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澧县张公庙镇中学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一及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6853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8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澧县张公庙镇中学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一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湖南省澧县张公庙镇中学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一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湖南省澧县张公庙镇中学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一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湖南省澧县张公庙镇中学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一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湖南省澧县张公庙镇中学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一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澧县张公庙镇中学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一及解析.docx

《湖南省澧县张公庙镇中学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一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澧县张公庙镇中学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一及解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澧县张公庙镇中学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一及解析.docx

湖南省澧县张公庙镇中学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一及解析

湖南省澧县张公庙镇中学2015-201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一)及解析

解答题(共10小题)

1.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活动与探究一】用对比实验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一

实验二

(1)实验一中振荡3个矿泉水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其中变浑浊的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对比A瓶与      (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2)实验二观察到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      ,结论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活动与探究二】用变量控制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三

实验四

(3)实验三目的是探究      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实验四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该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温度和      .

【活动与探究三】定量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五

(4)实验五中,反应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装置一比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      ;

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0mL

20mL

12mL

      

定量实验操作中易产生误差,如果反应前气球中存在气体(其量小于注射器内的空气),而实验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读数,导致实验测得结果      (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2.某化学小组对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有关性质,进行了相应探究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及下面实验,回答问题:

(1)溶解性对比实验

将已收集满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两支相同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呈现图1所示现象的原因是

①      ;②      .

(2)化学性质的对比

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分别进行如图2实验(部分装置已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与D现象接近;B与E现象相同;C与F现象差异很大,C仍为红色,F红色逐渐褪去.

①D装置内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E装置内的实验现象是      ;

③鉴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方法是      .

(3)实验反思:

①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相同之处是      .

A.能溶解于水B.能与水反应

C.是有毒的气体D.与Ca(OH)2反应的产物中有难溶于水的物质.

②若将一定的活性炭投入到装置C中的试管内,红色也可褪去,它与F的原理区别是      .

 

3.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铁生锈条件.

已知:

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分液漏斗

锥形瓶

A

B

用品

实验1

稀盐酸

大理石

紫色干燥

石蕊纸花

紫色潮湿

石蕊纸花

实验2

H2O2溶液

MnO2

干燥铁粉

潮湿铁粉

(1)实验1: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若      ,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

(2)实验2: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若      ,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

(3)实验3:

利用此装置,分液漏斗及锥形瓶中的药品同实验2,设计实验研究燃烧的一个条件,你的方案是      .

 

4.回顾以往化学学习过程中精彩的探究过程,有利于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化学复习课上,我们围绕“CO2与H2O发生了反应的实验探究”再次展开了讨论.

(1)再现问题情景:

老师向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滴加了几滴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成了红色.

提出问题:

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成了红色的呢?

猜想:

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可能含有的成分是      .

(2)回顾探究历程:

填写相关空白(小纸花被紫色石蕊试液浸泡后晾干).

(Ⅱ)喷稀水

(Ⅲ)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

(Ⅳ)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实验

结论

      

      

      

(3)王智同学说“综合以上三个实验结论足以说明:

      ”.但她回忆说:

老师在课堂上还给我们展示了两个实验,这两个实验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的呢?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喷稀醋酸

      

      

(Ⅴ)喷稀盐酸

(4)结合以上的5组实验综合分析我能得出结论:

二氧化碳和水不仅发生了反应,且生成了      .

(5)我能写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下面二个实验采用对比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究.

(1)用实验一图1所示装置进行二氧化性质的探究.

当长颈漏斗中的稀盐酸与锥形瓶中的大理石接触后,有大量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用实验二图2所示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

在D处放二氧化锰,E处放木炭,F中装澄清石灰水.为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进行如下实验:

①打开K,用注射器注入一定量氮气,在E处点燃酒精灯加热木炭,木炭不燃烧,此操作目的是      .

②一段时间后,用注射器注入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同时打开K,D处产生气体,D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木炭不燃烧,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在E处点燃酒精灯,观察到木炭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操作目的是      .

 

6.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了反应.

某实验小组用塑料矿泉水瓶和集气瓶收集了若干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并准备了一些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小花,进行如下实验:

Ⅰ.在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小心加入

的蒸馏水,拧紧瓶盖充分振荡,塑料瓶变扁;

Ⅱ.取Ⅰ中瓶内液体喷到紫色的干燥的小花上,小花立即变红;

Ⅲ.变红的小花放在酒精灯上方小心烘烤片刻,红色小花又变成紫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中同学们一致认为塑料瓶变扁的原因是瓶中的二氧化碳减少了,在进一步思考气体变少的原因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你认为可能是:

      或      ;

(2)针对实验Ⅱ小花变红的事实,同学们提出三种猜测:

①二氧化碳能使石蕊变红;②水使石蕊变红;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的物质能使石蕊变红.

于是设计实验,最后证明使石蕊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而是它们反应生成的一种新的物质,请你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      

      

使石蕊变红的不是水

②      

      

使石蕊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

(3)实验操作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7.

(1)小王用图1所示的装置对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进行探究.

观察到的现象是      .

实验的结论是      .

(2)【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否支持燃烧?

【猜想假设】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查阅资料】

①氧化镁、氢氧化镁均是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②MgO+2HCl═MgCl2+H2O

③MgCl2+2NaOH═Mg(OH)2↓+2NaCl

【实验探究】

①图2中镁带剧烈燃烧,冒白烟,有黑色固体生成,并放出大量的热.

②为检验生成物的成分,做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化学方程式

向放有生成物的广口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有黑色固体.

Ⅰ:

将黑色固体收集、洗涤、干燥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a:

黑色固体燃烧,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

b:

黑色固体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Ⅱ: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

开始      ,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d:

白烟的成分是      .

③为了回收Ⅱ中的白色沉淀,证明沉淀完全的实验方法是      (要求写出步骤、试剂、现象和结论).

【反思提高】实验室中由某些活泼金属引起的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应用细沙灭火.

 

8.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需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如图是老师提供的相关的一些装置.

(1)仪器名称:

①       ②      

(2)A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收集装置”应选      (填字母代号)

(4)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5)甲同学将燃烧着的钠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钠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内壁上附着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固体可能是什么呢?

【进行猜想】你认为黑色颗粒是      ,甲猜想白色固体可能是①氧化钠②氢氧化钠③碳酸钠④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物.甲的猜想中,一定错误的是      ,你的判断依据

是      .

【查阅资料】Na2O+H2O=2NaOHCaCl2溶液呈中性,无色

【进行实验】方案1: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内,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振荡,固体全部溶解,再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甲的结论:

白色物质为氧化钠.

方案2:

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固体全部溶解,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再向滤液里滴加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请你帮助甲作出相应的结论:

白色物质为      .

【反思与评价】小芳同学认为方案1中甲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6)【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7)【拓展延伸】乙同学在实验中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是否可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呢?

请你替他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合理的解释:

      .因为      .

(8)不考虑混入的空气,若要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应在      和      (填字母代号)之间补充一个洗气瓶,瓶内应盛a饱和石灰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三者中的      (填字母).

(9)【正误】细心的你一定能发现粗心老师一个错误      (文字叙述).

 

9.同学们利用装修后剩下的大理石碎片进行相关实验.

(1)一位同学设计了装置A制取CO2,该装置能通过上下移动穿过橡胶塞的粗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大理石碎片应放在      中,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根据气体制备的一般原则,A中的粗铜丝能否用铁丝代替      (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

(2)浓H2SO4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可作为干燥剂除去某些气体中的水份.如用装置B干燥CO2,则CO2应从      (填字母)端口通入.

(3)如用装置C收集CO2,则CO2应从      (填字母)端口通入.

(4)装置D用于通入CO2将水压入量筒中以测量CO2的体积,植物油的作用是      .

 

10.某兴趣小组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并验证CO2的性质.

(1)下图是实验室制备CO2的装置图.该装置的特点是:

打开弹簧夹,大理石和盐酸接触,发生反应.关闭弹簧夹后,稀盐酸被反应产生的CO2气体压回长颈漏斗,与大理石分离,停止反应.用该装置制备CO2,可起到节约药品和使用方便的效果.下面A,B,C.D4套装置中,哪些可以产生与该装置相同的效果?

      (填写编号).

(2)在确认装置气密行良好后进行实验.把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对此展开探究:

(3)【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水没有变浑浊?

(4)【猜想与验证】

甲同学认为可能澄清石灰水已变质.他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向其中吹气,现象是      ,说明澄清石灰水没有变质.

乙同学认为制得的CO2中可能有HCl气体.他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      ,他用试管取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再通入制得的气体,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他得出结论是CO2中混有气体.

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实验证明: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CO2中混有HCl气体

【反思与评价】丁同学认为既然用稀盐酸制得的CO2不纯,为何不用H2SO4代替盐酸.请问丁同学的想法对吗?

      ;理由是      .

 

湖南省澧县张公庙镇中学2015-201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一)参考解析

解答题(共10小题)

1.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活动与探究一】用对比实验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一

实验二

(1)实验一中振荡3个矿泉水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其中变浑浊的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对比A瓶与 C (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2)实验二观察到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 干燥的石蕊试纸无变化,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结论是 CO2+H2O=H2CO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活动与探究二】用变量控制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三

实验四

(3)实验三目的是探究 温度 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实验四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该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温度和 溶质、溶剂的质量相等 .

【活动与探究三】定量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五

(4)实验五中,反应的原理为 2Cu+O2

2Cu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装置一比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 装置一中氧气反应的更充分 ;

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0mL

20mL

12mL

 16% 

定量实验操作中易产生误差,如果反应前气球中存在气体(其量小于注射器内的空气),而实验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读数,导致实验测得结果 偏小 (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思考与分析: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

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对比实验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一中振荡3个矿泉水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其中变浑浊的瓶内发生的反应是: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对比A瓶与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实验二观察到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

干燥的石蕊试纸无变化,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实验三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

实验四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该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温度和溶质、溶剂的质量相等;

实验五中,反应的原理为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装置一比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装置一中氧气反应的更充分;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6%;定量实验操作中易产生误差,如果反应前气球中存在气体(其量小于注射器内的空气),而实验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读数,导致实验测得结果偏小,因为冷却以后,注射器推进的少了.

解:

(1)用对比实验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一中振荡3个矿泉水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其中变浑浊的瓶内发生的反应是: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对比A瓶与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故答案为:

Ca(OH)2+CO2=CaCO3↓+H2O;C;

(2)实验二观察到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

干燥的石蕊试纸无变化,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故答案为:

干燥的石蕊试纸无变化,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CO2+H2O=H2CO3;

(3)实验三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实验四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该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温度和溶质、溶剂的质量相等;故答案为:

温度;溶质、溶剂的质量相等;

(4)实验五中,反应的原理为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装置一比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装置一中氧气反应的更充分;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6%;定量实验操作中易产生误差,如果反应前气球中存在气体(其量小于注射器内的空气),而实验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读数,导致实验测得结果偏小,因为冷却以后,注射器推进的少了;故答案为:

2Cu+O2

2CuO;装置一中氧气反应的更充分;16%;偏小.

2.某化学小组对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有关性质,进行了相应探究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及下面实验,回答问题:

(1)溶解性对比实验

将已收集满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两支相同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呈现图1所示现象的原因是

① 二者都能溶于水 ;② 二氧化硫比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大 .

(2)化学性质的对比

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分别进行如图2实验(部分装置已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与D现象接近;B与E现象相同;C与F现象差异很大,C仍为红色,F红色逐渐褪去.

①D装置内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H2O+SO2=H2SO3 ;

②E装置内的实验现象是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③鉴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方法是 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若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硫,若溶液仍为红色,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

(3)实验反思:

①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相同之处是 ABD .

A.能溶解于水B.能与水反应

C.是有毒的气体D.与Ca(OH)2反应的产物中有难溶于水的物质.

②若将一定的活性炭投入到装置C中的试管内,红色也可褪去,它与F的原理区别是 活性炭是运用了它的吸附性,属物理变化,而装置C是运用二氧化硫与品红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

思考与分析:

本题能使同学们体会到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通过实验分析可知:

将已收集满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两支相同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呈现图1所示现象的原因是:

二者都能溶于水;二氧化硫比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大;D装置内是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E装置内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白色沉淀和水;由实验的现象可知,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二氧化碳不能使其褪色,因此鉴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方法是:

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若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硫,若溶液仍为红色,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相同之处是:

都能溶解于水,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都与Ca(OH)2反应的产物中有难溶于水的物质,但是二氧化碳没有毒;活性炭与二氧化硫都能使品红褪色,原理不同,区别是:

活性炭是运用了它的吸附性,属物理变化,而装置C是运用二氧化硫与品红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解:

(1)通过实验分析可知:

将已收集满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两支相同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呈现图1所示现象的原因是:

二者都能溶于水;二氧化硫比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大;故答案为:

①二者都能溶于水;②二氧化硫比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大

(2)D装置内是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E装置内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白色沉淀和水;由实验的现象可知,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二氧化碳不能使其褪色,因此鉴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方法是:

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若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硫,若溶液仍为红色,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

①H2O+SO2=H2SO3;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③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若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硫,若溶液仍为红色,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相同之处是:

都能溶解于水,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都与Ca(OH)2反应的产物中有难溶于水的物质,但是二氧化碳没有毒;活性炭与二氧化硫都能使品红褪色,原理不同,区别是:

活性炭是运用了它的吸附性,属物理变化,而装置C是运用二氧化硫与品红溶液发生化学反应;故答案为:

①ABD②活性炭是运用了它的吸附性,属物理变化,而装置C是运用二氧化硫与品红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3.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铁生锈条件.

已知:

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分液漏斗

锥形瓶

A

B

用品

实验1

稀盐酸

大理石

紫色干燥

石蕊纸花

紫色潮湿

石蕊纸花

实验2

H2O2溶液

MnO2

干燥铁粉

潮湿铁粉

(1)实验1: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若 干燥石蕊花不变色,湿润石蕊花由紫色变成红色 ,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

(2)实验2: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

2H2O+O2↑ .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若 干燥铁粉没有变化,湿润铁粉表面出现红棕色固体 ,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

(3)实验3:

利用此装置,分液漏斗及锥形瓶中的药品同实验2,设计实验研究燃烧的一个条件,你的方案是 在A、B中长导管口分别放一小块白磷,A中加入80℃热水,B中加入等量冷水,液面高于长导管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一段时间后,A中白磷燃烧,B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思考与分析:

(1)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由紫色变成红色;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钢铁生锈的条件是钢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3)根据燃烧的条件: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注意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

解:

(1)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本身没有酸性,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由紫色变成红色,所以干燥石蕊花不变色,湿润石蕊花由紫色变成红色;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干燥铁粉没有变化,湿润铁粉表面出现红棕色固体,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

(3)要验证燃烧的一个条件,由于导管上没有活塞,对比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不好设计,可以设计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一条件的实验,控制A、B装置中的温度这一变量,在A、B中长导管口分别放一小块白磷,A中加入80℃热水,B中加入等量冷水,液面高于长导管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一段时间后,A中白磷燃烧,B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答案为:

(1)CaCO3+2HCl═CaCl2+H2O+CO2↑干燥石蕊花不变色,湿润石蕊花由紫色变成红色

(2)2H2O2

2H2O+O2↑干燥铁粉没有变化,湿润铁粉表面出现红棕色固体

(3)在A、B中长导管口分别放一小块白磷,A中加入80℃热水,B中加入等量冷水,液面高于长导管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一段时间后,A中白磷燃烧,B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其他答案合理给分)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