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应用指南word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7161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2.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应用指南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应用指南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应用指南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应用指南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应用指南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应用指南word版.docx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应用指南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应用指南word版.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应用指南word版.docx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应用指南word版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应用指南(2019年)

  一、总体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修订)》(以下简称“本准则”)规范了租赁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列报。

本准则明确了租赁的定义和识别标准,并分别承租人和出租人对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定。

 

  租赁,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出租人将资产的使用权让与承租人以获取对价的合同。

与原准则相比,承租人会计处理不再区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而是釆用单一的会计处理模型,也就是说,除采用简化处理的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外,对所有租赁均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参照固定资产准则对使用权资产计提折旧,采用固定的周期性利率确认每期利息费用。

准则仍将岀租人租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两大类,并分别规定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应基于单项租赁应用本准则规范进行会计处理。

为便于实务操作,如果企业能够合理预计,将本准则规定应用于具有类似特征的租赁组合与应用于该组合中的各单项租赁相比,不会对财务报表产生显著不同的影响,则企业可将本准则应用于该租赁组合。

此时,企业应当采用能够反映该组合规模和构成的估计和假设。

  二、适用范围 

  本准则适用于所有租赁,但下列各项除外:

一是承租人通过许可使用协议取得的电影、录像、剧本、文稿等版权、专利等项目的权利,以及以出让、划拨或转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适用无形资产准则;二是出租人授予的知识产权许可,适用收入准则;三是勘探或使用矿产、石油、天然气及类似不可再生资源的租赁,适用其他相关准则;四是承租人承租生物资产,适用其他相关准则;五是采用建设经营移交等方式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特许经营权合同,适用其他相关准则和规定。

  三、应设置的相关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通常应当设置以下科目,正确记录和反映企业发生的租赁业务。

本部分仅涉及适用于本准则进行会计处理时需要设置的主要会计科目、相关会计科目的主要核算内容以及通常情况下的账务处理。

企业在进行具体会计处理时需依据本准则规定对相关事项判断并确定适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

对于明细科目,企业可以比照本部分的规定自行设置。

  

(一)承租人使用的相关会计科目 

  1.“使用权资产” 

  

(1)本科目核算承租人持有的使用权资产的原价。

 

  

(2)本科目可按租赁资产的类别和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3)主要账务处理。

 

  ①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按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尚未支付的租赁付款额的现值贷记“租赁负债”科目;对于租赁期开始日之前支付租赁付款额的(扣除已享受的租赁激励),贷记“预付款项”等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预计将发生的为拆卸及移除租赁资产、复原租赁资产所在场地或将租赁资产恢复至租赁条款约定状态等成本的现值,贷记“预计负债”科目。

 

  ②在租赁期开始日后,承租人按变动后的租赁付款额的现值重新计量租赁负债的,当租赁负债增加时,应当按增加额借记本科目,贷记“租赁负债”科目;除下述③中的情形外,当租赁负债减少时,应当按减少额借记“租赁负债”科目,贷记本科目;若使用权资产的账面价值已调减至零,应当按仍需进一步调减的租赁负债金额,借记“租赁负债”科目,贷记“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

 

  ③租赁变更导致租赁范围缩小或租赁期缩短的,承租人应当按缩小或缩短的相应比例,借记“租赁负债”“使用权资产累计折旧”“使用权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本科目,差额借记或贷记“资产处置损益”科目。

 

  ④企业转租使用权资产形成融资租赁的,应当借记“应收融资租赁款”“使用权资产累计折旧”“使用权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本科目,差额借记或贷记“资产处置损益”科目。

 

  (4)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承租人使用权资产的原价。

 

  (5)承租人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使用权资产”项目。

 

  2.“使用权资产累计折旧” 

  

(1)本科目核算使用权资产的累计折旧。

 

  

(2)本科目可按租赁资产的类别和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3)主要账务处理。

 

  ①承租人通常应当自租赁期开始日起按月计提使用权资产的折旧,借记“营业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当月计提确有困难的,也可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并在附注中予以披露。

 

  ②因租赁范围缩小、租赁期缩短或转租等原因减记或终止确认使用权资产时,承租人应同时结转相应的使用权资产累计折旧。

 

  (4)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使用权资产的累计折旧额。

 

  3.“使用权资产减值准备” 

  

(1)本科目核算使用权资产的减值准备。

 

  

(2)本科目可按租赁资产的类别和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3)主要账务处理。

 

  ①使用权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

 

  ②因租赁范围缩小、租赁期缩短或转租等原因减记或终止确认使用权资产时,承租人应同时结转相应的使用权资产累计减值准备。

 

  (4)使用权资产减值准备一旦计提,不得转回。

 

  (5)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使用权资产的累计减值准备金额。

 

  4.“租赁负债” 

  

(1)本科目核算承租人尚未支付的租赁付款额的现值。

 

  

(2)本科目可分别设置“租赁付款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等进行明细核算。

 

  (3)主要账务处理。

 

  ①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按尚未支付的租赁付款额,贷记“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科目;按尚未支付的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借记“使用权资产”科目;按尚未支付的租赁付款额与其现值的差额,借记“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②承租人在确认租赁期内各个期间的利息时,应当借记“财务费用——利息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③承租人支付租赁付款额时,应当借记“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④在租赁期开始日后,承租人按变动后的租赁付款额的现值重新计量租赁负债的,当租赁负债增加时,应当按租赁付款额现值的增加额,借记“使用权资产”科目,按租赁付款额的增加额,贷记“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科目,按其差额,借记“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除下述⑤中的情形外,当租赁负债减少时,应当按租赁付款额的减少额借记“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科目,按租赁付款额现值的减少额,贷记“使用权资产”科目,按其差额,贷记“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若使用权资产的账面价值已调减至零,应当按仍需进一步调减的租赁付款额借记“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科目,按仍需进一步调减的租赁付款额现值贷记“营业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⑤租赁变更导致租赁范围缩小或租赁期缩短的,承租人应当按缩小或缩短的相应比例,借记“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使用权资产累计折旧”“使用权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使用权资产”科目,差额借记或贷记“资产处置损益”科目。

 

  (4)本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反映承租人尚未支付的租赁付款额的现值。

  

(二)出租人使用的相关会计科目 

  1.“融资租赁资产” 

  

(1)本科目核算租赁企业作为出租人为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取得资产的成本。

租赁业务不多的企业,也可通过“固定资产”等科目核算。

租赁企业和其他企业对于融资租赁资产在未融资租赁期间的会计处理遵循固定资产准则或其他适用的会计准则。

 

  

(2)本科目可按租赁资产类别和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3)主要账务处理。

 

  ①出租人购入和以其他方式取得融资租赁资产的,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②在租赁期开始日,岀租人应当按尚未收到的租赁收款额,借记“应收融资租赁款——租赁收款额”科目,按预计租赁期结束时的未担保余值,借记“应收融资租赁款——未担保余值”科目,按已经收取的租赁款,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融资租赁方式租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贷记本科目;融资租赁方式租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或贷记“资产处置损益”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差额贷记“应收融资租赁款——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4)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融资租赁资产的成本。

 

  2.“应收融资租赁款” 

  

(1)本科目核算出租人融资租赁产生的租赁投资净额。

 

  

(2)本科目可分别设置“租赁收款额”“未实现融资收益”“未担保余值”等进行明细核算。

租赁业务较多的,出租人还可以在“租赁收款额”明细科目下进一步设置明细科目核算。

 

  (3)主要账务处理。

 

  ①在租赁期开始日,出租人应当按尚未收到的租赁收款额,借记“应收融资租赁款——租赁收款额”科目,按预计租赁期结束时的未担保余值,借记“应收融资租赁款——未担保余值”科目,按已经收取的租赁款,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融资租赁方式租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贷记“融资租赁资产”等科目,按融资租赁方式租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或贷记“资产处置损益”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差额贷记“应收融资租赁款——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企业认为有必要对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进行单独核算的,也可以按照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的金额,借记“应收融资租赁款——初始直接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然后借记“应收融资租赁款——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贷记“应收融资租赁款——初始直接费用”科目。

 

  ②出租人在确认租赁期内各个期间的利息收入时,应当借记“应收融资租赁款——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贷记“租赁收入——利息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

 

  ③岀租人收到租赁收款额时,应当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融资租赁款——租赁收款额”科目。

  (4)本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未担保余值和尚未收到的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之和。

 

  (5)本科目余额在“长期应收款”项目中填列,其中,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的,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中填列。

出租业务较多的出租人,也可在“长期应收款”项目下单独列示为“其中:

应收融资租赁款”。

 

  3.“应收融资租赁款减值准备” 

  

(1)本科目核算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减值准备。

 

  

(2)主要账务处理。

 

  应收融资租赁款的预期信用损失,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信用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

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时,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3)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应收融资租赁款的累计减值准备金额。

 

  4.“租赁收入” 

  

(1)本科目核算租赁企业作为岀租人确认的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的租赁收入。

一般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确定租赁收入的核算科目,例如“其他业务收入”等。

 

  

(2)本科目可按租赁资产类别和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3)主要账务处理。

  ①出租人在经营租赁下,将租赁收款额采用直线法或其他系统合理的方法在租赁期内进行分摊确认时,应当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租赁收入——经营租赁收入”科目。

 

  出租人在融资租赁下,在确认租赁期内各个期间的利息收入时,应当借记“应收融资租赁款——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贷记“租赁收入——利息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

出租人为金融企业的,在融资租赁下,在确认租赁期内各个期间的利息收入时,应当借记“应收融资租赁款——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贷记“利息收入”等科目。

 

  ②出租人确认未计入租赁收款额的可变租赁付款额时,应当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租赁收入——可变租赁付款额”科目。

 

  (4)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对于日常经营活动为租赁的企业,其利息收入和租赁收入可以作为营业收入列报。

  四、租赁的识别 

  

(一)租赁的定义 

  在合同开始日,企业应当评估合同是否为租赁或者包含租赁。

租赁,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出租人将资产的使用权让与承租人以获取对价的合同。

如果合同一方让渡了在一定期间内控制一项或多项已识别资产使用的权利以换取对价,则该合同为租赁或者包含租赁。

 

  一项合同要被分类为租赁,必须要满足三要素:

一是存在一定期间;二是存在已识别资产;三是资产供应方向客户转移对已识别资产使用权的控制。

 

  在合同中,“一定期间”也可以表述为已识别资产的使用量,例如,某项设备的产出量。

如果客户有权在部分合同期内控制已识别资产的使用,则合同包含一项在该部分合同期间的租赁。

 

  企业应当就合同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为租赁或包含租赁。

本准则规定,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使用已识别资产的权利构成一项单独租赁:

(1)承租人可从单独使用该资产或将其与易于获得的其他资源一起使用中获利;

(2)该资产与合同中的其他资产不存在高度依赖或高度关联关系。

 

  另外,接受商品或服务的合同可能由合营安排或合营安排的代表签订(合营安排的定义参见《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营安排》)。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评估合同是否包含一项租赁时,应将整个合营安排视为该合同中的客户,评估该合营安排是否在使用期间有权控制已识别资产的使用。

 

  除非合同条款或条件发生变化,企业无需重新评估合同是否为租赁或者是否包含租赁。

  

(二)已识别资产 

  1.对资产的指定 

  按照本准则第六条,已识别资产通常由合同明确指定,也可以在资产可供客户使用时隐性指定。

  【例1】甲公司(客户)与乙公司(供应方)签订了使用乙公司一节火车车厢的5年期合同。

该车厢专为用于运输甲公司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特殊材料而设计,未经重大改造不适合其他客户使用。

合同中没有明确指定轨道车辆(例如,通过序列号),但是乙公司仅拥有一节适合客户甲使用的火车车厢。

如果车厢不能正常工作,合同要求乙公司修理或更换车厢。

 

  分析:

具体哪节火车车厢虽未在合同中明确指定,但是被隐含指定,因为乙公司仅拥有一节适合客户甲使用的火车车厢,必须使用其来履行合同,乙公司无法自由替换该车厢。

因此,火车车厢是一项已识别资产。

  2.物理可区分 

  如果资产的部分产能在物理上可区分(例如,建筑物的一层),则该部分产能属于已识别资产。

如果资产的某部分产能与其他部分在物理上不可区分(例如,光缆的部分容量),则该部分不属于已识别资产,除非其实质上代表该资产的全部产能,从而使客户获得因使用该资产所产生的几乎全部经济利益的权利。

  【例2】情形1:

甲公司(客户)与乙公司(公用设施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15年的合同,以取得连接A、B城市光缆中三条指定的物理上可区分的光纤使用权。

若光纤损坏,乙公司应负贵修理和维护。

乙公司拥有额外的光纤,但仅可因修理、维护或故障等原因替换指定给甲公司使用的光纤。

 

  情形2: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15年的合同,以取得连接A、B城市光缆中约定带宽的光纤使用权。

甲公司约定的带宽相当于使用光缆中三条光纤的全部传输容量(乙公司光缆包含15条传输容量相近的光纤)。

 

  分析:

情形1下,合同明确指定了三条光纤,并且这些光纤与光缆中的其他光纤在物理上可区分,乙公司不可因修理、维护或故障以外的原因替换光纤、因此情形1中存在三条已识别光纤。

 

  情形2下,甲公司仅使用光缆的部分传输容量,提供给甲公司使用的光纤与其余光纤在物理上不可区分,且不代表光缆的几乎全部传输容量,因此情形2中不存在已识别资产。

  3.实质性替换权 

  按照本准则第六条,即使合同已对资产进行指定,如果资产供应方在整个使用期间拥有对该资产的实质性替换权,则该资产不属于已识别资产。

其原因在于,如果资产供应方在整个使用期间均能自由替换合同资产,那么实际上,合同只规定了满足客户需求的一类资产,而不是被唯一识别出的一项或几项资产。

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合同资产并未和资产供应方的同类其他资产明确区分开来,并未被识别出来。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时,表明资产供应方拥有资产的实质性替换权:

 

  

(1)资产供应方拥有在整个使用期间替换资产的实际能力。

 

  例如,客户无法阻止供应方替换资产,且用于替换的资产对于资产供应方而言易于获得或者可以在合理期间内取得。

 

  

(2)资产供应方通过行使替换资产的权利将获得经济利益。

即,替换资产的预期经济利益将超过替换资产所需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合同仅赋予资产供应方在特定日期或者特定事件发生日或之后拥有替换资产的权利或义务,考虑到资产供应方没有在整个使用期间替换资产的实际能力,资产供应方的替换权不具有实质性。

 

  企业在评估资产供应方的替换权是否为实质性权利时,应基于合同开始日的事实和情况,而不应考虑在合同开始日企业认为不可能发生的未来事件,例如:

①未来某个客户为使用该资产同意支付高于市价的价格;②引入了在合同开始日尚未实质开发的新技术;③客户对资产的实际使用或资产实际性能与在合同开始日认为可能的使用或性能存在重大差异;④使用期间资产市价与合同开始日认为可能的市价存在重大差异。

 

  与资产位于资产供应方所在地相比,如果资产位于客户所在地或其他位置,替换资产所需要的成本更有可能超过其所能获取的利益。

资产供应方在资产运行结果不佳或者进行技术升级的情况下,因修理和维护而替换资产的权利或义务不属于实质性替换权。

 

  企业难以确定资产供应方是否拥有实质性替换权的,应视为资产供应方没有对该资产的实质性替换权。

  【例3】甲公司(客户)与乙公司(供应方)签订合同,合同要求乙公司在5年内按照约定的时间表使用指定型号的火车车厢为甲公司运输约定数量的货物。

合同中约定的时间表和货物数量相当于甲公司在5年内有权使用10节指定型号火车车厢。

合同规定了所运输货物的性质。

乙公司有大量类似的车厢可以满足合同要求。

车厢不用于运输货物时存放在乙公司处。

 

  分析:

(1)乙公司在整个使用期间有替换每节车厢的实际能力。

用于替换的车厢是乙公司易于获得的,且无需甲公司批准即可替换。

(2)乙公司可通过替换车厢获得经济利益。

车厢存放在乙公司处,乙公司拥有大量类似的车厢,替换每节车厢的成本极小,乙公司可以通过替换车厢获益,例如,使用已位于任务所在地的车厢执行任务,或利用某客户未使用而闲置的车厢。

 

  因此,乙公司拥有车厢的实质性替换权,合同中用于运输甲公司货物的车厢不属于已识别资产。

  【例4】甲公司是一家便利店运营金业,与某机场运管商乙公司签订了使用机场内某处商业区域销售商品的3年期合同。

合同规定了商业区域的面积,商业区域可以位于机场内的任一登机区域,乙公司有权在整个使用期间随时调整分配给甲公司的商业区域位罷C甲公司使用易于移动的自有售货亭销售商品。

机场有很多符合合同规定的区城可供甲公司使用。

 

  分析:

(1)乙公司在整个使用期间有变更甲公司使用的商业区域的实际能力。

机场内有许多区域符合合同规定的商业区域,乙公司有权随时将甲公司使用的商业区域的位置变更至其他区域而无需甲公司批准。

(2)乙公司通过替换商业区域将获得经济利益。

因为售货亭易于移动,所以乙公司变更甲公司所使用商业区域的成本极小。

乙公司能够根据情况变化最有效地利用机场登机区域,因此乙公司能够通过替换机场内的商业区域获益。

甲公司控制的是自有的售货亭,而合同约定的是机场内的商业区域,乙公司可随意变更该商业区域,因此乙公司有替换甲公司所使用商业区域的实质性权利。

 

  因此,尽管合同具体规定了甲公司使用的商业区域的而积,但合同中不存在已识别资产。

  【例5】甲公司(容户)与乙公司(供应方)签订了使用一架指定飞机的两年期合同,合同详细规定了飞机的内、外部规格。

合同规定,乙公司在两年合同期内可以随时替换飞机,在飞机出现故障时则必须替换飞机;无论哪种情况下,所替换的飞机必须符合合同中规定的内、外部规格。

在乙公司的机队中配备符合甲公司要求规格的飞机所需成本高昂。

 

  分析:

本例中,合同明确指定了飞机,尽管合同允许乙公司替换飞机,但配备另一架符合合同要求规格的飞机会发生高昂的成本,乙公司不会因替换飞机而获益,因此乙公司的替换权不具有实质性。

本例中存已识别资产。

  (三)客户是否控制已识别资产使用权的判断 

  本准则第五条规定,为确定合同是否让渡了在一定期间内控制已识别资产使用的权利,企业应当评估合同中的客户是否有权获得在使用期间因使用已识别资产所产生的几乎全部经济利益,并有权在该使用期间主导已识别资产的使用。

 

  1.客户是否有权获得因使用资产所产生的几乎全部经济利益 

  在评估客户是否有权获得因使用已识别资产所产生的几乎全部经济利益时,企业应当在约定的客户权利范围内考虑其所产生的经济利益。

 

  例如:

(1)如果合同规定汽车在使用期间仅限在某一特定区域使用,则企业应当仅考虑在该区域内使用汽车所产生的经济利益,而不包括在该区域外使用汽车所产生的经济利益;

(2)如果合同规定客户在使用期间仅能在特定里程范围内驾驶汽车,则企业应当仅考虑在允许的里程范围内使用汽车所产生的经济利益,而不包括超出该里程范围使用汽车所产生的经济利益。

 

  为了控制已识别资产的使用,客户应当有权获得整个使用期间使用该资产所产生的几乎全部经济利益(例如,在整个使用期间独家使用该资产)。

客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直接或间接获得使用资产所产生的经济利益。

例如,通过使用、持有或转租资产。

使用资产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包括资产的主要产出和副产品(包括来源于这些项目的潜在现金流量)以及通过与第三方之间的商业交易实现的其他经济利益。

 

  如果合同规定客户应向资产供应方或另一方支付因使用资产所产生的部分现金流量作为对价,该现金流量仍应视为客户因使用资产而获得的经济利益的一部分。

例如,如果客户因使用零售区域需向供应方支付零售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对价,该条款本身并不妨碍客户拥有获得使用零售区域所产生的几乎全部经济利益的权利。

因为零售收入所产生的现金流最是客户使用零售区域而获得的经济利益,而客户支付给零售区域供应方的部分现金流量是使用零售区域的权利的对价。

 

  2.客户是否有权主导资产的使用 

  按照本准则第八条,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视为客户有权主导对已识别资产在整个使用期间的使用:

 

  

(1)客户有权在整个使用期间主导已识别资产的使用目的和使用方式; 

  

(2)已识别资产的使用目的和使用方式在使用期间前已预先确定,并且客户有权在整个使用期间自行或主导他人按照其确定的方式运营该资产,或者客户设计了已识别资产(或资产的特定方面)并在设计时已预先确定了该资产在整个使用期间的使用目的和使用方式。

 

  关于上述第一种情况,如果客户有权在整个使用期间在合同界定的使用权范围内改变资产的使用目的和使用方式,则视为客户有权在该使用期间主导资产的使用目的和使用方式。

在判断客户是否有权在整个使用期间主导已识别资产的使用目的和使用方式时,企业应当考虑在该使用期间与改变资产的使用目的和使用方式最为相关的决策权。

相关决策权是指对使用资产所产生的经济利益产生影响的决策权。

最为相关的决策权可能因资产性质、合同条款和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此类例子包括:

①变更资产产出类型的权利。

例如,决定将集装箱用于运输商品还是储存商品,或者决定在零售区域销售的产品组合。

②变更资产的产出时间的权利。

例如,决定机器或发电厂的运行时间。

③变更资产的产出地点的权利。

例如,决定卡车或轮船的目的地,或者决定设备的使用地点。

④变更资产是否产出以及产出量的权利。

例如,决定是否使用发电厂以及发电量的多少。

 

  某此决策权并未授权客户改变资产的使用目的和使用方式的权利,例如,在资产的使用目的和使用方式未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