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积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6078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1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知识积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地理知识积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地理知识积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地理知识积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地理知识积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知识积累.docx

《地理知识积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知识积累.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知识积累.docx

地理知识积累

地理知识积累第

(一)次内容

经线

纬线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与赤道平行的线(或于经线垂直的线)

指示方向

南北

东西

形状

对应两条成圆

各自成圆

长度

相等

不等(赤道最长,向两级缩短,两极为点)

相互关系

汇聚两极点

相互平行

经线与纬线的比较

地理知识积累第

(二)次内容

赤道半径:

6378千米

赤道周长:

约4万千米

极半径:

6357千米

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地球体积:

10830亿立方千米

地球质量:

5.98×1024千克

地球的基本数据

地理知识积累第(三)次内容

东、西经的划分:

由0°经线向东划分180°称为东经度,向西划分180°称为西经度。

东、西半球的划分:

由西经20°向东至东经160°为东半球(其中含有20°西经度)

由西经20°向西至东经160°为西半球(其中含有20°东经度)

地理知识积累第(四)次内容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时区差

①已知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时区差:

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减;

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数值相加。

②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即东加西减,若所求时区位于已知时区的东侧,取“+”;位于西侧,则取“-”。

根据计算结果判定日期和钟点。

1、0<计算结果<24为当日钟点2、计算结果=0,为当日的0点或昨日的24点

3、计算结果=24,为当日的24点或次日的0点。

4、计算结果>24减去24后为次日的钟点5、计算结果<0加上24后为昨日的钟点。

地理知识积累第(五)次内容

两种日界线的区别

人为日界线

自然日界线(0时经线)

界线

180°经线,是固定不变的

不固定,可以是任何一条经线

钟点

钟点不固定,从0点—24点

钟点固定,0点或24点

日期

日界线的东侧,为旧的一天

日界线的西侧,为新的一天

日界线的东侧,为新的一天

日界线的西侧,为旧的一天

地理知识积累第(六)次内容

读右图,回答

(1)~(3)题。

(1)图中与新的一天范围

较吻合的是()

A.从90°W向东至0°

B.从90°E向西至90°W

C.从180°向东至0°

D.从90°E向东至180°

(2)上题中正确选项所示的经度范围,与新的一天并不完全吻合,是因为()

A.日界线两侧日期不同

B.新的一天不从本初子午线开始

C.日界线与180°经线不完全重合

D.晨昏线经过两极

(3)此时北京的地方时为()

A.1时B.1时44分

C.2时D.2时16分

【解析】第

(1)题,由图可知180°经线正好处在晨线上,且全球昼夜平分,因此可判断180°经线为6时,可计算出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为90°E,所以新的一天的范围为从90°E向东至180°。

(2)题,国际日期界线并不完全与180°经线一致,所以新的一天与上述经度范围不完全吻合。

第(3)题,注意是北京的地方时而不是北京时间,即应求116°E所对应的地方时间。

【参考答案】(1)D(2)C(3)B

地理知识积累第(七)次内容

1.下列由地球自转引起的自然现象是()

①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②“生物钟”现象

③长江口北岸较南岸冲刷显著④昼夜现象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日月星辰出现东升西落现象;使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现象,使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生物钟”现象;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长江自西向东流,南岸比北岸侵蚀严重;昼夜现象产生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并且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一个动态过程。

地理知识积累第(八)次内容

1.下列关于地方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同一条纬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B.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C.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西边的时刻总是比东边的早

D.纬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解析】选B。

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东边的时刻总是比西边的早;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2.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北京时间2010年4月30日晚8:

10在世博文化中心正式开幕。

本届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

家住纽约(西五区)的玛丽也想看开幕式直播,则她应该选择在当地时间几月几日几时观看()

A.4月30日7时10分B.5月1日9时10分

C.4月30日9时10分D.5月1日7时10分

地理知识积累第(九)次内容

1.位于地球上空的同步人造卫星,其绕地公转的速度与地面上对应点的自转速度相比较,两者的()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解析】选C。

本题考查不同高度自转速度的差异。

同步卫星是定点于赤道上空的,它与地面上对应的点相比角速度相同,但线速度比近地面大。

地理知识积累第(十)次内容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完成1、2题。

1、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A.北温带B.南温带

C.0°~23.5°N之间D.0°~23.5°S之间

2、在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该地()

A.黑夜最短B.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C.气温最高D.受太阳活动影响强烈

【解析】第1题,该地12月22日前后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说明有两次太阳直射。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可以判定该地位于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所以应该位于南半球热带地区。

第2题,C地所示太阳直射,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无影子。

【参考答案】1、D2、B

地理知识积累第(十一)次内容

1.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则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

C.物体水平运动无偏转现象

D.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解析】选C。

黄赤交角变为0°,太阳将终年直射赤道,地球上全年昼夜平分,无四季变化,而地球自转运动依然存在,在南北半球物体的水平运动仍要发生偏转。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是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

每年春节期间,杭州市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趋势是()

A.昼越来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B.昼越来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C.昼越来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D.昼越来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公转运动过程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每年春节期间,时间一般在1月底至2月初,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太阳直射点北移时,北半球白昼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变大,所以杭州的昼越来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地理知识积累第(十二)次内容

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1、2题。

5.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6.四地中最可能位于热带的是()

A.甲B.乙C.丙D.丁

【解析】1选D,2选C。

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

可判定丁地位于南半球,甲、乙、丙地位于北半球,且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甲、乙、丙。

赤道上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距赤道越近昼长与12小时差值越小,丙地仅差35分钟,故该地位于热带的可能性最大。

地理知识积累第(十三)次内容

1.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点此时是日出还

是日落:

_____,A点昼长___

___小时,这一天B点正午太阳

高度是________。

(2)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

月______日______时。

(3)图中从A到B昼夜长短的

变化趋势是:

________。

(4)一艘海轮从A驶向C,人们经历的昼夜更替周期比一个太阳日________(长还是短)。

答案:

(1)日落490°

(2)12230(或122224)

(3)昼变长、夜变短(4)短

地理知识积累第(十四)次内容

歌曲《祈祷》中唱道:

“让地球忘记了转动啊,四季少了夏秋冬;让宇宙关不了天窗,叫太阳不西沉。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歌词中的“转动”指的是地球的绕日公转B.歌词中的“关不了天窗”是指一直处于白天

C.如果太阳不西沉,全球各地都会进入黑夜D.黄赤交角的存在是春夏秋冬更替的重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是歌词中的“转动”引起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B.昼夜现象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四季更替

【解析】1选C,2选B。

第1题,如果太阳不西沉,则地球上为白天。

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从而形成四季更替。

第2题,昼夜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引起四季更替。

地理知识积累第(十四)次内容

1)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

(2分)

(2)此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

(2分)

(3)图中AB是_____(晨、昏)线,此日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_________。

(2分)

(4)图中E地的昼长为______小时。

F地的昼长为_______小时,地方时______时日落。

(3分)

(5)这一天,发生极夜现象的范围是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___。

(3分)

(6)ABCDEF中位于热带的是________,季节变化明显的是____________。

(2分)

答案:

(1)夏至

(2)(23.5°N,0°)

(3)昏73.5°(4)12414

(5)66.5°S~90°S(或整个南极圈)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6)DECF

地理知识积累第(十五)次内容

1、下图,甲、乙、丙三幅图反映了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冬、夏至阳光照射情况,每幅图中都画出了冬至和夏至两个节气的阳光,用A或B表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极地地区    B、乙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C、丙地位于南半球     D、图乙中,阳光A是该地夏至日的阳光

2.我国地跨东五至东九共五个时区,下列城市中()城市的地方时最早

A.上海B.武汉C.重庆D.乌鲁木齐

3.12月22日下列城市白昼最短的是()

A.长春B.广州C.上海D.北京

答案:

1、B2、A3、A

地理知识积累第(十六)次内容

1.当东京时间为6月10日21点时,西二区的区时()

A.6月10日10点B.6月11日6点

C.6月10日14点D.6月11日2点

答案:

1、A.首先大家要记住世界上一些特殊城市所在的时区作为已知条件:

北京(东八区)、

伦敦(0时区)、东京(东九区)、悉尼堪培拉(东十区)、开罗(东二区)、新德里(东五区)、纽约华盛顿(西五区)莫斯科(东三区)、新加坡(东七区)、洛杉矶(西八区)、开普敦(东一区)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位于太阳系的中心 B、银河系是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

C、天体系统是有层次的  D、总星系是目前人类所知尺度最大的天体系统

答案:

A

3、对元旦节太阳直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B.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答案:

D

地理知识积累第(十七)次内容

1.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

“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2.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增强a辐射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D.改变b的辐射方向

答案:

1、B2、C

 

地理知识积累第(十八)次内容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通知,2010年国庆节放假7天。

据此回答1、2题。

1.放假期间,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是()

A.向北移动B.向南移动C.先向北后向南移动D.先向南后向北移动

2.下列有关放假期间发生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印度低压增强,亚洲高压减弱B.东亚正值高温多雨的时期

C.亚洲高压增强,夏威夷高压减弱D.我国东部偏南风的频率逐渐增多

【解析】1选B,2选C。

第1题,10月1日~7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所以气压带、风带也向南移动。

第2题,此期间,北半球气温渐低,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势力减弱,亚洲高压势力增强,偏北风频率逐渐增多,我国东南风渐弱,西北风渐强。

地理知识积累第(十九)次内容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0年1月12日海地(北纬18.5度、西经72.5度)时间16时53分,加勒比岛国海地地区发生里氏7.3级地震,给当地带来沉重灾难。

数十万人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伤亡,几百万人流离失所。

据此回答1、2题。

1.此时,气压带、风带分布情况与下列四幅图示相近的是()

2.海地地震发生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亚季风区盛行东南风B.南亚季风区盛行西北风

C.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D.亚欧大陆上蒙古高压强盛

【解析】1选C,2选D。

第3题,海地地震发生时为北半球的冬季,气压带风带应南移,A错误;B为南半球的西风带,应左偏为西北风;D应为二分日前后的分布状况。

第2题,冬季,东亚盛行西北风,南亚盛行东北风;夏威夷高压夏季势力强盛。

地理知识积累第(二十)次内容

1.若下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则正确的是()

A.③气流比较湿润B.乙处为极地高气压带

C.甲处是副热带高气压D.④气流由于热力上升

【解析】选A。

中纬环流中,③是西风带,温暖湿润,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多晴朗天气,甲处多锋面雨,④气流是由于动力上升。

地理知识积累第(二十一)次内容

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A.下沉干燥B.上升湿润

C.由高纬流向低纬干燥D.由低纬流向高纬湿润

2.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亚洲低压强盛B.上海盛行西北风

C.东南信风带位置偏北D.印度半岛高温多雨

3.受①、②之间的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的地区不可能有()

A.东非高原B.巴西高原

C.撒哈拉沙漠D.马达加斯加岛

【解析】1选A,2选B,3选C。

第1题,根据②所在的纬度,判断其为副热带高气压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空气干燥。

第2题,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应该是北半球冬季,该季节亚洲高压强盛,上海盛行西北季风,气压带、风带位置皆偏南,印度半岛在东北季风控制下低温少雨。

第3题,①、②之间为东南信风带,撒哈拉沙漠的形成受东北信风带的影响。

 

地理知识积累第(二十二)次内容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2题。

1.若图中五条等压线的数值分别是1000、1008、1016、1024、1032,那么等压线②④的气压值分别是()

A.1024、1032B.1000、1032

C.1016、1008D.1008、1024

2.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

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

【解析】1选D,2选B。

第1题,1月份,为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气温低,形成冷高压,而同纬度海洋上为低压,所以①、②、③、④、⑤的气压值分别是1000、1008、1016、1024和1032,②、④对应的气压值分别为1008和1024。

第2题,A为高压中心,画出过C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风向右偏成西北风。

地理知识积累第(二十二)次内容

读某地区等值线分布图,等值线的数值为a

1.若是等温线,M所在区域为大陆,N所在区域为海洋。

则图示气温分布可能出现在:

A.北半球的1月份B.南半球的1月份

C.北半球的7月份D.南半球的7月份

2.若是北半球的海平面等压线,则:

A.M处为低压中心B.N处出现晴朗天气

C.Q处吹西风D.P处吹偏北风

答案:

1、B2、D

 

地理知识积累第(二十三)次内容

读右图回答1---2题

1.该天气系统为(B)

A.北半球的气旋B.北半球的反气旋

C.南半球的气旋D.南半球的反气旋

2.在该天气系统控制下,可能出现的天气是(C)

A.阴雨连绵B.狂风暴雨C.秋高气爽D.乌云密布

3“天雨初晴,北风寒彻”是下列何种天气系统造成的(B)

  A.暖锋过境B.冷锋过境C.准静止锋过境D.反气旋过境

4.2009年1月初时,我国广大东部地区盛行风向为(D)

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

地理知识积累第(二十四)次内容

5.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长(夏至日)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正确的是(A)

 

A.甲B.乙C.丙D.丁

 

地理知识积累第(二十五)次内容

1、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北半球气旋的是(D)

2.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地区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10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B.10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

C.10月6日易出现霜冻D.三天中最低气温都出现在子

3.下列各图所示的天气系统与天气状况正确的是(B)

 

地理知识积累第(二十六)次内容

24.下图中的地点均为北半球同一纬度、同一季节,其中气温最低的是(B)

25.下图为热力作用引起的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图中①至④点气压由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C)

A.②④③①B①③④②

C.②④①③D.①②③④

 

地理知识积累第(二十七)次内容

1.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其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A)

 

2.对右图判读正确的是(C)

A.图中四点的气压①<②<③<①

B.甲地多晴朗天气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近地面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3.世界上最为典型和显著的季风区是(C)

A.北美地区B.南亚地区C.东亚地区D.中亚地区

4.能给当地带来丰沛降水的风带有(B)

A.东北信风带B.中纬西风带C.极地东风带D.东南信风带

地理知识积累第(二十八)次内容

1.下图是北半球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图中甲、乙为两个锋面。

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该地中心为(低或高)气压,A点风向为。

(2)甲为锋,乙为锋。

(3)B、C两点可能为阴雨天气的是点。

原因是。

(4)B、C两点气温较高的是点。

原因是。

(5)该天气系统的名称为。

答案:

(1)低东北风

(2)冷暖(3)B冷锋降水发生在锋后

(4)CC点位于冷锋之前暖锋之后为暖气团控制(5)锋面气旋

1.关于大气的组成成分及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C)

A.从低层到高层的大气成分依次是水汽、干洁空气、尘埃

B.对流层由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使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C.平流层既对生物有保护作用,又有利于飞机飞行

D.高层大气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降低、密度减小,与人类活动没有关系

2.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的主要原因是(A)

A.大气的反射作用强烈B.大气的吸收作用强烈C.大气的散热作用强烈D.地面反射强烈

3.谚语云:

十雾九晴(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指大雾多发生在晴天时,因为(D)

A.晴天时空气中水汽充沛B.晴天时大气运动速度慢

C.晴天时尘埃多D.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A.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C.大气对可见光吸收较少D.大气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部分

5.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由于(B)

A.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B.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D.大气热容量大,不易降温

6.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C)

A.太阳辐射B.太阳红外线辐射C.地面的长波辐射D.大气逆辐射

7.关于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②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同为长波辐射③大气辐射的大部分射向宇宙空间④地面只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8.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B)

A.海陆间的热力差异B.不同纬度地区得到的太阳辐射差异

C.高空和地面温度的差异D.高空和地面气压的差异

9.引起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D)

A.重力B.摩擦力C.地转偏向力D.水平气压梯度力

10.近地面的风向是(D)

A.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B.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

C.与等压线平行D.指向低压并与等压线斜交

11.有关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分布在南北纬30°附近B.是热力作用形成的暖性高压

C.是动力作用形成的冷性高压D.其两侧风带的风向为西南风和东北风

12.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叙述正确的是(A)

A.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B.就北半球来说,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处在远日点时,全球气压带、风带正向北移D.元旦前后向南移动

13.有关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季风仅分布在大陆的西部和南部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

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D.东亚与南亚的夏季风成因相同

14.东亚季风最典型的原因是(A)

A.海陆热力对比最强烈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D.太平洋西部洋流的影响

15.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点有(D)

A.过境后天气转阴B.过境后气压升高C.降水多在锋前D.过境时伴有云雨

16.关于常见天气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C)

A.低压系统水平气流为中心向四周,中心气流下沉,易成云致雨

B.高气压系统控制的中心地带多大风

C.冷暖气团相遇的地区往往形成大风和阴雨天气

D.锋面系统的降雨区域一般在锋面之前

17.如下列叙述错谬的是(C)

A.我国夏季也有冷锋活动

B.我国的一些灾害性天气大多与锋面有关

C.我国夏季午后的雷阵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锋面雨

D.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

 

6.如下图所示各风向示意图中,表示南半球高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