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设计 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5557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场地设计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场地设计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场地设计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场地设计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场地设计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场地设计 2.docx

《场地设计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场地设计 2.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场地设计 2.docx

场地设计2

第一章场地分析

知识要点:

1:

建筑界限--用地界线、道路红线、蓝线、城市绿线、城市紫线;

2:

防护距离--古树名木、地下工程、高压线;

3:

防火间距--多层,高层;

4:

日照间距--日照间距系数;

5:

日照分析--太阳方位角、太阳高度角;

6:

防噪间距--建筑物与噪声源的间距;

7:

建筑高度控制--根据国家相关部门或城市规划部门的具体要求;

8:

通视要求--停车场、停车库出入口;

9:

现有地形--标高、地形高差、坡度分类、坡度分析;

10:

边坡或挡土墙退让--建筑物与边坡或挡土墙的上缘、下缘的距离。

第一节基本知识

一、自然条件

1、地形条件

基本依据:

地形图(或现状图)

基本概念:

地形--地面起伏的状态(地貌)和位于地表面的所有固定性物体(地物)的总体,主要采用等高线表述地形。

等高线间距--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其疏密反映了地面坡度的缓与陡)

等高线截距d的计算公式:

d=h/iM

d--与需要坡度相对应的等高线截距(m)h--等高距(m)i--路线坡度(%)

M--所有地形图的比例尺分母数

在地形图中,用相应的地物符号表述地物(如下表所示)

 

 

2、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的依据是统计资料。

风向--风吹来的方向(一般用8个或16个方位表述,根据风玫瑰图来了解)

日照--能直接见到太阳照射时间的参数量。

(太阳高度角--直射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同一时间,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太阳方位角--直射光线水平投影和正南方为的夹角,正南为0度,午前为负值)

 

建筑设计常识:

我国一年之内,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角最小,夏至日的太阳高度角最大,在计算日照间距时,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高度角和方位角为准,同一时间内,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

3、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

(依据: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场地岩土条件--地质结构、地下水位情况、地震、不良地质现象、地表水体等方面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2)场地岩土条件评价--地基土的均匀性、地基土的承载力标准值、场地地震效应、对不良地质现象的评价;

(3)结论与建议--有无不良地质现象,是否适宜建筑,各地层承载力标准值取值,地下水类型和稳定水位标高、抗震设防烈度等级。

二、建设条件

1、周围道路交通条件--场地是否与城市道路相邻或相接,周围的城市道路性质、等级和走向情况,人流、车流的流量和流向。

2、相邻场地的建设状况--基地相邻场地的土地使用状况、布局模式、基本相态,以及场地各要素的具体处理形式,场地要与城市形成良好的协调关系,必须做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3、基地附近所具有的一些城市特殊元素--场地周围已存在的一些比较特殊的城市元素,比如:

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城市广场或其他类型的自然或人文景观等。

4、现状建筑物--现状建筑物的用途、质量、层数、结构形式和建造时间。

5、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

场地设施包括:

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商业与餐饮服务、文教、金融办公等;基础设施--基地内现有的道路、广场、桥涵和给水、排水、供暖、供电、电信和燃气等管线工程。

6、现状绿化与植被--基地中的现存植被应尽可能的加以利用,特别是古树和名木。

古树--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国内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或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

7、文物古迹--场地内如有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文物存在,应注意保护。

三、城市规划设计条件

城市规划设计条件由当地的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城市规划确定(必须遵守)

 

1、用地界线--征地范围内实际可供场地用来建设使用区域的边界线。

征地范围内无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征地范围即为用地范围;征地范围内有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则须扣除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后的范围即是用地范围。

征地界线--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划定的供土地使用者征用的界限,其围合的面积是征用范围。

征地界线内包含:

公共设施--代征城市道路、公共绿地等。

2、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边界线,一般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用地条件图中标明。

道路红线总是成对出现,两条红线之间的线性用地为城市道路用地,由城市市政和道路交通部门统一建设管理。

3、建筑控制线--建筑红线、建筑线,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是基地中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基线。

设计常识:

一般建筑控制线会从道路红线后退一定距离,用来安排台阶、建筑基础、道路、停车场、广场、绿化及地下管线和临时性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当基地与其他场地毗邻时,建筑控制线可根据功能、防火、日照间距等要求,确定是否后退用地界线。

4、城市绿线--城市规划建设中确定的各种城市绿地的边界线,用地位置不同,要求不同,根据具体要求进行确定。

5、蓝线--城市规划部门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期保留的河道规划线,为保证河网、水利的安全需要,沿河建筑物应按照规定退让河道规划蓝线。

6、城市紫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7、交通控制

交通控制包括:

(1)、基地交通出入进口方位--给定机动车出入口的方位、禁止机动车开口地段和主要出入人流方位。

(2)、停车泊位数--场地应配置的机动车停车车位数,包括室外停车场、室内停车库,还包括场地应配置自行车车位数。

(3)、道路--地块内各级支路的位置、红线宽度、断面形式、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等。

8、建筑高度

(1)、建筑限高--场地内建筑物的最高高度不得超过一定的控制高度。

(建筑物室外地坪至建筑物顶部女儿墙或檐口的高度)

(2)、建筑的层数--建筑物地面以上主体部分的层数。

(3)、住宅平均层数--场地内所有住宅的平均层数。

9、容积率--场地内地面以上的总建筑面积与场地用地面总面积的比值(无量纲的数值)

10、建筑密度--场地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场地总用地面积的比例(%)(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按照建筑物的底层总建筑面积计算)

11、绿地率--场地绿化用地总面积占场地用地面积的比例(%)

场地内的绿地包括:

公共绿地、专用绿地、防护绿地、宅旁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及其他用以绿化的用地等。

(不包括:

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公共绿地面积的计算起止界线一般为:

绿地边界线距房屋脚1.5米;邻城市道路时算到道路红线;邻场地内道路时,有控制线的算到控制线;道路外侧有人行道的算到人行道外线,否则算到道路路缘石外1.0米处;邻围墙、院墙时算到墙脚。

(不包括宅旁、宅间绿地,以及建筑标准日照、防火等间距内或建筑四周附属的零散、小块绿地)

12、建筑形态

建筑形态控制主要针对文物保护地段、城市重点地段、风貌街区及特色街道附近的场地,并根据用地功能特征、区位条件及环境景观状况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限制要求。

建筑形态控制内容:

建筑形体、艺术风格、群体组合、空间尺度、建筑色彩、装饰小品等等。

第二节规范规定

一、道路红线对场地建筑的限制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物及附属设施不得突出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建造,不得突出的建筑突出为:

(1)、地下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结构挡土桩、挡土墙、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池等;

(2)、地上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台阶、坡道、花池、围墙、平台、散水明沟、地下室进排风口、地下室出入口、集水井、采光井等;

(3)、除基地连接城市的管线、隧道、天桥等市政公共设施外的其他设施。

二、场地中建筑物的布置与相邻场地的关系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建筑物与相邻基地之间应该按照建筑物防火要求留出空地和道路。

当建筑前后各自留有空地或道路,并符合防火规范有关规定时,则相邻基地边界两边的建筑可以毗连建造。

2、本基地内建筑物和构筑物均不得影响基地或其他用地内建筑物的日照标准和采光标准;

3、除城市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空地外,紧贴基底用地红线建造的建筑物不得向相邻基地方向设洞口、门、外平开窗、阳台、挑檐、空调室外机、废气排出口及排泄雨水。

三、建筑高度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规定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四、日照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1、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h的标准;

2、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日照标准降低;

3、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h的标准。

 

5、防火间距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

 

六、防噪标准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小于80m,当小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地隔声措施。

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七、城市高压走廊安全隔离带宽度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八、视觉卫生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

居住区住宅建筑应避免视线干扰,有效保障私密性,窗对窗、窗对阳台防视线干扰距离不小于18m。

9、抗震要求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地震设防城市,应保证震后城市道路畅通:

干路两侧的高层建筑应由道路红线向后退:

10~15m。

十、视距要求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

 

十一、道路与建筑物的间距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

十二、挡土墙、护坡与建筑的最小间距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十三、古树名木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十四、地形坡度限制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小结:

知识要点:

10个--建筑退界、防护距离、防火间距、日照间距、日照分析、防噪间距、建筑高度控制、通视要求、现有地形、边坡或挡土墙退让

熟记数据:

6类--防护距离(古树名木:

树冠外5m,树干胸径20倍)

防噪间距(铁路300m、>270辆/小时的城市道路80m,教学楼(或教学楼与运动场)之间25m)

防火间距(多层、高层)

停车场(库)出入口视线要求(后退2m,两边各60度)

地形坡度分析标准(10%、25%)

边坡或挡土墙--3m(上缘),2m(下缘)

公式--1个(d=h/iM)

第二章地形设计

知识要点:

1:

等高距

2:

等高线间距

3:

等高线绘制--道路(公路)、广场(停车场)、边坡

4:

排水设施布置--排水沟、排水渠、雨水口

第一节基本知识

一、竖向设计概念

竖向设计(或称:

垂直设计、竖向布置)--对基地的自然地形及建、构筑物进行垂直方向的高程(标高)设计,既要满足使用要求,又要满足经济、安全和景观等方面要求。

二、设计地面与自然地面的连接

1、边坡--一段连续的斜坡面(为保证土体和岩石的稳定,斜坡面必须具有稳定的坡度,称之为:

边坡坡度,一般用:

高宽比表示)

2、挡土墙--防止土体塌滑的墙式构筑物,多用砖、毛石和混凝土建造(当采用一般铺砌护坡不能满足防护要求时,或用地受限制的地段)

3、建筑物与边坡或挡土墙的间距要求--设计地面至少要能满足建设项目的使用和所有设施的布置,在有边坡或挡土墙时还要保证边坡或挡土墙与建筑物的结构安全距离

三、常见的排水设施布置

1、雨水口--雨水箅子(立箅式、平箅式、联合式或横向雨水箅等形式)

通常布置在:

道路、停车场、广场和绿地的积水处。

2、排水沟(矩形沟、梯形沟、三角形沟)

通常布置在:

场地地势较低处、挡土墙墙趾、边坡坡底、公路型道路两侧、下沉式地形边缘、面向建筑物的道路为下坡时道路的适当位置处。

3、排水渠

通常布置在:

场地周围、公路旁

四、竖向设计表示方法

1、设计标高法--高程箭头法

根据地形图上所指示的地面高程,确定道路控制点(起止点、交叉口)与变坡点的设计标高和建筑室内外地坪的设计标高,以及场地内地形控制点的标高,将其标注在图上。

注意:

基地中建筑物、道路、地面、挡土墙和边坡的标高各不相同,在设计中应协调处理,以有利于场地排水。

2、设计等高线法--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道路、广场、停车场和绿地等的地形设计。

设计等高线法表述地面设计标高清楚明了,能较完整表达任何一块设计用地的高程情况。

注意:

选定等高距△h,视道路纵坡坡度大小一般为:

0.02~0.10,通常取偶数以便于计算;人行道纵坡与道路纵坡一致。

L1=L3=△h/i1纵

L2=B1/2*i1横/i1纵

L4=B2*i2横/i1纵

L5=h路/i1纵

 

 

第二节规范规定

一、边坡坡度

《工业企业总平面图设计规范》(GB50187-93)

二、场地适用坡度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

三、广场设计坡度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广场设计坡度:

平原地区应:

小于或等于1%,最小为:

0.3%;

丘陵和山区应:

小于或等于3%,地形困难时可建成阶梯式广场。

与广场相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

0.5%~2%为宜,困难时最大纵坡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寒冷地区不应大于6%,但在出入口应设置纵坡度小于或等于2%的缓坡段。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四、地面排水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工业企业总平面图设计规范》(GB50187-93)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五、地面坡度、道路坡度和纵坡控制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

六、路拱设计坡度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小结:

知识要点:

4个--等高距、等高线间距、等高线绘制、排水设施布置

熟记数据:

6类

等高距:

0.02~0.10m,取偶数计算

地面最小坡度: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为:

0.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为:

0.2%

广场设计坡度:

最大平原1%(丘陵和山区3%),最小0.3%

引入坡道最大7%,缓坡段坡度2%

道路最大纵坡:

冰雪严寒8%、城市道路9%、场地道路11%

路拱坡度:

1%~2%

边坡坡度:

挖方1:

1、填方1:

1.5

公式:

4个

L1=L3=△h/i1纵L2=B1/2*i1横/i1L4=B2*i2横/i1纵L5=h路/i1纵

第三章地面停车场

知识要点:

1:

地块位置选择

2:

出入口的数量及位置

3:

引入坡道设计

4:

车流路线与通道布置

5:

车位尺寸与数量

6:

残疾人停车位布置

7:

绿化带及附属用房的布置

8:

场地坡度及雨水的排除

9:

场地剖面设计及土方平衡

第一节基本知识

一、停车场的组成部分

1、出入口--停车场与外部道路连接点、车辆出入的通道(应方便车辆到达停车泊位,停车场出入口应做到视线通畅)

2、通道

行车通道常见形式:

单车道、双车道

通道停车方式:

一侧通道一侧停车、中间通道两侧停车、两侧通道中间停车以及环形通道四周停车。

3、停车位--停车位的大小与车型有关

小车:

3m*6m

4、隔离带

5、附属设施--驾驶员休息室、管理室、修车场、加油站等

二、停车场布置的一般原则

1、根据场地功能需要设置,满足城市规划及交通管理部门的要求

2、合理确定停车场(库)的规模,对内服务型按内部要求设置,对外服务型如车站、码头、航空港、影剧院、体育馆、宾馆等,根据顾客流量估算或按当地规划、交通等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亦可适当放宽。

 

 

3、停车场内交通流线组织必须明确

停车场内交通应尽可能遵循“单向右行”的原则,避免车流相互交叉;停车场应按不同车类型及性质的车辆,分别安排场地停车

4、停车场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场地路面结构、绿化、照明、排水及必要的附属设施的设计

5、停车场设计以近期为主,并为远期的发展预留场地

6、注意环境保护,减少噪声、废气污染

三、设计方法

1、确定技术条件

根据规范规定确定出入口的位置、通道、停车数量、停车坪布置和残疾人车位布置等的标准。

2、平面布置

停车场平面设计应有效利用场地,合理安排停车区及通道,便于车辆进出,满足防火安全要求,并留出布设附属设施的位置。

(1)停车场内部交通流线组织

(2)确定通道布置

(3)布置停车车位(4)连接平曲线

3、竖向布置

(1)确定停车坪通道的坡度

(2)计算各控制点的设计标高

(3)标注各段通道的坡度标

4、布置雨水口

(1)确定停车坪的横断面形式

(2)找出各区的积水点

5、绿化布置

停车场绿化形式:

周边式和树林式

周边式绿化--在停车场的四周种植乔木、灌木、草地、绿篱,停车场内部全部铺装不种植植物;

树林式绿化--在停车场内部种植成行、成列的落叶乔木,场地地面全部铺装,还可以采用草坪砖停车位增大绿地率。

第二节规范规定

一、出入口位置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87)

二、出入口数量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87)

《停车场地规划设计规则(试行)》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

三、出入口通道

《停车场地规划设计规则(试行)》

四、停车数量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五、停车坪位置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停车场地规划设计规则(试行)》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87)

六、残疾人车位布置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

 

小结:

知识要点:

9个--地块位置选择、出入口的数量及位置、引入坡道设计、车流路线与通道布置、车位尺寸与数量、残疾人停车位布置、绿化带及附属用房的布置、场地坡度及雨水的排除、场地剖面设计及土方平衡。

熟记数据:

4类

出入口位置:

大中城市主干道的道路红线交点至场地道路中心线70m;

出入口数量:

停车数50辆以下1个,50辆以上2个

引入坡道最大坡度:

广场引道7%(城市道路9%)

通道布置:

一般要求环通

第四章绿化布置

知识要点:

1:

绿化在建筑环境中的作用

2:

树木布置要求

第一节基本知识

一、植物种类1、乔木2、灌木3、藤木4、竹类5、花卉6、地被植物及草坪

二、植物配置1、孤植2、对植3、行植4、植篱5、花坛

三、绿化在建筑环境中的作用

1、阻挡寒风2、形成浓荫3、遮蔽视线4、降低噪音5、减少灰尘6、烘托气氛7、限制行为8、交换空间

四、绿化布置形式

五、图例

第二节规范规定

一、规划设计条件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

二、树木栽植的间距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三、树木与建、构筑物的间距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小结:

知识要点:

2个--绿化在建筑环境中的作用、树木布置要求

熟记数据:

3类

树木的间距:

4~10m

树木与建筑物的间距:

有窗3~5m

树木与路缘石的间距:

最小0.75m

第五章管道综合

知识要点:

1:

管道(或管沟)与建筑物基础的最小距离

2:

地下管线的水平敷设顺序

3:

电力及电信电缆的平面布置原则

4:

管线密集处的断面图

5:

地下管线覆土深度的规定

6:

地下管线的垂直敷设顺序

7:

地下管道交叉的净距要求

8:

主要交叉点上下管线的标高或间距

9:

管沟的埋设深度

10:

不宜敷设在同一管沟中的管线

第一节基本知识

一、管线分类

管线种类:

  电力:

高压电缆、低压电缆和路灯

  电信:

电话、有线电视、网络

  燃气

  热力(供暖)

  给水:

生活给水、热水、消防给水

  排水:

污废水、雨水

二、有关技术术语

 1、管线水平净距离--水平方向敷设的相邻管线外表面之间的水平距离

 2、管线垂直净距离--两个管线上下交叉敷设时,从上面管线外壁最低点到下面管线外壁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3、管线埋设深度:

   雨水管(或污水管)--从地面到管底内壁的距离,即地面标高减去管底标高

 

 

热力管和燃气管--从地面到管道中心(或管道顶面)的距离

4、管线覆土深度--地面到管顶(外壁)的距离

5、冰冻线--土壤冰冻层的深度

6、管线高度--地面到地面管线和架空管线管底(外壁)的距离

7、压力管线--管道内的介质由外部施工压力使其流动的工程管线(给水管、燃气管,管线可以弯曲)

8、重力自流管线--介质向低处流动的重力作用特性而预先设置流动方向的工程管线(污水管和雨水管,管线不能弯曲)

三、管线综合

1、与市政管线的衔接

2、平面综合

3、竖向综合

四、图例

在管线图例中,通常表示的是地下管线的中心线、管沟的中心线或支架的中心线,且线性用中粗线,并在适当位置表示管线名称。

第二节规范规定

一、管道密集处管线的排序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