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的论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4620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游的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导游的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导游的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导游的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导游的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导游的论文.docx

《导游的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游的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游的论文.docx

导游的论文

 

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生态旅游的开发

专业:

旅游管理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2011年12月

 

摘 要

生态旅游作为现在最热门的旅游方式之一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着旅游爱好者的心,但是由于我国的旅游业开发史较短,生态旅游的开发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随着近几年的旅游时常发展的日益完善,生态旅游也开始渐渐变的被更多的消费者所接受和青睐。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

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并更好担负起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责任,使人们更好的认识与关注起了生态旅游。

据现在的发展模式与发展速度,生态旅游必然将成为新型的无可比拟的热门旅游。

 

关键词:

生态,开发,可持续发展

 

 

引言

作为新时代经济腾飞社会进步的时代,传统旅游所表现出的问题促使人们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是坚持还是摒弃?

1983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提出生态旅游这一新的概念。

生态旅游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响应。

谢贝洛斯.·拉斯喀瑞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

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味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

从其定义来看,生态旅游的内涵应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回归大自然,即到生态环境中去观赏、旅行、探索,目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等;二是要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不论生态旅游者,还是生态旅游经营者,甚至包括得到收益的当地居民,都应当在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方面做出贡献。

也就是说:

只有在旅游和保护均有表征时,生态旅游才能显示其真正的科学意义。

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看,生态旅游是近年世界旅游业重增长最快的部分,年增长率达到了25%~30%,生态旅游俨然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旅游潮流,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

 

第一章.生态旅游的背景

1.1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工业文明的后期。

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

人类对自身生存方式、发展模式的思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的多,于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

而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和渗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人类社会在过去的数百年的发展中一直表现为对经济高速增长的追求,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人类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

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森林资源减少、海洋资源的破坏、能源的急剧消耗、自然灾害频繁、化学物质的滥用、人口与经济的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

面临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与矛盾,人类不得不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必须继承传统的发展模式和重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之间做出选择。

论战在拥护经济增长派和反对经济增长派之间展开,最终人们在深刻认识了环境与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作用之后,将论战归结为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

1987年,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MCED)在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主持下向联合国提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比较全面和完整的描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在自身需要的能力”,报告并提出人类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来迎接人来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挑战。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又进一步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全球的100多个国家首脑共同签署通过了《21世纪议程》这一未来环境与发展的行动纲领,将可持续发展有概念转变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在共识的基础上的发展战略。

这是人类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的一个里程碑。

第二章.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2.1开发缺乏规划

总体而言,以下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旅游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产业,涉及面很广,其发展必需整体规划,绝不能无序发展。

但我国许多地方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就存在盲目性,往往是先开发,后规划;先粗放经营,后整顿治理。

从生态观点看,这一景观整体性的破坏是不可逆的,是无可挽回的旅游资源的损失;从经济效益观点看,这一行动也是缺乏经济头脑的,是没有进行综合考虑缺乏统一规划的结果。

2.2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

在我国一些贫困地区经常是开发资金不足,却又迫于经济的压力而要将旅游业优先发展。

小投入的边开发边建设的模式很难形成良性循环,往往使一些前景乐观的景点过早衰败。

例如西部一些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资金匮乏、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旅游业发展难以形成规模。

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有关设施建设与旅游区整体不协调,造成旅游资源、旅游区生态环境、特别是旅游气氛环境、特别是旅游气氛环境的破坏。

主要表现为古迹复原处理不当,新设项目与旅游区景观不协调,改变或破坏了旅游区所有的且应当保留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和气氛。

忽视旅游区的整体协调及其所蕴涵的内涵,盲目开发,只会造成景点的不伦不类,进而丧失其旅游价值,使游客的兴致减退。

城市建设也会设破坏旅游气氛,主要表现在新建建筑与旅游城市的整体建筑不协调,使本身作为旅游对象的城市失去其本来面目。

第三章.生态旅游的特征

首先,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其次,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环境造成大的破坏。

第二,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略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第三,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对旅游的可持

续发展的责任等。

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需要,所以,当今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

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

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

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需要,从而使生态旅游兴起成为可能。

第四章.发展生态旅游的要求

4.1生态旅游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可持续

“可持续发展是判断生态旅游的决定性标准,这在国内外的旅游研究者中均已经达成了共识。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概括为,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式管理生态旅游资源,保证生态旅游地的经济、社会、生产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当代人开展生态旅游的同时,不影响后代人满足其对生态旅游需要的能力。

4.2生态旅游的开发利用包括以下几方面含义与要求:

由于生态系统的对象主要是相对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所以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必然成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自然生态系统容不得任何耗竭性的消费,因此,无论是经营开发者、管理决策者,还是旅游者,对保护自然生态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都必须在生态旅游实践中认识自然、保护自然。

这种生态环境保护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发展、循环稳定的维护,同时也包括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系统的维护,即对当地文化的尊重。

这种对旅游对象尊重与保护的责任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

是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包含着促进旅游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促进生态旅游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具体表现在旅游地居民个体层和旅游地社会、经济、文化整体层次两个层次上。

旅游地居民是旅游地社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拥有维护自身良好发展的权利,因此,开展生态旅游必须让当地居民直接参与到管理和服务中去。

从经济方面,这样的参与使得他们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能有效的促进旅游地经济的发展;从社会方面,旅游业在当地的发展与渗透使得当地居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质,可以更快的融入现代文明;从环境方面,当地居民对自然环境的维护与影响比旅游者更为直接。

总之,生态旅游的发展使得当地居民在科学、经济、技术上对资源实施保护又了客观的可能。

在整体层上,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在经济上有利于促进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并不断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发展资金;在环境保护方面可以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给予资金的支持,提高旅游经营管理者、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在社会效益方面促进公平分配,有利于居民就业机会的增加等,这一切将有效地促进生态旅游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

第五章.对于开发生态旅游的措施

5.1事先周密规划旅游地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争取一步到位。

“三同时制度”应严格要求于景区的建设。

单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而环保建设资金又不到位的景区开发项目宁可不进行。

在这方面,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性,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

5.2保护旅游资源的独特的内涵。

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在保证不破坏旅游气氛的基础上满足游客的需求,建设地点尽量远离旅游资源核心区。

同时在新建筑,新设施的建设要注重整体的协调性,保护好原有的旅游氛围。

 制定发展计划和战略。

美国在1994年就制定了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适应游客对生态旅游日益增长的需求。

澳大利亚斥资1000万澳元,实施国家生态发展战略。

墨西哥政府制定了“旅游面向21世纪规划”,生态旅游是该规划的重点推介项目。

肯尼亚政府就制定了许多重要的国家发展策略,其中特别将生态旅游视为重点项目。

5.3合理科学确定旅游容量。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估和开发时都必须考虑极限容量,并将其放到适当的位置。

由于旅游极限容量的定量分析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方法,不存在一个全面的方法,因此,在确定极限容量时,开发者要对本地区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以确定合适的定量分析方法。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旅游容量并不是一个绝对界限,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是可以提高的,这使得在开发中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协调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关系。

进行旅游环保宣传。

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不同的口号和倡议,例如英国发起了“绿色旅游业”运动,日本旅游业协会召开多次旨在保护生态的研讨会,并发表了“游客保护地球宣言”。

5.4从优安置旅游地居民

我们必须要由一个端正的态度。

首先,人类要发展;然而,发展要有限度。

所以虽然可持续发展可以从生态、经济、社会、伦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不同的侧面理解,但从根本上说,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

发展旅游业必定会给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致富带来促进作用。

但是,这必须对景区附近居民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序的安排,也必须订立一些规章制度,进行引导,生财致富。

否则将对旅游产生负面影响,如宰客行为。

大量实践经验证明,开发景点如果不处理好与旅游地原住居民的关系和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旅游资源的保护将无法最终落实。

对旅游地居民生活的安置可采用以下三种办法:

其一是吸收一部分居民参加旅游区的环保工作;其二是通过培训,引导一部分居民放弃原有生产生活方式,从事第三产业,以减少对旅游资源保护区环境的压力;其三是允许少部分居民继续保持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在限制范围内从事传统农牧业生产,既保留当地传统的文化模式,又为生态农业观光增加一项内容。

重视当地人利益。

生态旅游发展较早的国家肯尼亚,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就提出了“野生动物发展与利益分享计划”。

菲律宾通过改变传统的捕鱼方式不仅发展了生态旅游业同时也为当地人提供了替代型的收入来源。

多种技术手段加强管理。

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许多国家都通过对进入生态旅游区的游客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不断监测人类行为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利用专业技术对废弃物做最小化处理,对水资源节约利用等等手段以达到加强生态旅游区管理的目的。

澳大利亚联合旅游部、澳大利亚旅游协会等机构还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旅游的指导手册。

此外,很多国家都实行经营管理的分离制度,实施许可证制度加强管理。

结论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

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可持续发展是判断生态旅游的决定性标准,这在国内外的旅游研究者中均已经达成了共识。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概括为,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式管理生态旅游资源,保证生态旅游地的经济、社会、生产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当代人开展生态旅游的同时,不影响后代人满足其对生态旅游需要的能力。

 

致谢

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郝全越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在大三校外实习的这一段时间,我深入地接触旅游,并且关注时事,写下这一篇论文与郝全越老师的耐心指导和督促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2011年12月

参考文献

[1]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2]陈福义,范宝宁,中国旅游资源学,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3]黄贵,初论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J],湖北体育科技.2001

[4]程占红,张金屯,生态旅游的兴起和研究进展[J],经济地理,2001

[5]潘秋玲,新疆荒漠旅游的开发前景与导向分析[J],干旱地理,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