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武客专郑州至武汉段四电接口设计原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7009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26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武客专郑州至武汉段四电接口设计原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石武客专郑州至武汉段四电接口设计原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石武客专郑州至武汉段四电接口设计原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石武客专郑州至武汉段四电接口设计原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石武客专郑州至武汉段四电接口设计原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武客专郑州至武汉段四电接口设计原则.docx

《石武客专郑州至武汉段四电接口设计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武客专郑州至武汉段四电接口设计原则.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武客专郑州至武汉段四电接口设计原则.docx

石武客专郑州至武汉段四电接口设计原则

新建铁路

石家庄至武汉客运专线

郑州至武汉段

 

四电接口总体设计原则

 

2009年7月武汉

一、通用要求

(一)电缆槽

1.过轨管、槽采用材质、规格应满足与相关站前主体工程同设计寿命的要求,在寿命期内不应损毁。

2.混凝土电缆槽、电缆井均设置钢筋混凝土盖板,盖板应能承受一般养护维修车辆碾压。

3.线路两侧均设通信、信号及电力电缆槽,且路基、桥梁及隧道间相互贯通。

区间范围采用通信、信号电缆槽共槽、电力分槽形式,通信信号槽与电力槽中间采用隔板隔离。

车站范围通信信号电缆合槽,中间设隔板隔离,电力电缆槽单独分开。

信号电缆槽设于最靠近线路侧,由内至外依次为通信、电力电缆槽。

4.路基、桥梁、隧道设计的电缆槽(含过轨管、槽)及结合部要求平顺,弯曲时的半径不小于600mm。

5.电缆槽设置于路肩上,电缆槽内应考虑排水设施。

6.声屏障设置于电缆槽的外侧(见下图)。

电缆槽、声屏障设置位置示意图

(二)过轨管线埋设

1.从路基中过轨的通信、信号电缆,采用φ100mm镀锌钢管防护,过轨管道的顶面距轨面997mm。

从路基中过轨的电力电缆,采用镀锌钢管防护,过轨钢管内径不小于150mm,过轨管道的顶面距轨面不小于1000mm。

根据我院编制的《路基电缆槽及站后接口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图集》中I型、II型和III型电缆井构造图(石武客专郑武接口图集施(路)-11、14和17),过轨管预留孔距离电缆井顶面高差为825mm,路基地段过轨埋深应与电缆井保持一致,过轨管中心距埋深(以路肩为准)为825mm。

2.过轨管道与路基两侧设置的电缆井连接。

通信、信号合用电缆井应采用《路基电缆槽及站后接口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图集》中的II型电缆井,内净空长×宽×深一般为1.5m×1.2m×0.9m。

电力电缆井III型电缆井,内净空长×宽×深一般为1.8m×1.2m×0.9m。

3.过轨管道及电缆井的设置位置,必须避开线间集水井、接触立柱基础及其下锚基础的设置位置。

4.为减少过轨开挖地点,通信信号电缆尽量集中过轨。

通信、信号电缆过轨管道与电力电缆、接触网回流地线及供电线等强电过轨管道的距离不小于0.5m。

5.所有过轨管道预埋时,管道内应预留两根铁丝,以便后续电缆铺设。

6.路基上两侧通信、信号及电力电缆均需引入路基外牵引变电所、分区亭、变电所、AT所、开关站等电气化所亭,以及区间无线通信基站、无线直放站、区间信号中继站、线路所等区间通信机房,因此上述各类区间通信、信号机房及各类用电点处对应的路基处均应预留通信、信号及电力电缆过轨管道与电缆井,并预留双侧引下条件。

7.站内过轨管的埋设应结合站内排水设计进行,过轨管线的埋设不宜对站内排水产生较大的影响。

8.路基上的各种设备修建和埋设宜与路基同步施工,并不得因其设置而损坏和危及路基的稳固和安全。

(三)路基地段通信、信号电缆引下预留要求

(1)路基上通信、信号电缆引下至路基外信号中继站,当路基上通信、信号电缆需引入路基外的信号中继站时,通信、信号合用电缆井及边坡引下电缆槽;电缆从路肩上的电缆井中引出,顺路基边坡上的电缆槽引入路基坡脚电缆井中,再从电缆井引入信号中继站,路基边坡电缆槽采用预制C25(钢筋)混凝土,内宽500m,深200mm,并设C25钢筋混凝土槽盖。

电缆井应采用《路基电缆槽及站后接口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图集》中的II型电缆井,内净空长×宽×深一般为1.5m×1.2m×0.9m。

由于目前尚不能确定路基外的信号中继站的具体位置(左右侧),所有路基外的信号中继站处预留的通信、信号电缆过轨管道及路基两侧电缆井均要求预留信号电缆双侧引下的电缆槽及电缆井。

(三)信号电缆槽

信号系统在站内及线路沿线的信号电缆槽均需要在站前工程中沿线路两侧靠近轨道侧预先设置,电缆槽全线贯通。

电缆槽应采用水泥槽、水泥盖板,其每块盖板长度500mm。

应考虑排水措施,槽底部应预留出水孔及50m一处的接地电缆引入孔。

在路基、桥梁、路堑、隧道等各过渡段敷设电缆槽,要求不同线路形式的电缆槽应平顺连接,弯曲角度不小于120度。

区间路基地段信号电缆槽具体施工工艺见《路基电缆槽及站后接口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图集》。

二、与区间路基的接口

通信、信号及电力电缆槽共槽,设在路肩上。

其中通信、信号合设电缆槽(附盖板),槽净尺寸为:

350mm宽×300mm深。

电力电缆槽(附盖板)净尺寸为:

200mm宽×300mm深。

(一)通信专业

1.隧路间在路基范围适当位置,两侧路肩应设置通信电缆电缆井,并预留2根φ100mm过轨钢管连通,用于通信电缆过轨,并预留双侧引下条件。

2.路基地段GSM-R区间节点处(区间无线通信基站、无线直放站)和其前、后的各200m、400m处均预留过轨及双侧引下条件。

3.路基上通信电缆引下至路基外区间通信机房,当路基上通信电缆需引入路基外牵引变电所、分区亭、变电所、AT所、开关站等电气化所亭以及区间无线通信基站、无线直放站、等区间通信机房时,电缆从路肩上的电缆井中引出,顺路基边坡上的电缆槽引入路基坡脚电缆井中,再从电缆井引入各建筑物中,路基边坡电缆槽采用预制C25(钢筋)混凝土,内宽500mm,深200mm,并设C25钢筋混凝土槽盖。

电缆井应采用《路基电缆槽及站后接口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图集》中的I型电缆井,内净空长×宽×深一般为1.2m×1.2m×0.9m。

由于目前尚不能确定路基外的区间通信机房的具体位置,所有路基通信电缆过轨管道及路基两侧电缆井均要求预留通信电缆双侧引下的电缆槽及电缆井。

(二)信号专业

1.过轨及电缆井

原则上路基段双线并行段落信号电缆分走两侧,不设过轨钢管。

所有桥梁、隧道两端的线路两侧设置信号电缆电缆井。

对应中继站处,线路两侧路肩应设置电缆井,中继站一侧坡脚也应设置电缆井。

电缆井规格:

I型电缆井,净尺寸长1200mm×宽1200mm×深900mm,深度不小于过轨钢管底部埋深。

预埋过轨热浸缩钢管φ100mm×8沟通路肩两侧电缆井;从路肩电缆井至坡脚电缆井预埋过轨热浸缩钢管φ100mm×8,过轨管间距20~40mm。

坡脚处电缆井应高出地面200mm以防渗水,电缆井应预留通往中继站的电缆槽孔洞,净尺寸为400mm×400mm,孔底部距电缆井底部100mm以上。

过轨管与电缆井内壁平齐;过轨管打磨光滑,以保护电缆;过轨管内预设2根直径2mm的铁丝。

电缆槽及路肩上电缆井的排水由路基专业统一考虑。

坡脚处电缆井的底部考虑排水。

路基段中继站处电缆井及电缆槽设置见下图:

路基段中继站处电缆井及电缆槽

示意图

(三)电力专业

1.电力过轨与通信、信号及电气化电缆过轨相距5m左右。

2.当路基上电力电缆需引入路基外牵引变电所、分区亭、变电所、AT所、开关站等电气化所亭,以及区间无线通信基站、无线直放站、区间信号中继站、线路所等的供电点时,电缆从路肩上的电缆中引出,顺路基边坡电缆槽引入,路基边坡电缆槽采用预制C25(钢筋)混凝土,内宽500m,深200mm,并设C25钢筋混凝土槽盖。

3.过轨钢管管口打磨平整,管内预穿Ø4mm铁线2条,两端各预留1m,并用油麻或软布作临时封堵。

(四)接触网专业

1.接口工程项目

接触网路基段接口工程包括:

支柱及拉线基础和预留过轨管及手孔。

2.手孔、过轨预留断面示意图

具体的参见路基专业大样图。

3.接触网基础预留平面示意图

4.施工图表目录

(1)路基段接触网接口设计工点图《路基段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图》。

(2)接触网基础类型参照铁四院房建专业设计的《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类型分类见下表。

基础代号

法兰型号

适用范围

路基H型钢柱基础

LJ-A1

A

路堤

LJ-A2

路堤(桩基处理)

LJ-A3

路堑

LJ-A4

路堑(膨胀土)

LJ-A5

路堑(石质)

路基H型钢柱基础

LJ-B1

B

路堤

LJ-B2

路堤(桩基处理)

LJ-B3

路堑

LJ-B4

路堑(膨胀土)

LJ-B5

路堑(石质)

路基H型钢柱基础

LJ-C1

C

路堤

LJ-C2

路堤(桩基处理)

LJ-C3

路堑

LJ-C4

路堑(膨胀土)

LJ-C5

路堑(石质)

路基H型钢柱基础

LJ-E1

结构设计

路堤

LJ-E2

路堤(桩基处理)

LJ-E3

路堑

LJ-E4

路堑(膨胀土)

LJ-E5

路堑(石质)

路基硬横跨基础

LJ-Y3

结构设计

路堤、路堤(桩基处理)、路堑、路堑(膨胀土)、路堑(石质)

LJ-Y4

LJ-Y5

LJ-Y6

LJ-Y7

LJ-Y8

单拉线

LJLX-1

结构设计

路堤、路堤(桩基处理)、路堑、路堑(膨胀土)、路堑(石质)

双拉线

LJLX-2

(3)接触网过轨、手孔预留;

(4)接触网预留过轨管及手孔参见路基专业大样图。

5.施工注意事项

(1)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平面布置

①采用机械化施工的钻孔灌注桩基础,具体的预埋基础的设计及施工方案参见我院房建专业和地路专业施工设计说明。

②平面布置、施工工艺及误差应严格根据施工图要求进行,需要考虑与电缆槽距离的配合。

③根据分工要求,由土建施工单位负责完成与路基的一体化施工。

④正线接触网支柱跨距一般为50m,具体见路基段接触网接口设计工点图《路基段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图》,施工误差±1m。

拉线基础一般设置于距下锚支柱基础7m处,施工误差+1m,-0m。

⑤基础中心距线路中心距离为3.2m,施工误差-0m。

⑥接口工程的预留施工,应满足接触网支柱、拉线等各种法兰分类及受力条件要求和严格的施工误差要求。

⑦接触网基础均采用矩形螺栓布置方案,土建施工应采取工艺措施,严格控制施工精度,便于接触网专业的精确施工安装。

⑧正线两侧路基上接触网支柱基础预留接地端子,并与综合接地线连接。

具体见铁四院房建专业设计的接触网基础设计图纸。

(2)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施工:

①施工基础前应先根据地质情况严格按照《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规定选用相应的基础类型。

桩基施工应严格执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及国家有关施工验收有关规范和规定。

②施工中应严防支柱基坑内积水,以免基坑土体经水浸泡,土壤力学性质改变,影响施工质量,基坑一旦挖好后应立即浇捣基础。

(3)接触网预留过轨管及手孔

①由于信号专业扼流圈设置里程未确定,本专业预留过轨需待信号专业确定后再作调整;

②本专业预留过轨位置如与集水井设置位置冲突,请施工单位现场调整;

③本专业预留过轨、手孔中心距离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里程1.5m设置,预留方向以图示为准。

变电过轨距离接触网手孔外沿0.5m。

过轨及手孔预留大样图参见铁四院路基专业的相关设计大样图。

④电气化过轨采用PVC管,外包混凝土排管方案,如路基专业不设混凝土排管,则需采用高强度PVC管,如HDPE双壁波纹管或CFRP碳素螺旋管。

具体施工工艺及材质选用现场试验确定。

⑤所有过轨管道预埋时,管道内应预留两根φ2.0mm镀锌铁丝,以便后续电缆铺设。

接触网预留过轨管及手孔与支柱基础相对关系的平面示意如下:

接触网支柱

注:

在有接触网开关位置,距离远离接触网基础、距离接触网手孔外沿0.5m位置预埋牵引变电控制电缆过轨1处,预留要求同接触网过轨预留。

具体位置见接触网路基基础接口设计图。

(五)牵引变电专业:

在有接触网柱上隔离开关(电动)处需预留Ø100mm非磁性过轨管和电缆井以便穿电缆用。

三、与桥梁的接口

通信、信号及电力电缆槽共槽,设在桥面两侧的翼缘板上。

其中通信、信号合设电缆槽(附盖板),一般截面槽净尺寸为:

350mm宽×300mm深,接触网支柱处截面槽净尺寸为:

350mm宽×200mm深。

电力电缆槽(附盖板)一般截面净尺寸为:

650mm宽×300mm深,接触网支柱处截面净尺寸为:

200mm宽×200mm深。

(一)通信专业

1.凡设计要求有通信电缆上、下桥的位置,在相应箱梁端应设锯齿型槽口,或在梁体上设预留孔洞;相应梁体或桥墩上预埋滑行槽道以便于安装电缆爬架。

3.通信在2.5km以上桥梁每隔500米处;1~2.5km桥梁按预留点位置(见附表);以及500m以上的桥梁首尾墩均需要引下预留、梁端设置锯齿形槽口、箱梁及桥墩预留装设电缆爬架的条件,以便在桥梁相应位置,通信电缆引下至桥下设置的区间通信机械室(包括区间基站、区间直放站)。

4.所有区间桥梁地段,若信号(区间信号中继站)、电气化所亭(AT所、分区所、开闭所、牵引变电所等)设置区间桥梁引下的锯齿形槽口、电缆爬架,则应同时考虑配套的通信电缆引下的锯齿形槽口、箱梁及桥墩预留装设电缆爬架的条件。

5.若通信引下的桥墩设置在水道的防洪堤以内,可以取消该处梁端设置锯齿形槽口、箱梁及桥墩预留装设电缆爬架的条件,不设通信引下。

6.根据后续现场勘测确定的区间通信机房的具体位置,再确定以上预留通信引下条件的箱梁及桥墩是否装设电缆爬架。

(二)信号专业

1.凡设计要求有信号电缆上、下桥的位置,在相应箱梁端应设锯齿型槽口,或在梁体上设预留孔洞;相应梁体或桥墩上预埋滑行槽道以便于安装电缆爬架。

2.桥箱梁上预留信号中继站电缆上桥齿孔,桥墩处预留电缆上下桥爬架。

3、设置位置详见:

通桥“(2008)2322A”参考图的最新版本。

4、箱梁上电缆上桥锯齿槽口按“通桥(2008)2322A 电缆上桥构造图”的要求办理。

(三)电力专业

1.桥梁两端电缆与路基两侧电缆槽相连通,梁锯齿型槽口预留的目的是满足电缆上、下桥的需要。

2.凡设计要求有电力电缆上、下桥的位置,在相应箱梁端应设锯齿型槽口,或在梁体上设预留孔洞;相应梁体或桥墩上预埋滑行槽道以便于安装电缆爬架。

3.凡通信、信号、电气化预留锯齿孔及预留装设电缆爬架的条件桥墩墩台号处,在比之小一号或大一号处的墩台号处预留电力锯齿孔及预留装设电缆爬架的条件,以便电缆引上引下给通信、信号及电气化等用电设备供电。

4.电力在2.5km以上桥梁每隔500米、1~2.5km桥梁、500m以上的桥梁两端需要引下预留,梁端设置锯齿形槽口、箱梁及桥墩预留装设电缆爬架的条件,以便在桥梁相应位置,电力电缆引下至桥下设置的区间通信机械室(包括区间基站、区间直放站)、电力供电箱变。

5.当上述桥上预留电力锯齿孔间距大于500~800m及以上时,每隔500m左右桥梁端设置锯齿型槽口及桥墩预留装设电缆爬架的条件。

6.所有区间桥梁地段,若信号(区间信号中继站)、电气化所亭(AT所、分区所、开闭所、牵引变电所等)设置区间桥梁引下的锯齿形槽口、电缆爬架,则应同时考虑配套的电力电缆引下的锯齿形槽口、箱梁及桥墩预留装设电缆爬架的条件。

7.若电力引下的桥墩设置在水道的防洪堤以内,可以取消该处梁端设置锯齿形槽口、箱梁及桥墩预留装设电缆爬架的条件,不设电力引下。

8.根据后续现场勘测确定的区间电力机房的具体位置,再确定以上预留电力引下条件的箱梁及桥墩是否装设电缆爬架。

(四)接触网专业

1.接口工程项目

接触网桥梁段接口工程包括:

●支柱及拉线基础

●连续梁及箱梁电缆上网桥梁预留翼板下方槽道、上网孔及梁端锯齿槽,桥墩预留上网电缆固定槽道

●电气化接地钢筋网

2.预留断面示意图

详见:

通桥“(2008)2322A”参考图的最新版本。

3.预留平面示意图

4.施工图表目录

(1)桥梁段接触网接口设计工点图《XXXX桥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图》。

(2)标准梁的预留基础类型参见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的参考图。

序号

名称

型号

说明

1

桥H型钢支柱基础

QJ-A1

用于简支梁

2

桥H型钢支柱基础

QJ-A2

3

桥H型钢支柱基础

QJ-B

4

桥H型钢支柱基础

QJ-C

5

桥H型钢支柱基础

QJ-E

6

桥拉线基础

QJLX-1

7

桥H型钢支柱基础

QLJ-A1

用于连续梁

8

桥H型钢支柱基础

QLJ-A2

9

桥H型钢支柱基础

QLJ-B

10

桥H型钢支柱基础

QLJ-C

11

桥H型钢支柱基础

QLJ-D

12

桥拉线基础

QLLX-1

注:

特殊梁跨的预留基础待铁四院桥梁专业设计。

5.施工注意事项

(1)支柱及拉线基础

①正线接触网支柱基础均设置在桥梁面,土建施工应根据桥梁通用设计图要求,预留与接触网支柱法兰相容的地脚螺栓,以便于后期安装接触网支柱及下锚拉线。

②平面布置、施工工艺及误差应严格根据施工图要求进行。

③接触网基础中心距线路中心距离为3.15m,施工误差-0m。

④为便于桥梁标准化预制和施工,桥支柱基础一般位于桥墩附近,尽量避免设置在梁跨中部。

根据接触网平面布置及梁跨长度,一般接触网支柱基础位于距梁端4m、6m、8m处。

对于32米的连续标准简支梁,支柱基础的跨距一般为48.9m左右。

具体见桥梁段接触网接口设计工点图《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图》,施工误差±1m。

⑤拉线基础一般设置于距下锚支柱基础7m处,拉线基础中心至相邻线路中心距离与下锚支柱基础的中心位置相同,其至下锚支柱基础距离施工误差为+1m,-0m。

下锚拉线基础与下锚支柱基础位于同一片梁上,中间不得有伸缩缝隙,制梁、架梁时应根据接触网基础平面施工图,校核确认正确的安装方向。

同片梁上多支柱间距施工误差为+0.5m,-0m。

⑥接口工程的预留施工,应满足接触网支柱、拉线等各种法兰分类及受力条件要求和严格的施工误差要求。

⑦接触网基础均采用矩形螺栓布置方案,土建施工应采取工艺措施,严格控制施工精度,便于接触网专业的精确施工安装。

(2)电缆上网预留孔及锯齿槽

“上网电缆桥上预留孔”距离接触网支柱基础应≥1.5m设置,铁四院桥梁图纸中对此距离已作要求。

注意爬架预留需要同上网预留孔在一个方向,接触网5×φ100预留孔在桥墩大里程侧(小里程侧),墩台的爬架就要留在大里程侧(小里程侧),详见接口设计图中的标识。

牵引变电“控制电缆桥上预留锯齿孔孔”在上网桥墩两端的2片梁端设置。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1

上网电缆桥梁预留孔

5Xφ100

2

控制电缆桥上预留孔(桥梁端锯齿型槽口)

3

上网电缆桥墩预留槽道

4

上网电缆桥梁翼板下预留槽道

(3)电气化接地钢筋网

①桥梁的电气化接地钢筋网按客专通用图施工。

②接地钢筋应采用直径不小于Ф16的非预应力钢筋。

接地钢筋间的连接必须采用焊接的方式。

③桥上电气化接地钢筋网应与信号接地网统一协调实施。

(五)牵引变电专业

1.牵引变电所专业需要在桥上各个接触网上网开关、上下行并联开关、电分相处接触网分段隔离开关、车站处接触网分段隔离开关等处桥上预留3个φ80的孔,预留孔位于接触网上网支柱和设爬架桥墩间。

在预留孔位置最近桥墩和桥墩至预留孔处设置电缆爬架(接触网专业设置有电缆爬架时利用其爬架。

当该处桥墩为非旱桥桥墩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在附近桥墩设电缆爬架上桥,并沿桥底设电缆爬架至预留孔位置)。

2.牵引供电电缆在AT所、分区所、开闭所、牵引变电所等设置在桥下时在桥墩处设置电缆爬架。

四、与隧道的接口

通信、信号电缆合槽,设在侧沟的内侧,电力电缆槽设在侧沟的外测。

其中通信、信号电缆槽(附盖板),槽净尺寸为:

350mm宽×300mm深,电力电缆槽(附盖板)净尺寸为:

300mm宽×300mm深。

(一)通信专业

通信电缆井及过轨要求:

在隧道两侧每隔500m的避车洞底部设光电缆余长腔。

隧道内在部分地点需线路单侧设置通信(直放站)设备洞室,洞室空间为4m×2.5m×2.8m(宽×深×高),要求设置防盗门锁并作防水处理。

里程位置见附表。

通信设备洞室处需预留过轨的管材(Ф100mm),连接对侧隧道内通信电缆槽,管材、电缆槽及余长腔的。

弯曲半径不小于900mm。

(二)电力专业

1.各隧道进出口处及隧道内每隔250m避车洞处在轨道1m以下分别预埋Φ100管6根,连通隧道两侧电缆槽,隧道两侧电缆槽在隧道两端与路基两侧电力电缆槽相连通。

2.代家山隧道内DK1051+320,DK1051+570,设综合变电所洞室各一处。

3.黄龙寺隧道内DK1043+070、DK1045+820、DK1046+570、DK1048+570各设一处综合变电所洞室。

4.蒋家楼隧道内DK1071+150设综合变电所洞室一处。

5.木兰隧道内DK1117+920,DK1118+670,DK1120+170,DK1120+670设综合变电所洞室一处。

6.上述综合变电所洞室就近设于综合洞室内,综合变电所洞室尺寸为:

顺线路方向长5000mm×垂直线路方向6000mm×3200mm(宽×深×高),综合变电所洞室设防火、防盗门(宽×高:

2600mm×2800mm),综合变电所洞室应有严格的防水及防潮措施。

(三)接触网专业

1.接口工程项目

接触网隧道段接口工程包括:

●预埋槽道基础:

隧道内接触网悬挂安装、下锚安装、附加导线安装均采用预埋槽道的方案。

预埋槽道预留在隧道二次衬砌内,外露槽道面与二次衬砌表面平,槽道内部金属体应与二次衬砌内的接地钢筋网可靠连接。

具体方案由隧道专业进行施工预埋设计和土建预埋施工。

●电气化接地钢筋网

2.预留断面示意图

3.预留平面示意图

4.施工图表目录

(1).隧道接触网接口设计工点图《XXXX隧道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图》

(2)接触网预埋槽道基础通用图参照铁四院《隧道接触网槽道预留安装参考图》(图号:

郑武隧参06)

序号

接触网安装用途

型号

槽道位置

直形滑道

弧形滑道

槽道数量

1×2.5m

2×1.5m

间距0.6m

2×2.5m

间距0.6m

2×2.5m

间距0.4m

2×1.5m

间距0.4m

1

单支悬挂/附加导线悬挂

TYPE-A

拱顶

1

2

全补偿下锚

TYPE-C

侧面

6

2

3

中心锚结下锚

TYPE-D

侧面

2

4

无补偿下锚

TYPE-E

侧面

2

5

附加导线悬挂

TYPE-F

拱顶

1

6

附加导线对向下锚

TYPE-G

拱顶

1

(3)郑武客专《过轨、综合接地及电气化接地参考图》:

图号郑武隧参05。

5.施工注意事项

隧道内接触网悬挂装、下锚安装、附加导线安装均拟采用预埋槽道的方案。

预埋槽道预留在隧道二次衬砌内,外露槽道面与二次衬砌表面平,槽道内部金属体应与二次衬砌内的电气化接地钢筋网可靠连接。

具体方案由隧道专业进行施工预埋加强措施设计和土建预埋施工。

接触网在隧道内的预留需要配合隧道施工工艺,否则预留方案无法实施。

本线隧道施工采用隧道衬砌模板台车施工,因此隧道内接触网跨距应结合台车长度布置。

同时要考虑接触网设备安装净空要求,如悬挂下锚,腕臂安装等。

对一些特殊安装,需要在隧道壁上开孔安装的,必须严格按照接口要求进行。

(1)平面布置原则

①客运专线隧道内接触悬挂跨距40~50m,具体根据各隧道工点台车工作长度进行调整,且上下行悬挂点错开,接触悬挂下锚、附加导线对向下锚。

②附加导线在距离隧道口进出洞口平行段起点1.1m处(往隧道内方向)对向下锚,并在隧道口前两个悬挂点处进行换边悬挂;隧道内附件导线悬挂跨距<30m,并尽量与接触网吊柱预留滑道同时安装。

(2)施工工艺

槽道预埋施工方法采用衬砌台车模板开二次定位孔螺栓定位法。

建议施工工艺流程见施工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