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4585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3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届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届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届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届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

历史试题(解析版)

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

考试说明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50题,共50分。

1.有学者评述某项制度的实施:

由姬姜二姓的亲戚各自率领武力长驻于若干要地,以这些“点”拉成几条“线”,来控制广袤的“面”,从而建立起“一个网络结构的模式”。

该制度应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题中“以这些“点”拉成几条“线”,来控制广袤的“面”,从而建立起“一个网络结构的模式”反映的是一种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故选A。

B与行政制度无关,它是分封制实行的原则。

C、D出现于秦朝和元朝时期,而材料的点、线说明了当时并没有建立起中央集权,故本题选A。

考点: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些思想家认为人性本恶。

基于此认识,有人主张以礼乐来规范,也有人主张用法治来震慑。

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孔子庄子

B.孟子荀子

C.荀子韩非子

D.孟子韩非子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庄子属于道家,倡导无为而治,故A错误。

B、D错误,因为孟子强调性本善。

故本题选A。

而荀子属于儒学,他的观点有性本恶和礼法并用。

而韩非子属于法家人物,倡导以法治国,故本题选C。

3.某思想家指出,“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

”战国后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

据材料“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和“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可知该思想为法家思想,①属燕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②属齐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③属秦国,商鞅和韩非的法家思想对其有深远影响,故C项正确;④属楚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4.《吕氏春秋·审分》说:

“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道:

“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材料中所记载的状况推进了

A.井田制的普遍实施

B.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C.许多农民弃农经商

D.重农抑商政策实施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在春秋时期出现了在井田中劳作就消极怠工(“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

”“民不肯尽力于公田”),在私田中劳作积极(“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

”)的现象,这一现象导致了私田日益增多,井田走向瓦解的趋势,即“公田”日益化为“私田”,致使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故排除A,选B;C、D两项题中材料没有涉及,且重农抑商政策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排除。

点睛:

本题有两个信息《《春秋公羊传》》和“民不肯尽力于公田”,前者可以作为排除不符合历史阶段特征的选项的依据,后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层层追溯,认识到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5.《史记》中记载了“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王绾、李斯廷议郡县与分封的故事。

下列有关该年的说法准确的是

①“二十六年”距今将近两千年

②该年应理解为“(秦)始皇元年”

③此时为雅典民主制度的初创期

④柏拉图《理想国》问世逾百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二十六年”是指公元前221年,可以排除①项,雅典民主制度的奠基时期是在公元前594年,排除③项,②④项表述正确,选择C项。

6.严耕望在《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中提到:

“汉代前期的制度可称为集权的信托制度,皇帝虽掌握最高权力,但一般政务原则上完全交付丞相全权处理。

”此种政治局面后来发生了变化,与这种变化相关的是

A.颁布推恩令

B.设置中朝

C.设转运使

D.设立内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汉武帝设置内朝来分割三省六部的权力,由此改变了“集权的信托制度”,故本题答案为B项;推恩令是为了解决地方的王国问题,转运使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内阁开始于明朝,故排除A、C、D三项。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的政治制度•内外朝制度

7.唐开元四年(716年),汴州发生了蝗灾,中书令姚崇领导灭蝗工作,汴州地方长官倪若水拒不执行命令,姚崇乃牒报(行文通报)若水,强令其采取灭蝗措施。

据唐朝三省体制判断,这说明了当时

A.中书省势大,姚崇越权行政

B.门下省失权,三省体制瓦解

C.相权膨胀,威胁皇帝权力

D.藩镇割据,倪若水抗拒中央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唐朝三省六部制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中书令姚崇并无执行权,强令地方长官执行命令是越权,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门下省失权的问题,排除B;材料未体现相权与皇权的矛盾问题,C项错误,排除;倪若水拒不执行命令是因为中书令姚崇越权,并非是藩镇割据,D项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三省六部制

8.朱熹认为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清浊之分,善恶之别。

人们应该通过“居敬穷理”(保持谨慎敬重的态度,对事物要探究它的道理)来变化气质。

上述观点

①体现儒家的伦理道德

②借鉴道家的思想主张

③渗透格物致知的思想

④强调后天修养的重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清浊之分,体现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借鉴道家的思想主张,故①②正确;;“居敬穷理”体现了格物致知的思想,故③正确;人们应该通过“居敬穷理”(保持谨值敬重的态度,对事物要探究它的道理)来变化气质“强调后天修养的重要,故④正确。

故选①②③④组合,选A。

9.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当时已经出现了铁犁牛耕

B

唐代工匠子弟入匠籍后不能随便改行

唐代官营手工业者受到严格的限制

C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棉纺织业成为元朝朝廷赋税的主要来源

D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洋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我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因此受到严重冲击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铁犁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但无从得出棉纺织业成为元朝朝廷赋税的主要来源,排除C。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我国的民族工业尚未出现,排除D。

唐代工匠子弟入匠籍后不能随便改行说明官营手工业者受到严格的限制,故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

10.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答案】C

【解析】这类错误即是指“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授时历》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之一,但是整体上不能代表中国古代科技水平,排除A;同样的道理,《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但是整体上不能代表明代文学,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状况不能整体上代表南宋的城市化水平,排除BD;C项根据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的情况得出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这一结论,较为合理。

所以答案选C。

11.下列两则材料分别对应的朝代是

A.汉朝、清朝

B.唐朝、元朝

C.唐朝、清朝

D.宋朝、元朝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解题关键是仔细读图。

依据“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可知这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依据“一出中书左右丞相”可知这是元朝的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故B正确。

12.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商业现象,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应为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②辉煌金碧店悬牌,洋字洋名一律揩。

③柳梢挂月黄昏后,夜市张灯白昼然。

④平遥生意通天下,票号风云卷聚财。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②③①④

【答案】B

【解析】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指的是唐朝及以前的市场;④“平遥生意通天下,票号风云卷聚财。

”中“平遥”是指山西地区,“票号”指的是出现了汇通天下的局面,指的是明清时期晋商;③“柳梢挂月黄昏后,夜市张灯白昼然。

”中“夜市”是唐末宋代出现的;②“辉煌金碧店悬牌,洋字洋名一律揩。

”指的是鸦片战争以后,正确顺序为①③④②,故选B。

点睛:

本题首先要求熟悉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商业发展状况,然后能从诗文中提取有效信息,判定符合何时商业发展的特征,最后排序得出正确的选项。

13.《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皇帝观看《起居注》的先例。

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这一历程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宋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D.《起居注》不够真实

【答案】B

【解析】材料大致叙述了从汉到清康熙诸帝对待起居注的不同态度,由不允许观看到随意观阅,最终停止编纂,这一状况从本质上反映出皇权的加强,故B项正确。

A、D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丞相制下,宋代君主的权力也受到一定制约,排除C。

点睛:

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

AD只是现象,而且不符合题意,排除。

C不符合中国古代宋代君主专制的特征,排除。

透过现象看本质,历代帝王对待起居注的不同态度,本质上反映出皇权的加强,故选B。

14.有学者认为,北宋前期的中枢机构设置体现着“权力制衡”的精神。

下列各项可以作为佐证的是

A.设立内阁负责奏章票拟

B.派遣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C.开创三省六部管理体制

D.设枢密院分理全国军务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内阁制度创立于明代,与题干时间不符,A项错误;结合所学,北宋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立通判,对其进行监督,与题干“中枢机构”不符,故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开创于隋唐时期,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全国军务归枢密院管理,以削弱宰相的军权,故D项正确。

15.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

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a处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政策的影响

B.b处处于高潮是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推动

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冲击

D.d处处于高潮是受黄宗羲等批判专制思想的推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结合儒学在中国发展的阶段特征可知d处表述错误,d处是儒学发展的又一高峰,应是宋明理学的发展,明清时期的思想批判也不会阻碍儒家思想的发展,所以D项符合题意要求,ABC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名师点睛】图片型选择题以历史文物、人物、事件、漫画的图片为依托,综合性地考查了多项能力,既有图片的处理能力,也有原因分析的历史阐释的能力,对考生认识历史发展特征和逻辑推理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

做好这类选择题的前提是审题,特别是突出对题目提供的图片进行仔细分析,这要求做到“三看三思”:

1、对图片要“三看”:

一看图片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片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

2、对被选项要“三思”:

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紧要的。

16.下图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

以下对①、②、③、④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①社会稳定、思想发展、疆域广阔

B.②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

C.③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

D.④社会稳定、经济停滞、思想活跃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唐朝,是我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之一,国土面积辽阔,经济发展繁荣稳定,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局面,社会文化开放包容,A项正确。

②为北宋时期,此时中国处于分裂状态,北宋疆域称不上广阔;但经济文化发展繁荣,四大发明中有三种发明取得划时代的进步,B项错误。

③为南宋时期,分裂割据动荡,以朱熹等人为代表的理学思想达到成熟期,指南针亦广泛运用于航海,,C项错误。

④为清朝,大一统王朝较为稳定,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但思想专制,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17.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

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

这说明当时

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材料“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表明农产品在当时大量进入了商品流通领域,故①正确,排除BC;“积累了巨额财富”不是用来扩大再生产,而是“用于购田置地”说明了当时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故②正确,排除C;“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反映了食盐贸易依然控制在政府手中,故③错误;材料反映了一个徽商最初经营农产品、后来经营食盐、发家致富的过程,没有涉及社会地位提高的信息,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考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商业活动

18.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

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出现于元朝,唐朝时期没有青花瓷,故A项正确;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以及.鸦片战争时期都晚于元朝,故B、C和D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手工业经济•瓷器特点

【名师点睛】

19.“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刚打完的这场战争不过是一个蛮夷部落的一次闹事而已。

这些蛮夷依仗船坚,袭击占领了沿海地区的一些地方,甚至还控制了大运河沿岸的一处要地,迫使皇上作出一些让步。

”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占领了南京,最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故本题选A。

而B时期不符合题中的“袭击占领了沿海地区的一些地方,甚至还控制了大运河沿岸的一处要地”。

C和D时期,清政府对西方已有所了解,不会出现题中的“蛮夷部落的一次闹事而已”。

考点:

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

【名师点睛】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又称“第一次中英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29日(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期间,清朝和英国因港脚商人以飞剪式帆船在广东沿海武装公开贩运鸦片爆发的战争。

战争的直接导火线是清钦差大臣林则徐奉道光帝圣旨于1839年6月3日在广东虎门销烟,英国远征舰队炮击广东九龙。

清军节节败退,战争最后以清国失败签订《南京条约》告终。

鸦片战争是中国签下不平等条约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将中国紧闭的国门打开,中国开始从封建君主制国家逐步转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并且所谓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形成也与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20.林则徐在谪戍新疆伊犁的途中,致信友人说:

“彼(英国)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不此之务,既远调百万貔貅,恐只供临敌之一哄。

况逆船朝南暮北,惟水师始能尾追……余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

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进行了“师夷长技”的思考

B.因为免官导致意志消沉

C.难以战胜船坚炮利的英国

D.看不到富国强兵的出路

【答案】A

【解析】林则徐在致朋友的信中提及:

“英国的大炮比我方大炮的射程要远很多,这是武器装备不如人家……如果不改变这一状况,既远调百万貔貅(píxiū,古时候对军队的称呼),岳飞、韩世忠在世也只能束手无策……”,A项正确;B、C、D三项表述与题意及史实不符,错误;故选。

21.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

其中句读错误的是

西人立国具有本

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

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

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国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

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

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

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

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认为中国的封建纲常伦理是立国之本,而同时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⑥将“体用”截然分开属于明显错误。

而①亦将“本末”一词拆分为二已不成句子。

故有此三处错误。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2.某同学要研究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的发展情况,可作为史料的是

A.同文馆

B.江南制造总局

C.汉阳铁厂

D.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答案】C

【解析】汉阳铁厂属于张之洞创办的民用工业,C正确;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目的在于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A错误;江南制造总局是李鸿章创办的军事工业,B错误;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错误。

23.太平天国后期,在洪仁玕呈送给洪秀全的《资政新篇》稿本中,洪秀全共写下31条批语,除4条有所保留外,其余都写上“是”或“此策是也”。

由此可以推断

A.洪秀全的施政纲领发生根本改变

B.《资政新篇》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

C.太平天国的命运将因此由衰转盛

D.洪秀全希望通过新政策挽救统治危机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洪秀全并没有实施此文献,故A错误。

B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

C错误,它出现于天京变乱之后,而D与题中的写上“是”或“此策是也”相符。

故本题选D。

考点:

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4.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

其中一项权益是

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军费赔偿只是给予英法两国(据《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进驻北京使馆区是《辛丑条约》;在华开厂是《马关条约》,故ABC与题意不符;D项是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天津条约》的内容之一。

故选D。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25.雅典城邦成员的法律权益及社会地位不尽相同。

一些享有一定政治权力的人,他们或许是最贫穷的不得不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这些人是雅典的

A.公民

B.农民

C.平民

D.人民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制度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公民是雅典一些享有一定政治权力的人,他们可能是从事体力活的农民,可能是工商业者、贵族等,故本题选A。

因为D范围太广,它可能包含外邦人和妇女、奴隶,而他们不享有民主权利,故D错误。

B和C都属于公民,故本题选A。

26.当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本可逃走,但他认为,逃走是不正义的行为。

他本人已经知道何为正义,所以不能再做不正义的事。

苏格拉底认为,法庭对他做出不正义的审判乃是出于无知。

上述分析可以用来解释以下哪一观点

A.美德即知识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哲学王”治国

D.理念是真实永恒的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可用排除法。

题干中的人物是苏格拉底,A项符合题意,正确。

B项是普罗泰格拉,排除。

CD两项都是柏拉图,排除。

故选A。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7.罗马法规定,要式买卖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如果做错一个动作,说错一个词语,买卖就没有法律效力,不受法律保护。

对此理解和评价正确的是

①僵化刻板的规定抑制了商业发展

②以严格的程式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③罗马法不能适应经济活动的需要

④罗马法的特点是注重程序和形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所给材料中“买卖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表明罗马法通过严格的程序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体现了其注重程序的特点,故②④正确,应选D项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罗马法特点

28.法国艺术史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谈到:

“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他的变化决定了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

”下列“气候”与“艺术”相对应正确的是

①百家争鸣书法艺术兴起

②宋明理学文人山水画兴盛

③自由民主思想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兴起

④文艺复兴现代派艺术出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书法艺术兴起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故①错误,排除;文艺复兴运动的时间是14﹣17世纪,现代派艺术兴起的时间是20世纪,故④错误,排除.宋明理学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追求意境写意,宋明理学推动文人山水画兴盛,故②正确;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现实与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自由民主相左,推动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兴起,故③正确.

考点: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

29.1454年,意大利学者曼内蒂在批驳教皇英诺森三世所著的《人的灾难》时写道:

“上帝是把人作为最美丽、最诚实、最富有和最终是最有力量的创造物所塑造出来的。

”这反映了作者

A.认为人与神是平等的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