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专题六 专题分类突破.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7125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5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专题六 专题分类突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6专题六 专题分类突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6专题六 专题分类突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6专题六 专题分类突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6专题六 专题分类突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专题六 专题分类突破.docx

《6专题六 专题分类突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专题六 专题分类突破.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专题六 专题分类突破.docx

6专题六专题分类突破

专题分类突破

类型一反应后溶质成分的探究

(2019·齐齐哈尔)某班同学为验证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向盛有碳酸钠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迅速用带导气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右侧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澄清溶液。

同学们对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忽略二氧化碳的影响)。

【提出问题】

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一:

CaCl2、NaCl、HCl

猜想二:

CaCl2、NaCl、Na2CO3

猜想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讨论】

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________是错误的。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一

成立

【反思拓展】

最终同学们确认了废液中溶质的成分。

若将废液直接排入铸铁管道引起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该废液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用“假设论证法”,即假设存在→设计实验→分析现象→验证结论(与假设一致则存在,与假设矛盾则不存在)。

复习过程中要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对酸、碱、盐、氧化物性质的规律性认识,答题时既要关注物质的化学性质,也要关注物质的物理性质。

分析模型

步骤一:

通读题干。

(1)根据题中信息“向盛有碳酸钠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迅速用带导气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石灰水的试管中”“右侧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推测,右侧试管中发生的反应是: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与水。

(2)实验结束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澄清溶液。

根据两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相互发生的反应来探究废液缸中的溶质的成分。

步骤二:

做出猜想。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三种物质互相发生反应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是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

CaCl2、NaCl;二是酸过量,溶质为:

CaCl2、NaCl、HCl。

猜想二中碳酸钠与氯化钙不能共存,故猜想二错误。

步骤三:

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结论“猜想一成立”可知,该实验中酸过量,则实验探究的目的是探究盐酸的存在。

故向其中加入锌粒或紫色石蕊溶液或碳酸钙等,观察现象。

步骤四:

反思拓展。

根据上述实验探究可知,该实验结束后废液呈酸性,若将该废液直接排入到铸铁管道引起的危害有:

污染地下水、腐蚀管道;其处理方法是用碱性溶液将其中和,处理达标后排放。

1.(2013·重庆A卷)李兴同学将BaCl2溶液与H2SO4溶液混合,得到一种浊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兴又将浊液过滤,并探究滤液的成分。

【提出猜想】

猜想1:

滤液里的溶质只有HCl;

猜想2:

滤液里的溶质有HCl和H2SO4;

猜想3:

滤液里的溶质有HCl和________。

【设计验证实验】

其中操作________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应该将药品更换成________(填序号)。

A.AgNO3溶液     B.BaCl2溶液     

C.NaHCO3固体     D.金属铝

2.(2015·重庆B卷)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李红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入试管A、B中,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1)实验1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________色。

(2)实验2中,若B盛装的是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反应。

(3)实验3中,李红同学向两支试管吹气,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无现象,为了探究吹气后B中溶质的成分,李红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

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2:

溶质只有碳酸钠

猜想3:

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

实验和结论: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取B中少量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后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几滴酚酞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呈现红色

猜想3成立

反思与评价:

老师评价李红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猜想________(填数字)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

如果要验证“猜想3成立”,必须更换试剂,将__________溶液换成__________溶液。

3.(2019·重庆一中二模)重庆一中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完成相关实验。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2)锥形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右侧烧杯中无气泡冒出后,同学们再次向锥形瓶中加入稀盐酸。

由于加入稀盐酸过多,锥形瓶内液体沿导管进入右侧烧杯中。

断开连接的导管,待其充分反应后,最终发现烧杯内的红色溶液变为无色溶液(不浑浊)。

该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什么?

猜想1:

NaCl       猜想2:

NaCl、CaCl2

猜想3:

NaCl、HCl、CaCl2猜想4:

NaCl、Na2CO3

①经分析,甲同学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有________(填序号)。

②为验证其余猜想,乙同学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内容

现象

结论

取样品少许于试管中,加入CaCO3粉末

_____________

猜想3成立

③丙同学认为还可以选择其他药品,也能得出猜想3成立的结论。

他可以选择的药品有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Cu(OH)2        B.NaOH        

C.Mg        D.AgNO3

④根据猜想3成立,推测整个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________。

(提示:

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4.(2019·岳阳)某化学课堂正在进行,以下是教学片段。

请你参与他们的学习并完成相关任务。

【演示实验】老师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加入NaHCO3粉末,点燃酒精灯,对试管预热后集中加热,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CO2。

继续加热至无气体产生后撤出导管,熄灭酒精灯。

【问题提出】实验后,同学们对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粉末产生了兴趣:

剩余粉末由什么物质组成?

【猜想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对固体粉末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

NaOH;猜想二:

NaOH和Na2CO3;猜想三:

Na2CO3。

【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方案一

取适量粉末溶于水后向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摇匀

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小明根据实验现象认为猜想一成立。

小组讨论后,大家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二

步骤一

取适量粉末溶于水后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________

猜想一不成立

步骤二

取步骤一的上层清液加入MgCl2溶液2~3mL

无明显现象

猜想三成立

【评价交流】小华认为步骤二也可以用MgSO4代替MgCl2,大家不同意他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请你总结上述实验成果,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9·孝感)超市出现了一种名为“污渍爆炸盐”的洗涤新产品,能在瞬间去除洗衣粉难以除去的多种顽固污渍。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产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阅读标签】本产品不含________,环保。

【查阅资料】①“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它是一种白色结晶颗粒,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盐和其他化合物。

②氢氧化镁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污渍爆炸盐”水溶液的成分是什么呢?

【作出猜想】猜想一:

Na2CO3和H2O2;

猜想二:

Na2CO3和NaOH;

猜想三:

Na2CO3、H2O2和NaOH。

【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污渍爆炸盐”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

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取适量①的溶液于试管中,先向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再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试管口

有大量气泡产生,木条复燃

含有__________

取适量①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________,振荡、静置

有白色淀产生

含有碳酸钠

取适量③的上层清液于试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镁溶液,振荡

清液中__________

不含氢氧化钠

【得出结论】猜想________正确。

请写出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9·菏泽)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利用盐酸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实验

请回答:

(1)写出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

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

NaCl

猜想二:

NaCl和CaCl2

猜想三:

NaCl、CaCl2和Na2CO3

猜想四:

________

【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________是错误的。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二不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_____________

猜想四成立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二物质变质的探究

(2019·南充节选)Ⅱ.小军同学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NaOH溶液试剂瓶口有一些白色固体,于是产生好奇心:

这白色固体是什么?

他为此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NaOH在空气中变质不会生成NaHCO3;

②CO2不溶解于饱和NaHCO3溶液中,也不与NaHCO3反应;

③Fe(OH)3呈红褐色,难溶于水;B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一:

是NaOH 猜想二:

是Na2CO3 猜想三:

________。

【实验探究】小军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正确

②过滤,在滤液中加入FeCl3溶液

无红褐色沉淀生成

【问题分析】实验操作①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实验操作②还有其他实验方案吗?

如有,请写出一种实验方案(必须指明试剂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提高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小军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对该白色固体的性质进行进一步探究:

【实验现象】A中有大量气泡产生,C中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白色固体是Na2CO3。

【分析与反思】小军在与老师进行交流后得知,自己所设计的实验存在一定的缺陷,他对自己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装置B中也能产生CO2。

写出装置B中产生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措施:

将浓盐酸换为稀盐酸。

根据题干信息进行合理地猜想,并能准确选用试剂,用规范的操作对提出的猜想进行验证。

 

分析模型

步骤一:

提出猜想。

对于此类试题,可以从没有变质、完全变质和部分变质三种情况入手。

没有变质:

溶质为NaOH;完全变质:

溶质为Na2CO3;部分变质:

溶质为NaOH和Na2CO3。

步骤二:

实验探究。

根据实验操作“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在加入足量BaCl2溶液”及实验结论“猜想二正确”可知,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操作①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的作用是检验并且除去碳酸钠,防止它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实验②是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存在,还可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不变色,则说明不含氢氧化钠。

根据【查阅资料】中“CO2不溶解于饱和NaHCO3溶液中,也不与NaHCO3反应”及实验操作图的信息可知,C中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步骤三:

分析与反思。

装置B中也能产生CO2的原因是:

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在装置B中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1.(2016·重庆B卷)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烧碱,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久置的工业烧碱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接着又向烧杯中继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甲同学立刻得出结论:

样品中还含有氯化钠,乙同学对该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不一定含有氯化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同学认为除了需要确认是否含有氯化钠外,还需要确认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于是,大家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另取少量样品溶解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硝酸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过滤、洗涤;

②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③向滤渣中加少量水后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由此判断,滤渣中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根据以上经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样品中无NaCl

B.样品中只有NaOH和Na2CO3

C.样品中无NaOH

D.样品中有Na2CO3、NaOH和NaCl

2.(2019·广安)中国医学著作博大精深,许多化学物质很早就出现在了我国医书中。

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绿矾(FeSO4·7H2O)的相关记载。

绿矾又名皂矾、青矾,性酸、凉、无毒,主要药用功能是除湿、解毒、收敛、止血。

(1)请写出铁与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欲用久置的硫酸亚铁溶液制备绿矾(FeSO4·7H2O)晶体,小明同学提出该硫酸亚铁溶液可能变质了,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①FeSO4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Fe2(SO4)3而变质。

②Fe2+在溶液中呈浅绿色,Fe3+在溶液中呈黄色。

③Fe3+的检验:

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加无色的KSCN(硫氰化钾)溶液,溶液会变为血红色。

【猜想与假设】猜想Ⅰ:

该硫酸亚铁溶液没有变质。

猜想Ⅱ:

该硫酸亚铁溶液已经变质。

【设计实验并验证】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2~3滴__________溶液

试管中溶液变成血红色

____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1】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________。

A.CuSO4、NH4Cl、Ba(OH)2

B.FeSO4、Na2SO4、KCl

C.FeCl3、NaOH、HCl

D.NaCl、MgSO4、KNO3

【实验拓展2】该实验小组继续查阅资料得知,单质铁能与硫酸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于是向上述久置的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写出其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三混合物成分的探究

(2018·重庆B卷)某未知气体X可能含有CO、CH4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同学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ⅰ)加热时,CH4能与CuO反应生成Cu、CO2和H2O;

(ⅱ)20℃时,Ca(OH)2和Ba(OH)2溶解度分别为:

0.165g,2.1g。

(1)仪器M的名称是________,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体X成分的猜想与探究

猜想1:

只有CO

猜想2:

只有CH4

猜想3:

既有CO又有CH4

①实验时,先往装置中通一段时间的N2,再通入气体X后加热,实验中有下列变化。

变化1:

A中玻璃管内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变化2:

B瓶增重

变化3:

C中出现浑浊

根据变化________(填“1”“2”或“3”),可知猜想1不成立。

②根据上述变化仍无法确定气体X的成分,还需要测定__________(填序号),并进行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a.实验前A中CuO的质量

b.B瓶增重的质量

c.C瓶增重的质量

(3)讨论和反思

①C中用Ba(OH)2溶液而不用Ca(OH)2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环保的角度,该装置还应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探究情景,物质组成成分类探究可以分为三种情景:

(1)单一成分(原试剂且忽略不参与反应的其他物质),这类情景主要考查物质的变质或者测定物质的含量。

(2)多组分分装,这类情景主要考查物质的鉴别。

(3)多组分混装,这类情景最复杂,固体、液体和气体混合物要具体分析。

组成成分类探究解题思路与反应后物质成分类探究解题思路相似,关键在于检验物质,只是这种类型中不再区分反应物和生成物。

分析模型

步骤一:

猜想与探究。

根据试题提供的物质,分析混合物中含有的成分是所提供的的一部分还是全部,确定混合物可能含有的物质,然后将题干所给定的物质自由组合,若由两种物质(A、B)组成,则可能的猜想有三种:

①只有A;②只有B;③既有A又有B。

步骤二:

实验验证。

针对气体混合物成分的探究:

常结合气体的性质探究,如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能使溶液变红或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溶液变浑浊等;或将某些气体转化为能与其他物质反应且产生明显现象的物质进行探究,如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1.(2019·荆州)现有一瓶无色溶液,溶质可能是KOH、K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①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K2CO3与Na2CO3的化学性质相似。

②K2CO3溶液呈碱性,BaCl2溶液、CaCl2溶液、KCl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向盛有少量样品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

____________

肯定含有K2CO3

(2)将操作

(1)后的试管静置,再向上层清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变红色

肯定含有____________

【评价反思】①甲同学提出操作

(1)加入的CaCl2溶液必须过量,其目的是证明K2CO3存在的同时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提出操作

(1)在溶液较浓时,没有K2CO3也能产生相同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议改加过量的BaCl2溶液,BaCl2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KOH和K2CO3的混合溶液敞口久置后可能变成K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9·北碚区指标到校)某燃料X在7.2g氧气中燃烧,得到9.2g混合气体(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混合气体的成分。

资料:

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②浓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1)通过混合气体后,A装置增重4.5g,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________。

(2)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混合气体中有CO。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称量B、C装置共增重3.3g,根据以上数据可确定燃料X中所含元素及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

类型四影响因素的探究——控制变量法

(2016·重庆A卷)为了比较铝与相同pH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快慢,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1)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________,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铝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3)实验过程中,发现铝与稀盐酸反应更加剧烈,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

试管Ⅰ中氯离子对反应起了促进作用;

猜想二:

试管Ⅱ中硫酸根离子对反应起了阻碍作用;

猜想三:

以上两种猜想同时成立。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向试管Ⅰ中加入少量________(填序号),向试管Ⅱ中加入少量________(填序号),作对比实验。

A.硫酸铜    B.氯化钠    C.硫酸钠    D.浓盐酸

(4)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