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计算公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75676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计算公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测量计算公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测量计算公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测量计算公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测量计算公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计算公式.docx

《测量计算公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计算公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计算公式.docx

测量计算公式

测量基本计算公式

一、方位角与象限角的转换

二、直线坐标计算

X坐标增量(m):

△Xab=△Xb-△Xa或△Xab=S·cosRab

Y坐标增量(m):

△Yab=△Yb-△Ya或△Yab=S·sinRab

切线方位角(度):

Rab=arctg(△Yab/△Xab)

距离(m):

S(m)=

 

三、圆曲线

1、圆曲线要素的计算

 

曲线半经(m):

R

转向角(度):

a

切线长(m):

T=R·tg(a/2)

曲线长(m):

L=(∏/180)·R·a

外矢矩(m):

E=R·〔sec(a/2)-1〕

切曲差(m):

q=2·T-L

∏:

圆周率3.141592654

 

2、圆曲线主要点的里程计算

ZY=JD-T

QZ=ZY+L/2

YZ=QZ+L/2=ZY+L

校核:

YZ=JD+T-q

3、圆曲线偏角法放样

δi=90·Li/(∏·R)

δi(度):

圆曲线上任意点到ZY(YZ)点的连线与经ZY(YZ)点切线的夹角。

Li(m):

圆曲线上任意点到ZY(YZ)点的距离。

R(m):

圆曲线半径(m)

∏:

圆周率3.141592654

转向角(度):

ai=2δi

放样步骤:

①将仪器安置在ZY(YZ)点;

②后视JD点或直线上的点;

③将水平度盘归零;

④拨δi角,沿照准方向量Li;

⑤定出圆曲线上任意点;

4、切线支距法

X坐标增量(m)△X=R·Sinai

Y坐标增量(m)△Y=R·(1-Cosai)

弧长所对应圆心角ai=180°·Li/(∏·R)

R(m):

圆曲线半径(m)

∏:

圆周率3.141592654

 

四、缓和曲线

1、缓和曲线常数的计算

内移距(m):

P=Li2/(24·R)

切线距(m):

m=Li/2-Li3/(240·R2)

切线长(m):

T=(R+P)·tg(a/2)+m

外矢矩(m):

E=(R+P)·Sec(a/2)-R

曲线长(m):

L=(∏·R·a)/180

切曲差(m):

q=2·T-L

偏角(度):

δ=90°·Li/(∏·R)

缓和曲线半径(m):

R

转向角(度):

a

圆曲线长L0

 

2、主要点的里程计算

ZH=JD-T

HY=ZH+L1

QZ=YH+L。

/2

YH=QZ+L。

/2

HZ=ZH+L2

T(m):

缓和曲线切线长

L1(m):

ZH点至HY点的缓和曲线长

L2(m):

YH点至HZ点的缓和曲线长

L0(m):

圆曲线长

3、加缓和曲线后的曲线测设

①缓和曲线切线支距法

X坐标增量(m)△Xi=Li-Li5/(40C2)+Li9/(3456C4)

Y坐标增量(m)△Yi=Li3/(6C)-Li7/(336C3)+Li11/(42240C5)

曲线变更率C=RL0

βi=180°·Li2/(6·∏·R·L0)

R(m):

圆曲线半径

Li(m):

缓和曲线任意一点至ZH或HZ点的曲线长

L0(m):

ZH点至HY点的缓和曲线长或YH点至HZ点的缓和曲线长

②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切线支距法

X坐标增量(m)△Xi=R·Sinai+m

Y坐标增量(m)△Yi=R·(1-Cosai)+P

弧长所对应圆心角ai=180°(L0-Li)/(∏·R)+β

β=90°·Li/(∏·R)

内移距(m):

P=Li2/(24·R)

切线距(m):

m=Li/2-Li3/(240·R2)

R(m):

圆曲线半径(m)

∏:

圆周率3.141592654

五、余弦定律

a2=b2+c2-2bcCosA

高速公路的一些线路坐标、高程计算公式(缓和曲线、竖曲线、圆...

一、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

已知:

①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

l

②圆曲线的半径:

R

③缓和曲线的长度:

l0

④转向角系数:

K(1或-1)

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

α

⑥点ZH的坐标:

xZ,yZ

计算过程:

说明:

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

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

当计算第二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时,则:

l为到点HZ的长度

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

K值与计算第一缓和曲线时相反

xZ,yZ为点HZ的坐标

切线角计算公式:

二、圆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

已知:

①圆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

l

②圆曲线的半径:

R

③缓和曲线的长度:

l0

④转向角系数:

K(1或-1)

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

α

⑥点ZH的坐标:

xZ,yZ

计算过程:

说明:

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

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

当只知道HZ点的坐标时,则:

l为到点HZ的长度

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

K值与知道ZH点坐标时相反

xZ,yZ为点HZ的坐标

三、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公式中各符号说明:

l——任意点到起点的曲线长度(或缓曲上任意点到缓曲起点的长度)

l1——第一缓和曲线长度

l2——第二缓和曲线长度

l0——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

R——圆曲线半径

R1——曲线起点处的半径

R2——曲线终点处的半径

P1——曲线起点处的曲率

P2——曲线终点处的曲率

α——曲线转角值

四、竖曲线上高程计算

已知:

①第一坡度:

i1(上坡为“+”,下坡为“-”)

②第二坡度:

i2(上坡为“+”,下坡为“-”)

③变坡点桩号:

SZ

④变坡点高程:

HZ

⑤竖曲线的切线长度:

T

⑥待求点桩号:

S

计算过程:

五、超高缓和过渡段的横坡计算

已知:

如图,

第一横坡:

i1

第二横坡:

i2

过渡段长度:

L

待求处离第二横坡点(过渡段终点)的距离:

x

求:

待求处的横坡:

i

解:

d=x/L

i=(i2-i1)(1-3d2+2d3)+i1

六、匝道坐标计算

已知:

①待求点桩号:

K

②曲线起点桩号:

K0

③曲线终点桩号:

K1

④曲线起点坐标:

x0,y0

⑤曲线起点切线方位角:

α0

⑥曲线起点处曲率:

P0(左转为“-”,右转为“+”)

⑦曲线终点处曲率:

P1(左转为“-”,右转为“+”)

求:

①线路匝道上点的坐标:

x,y

②待求点的切线方位角:

αT

计算过程:

注:

sgn(x)函数是取符号函数,当x<0时sgn(x)=-1,当x>0时sgn(x)=1,当x=0时sgn(x)=0。

在计算器中若无此函数可编一个小子程序代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