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万通汽修学校F3悬架和车桥说明.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4536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1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万通汽修学校F3悬架和车桥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湖南万通汽修学校F3悬架和车桥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湖南万通汽修学校F3悬架和车桥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湖南万通汽修学校F3悬架和车桥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湖南万通汽修学校F3悬架和车桥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万通汽修学校F3悬架和车桥说明.docx

《湖南万通汽修学校F3悬架和车桥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万通汽修学校F3悬架和车桥说明.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万通汽修学校F3悬架和车桥说明.docx

湖南万通汽修学校F3悬架和车桥说明

第十四章悬架和车桥

1概述

1.1前悬架

本车型的前悬架采用的是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其结构如图14—1所示。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筒式减振器作为悬架杆系的一部分兼起主销作用,滑柱在作为主销的圆筒内上下移动,前支柱上托盘与车身连接,取消了上摇臂。

这种悬架结构简单,布置紧凑,横向刚度高,操纵稳定性好。

图14-1前悬架

l-前副车架2-前副车架前安装螺栓3-前悬挂控制臂总成4-球头连接螺母5-球头连接杆螺栓6-法兰盘开口螺母7-开口销8-前副车架后安装螺栓9-法兰盘螺母10-横向稳定杆拉杆及球头总成11-前减振器总成12-前减振器压板13-锁紧螺母14-法兰盘螺母15-法兰盘螺栓16-前横向稳定杆17-前横向稳定杆压板18-前横向稳定杆连接螺栓

1.2后悬架

本车型的后悬架采用的是拖拽臂附扭力杆悬架,,如图14—2所示,拖曳臂式悬吊的结构为车身部的主轴直接结合于车身,然后将主轴结合于悬吊系统,再将此构件安装于车身,弹簧与减振器直立安装于车轴附近。

悬吊系统本身的运动,支臂以垂直车身中心线的轴,亦即平行于车轴的轴为中心进行运动,车轴不倾斜于车身,在任一上下运动位置,车轴平行于车身,对车身外倾角变化为零。

其最大的优点乃在于左右两轮的空间较大,而且车身的外倾角没有变化,减振器不发生弯曲应力,所以摩擦小,乘坐性佳,当其煞车时除了车头较重会往下沈外,拖曳臂悬吊的后轮也会往下沉平衡车身。

图14—2后悬架

l-后副车架总成2-稳定杆总成3-法兰面螺栓4-法兰盘螺母5-后左副车架托架衬套总成6-后右副车架托架衬套总成7-组合螺栓8-法兰盘螺母9-后减振器总成10-垫片11-加大法兰盘螺母12-防尘罩与限位块13-后螺旋弹簧14-限位盖15-减振垫16-上弹簧橡胶垫17-左上连接总成18-右上连接总成19-法兰面螺栓20-法兰盘螺母21-缓冲定位套22-缓冲块23-缓冲限位座24-法兰盘螺母

1.3车轮定位角说明

如果车轮的几何定位良好,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轮胎的使用寿命都会得到改善。

(1)主销后倾角:

主销后倾是从车辆侧面观察,转向轴最高点偏离垂直方向的倾角,如图14—3所示。

顶点向后的倾角为正(+),而向前的倾角为负(-)。

主销后倾影响转向机构的方向控制,但不影响轮胎磨损。

若一个车轮较其他车轮的正主销后倾角大,会使该车轮朝车辆中心线行驶,车辆将向正主销后倾角最小的一侧偏向行驶。

图14—3

(2)车轮外倾角:

外倾是从车辆前方观察的。

车轮偏离垂直方向的倾角,如图14—4所示。

若车轮倾角顶点向外,则外倾为正(+);若车轮倾角向内,则外倾为负(-)。

外倾既影响方向控制,又影响轮胎磨损。

过量外倾会导致轮胎磨损,并使车辆朝最大外倾行驶或侧偏行驶。

图14—4车轮外倾角

(3)车轮前束:

车轮前束是车轮偏离几何中心线/推力线向里偏转,而负前束则是车轮向外偏转,如图14—5所示。

设置前束的目的是保证车轮平行滚动。

前束也可补偿车辆向前行驶时,车轮支架系统产生的少量偏移。

只有车轮设置前束合适时,车辆行驶时车轮才能在路上平行滚动。

图14—5车轮前束

(4)推力角:

前轮引导或转向车辆,后车轮控制同辙。

同辙作用与推力角有关。

推力角(如图14—6所示)是后轮行驶的轨迹与车身中心线的夹角

图14—6推力角

 

2维护数据

2.1车轮定位规格

本车型的车轮。

定位规格如表14-1所示。

表14-1车轮定位规格

前轮

定位

参数

前束(mm)

0.5~3

车轮外倾角

左:

-0.5°~0.3°右:

-0.5°~0.3°

主销后倾角

左:

0.6°~2.1°右:

0.6°~2.1°

主销内倾角

左:

12°±12′右12°±12′

第二节故障诊断

一、转矩转向

转矩转向指的是汽车在驱动时,发动机传给驱动轮的转矩在车辆高速行驶时引起跑偏/滑移的现象。

车辆转矩转向的故障诊断步骤如表14—2所示。

表14—2转矩转向的故障诊断

步骤

操作

数值

1

是否进行这车辆路试?

至步骤2

车辆路试

2

检查驱动轮轮胎

驱动轮轮胎尺寸是否相同,胎面深度是否相等。

至步骤3

至步骤18

3

调整轮胎压力至规定值

操作是否完成?

至步骤4

4

检查前悬架

前悬架是否有磨损或损坏的零件?

至步骤17

至步骤5

5

1.在平直路面(无隆起)路面上,以64~97km/h的速度驾驶车辆

2.将变速器挂在空档,使车辆滑行

3.暂时松开转向盘,并注意行进过程中的方向变化

4.在各方向重复这种道路试验,以消除逆风影响。

由路面隆起和逆风引起跑偏/滑移是正常的

变速器在空档时,车辆是否跑偏/滑移?

至步骤16

至步骤6

6

1.将变速器置于前进档

2.在平直路面(无隆起)上将车辆平稳加速至64~97km/h。

暂时放开转向盘

3.在不同方向上重复这一路试,以消除逆风影响。

由路面隆起和逆风导致跑偏/滑移是正常的

行驶中车辆是否明显偏离直路?

至步骤7

车辆正常

7

1.调换前轮胎/车轮总成

2.在平直路面(无隆起)上车辆以64~97km/h稳定加速。

暂时放开转向盘

3.在不同方向上重复路试,以消除逆风影响。

由路面隆起和逆风导致跑偏/滑移是正常的

车辆转矩转向是否在相反方向?

至步骤8

至步骤12

8

1.用左后轮胎总成调换左前轮胎总成

2.车辆在平直路面(无隆起)以64~97km/h稳定加速。

暂时放开转向盘

3.在不同方向上重复路试,以消除逆风影响。

由路面隆起和逆风导致跑偏/滑移是正常的

车辆是否仍有转矩转向?

至步骤9

车辆正常

9

1.用右后轮胎总成调换右前轮胎总成

2.车辆在平直路面(无隆起)上以64~97kmA稳定加速。

暂时放开转向盘

3.在不同方向上重复路试,以消除逆风影响。

由路面隆起和逆风导致跑偏/滑移是正常的

车辆是否仍有转矩转向?

至步骤10

车辆正常

10

1.将轮胎/车轮组件装固其原来的位置

2.测量高度Z

左右差值是否低于规定值?

6mm

至步骤11

至步骤13

ll

如图6—14所示,测量变速器驱动机构的高度

左右差值是否低于规定值?

6mm

至步骤14

至步骤15

12

测量高度Z

左右差值是否低于规定值?

6mm

至步骤11

至步骤13

13

1.校正高度Z

2.校正外倾角

3.校正前束

4.车辆在平直路面(无隆起)上以64~97km/h稳定加速。

暂时松开转向盘

5.在不同方向上重复路试,以消除逆风影响。

由路面隆起和逆风导致跑偏/滑移是正常的

车辆是否仍有转矩转向?

至步骤11

车辆正常

14

产生扭矩转向的原因可能是车轮定位超出规范

操作是否完成?

车辆正常

15

1.通过垫片调整或更换动力系安装来校正高度差

2.车辆在平直路面(无隆起)上以64~97km/h稳定加速。

暂时松开转向盘

3.在不同方向上重复路试,以消除逆风影响。

由路面隆起和逆风导致跑偏/滑移是正常的

车辆是否仍有转矩转向。

至步骤14

车辆正常

16

进行跑偏/滑移的诊断

操作是否完成?

车辆正常

17

必要时,维修前悬架部件

操作是否完成?

至步骤5

18

安装相同尺寸、相同型号和相同胎面深度的驱动轮胎

操作是否完成?

至步骤3

二、方向稳定性不良

方向稳定性不良是指司机不能在任何方向上保持对车辆稳定的预想控制。

方向稳定性不良的诊断如表14—3所示。

表14—3方向稳定性不良故障诊断

步骤

操作

1

车辆路面测试用于确认用户的报告

车辆是否表现为方向不稳?

至步骤2

系统正常

2

1.确保所有轮胎的规格、制造厂家相同,螺线深度合适。

必要时予以修理

2.确保所有轮胎充气到正确的压力

3.对车辆进行路试以证实用户的报告

车辆是否仍表现为方向不稳?

至步骤3

系统正常

3

1.检查稳定杆和隔板的磨损和损坏。

必要时予以修理

2.参见前悬架中稳定杆的更换

3.对车辆进行路试以证实用户的报告

车辆是否仍表现为方向不稳?

至步骤4

系统正常

4

1.检查下控制臂、球接头和转向横拉杆的磨损和损坏,必要时予以修理

2.对车辆进行路试以证实用户的报告

车辆是否仍表现为方向不稳?

至步骤5

系统正常

5

1.检查车轮轴承/轮毂是否松动或有过大的径向跳动

2.对车辆进行路试以证实用户的报告

车辆是否仍表现为方向不稳?

至步骤6

系统正常

6

1.检查车辆翘头高度,必要时予以修理

2.对车辆进行路试以证实用户的报告

车辆是否仍表现为方向不稳?

至步骤7

系统正常

7

1.检查车轮定位,必要时予以调整

2.对车辆进行路试以证实用户的报告

车辆是否仍表现为方向不稳?

至步骤8

系统正常

8

1.检查转向齿轮和转向柱是否松动

2.对车辆进行路试以证实用户的报告

车辆是否仍表现为方向不稳?

至步骤1

系统正常

三、噪声诊断

从车辆前部或后部发出的由于车辆速度或行驶路面所引起的车架有关的噪声称为悬架噪声。

悬架噪声的诊断如表14—4所示。

表14—4悬架噪声诊断

步骤

操作

1

对车辆进行路试,努力再现车辆的噪声。

必要时与相同的车辆进行比较,

以确定用户的报告是不是车辆正常运作特性

是否出现异常噪声?

至步骤2

系统正常

2

1.将换档杆置于空档位置

2.关断点火

3.上下摇动车辆前部,再现噪声

能否听到噪声?

至步骤3

至步骤4

3

1.上下摇动车辆前部,用听筒确定发出噪声的位置

2.必要时,维修或更换悬架部件

是否完成维修?

至步骤1

4

1.提升车辆并用合适的工具支撑

2.检查所有前悬架部件是否有任何损坏

是否有零件损坏?

至步骤5

至步骤6

5

修理所有损坏的零件

是否完成维修?

至步骤1

6

1.检查轮胎充气压力是否正常

2.检查轮胎是否有不正常磨损

轮胎是否有不正常的胎面磨损?

至步骤7

至步骤9

7

1.旋转轮胎

2.进行车辆路试

现在噪声是否从车辆后部发出。

至步骤8

至步骤9

8

更换发出噪声的轮胎

维修是否完成?

至步骤1

9

确保球接头和转向拉杆的润滑

维修是否完成?

至步骤1

至步骤10

10

确保所有车轮螺母锁紧到正确的规定值

是否紧固了车轮螺母?

至步骤1

至步骤11

11

用手推拉支柱

支柱是否松动?

至步骤12

至步骤14

12

1.检查支柱紧固件是否达到正确的紧固力,必要时紧固

2.用手推拉支柱

支柱是否松动?

至步骤14

至步骤1

l3

更换松的或磨损的支柱零件

维修是否完成?

至步骤1

14

用手推拉横向稳定杆

横向稳定杆是否松动?

至步骤15

至步骤19

15

1.检查横向稳定杆的所有紧固件,必要时紧固

2.用于推拉横向稳定杆

横向稳定杆是否松动?

至步骤18

至步骤1

16

查看横向稳定杆松动的位置

是否查出横向稳定杆连接松动?

至步骤17

至步骤20

17

更换横向稳定杆连杆

维修是否完成?

至步骤1

18

更换横向稳定杆隔套和托架

维修是否完成。

至步骤1

19

检查控制臂是否松动或移动

是否查到松动或移动?

至步骤20

至步骤22

20

1.检查控制臂紧固件是否达到正确的紧固力

2.检查控制臂是否松动

控制臂是否松动。

至步骤21

至步骤1

21

更换磨损或松动的控制臂衬套

维修是否完成。

至步骤1

22

1.使驱动轮离开地面,起动发动机

2.挂到传动档(车速不要高于55km/h)

3.增加传动轮的速度直到噪声达到最高水平

4.用听筒确定噪声源的位置

是否有齿轮轴承发出噪声?

至步骤23

至步骤7

23

更换车轮轴承

维修是否完成。

至步骤1

第三节维修作业

一、车轮定位的调整

1.前、后轮外倾调整

前轮外倾的调整如图14—7所示。

举升车辆,从车辆上拆卸支柱。

将支柱固定在台钳上,并在侧面上锉孔。

锉支柱与转向节之间的螺栓孔可调节车轮外倾。

图14—7前、后轮外倾的调整

1一外倾角

2一锉上螺栓孔

3一锉下螺栓孔

 

2.前轮前束调整

前轮前束的调整步骤如下:

(1)拆卸转向横拉杆上的小密封夹。

(2)将转向盘调整到正前位置。

(3)如图14—8所示,松开拉杆上的六角螺母,旋转转向横拉杆轴以得到合适的前束角。

图14—8前轮前束的调整

l—转向横拉杆轴

2—锁紧六角螺母

3—转向横拉杆球头

(4)确认每个转向横拉杆端的转动圈数大致相同。

(5)紧固锁紧螺母。

(6)安装密封夹。

 

二、前车轮驱动轴轴承的更换

1.前车轮驱动轴轴承的拆卸

(1)升起并适当支撑车辆,拆卸轮胎和车轮总成。

(2)如图14—9所示,断开车轮速传感器插接器,从托架上拆卸车轮速度传感器插接器。

 

图14—9分离车轮速度传感器插接器

1—传感器缆线

2—车轮转速传感器插接器

(3)拆卸制动卡钳托架及制动卡钳,拆卸制动盘。

(4)拆卸车轮驱动轴螺母。

(5)如图14—10所示,用三颗车轮螺母将前轮毂芯轴拆卸工具连接到车轮轴承/轮毂上,分离车轮驱动轴与车轮轴承。

(6)如图14—11所示,拆卸并报废车轮轴承螺栓,拆下车轮轴承。

2.前车轮驱动轴轴承的安装

前车轮驱动轴轴承的安装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

在安装前轮车速传感器时,确保接头夹子正确啮合与托架。

图14—10分离车轮驱动轴与车轮轴承图14—11车轮轴承的拆卸

三、稳定杆的更换

1.前稳定杆的拆卸

拆卸前稳定杆时,要断开转向器中间轴与齿条和小齿轮短轴的连接,否则会造成转向失控。

前稳定杆的拆卸步骤如下:

(1)升起并适当支撑车辆,拆卸轮胎和车轮总成。

(2)移动转向轴防尘密封件,从下中间转向轴拆卸夹紧螺栓,松开所有隔套卡箍及连接螺母和螺栓。

(3)在副车架下部安放支撑台,拆卸车架与车身连接螺栓。

(4)降下车架后部使得刚好能接触到横向稳定杆。

(5)从车架上拆卸螺栓和卡箍,从稳定杆上拆卸隔套。

(6)从控制臂上拆卸稳定杆连接杆。

(7)向后拉横向稳定杆,从车辆后侧拆卸横向稳定杆。

 

图14—12分离稳定杆与稳定杆连杆

注:

前稳定杆的安装按与拆卸相反顺序进行。

为获得车辆设计的翘头高度,横向稳定杆与横向稳定杆连杆之间的紧固要在所有部件安装完成后进行。

四、转向节的更换

1.转向节的拆卸

(1)升起并适当支撑车辆,拆卸轮胎和车轮总成。

(2)拆卸前车轮驱动轴轴承。

(3)拆卸前下控制臂球头螺柱至转向节开口销和螺母。

使用球节球头螺柱拆分器从前转向节分开前下控制臂球头螺柱。

(4)使用转向机拉杆拔出器从转向节上拆卸外转向横拉杆端。

(5)如图14—13所示,在减振支柱与转向节间划线。

 

图14—13

2.转向节的安装

转向节的安装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

五、下控制臂的更换

1.下控制臂的拆卸

(1)旋转转向盘以便移动相应前轮至最小侧位置。

(2)升起并支撑车辆,拆卸轮胎和车轮。

(3)断开车轮速度传感器接头,从线束固定夹子处断开轮速传感器跨接线。

(4)拆卸稳定杆连杆。

(5)如图14—14所示,从球头螺柱上拆卸开口销.松开球头螺柱螺母。

图14—14转向节球头螺柱螺母

1—开口销2—球头螺母3—球头螺柱

(6)如图14—15所示,越过球头螺柱安装球头节分开工具。

逆时针旋转球头螺柱螺母从转向节上分开球头螺柱。

(7)如图14—16所示,拆卸下控制臂螺栓和螺母,拆卸下控制臂。

图14—15球头螺柱的分离图14—16下控制臂的拆卸

2.下控制臂的安装

下控制臂安装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

在安装球头螺柱螺母开口销时,开口销的末端不要碰到车轮转速传感器、传感器接头和驱动轴。

六、减振支柱的更换

1.前减振支柱的拆卸

(1)拆卸前轮

(2)拆离制动软管。

从减振器支架(带ABS车型)上拆螺栓、制动软管和ABS车速传感器线束夹箍。

如图14-17所示。

(3)拆下带螺旋弹簧的前减振器。

拆卸2个螺母和螺栓后,将减振器从转向节上拆下,如图14-18所示。

图14-17图14-18

②拆下带螺旋弹簧的前减振器,拆下安装悬架支架的3个螺栓,如图14-19所示。

(4)固定带螺旋弹簧的前减振器。

在减振器下侧的支架上安装2个螺母和1个螺栓,并将其固定在台钳上。

②压紧螺旋弹簧,注意不能用冲击扳手。

如图14-20所示。

5)拆下前悬架支架防尘盖。

6)拆卸前减振器螺母后拆下前支架。

用2个螺母和一把螺丝刀或相似物把持,然后拆下中央螺母,如图14-21所示。

7)拆下前悬架支架总成。

8)拆卸前悬架支架防尘罩油封。

9)拆卸上前螺旋弹簧座。

10)拆卸上前螺旋弹簧隔垫。

 

图14-19图14-20

 

图14-21

2.后减振支柱的拆卸

(1)拆卸后轮。

(2)拆卸左右后减振器总成。

用千斤顶顶起后桥车架。

②在夹住活塞推杆时,拆卸2个螺母。

拆下垫圈和上悬架支架。

拆卸螺母、垫圈和左后减振器总成。

拆下减振器上罩。

3.检查减振器总成

压紧并拉长减振器推杆,在此期间检查有无异常阻力或不正常响声。

如有异常,更换新的减振器。

4.安装

(1)安装减振器总成。

安装减振器上罩。

②把减振器、上悬架支架和垫圈装上车身。

夹紧活塞推杆后,安装下螺母以使活塞推杆较下螺母高出15~18mm。

对照下螺母,安装上螺母并紧固。

在顶起千斤顶时,用垫圈和螺母把减振器安装至后桥车架上。

(2)安装后轮。

(3)检查后轮定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