业:

课后阅读《水浒传》全文。

教学(后记)反思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

范进中举第1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

新授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2、检查巩固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故事情节。

2、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探究教学法、情景导入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析题与作者、作品简介:

1、吴敬梓,清,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淑人。

代表作《儒林外史》。

附生平:

吴出生于一个科甲鼎胜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

由于家族的影响,吴少时曾热中于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

他虽曾发奋制艺,但科举并未成为他对人生的唯一追求。

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孤标脱俗的叛逆个性。

特别在他嗣父母及生父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使吴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

吴由愤世嫉俗激发为纵情背礼,放浪形骸,大肆挥霍遗产,不上十年,就将遗产消耗一空。

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平常变化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

看清了青王朝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

正因为吴的个人经历,使他了解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故写下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儒林外史》:

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

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气,成功地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3、科举制度:

童生:

要取得正式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

生员:

录取入学的童生称为生员。

秀才:

生员肄业后称为秀才。

举人:

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的成绩优良的秀才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之后,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其他的称亚元。

贡士:

举人于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士:

贡士参加殿试,取中后称进士。

进士分三甲---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二、检查字词预习

1.布置预习,查字典给自己认为的难点字词注音,并解释。

2.课堂习题检查

①按要求填空(在括号内填拼音或字词)

星宿(xiù)斋公(zhāi)醉xūn(醺)lài蛤蟆(癞)yán王(阎   )紧(攥zuàn)带挈(qiè )腆(tiǎn)  啐(cuì)嗑(hé)讳(huì)兀(wù)绾(wǎn)轩(敞chǎng)瘟(wēn)桑梓(zǐ)

②解释下列词语

作揖:

拱手行礼。

      倒运:

倒霉,交上坏运。

狗血喷头:

形容骂得很凶。

  商酌:

商量,考虑。

不省人事:

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

省,知觉、明白。

唯唯连声:

(书152④)体统:

(书152⑥)

见教:

(书153③)盘费:

(书153⑧)

尖酸:

(书158③)小心:

(书158⑥)

何消:

(159①)些须:

(书161②)

桑梓:

(书162②)

三、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快速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号。

2、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

范进中举,作者着意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

3、以“中举”为界,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

中举前贫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第二部分(3——12):

中举后喜得发疯及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4、再次阅读课文,从范进的遭遇中,你对范进生活的那个社会有什么认识,摘录下反映那个社会的状况的语句,下堂课讨论。

——作业布置①

②巩固字词,识记文学常识。

板书

范进中举

吴敬梓:

清,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

《儒林外史》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

教学(后记)反思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

范进中举第2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

新授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2、检查巩固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

4、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故事情节。

2、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探究教学法、情景导入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

二、对比手法的运用

1、思考:

作者从哪些方面将范进中举前后的状况进行对比,并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1)家境

(2)地位

(3)别人的态度

典型:

胡屠户

另有邻人

(4)本人态度

2、思考:

范进一生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利禄,为什么当他得知真的中举后又发疯了?

课文是怎样描写疯态的?

明确:

范进从20岁起屡试不中,苦苦挣扎,直到54岁才得了个秀才。

邻里的揶揄、胡屠户的责骂,已成为他的家常便饭。

他内心压抑着一种不平之气,但又相信命运憎人,自安于卑微屈辱的地位。

他时时热切盼望中举,又从没料想到那一天真的会到来。

当他已完全习惯那种饥寒、屈辱、寄生的可怜地位,已麻木到在胡屠户那种难堪的辱骂面前点头称是的时候,突然看见“第七名亚元”的大红报帖,他那被失败和屈辱所窒息了的一切欲望和自尊心,以及多年来郁结的怨愤和悲哀突然活跃起来,他的神经无法承受,情不自禁的喜极发疯。

精彩片段:

第五自然段。

齐读、品味描写的细腻、生动、传神——细节描写、侧面烘托。

范进发疯,疯得有层次:

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

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拍着手大笑——拍着笑着

噫——好了——好

众人慌乱,拉也拉不住。

既形象展现范进疯狂丑态,又将各色人等的趋炎附势的心态展露无遗。

三、深入分析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

1、 思考:

有阅读经验的人往往善于从优秀作品中的描写中了解社会。

作品中看似闲笔的地方,往往大有深意。

作者描写范进中举的疯态及前后不同境遇,我们对范进生活的社会有哪些了解?

(1) 封建科举制度使落第者贫困潦倒,使及第者飞黄腾达。

(2) 科举制度毒化了整个社会,把一般人的灵魂扭曲得不成样子。

(3) 封建官僚不仅享有巨大的特权,而且贪污腐败,读书人一旦爬上去,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这便诱使读书人一心追求功名利

2思考:

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结合课后习题一。

3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态度如何?

作为课后思考题。

四、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二、三。

 

教学(后记)反思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

三顾茅庐第1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

新授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故事情节。

2、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探究教学法、情景导入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

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

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范读。

(或听录音)

     提问:

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

“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

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渎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 辅助 捆来 尊重 卧龙 疏疏朗朗 潺潺

      吩咐 恭恭敬敬 半晌 时辰 策略 茅塞顿开 同塌讨论

     B.重点字音:

      疏 潺 晌 辰 诸 尊 吩 塞 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

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

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

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

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fen)辅(fufu)晌(xiangshang)

    辰(chengchen)诸(zhuzu)卧(wowu)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

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

刘备为什么还要去拜访诸葛亮?

 

(2)填空:

刘备( )前往隆中( )诸葛亮,( )地( )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3)讨论填空,理解重点词语:

两次、拜访、诚心诚意、邀请,体会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4)指导朗读,体会。

2、学习第2——4自然段,

 过渡:

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事,留下一段佳话。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4自然段。

(1)小组学习。

读课文,思考: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

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2)讨论问题一: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要点:

①第二自然段。

重点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话,讨论,指导朗读,细细感悟品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②第三自然段。

精读赏析:

“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讨论,指导朗读,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③第四自然段。

同塌睡觉、同桌吃饭等。

3、讨论:

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①理解句子: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

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

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教学(后记)反思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

刘姥姥进大观园第1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

新授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疏通字词,了解文意,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整体感知本文的结构内容。

4、培养学生不慕富贵、勤俭节约的高尚品格与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故事情节。

2、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把握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探究教学法、情景导入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投影显示:

作者的图片、生平及《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视频片段)

同学们:

通过幻灯片我们对作者及本文的主人公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通过刘姥姥的言行举止来分析她的性格特点。

二、讲授新课,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1段):

写凤姐、鸳鸯等人设局取笑刘姥姥。

第二部分(第2~3段):

写刘姥姥上演“笑”剧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4段):

写刘姥姥上演“笑”剧后的感慨及凤姐、鸳鸯等人以实情相告。

三、问题探究(板书)

1.本文的结构该如何划分?

2.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了一场“笑”剧。

这场“笑”剧是谁导演的?

她们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

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体会下面句子中黑体词语的表达作用。

(板书)

4.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各具情态的小,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请说说主要人物的笑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提示、明确:

凤姐、鸳鸯的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

探春、史湘云、薛姨妈的笑自然流露,反映出她们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的笑又极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特点;

宝玉笑时钻到贾母的怀里,反映出他的天真、孩子气的性格特点;

惜春笑得肚子疼,让奶姆给揉肠子,反映出她娇气、孩子气的性格特点;

贾母笑得眼泪流了出来,反映出她仁慈、富有同情心的性格特点。

5.结合刘姥姥的言谈举止,分析这个人物形象。

“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

刘姥姥见了,说道:

‘这叉巴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那里强的过他。

’……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

刘姥姥道:

‘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

“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

怪道说‘礼出大家’。

“姑娘说那里话。

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好恼的!

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

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刘姥姥面对贾家生活的豪奢,却不是表现出羡慕的情状,反而只是一心一意计算著平实的居家生计的方便和舒适;

金银的筷子反而不及平常的伏手合用,作者利用几个细节塑造出刘姥姥的朴素实在的老农妇形象。

三、活动建议

课文节选自长篇小说《红楼梦》,请将你知道的有关《红楼梦》的其他故事介绍给同学们。

教学(后记)反思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

写作—学习改写第1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

新授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把握改写的基本要求。

2、在生活中,学会以诚待人;关注时事,做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

3、试着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提高写作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改写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试着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提高写作综合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探究教学法、情景导入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当我们阅读课文时,是不是有一种拿起笔来,自己创作的欲望呢,《杨修之死》能不能不让杨修死?

《皇帝的新装》的结局中骗局被揭穿后又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这一切都期待着我们这些“大家”来创作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改写”。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一)明确改写的概念。

1.什么是改写?

明确:

改写,就是在忠于原作思想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语体和叙述方式等,进行“再创作”。

2.改写的作用有哪些?

明确:

有助于培养文体、语体意识,提高写作能力,还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原作。

3.改写有哪些常见的形式?

明确:

一是可以改变文体,比如将诗歌改写成散文,将小说改写成剧本;二是可以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