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测试带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7417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7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测试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测试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测试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测试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测试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测试带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测试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测试带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测试带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测试带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测试(带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

“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

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

2.提出“罢黜百家,独尊懦术”的是(   )

A.李斯B.孟子C.董仲舒D.商鞅

3.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汉武帝这一措施(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4.据下侧“笔记卡片”判断,这页笔记记录的主题是(   )

A.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C.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D.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5.下图形象解读了汉武帝时期的某项政策,该政策是(   )

A.废除分封制B.实行推恩令C.废除郡县制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证。

下图所示文物“汉代讲学图”是在四川成都出土的东汉画像砖,该文物反映的基本史实是(   )

A.汉代学校的兴办B.张骞奉命出使西域

C.司马迁采访史迹D.西域政权使者到长安

7.汉武帝在位期间,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文化方面的主要措施是( )

A.以小篆作为全国统一文字B.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由国家统一铸造“五铢钱”D.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权力

8.汉武帝即位后,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

通过这样的考察,大汉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

大经学家、政论家董仲舒,大史学家司马迁,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大军事家卫青、霍去病,大探险家张骞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上述材料说明了汉武帝(   )

A.树立皇帝权威B.重视选拔人才

C.削弱贵族势力D.推崇儒家思想

9.“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文中的“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

A.削弱了王国的权力B.促成了“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10.为了巩固“大一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

A.“推恩”B.“无为”C.“焚书坑儒”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1.汉武帝统一铸造五铢钱和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所起到的作用有(   )

①在经济上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②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③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④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2.汉初的几位皇帝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B.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C.为了巩固汉朝的统治D.为了发展农业生产

13.下面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

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中央权力的因素,汉武帝(   )

A.实行“削藩”B.推行分封制C.颁布“推恩令”D.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4.汉武帝时期,通过建立下列哪一制度,有效地对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进行了监督(   )

A.分封制度B.郡县制度C.刺史制度D.禅让制

15.阅读下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

A.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16.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大减,无力与中央抗衡。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项措施的实施关系最密切(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实行“推恩令”C.连年征战D.开拓西域

二、材料分析题

17.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材料二: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宁四海,拱卫天子。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

这一制度曾经起了怎样的作用?

 

(2)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

 

(3)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

 

(4)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18.“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

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写出秦朝负责监察百官、汉武帝时负责监督地方官员的官职名称。

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政治制度。

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

 

19.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左传》

材料二: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材料三:

“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当时哪些人有可能成为诸侯?

 

(2)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

材料中的“寡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的“陛下”采纳了谁的建议“推恩分子弟”?

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上”采纳这个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4)上述材料反映的制度,在当时都起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20. 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汉武帝即位的时候,诸子百家的思想还比较活跃,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阅读材料一,汉武帝选取哪一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他接受的是哪位大臣的建议?

 

(2)为了使这一思想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结合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汉武帝即位之初,诸侯国势力还很强,为解除诸侯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4)试用一句话评价汉武帝。

答案:

1-5.BCABB6-10.ABBDD11-15.ACCCA16.B

17.

(1)分封制。

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2)推行郡县制。

(3)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政治上公开反抗朝廷政令,有的还企图谋反

(4)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18.

(1)秦朝监察官:

御史大夫;汉武帝监眢地方官:

刺史;根本目的:

维护皇权。

(2)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特点:

分散相权,相互制约。

19.

(1)分封制。

周天子的亲属、功臣

(2)公元前221年。

郡县制

(3)主父偃;目的是为了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4)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要不断地进行创新。

20.

(1)儒家。

董仲舒

(2)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作为教材。

(3)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或实行推恩令

(4)汉武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改治家、军事家。

(或者汉武帝是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意思相近即可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3.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测试

部编版(2016)七年级上册历史3.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如果研究东汉政权是怎样走向衰亡的,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入选(   )

①外族的入侵 ②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 ③农民起义的爆发 ④少数民族的叛乱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2.西汉初期在位皇帝的顺序为(   )

A. 汉文帝、汉高祖、汉景帝                                    

B. 汉景帝、汉文帝、汉高祖

C. 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                                    

D. 汉高祖、汉景帝、汉文帝

3.“统一思想,归本儒家,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

”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 焚书坑儒               B. 实行郡县制               C. 颁布“推恩令”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这是《汉书·食货志》描写的汉景帝后期西汉的社会状况。

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下面的哪一项(   )

A. 汉文帝、汉景帝提倡节俭治国                             

B. 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 汉文帝、汉景帝重视“以德化民”                      

D. 汉武帝实行大一统措施

5.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 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B. 繁荣思想文化                 

C. 扩大地方权力                 

D. 强化大一统

6.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的时候,发现了许多五铢钱、瓦当、提花机等文物。

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可能生活在(   )

A.春秋战国

B.西汉

C.三国时期

D.秦朝

7.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的文官武将去背柴堵决口的是(    )

A. 汉文帝                               

B. 汉景帝                               

C. 汉光武帝                               

D. 汉武帝

8.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儒家学说也一度与道墨法诸家并行争鸣,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始于(   )                                             

A. 商鞅变法               B. “焚书坑儒”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百家争鸣”

9.汉初统治者没有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世袭制                              D. “禅让”制

10.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统治正统思想开始于(   )

A. 汉高祖                                

B. 光武帝                                

C. 周文王                                

D. 汉武帝

11.汉武帝时,改变了汉初以来丞相位高权重局面的是(   )

A. “中朝”的出现                 

B. “外朝”的出现                 

C. 刺史的设立                 

D. 推恩令的颁布

12.西汉最高的学府是(     )

A. 大学                                     

B. 太学                                    

C. 中学                                    

D. 小学

13.西汉时期出现大一统,进入强盛时期的皇帝是(   )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武帝                                

D. 汉景帝

二、材料分析题

14.读下列材料:

36年,有诏曰:

“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民。

”第二年,又有诏曰:

“益州民自八年以来,被略为奴婢者,皆一切免为庶民。

”请回答:

(1)此诏是谁发出的?

主要针对哪些地区?

(2)它体现了皇帝的什么思想?

15.阅读下列材料: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太学里把《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学内容,作为封建教育的传统课程。

请回答:

(1)这是汉武帝接受哪位思想家的建议而采取的措施?

(2)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以上建议?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是什么?

这样会产生什么结果?

(4)假设你是当时的一位宦官子弟,你可以在什么地方读书?

你使用的教材会是什么内容?

三、综合题

16.识读下列图片: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汉武帝刘彻即位的时候,诸子百家的思想还比较活跃,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识读材料一图片,汉武帝选取哪一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是谁提出的建议?

(2)为了使这一思想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汉武帝还采取什么措施?

(3)汉武帝即位之初,王国势力还很强。

为解除王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4)试着用一句话评价汉武帝。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东汉走向衰落的原因包括东汉中期以后出现的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其影响是导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开始走向衰亡;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外族的入侵和少数民族的叛乱在东汉没有出现。

故符合史实的因素是②③。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东汉政权是怎样走向衰亡的。

2.【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汉高祖刘邦是西汉建立者,因此排第一位,排除AB两项。

汉高祖之后,汉文帝、汉景帝造就了文景之治,故汉景帝排在汉文帝之后,排除D项,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西汉建立。

3.【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汉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由此确立了孔子的儒家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本题难度适中。

4.【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题干描绘的社会状况被成为“文景之治”,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有文帝和景帝时期的具体措施,如提倡节俭治国,重视“以德化民”,大政方针上是继续推行汉高祖以来的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是在景帝之后出现的西汉皇帝,所以他的大一统不是“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

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同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实行“推恩”计策,诸侯国实力,以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加强思想控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强化君权神授思想,与题意无关;选项B繁荣思想文化,不符合题意,因为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加强思想控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选项C扩大地方权力,不符合题意,因为推恩令是削弱地方权力;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适中。

6.【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五铢钱、瓦当、提花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统一铸五铢钱,西汉时已经使用提花机,也有了记录当时历史的瓦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学生要掌握汉武帝时期统一使用五铢钱。

7.【答案】D

【解析】【分析】西汉初期,黄河下游决口,十几个郡县遭受洪灾,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的文官武将都去背柴草,堵塞决口。

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的相关知识。

8.【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用儒生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A项经过变法,秦国强大起来,为统一奠定了基础,B项是秦始皇采取的文化专制措施,也是儒家思想遭到打击的时期,D项是战国时期出现的思想自由时期,本题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战国时期,不同思想家从不同的利益和阶级出发,发表文章,著书立说,形成了不同的派别,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同学们对其中的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派别的思想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要好好掌握。

9.【答案】D

【解析】【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夏朝建立的时候,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所以,西汉初年,没有实行“禅让”制。

故选D。

【点评】要注意区分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和郡县制。

本题考查禅让制。

10.【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儒家学说正式成为我国封建统治正统思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属于常考题目,学生要牢记。

11.【答案】A

【解析】【分析】汉武帝时,改变了汉初以来丞相位高权重局面的是“中朝”的出现。

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或“内朝”。

相对与“外朝”而言,“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中、外是相对皇帝居住的宫禁而言,中朝(内朝)官员享有较大的出入宫禁的自由,可以随侍皇帝左右且能在宫中办公,外朝官员则无此特权。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

12.【答案】B

【解析】为了推行儒家学说,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太学是当时最高的学府。

因此此题选B。

【点评】此题不难,识记知识点就可。

13.【答案】C

【解析】【分析】汉高祖刘邦、汉朝的开国皇帝,汉文帝、汉景帝是汉高祖的继承者,他们在位期间提倡节俭、注重发展生产、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出现过“文景之治”的盛况。

但西汉时期出现大一统,进入强盛时期的皇帝是汉武帝,汉武帝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实行“推恩令”,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思想上,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在军事上开始实施对匈奴大规模的反击;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等等。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定身时期。

C符合题意,故选C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弓射大雕”诗中提到秦皇汉武分别指秦始皇和汉武帝,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时期,但秦始皇和汉武帝采取的大一统措施却略有不同,学生可以通过比较加深理解。

二、材料分析题

14.【答案】

(1)针对的是甘肃和四川地区;

(2)儒家仁爱的思想,民权思想。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刘秀的治国措施,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说明了刘秀仁爱的思想。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5.【答案】

(1)董仲舒

(2)为了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3)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

结果是成就儒家的独尊地位,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4)长安的太学。

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材。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材料解析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中关于太学的教程是关于儒家学说的。

在确定了主题后,再依据问题进行解答。

【点评】此题结合教材所学知识。

三、综合题

16.【答案】

(1)儒家。

董仲舒。

(2)重视儒学,重用儒生,断绝了研读其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在长安办太学。

(3)颁布“推恩令”,要求诸王把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各位子弟,让他们去建立侯国。

这种层层分封的办法使王国的力量分散、削弱,难以同中央对抗。

又采取措施,取消了一些王、侯的资格。

(4)汉武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或者汉武帝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灵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

只要结合教材,即可解答第

(1)、

(2)、(3)题。

第(4)题只要围绕汉武帝的功绩进行评价即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2.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对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学习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文解读:

名词解释:

“大一统”:

中央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统一领导,形成高度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知识点一:

“推恩令”的实施

1、原因:

西汉初,势力强大的诸侯王和地方豪强地主对抗朝廷,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汉景帝采纳大臣晁错的“削藩”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吴、楚等七国举兵叛乱,对抗中央。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shèng,兵车)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说明:

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2.措施:

(1)颁布“推恩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