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69166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高考地理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高考地理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高考地理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高考地理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

《届高考地理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

届高考地理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A组 基础题组

一、选择题

(2015·山东德州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图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读图,回答第1题。

1.图中(  )

A.①环节发生在地球软流层以上

B.②环节主要表现为岩浆活动

C.③环节发生在地球外部圈层

D.④环节可使地球表面温度降低

解析 根据岩石类型,①环节是变质作用,发生在地球软流层以上岩石圈,最可能是上地幔顶部部分,A对。

②环节是高温熔化,主要表现为岩石熔为岩浆的活动,B错。

③环节是冷却凝固,也发生在地球内部圈层,C错。

④环节是固结成岩,可使地球表面沉积物变成沉积岩,不会使地表温度降低,D错。

答案 A

(2015·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在干旱地区大山的山麓,某些风蚀洼地或干河洼地的底部,在岩石裸露的平坦地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尖角石块和砾石,其岩性与基岩一致,此称为岩漠。

读岩漠的地貌结构示意图,完成2~3题。

2.岩漠地貌的尖角石块和砾石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堆积作用B.风化、侵蚀作用

C.搬运、堆积作用D.固结成岩作用

3.图中干盐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

A.地势低洼,酸雨严重

B.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

C.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D.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量大

解析 第2题,根据材料分析,岩漠出现在干旱区,在风蚀洼地或干河洼地底层有尖角石块,说明表层泥沙被搬运走,并不会受风化和侵蚀作用,因岩性与基岩一致,说明发生堆积作用。

第3题,干盐湖多分布在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的地区,故选C项;酸雨和喀斯特地貌分布在湿润区,A、B错;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量大易出现土壤盐渍化。

答案 2.C 3.C

(2015·河北邯郸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翡翠玉石是矿物在高温、极高压力条件下(岩浆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变质形成的。

翠玉白菜(下左图)是用翡翠雕刻成的工艺品,它是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下右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4~6题。

4.这件翠玉白菜工艺品与右图中岩石类型相同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岩层年代不同

②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地质作用的差异

③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经历了下降运动

④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伴随着图中褶皱的产生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6.图中岩石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⑦-④-②-①B.①-②-③-④

C.③-②-①-⑤D.②-④-⑤-⑥

解析 第4题,根据题目信息“翡翠玉石是矿物在高温、极高压力条件下(岩浆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变质形成的”可知,翠玉白菜为变质岩。

③岩石靠近岩浆岩,容易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C正确。

第5题,a、b为背斜和向斜构造,其形成是地质作用的差异;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表面有沉积岩分布,说明其地势较低,故而经历了下降运动。

D正确。

第6题,根据沉积岩下层岩层形成时间早于上层岩石年龄可知,⑦岩层形成时间早于④岩层形成时间;根据岩浆岩侵入关系可知,②岩层早于①岩层,而且②、①整体晚于⑦、④岩层形成时间,A正确。

答案 4.C 5.D 6.A

(2015·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三期中考试)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C.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亚欧板块

8.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图示依次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①

解析 第7题,根据板块分布状况,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为印度洋板块,乙为非洲板块,B正确。

第8题,M为红海,是板块生长边界,N为地中海,是板块消亡边界,结合选项可知,D正确。

答案 7.B 8.D

(2014·广东珠海二模)读图,回答9~10题。

9.我国主要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变化可能是由于(  )

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B.河流沿岸大规模挖沙

C.修建水库数量增多D.近十年降水持续偏多

10.据图推断,近年我国(  )

A.滨海盐碱化趋势减弱B.台风破坏程度明显降低

C.沿岸湿地的面积缩小D.河口附近海岸侵蚀后退

解析 第9题,图中显示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呈下降趋势。

总输沙量与河流搬运能力和河流含沙量呈正相关,则总输沙量减少的可能原因是河流水量减少导致的搬运能力下降、或植被覆盖率提高导致的水土流失减轻、或河流流域内修建水库拦截了部分沙源。

故C正确。

第10题,图中显示河流总输沙量减少,则河口沉积作用减轻、海水侵蚀作用加强;另外从海平面上升角度看,海岸后退。

答案 9.C 10.D

(2013·河南濮阳联考)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乙和丁

12.图中乙和丁地貌景观成因分别是(  )

A.流水堆积作用;风力堆积作用

B.冰川侵蚀作用;海水侵蚀作用

C.流水化学溶蚀作用;流水机械侵蚀作用

D.火山喷发作用;冰川侵蚀作用

解析 第11题,甲地貌为火山,火山喷发为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现象,属于内力作用;丙地貌为褶皱,褶皱是地壳的水平运动使岩层弯曲变形而形成的,也属于内力作用。

第12题,乙地貌为峰林,峰林为喀斯特地貌,它是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的,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丁地貌是呈“V”字形的峡谷,它是由河流侵蚀作用而形成的,以机械作用为主。

答案 11.C 12.C

二、非选择题

13.(2014·吉林长春模拟)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结合下列新疆的景观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按照内、外力作用把图中地貌景观进行分类。

(2)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简述其形成原因。

(3)结合图中信息,比较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在形成原因上的异同点。

解析 第

(1)题,吐鲁番盆地是断裂下陷形成的,天山山脉是板块挤压形成的,都与内力作用有关;而雅丹地貌、沙丘地貌的形成与风力有关,属于外力作用。

(2)题,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是典型的地堑盆地,由岩层断裂下陷而成。

第(3)题,雅丹地貌也叫沙蚀丘或风蚀丘,是一种典型的风力侵蚀地貌;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典型地貌。

答案 

(1)吐鲁番盆地和天山山脉是内力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2)吐鲁番盆地是由岩层断裂下陷而成。

(3)相同点:

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力有关。

不同点:

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的结果。

14.(2015·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三期中考试)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假如你作为一位地质工程师,试对下列问题作一些简要分析。

(1)图示地质构造类型有:

甲________,乙________。

(2)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褶皱构造上覆盖有岩石是由___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据此,可推断这一地区的地壳运动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想打一眼深水井,应该选择在________地;钻探石油应该选择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根据岩层弯曲状况可知,甲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乙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2)题,甲地为背斜,其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

褶皱构造上覆盖有岩石是沉积岩,其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所以结合整体岩层分布可知,该地先是地壳运动使岩层产生褶皱,地面隆起或凹陷,接受外力侵蚀,后来地壳下沉,接受外力沉积。

第(3)题,根据所学地质构造知识可知,背斜顶部受张力的影响,所以在背斜地区修建地下隧道,岩层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这样有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背斜还是良好的储油和储气构造,而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答案 

(1)背斜 向斜

(2)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 外力沉积 先是地壳运动使岩层产生褶皱,地面隆起或凹陷,接受外力侵蚀,后来地壳下沉,接受外力沉积

(3)甲 上拱的岩层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 乙甲岩层上拱,容易形成储油构造,且其中的隔水层能防止石油、天然气挥发,有利于其富集

B组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2015·山东济南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东非大裂谷宽约几十至二百公里,深达1000至2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

读图完成1~2题。

1.对图中所呈现岩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

B.受到了明显的水平挤压作用

C.不会含有化石

D.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

2.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的是(  )

解析 第1题,图中可看出,东非大裂谷两侧岩层有明显层理结构,为沉积岩,沉积岩中含有化石,C、D错。

沉积岩出露于地表,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A正确,东非大裂谷受水平拉张作用形成,B错。

第2题,东非大裂谷的地质构造是断层,A正确。

B、C为褶皱,错。

答案 1.A 2.A

(2015·四川成都高三期中考试)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3~4题。

3.下列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为(  )

①断层的发生 ②砂岩沉积 ③页岩沉积 ④岩浆的侵入

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

A.①②③④⑤B.③②①④⑤

C.⑤③②④①D.⑤③④②①

4.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页岩因属于变质岩而不可能含有化石

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砂岩属于沉积岩

C.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D.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是上升隆起的

解析 第3题,根据图中岩层分布状况可知,该地最早形成了石灰岩,石灰岩受外力侵蚀后又出现了页岩的沉积,后又发生了砂岩的沉积。

之后,又发生了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了花岗岩。

最后,发生了断层使石灰岩、页岩、砂岩、岩浆岩都发生断裂错位。

C正确。

第4题,图中石灰岩、砂岩、页岩均为沉积岩,花岗岩为岩浆岩中的侵入岩。

断层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C正确。

答案 3.C 4.C

(2015·山东临沂高三第二次联考)一队登山爱好者在海拔4012米的某山(75°E,72°55′S)的山麓发现了一些形状奇特的岩石,读图回答5~6题。

5.形成图中岩石形态的外力作用有(  )

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风力作用

C.地壳抬升、风力作用D.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6.下列有关该山所在地区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降水的水汽多来自于大陆内部

B.地表水运动速度慢,有利于其下渗

C.年降水量小,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

D.地表水缺乏,沙漠广布

解析 第5题,从经纬度判定此山在南极洲,从图中岩石形态可以判断要受到冰川作用、风力作用,D正确。

第6题,南极洲形成降水的水汽多来自于周围海洋,A错误;因是冰川地貌,所以地表水下渗很少,B错误;南极洲年降水量小,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C正确;地表水不缺乏,D错误。

答案 5.D 6.C

(2015·山东济宁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下图为我国两区域景观图。

读图,回答7~8题。

7.塑造甲、乙两区域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流水侵蚀、流水堆积B.流水侵蚀、流水搬运

C.流水堆积、流水搬运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8.图中(  )

A.甲区域河流流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B.甲区域自然植被种类比乙区域多

C.秋夜乙区域河面附近上升气流较强

D.冬季两区域河段的含沙量均较大

解析 第7题,甲图中河流水流平缓,河运繁忙,应是下游冲积平原地区,外力作用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

乙图中谷深流急,位于上游地区,以流水侵蚀为主。

D对。

第8题,甲区域河流流量主要受降水量影响,与气温变化关系不大,A错。

甲区域地形平坦,相对高度小,自然植被种类比乙区域少,B错。

秋夜乙区域河面降温慢,附近上升气流较强,C对。

冬季两区域河段的含沙量均较小,D错。

答案 7.D 8.C

(2014·湖北武汉一模)图乙是我国某石灰岩分布广泛地区的等高线图,图乙中A河流被称为“白水河”,人们发现这条河流的底部呈乳白色;而B河流被称为“黑水河”,人们发现这条河流的底部沉积了大量黑色的淤泥。

图甲是图乙中M处天然形成的碳酸钙沉积作用形成的水池,并且还在不断地增多和长大,科学术语被称为“钙化池”,钙化池光滑平整,水平如镜,清澈见底。

据此回答9~11题。

9.图中M处钙化池形成的碳酸钙来源于(  )

A.A河流B.B河流C.C山脊D.D河流

10.从钙化池的形成中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池的外边缘流速较池内小 ②池的外边缘较池内流速大

③池内沉积作用快于池的边缘 ④池的边缘沉积作用快于池内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1.科学家们将钙化池的边缘切开研究发现,其边缘呈层状结构,层状结构呈白色与黄色相间分布,厚薄不一。

进一步分析研究发现白色的是碳酸钙,而黄色的则是泥土。

据此推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区域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②碳酸钙沉积层越厚,说明该时期降水越少 ③泥土颗粒的大小可以反映当地降水强度大小 ④上述现象在西欧发现的可能性较大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解析 第9题,图中B河全程等高线较稠密,河流流速快,主要表现为外力侵蚀,大量碳酸钙被带到M处,由于流速变慢而沉积;而A河上游流速快、下游流速慢,碳酸钙可能在图中A处沉积。

故M处钙化池中的碳酸钙来源于B河流。

第10题,图中显示池内沉积明显,特别是池的内边缘沉积更明显,一般沉积明显之处的流速较慢,故②④正确。

第11题,钙化池沉积层厚度与河流带来的碳酸钙多少有关,而碳酸钙多少又受水量影响,故厚薄不一说明降水不均匀,可排除①④;泥土颗粒越大说明降水强度越大。

答案 9.B 10.B 11.D

二、非选择题

12.(2014·山东青岛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左图为缅甸翡翠玉主产区分布示意图。

该地的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

采玉期集中在每年十月至次年四月。

清代主要是人工采集河床上的翡翠石料(也称水石,如右图),现在则使用大型机械采掘。

(1)根据资料推测乌尤河“水石”的形成条件。

(2)分析“水石”采集集中在每年10月到次年4月的原因。

解析 第

(1)题,“水石”是翡翠石料,翡翠是岩浆岩经高压变质形成,可从岩浆岩、变质岩成因分析;在河床上形成如图水石,还需经过流水的外力作用。

(2)题,从气候对河流水量影响角度分析。

答案 

(1)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岩浆侵入,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外力侵蚀、搬运、沉积。

(2)热带季风气候,6~9月是雨季,河水流量大,易搬运玉矿碎块堆积在河床上;10月至次年的4月是旱季,水位低,玉石显露,便于采石。

13.(2013·四川成都联考)阅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该地质构造的中心和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是__________。

乙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丙处可能容易形成__________地貌,丁地的地貌是__________。

(2)图中河流a处河段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准备在a~b河段建设水电站,试分析有利和不利条件。

(4)从图中H地,分别沿所在经线走到南极点,沿所在纬线绕地球一圈,所经历的板块数(  )

A.相同B.相差1块

C.相差2块D.相差3块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丙处有流水侵蚀地貌,丁处是流水堆积地貌

B.a~b间的地形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C.a、b处的地貌只分布在湿润地区

D.H地冬季温暖,原因是周围山地阻挡了冷空气

E.图中区域易发生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解析 第

(1)题,向斜、断层等地质构造及形成的地形读图可知。

(2)题,据经纬网判断河流位置,以及河道的侵蚀差异可判断河流的流向。

第(3)题,水电站的建设要从河流的水量和落差,以及建设的工程量、地质条件等方面来分析,水量受气候的影响,落差、工程量受地形的影响明显。

第(4)题,要熟悉板块的分布。

第(5)题,丁处是峡谷,是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a~b间的山地是受内力作用隆起而形成的;a、b处的峡谷地形是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不仅仅分布在湿润地区;四川盆地冬季较同纬度地区温暖与北面的秦巴山地的阻挡有关;图中区域台风影响较小。

答案 

(1)向斜 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断层 喀斯特 峡谷 

(2)从南向北流

(3)有利条件:

该河段流经亚热带季风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河流流经山地峡谷地区,落差大。

不利条件:

地形复杂、崎岖,附近有喀斯特地貌分布,工程难度大。

(4)C (5)BD

考查角度一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结合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图甲)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乙),回答1~2题。

1.(原创)图甲中A处的地形及对应的地质构造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山地、背斜B.谷地、背斜

C.山地、向斜D.谷地、向斜

2.(原创)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覆盖在地表的火山灰可转化成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为图乙中的(  )

A.aB.b

C.cD.d

解析 第1题,图中河流的支流发源于A地,说明其地势高,为山地;结合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可知,A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

第2题,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覆盖在地表的火山灰沉积在地表,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压紧固结成岩作用,可转化为沉积岩。

图乙中a为沉积岩,b为变质岩,c为岩浆岩,d为岩浆。

选项A正确。

答案 1.C 2.A

考查角度二 影响地表形态的内、外力因素

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和南天山山脉之间的赤沙山中分布有我国最大的盐丘,下列图甲为盐丘形成示意图,图乙为盐丘上独具特色的“石芽”。

读图完成3~4题。

3.有关盐丘成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岩层受张力作用裂开导致盐丘沿裂隙溢出

B.盐层因上覆的岩层被风化剥蚀而露出地表

C.盐丘“刺穿”上覆岩层溢出后向低处流动

D.受到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的影响

4.“石芽”的形成过程类似于(  )

A.峰林B.冲积扇C.沙丘D.风蚀柱

解析 第3题,盐丘是一种重要的储油构造。

含盐层岩石密度小,上方岩层密度较大,上层岩石因重力(或压力)变化而产生含盐层岩石向上的流动,刺穿或部分刺穿上覆岩层,使上覆岩层拱起形成盐丘。

以下因素均可引起含盐层向上流动:

上覆岩层的厚度不等;地表差异剥蚀作用造成上覆岩层的重压不等;水平挤压可能造成的盐层轻微褶皱等。

盐层一旦开始流动,上覆岩层就会向上拱起。

拱起处是有利于外力侵蚀作用进行的地段,从而导致上覆岩层减薄减重,促进盐层进一步向上流动,使盐表面更加起伏不平。

如此往复循环,盐层就不断上涌,最后甚至刺穿上覆岩层,形成盐丘。

因此含盐层上覆岩层开裂是含盐层向上流动的结果,不是导致含盐层向上流动的原因。

第4题,盐丘表面的“石芽”是难溶性物质,易溶于水的盐类已被淋失。

故其形成类似于流水侵蚀作用下的峰林。

答案 3.A 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