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论文写作》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447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学论文写作》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法学论文写作》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法学论文写作》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法学论文写作》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法学论文写作》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学论文写作》读书笔记.docx

《《法学论文写作》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学论文写作》读书笔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学论文写作》读书笔记.docx

《法学论文写作》读书笔记

何海波《法学论文写作》读书笔记

文章开篇:

一切皆有法,一切皆有度。

文无定式,但有章法。

法学论文的写作也有着它普适的规范和共同的方法。

写论文必须要有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是学术论文的生命。

论文写作是实践的技艺。

第一讲:

一、何为法学

法庭是“法律帝国的中心”,但是在中心边缘,还存在着一些与特定的社会法律运作密切相关的制度,我们可以以不同的视角来切入,来关注人类社会中一些具有类似功能的规范。

通过举出实例,得出结论:

凡是涉及人类社会组织规则的,都可以理解为法律帝国的疆域,都可以作为法学研究的对象。

单纯地从法官的角度来观察法律无异于坐井观天。

因为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的视角(此处举例:

1.立法者,2.决策者,3.观察者。

并说明区别在哪,法律史学和法社会学属于观察者视角)。

一个特定的研究者,可以卷起袖子,力陈己见,也可以袖手旁观的做一个中立的描述者或评价者,但是他必须清楚自己采用的视角以及此种视角的优势和局限。

作者认为,法学研究主要是引用和解释法条。

由于问题及视角的多元化,法学研究也就由此而多元化了。

二、何为论文

先讨论何为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与非学术文章区别在于交流的对象与目的不同。

学术文章是与同行交流,使用的词语更加专业,更加注重论证的根据,文中带有引注。

学术文章的体裁分为综述、评论和论文。

综述是对某一个学术会议、某个问题研究、某个学者或学术流派的概括叙述。

综述比会议纪要阅读笔记要有条理,但是一般不掺杂作者的个人观点。

以述为主,有述有评,称为述评。

这些要作者在熟悉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取舍,从而为学术研究提供有意义的指引。

评论可以是对一个案例或者事件、一篇文章或者一本著作,对一个学者或者是学术流派思想的评头论足。

评论需要表明作者的观点,但是阐明观点必须建立在评论对象上,有所寄附、以评为主。

论文是有条理地论证作者观点的文章,有一个核心观点。

以上三者的界限有时会模糊,但是一个成熟的学者应当有清晰地认识,知道自己在写什么。

法学论文的类型,从研究视角上分为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

规范研究:

一为法律解释论层面,二为立法论方面,三为学理方面。

实证研究也有不同的层面,有的为描述事实,分析原因,探究功能。

实证研究试图揭示某种现象以及现象背后的规律。

社会学、人类学以及政治学常用这种手段。

法律学者的实证研究有时会与之存在学科交叉,但是有所不同的是法律学者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并多以寻求法律制度的完善为导向,其最终的目的是实现法律层面的圆满。

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区分:

主要是在于论文写给谁看、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理论研究是从现象出发探寻其内在规律;应用研究则是解决法律实践中直接面临的问题。

二者并无高下之别,能解决问题的研究就是好研究。

三、选题的基本要求

选题是成功写好论文的前提。

选题的基本要求有三点,1.问题意识,2.创新可能,3.切合个人情况。

作者要从现实中发现问题,从中提炼出学术上的话题,再给出自己的问题予以论证。

如何解决问题,是论文的主题所在。

现实中的问题是分层次的,既可能是法律实践过程中的操作问题,也可能是法律认知过程中的一个理论问题。

一个好的论文选题,必然是触及了那些比较典型,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现实针对性更强,可以避免初学者云雾腾腾,但是,现实中的问题未必都是学术上有意义的问题。

如何提炼出有意义的学术问题呢?

基本的要求是,要放在学术的语境中讨论问题,要注意思想传承,要注意与学术界的对话。

提炼问题时要注意几点:

1.一篇论文只讨论一个中心问题,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3.清楚合理地界定问题。

一篇文章只讨论一个中心问题,可以避免多个中心,使论文更有针对性;“小题大作”指的是选题不能太宽泛,使文章的穿透力减弱,论文内容大而空,从细微处见功力。

梁慧星先生有言,“硕士论文的题目要避免过大,博士论文的题目要避免过小”;问题的界定要清晰合理,有效地讨论来自于合理地研究视角的确立以及问题的清楚界定。

研究视角的偏差多半是因为学科分割,视野局限。

与问题相伴的是命题。

刘南平博士的《法学博士论文的骨髓与皮囊》值得一读。

核心命题是贯穿整个论文的中心论点,是在论文中探讨和论证的基本问题。

为什么论文要有核心命题呢?

写文章要有中心思想,让人看完之后清楚的知道你在说什么,有意义的比较来自于合理的视角,并且将之归结为一个核心的命题。

那么,什么样的命题才算是核心命题呢?

以何海波先生经验来看,是否能把核心观点用一句话来表述。

创新是学术的生命。

学术是一个由不同作者共同续造的延绵不绝的阶梯。

一个人的研究必须通过前人并超越前人。

每个人只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再迈进一步,无论如何都是贡献。

学术研究有很强的个人性,但是也有很强的公共性。

研究什么,如何研究,取决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知识的结构、持有什么样的见解主张也是个人的,但是学术研究并不是单单是个人的学习训练,也不是纯粹的智力游戏,它要求对社会有所贡献,这就是学术研究的公共性的一面。

学术研究的公共性决定了作者必须了解相关的研究,因此,必须在着手某项研究之前做好文件检索工作。

研究的新意有大有小。

一方面,不能要求每一个问题、见解、方法或者材料都是横空出世或地下出土,不能因为这个意思某本著作的某句话已经提到过或者暗示过就否定它的新意;也不能因为某句话未说过或者未曾提到过就算是新意,创新是相对于整个学术圈而言的。

如果能够对学术圈现有知识有所推进,才算是创新。

一个实际的工作者甚至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所不知道的,不一定是新的,要遍阅文献,只有问题、观点以及所采用的材料或者是方法是新的,那才是创新。

创新是能够提供新的知识,不然所谓的创新就是幌子。

那么,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论文有三新,新见解、新问题、采用新的材料以及新的方法。

法学研究并不缺少新问题,缺少的是洞见问题的敏锐。

新问题有时来源于新视角,新知识也可是原有的偶然零碎知识的整理和提炼。

对于法学来说,新见解意味着对一种法律现象的性质、原因或者功能如何理解,或者对一个法律问题如何处理的新意见。

一些重大的原创问题的提出,不仅开辟了新的问题,领域,而且基本上伴随着新的见解。

一些老问题长期悬而不决,就是因为欠缺新的材料和方法。

一些新观点的提出,也往往需要新材料和新方法的支持,甚至新观点本身就是新材料或方法催生的。

与自然科学不同的是,法律有很强的本土性,法律研究的学术圈国别界限比较明显。

就中国法律而言,由于研究者的身份不同,所关注的问题和采取的视角不同,写作的语言和读者对象不同,所以,可以清晰地划分出界限。

四、选题的一般过程

选题有三个阶段。

首先,从阅读或者是讨论中获得灵光一闪的思想,从中提炼出问题;其次,初步选题后,进行调研;最后,在调研及讨论基础上整理出论题。

如果一个现象几乎是无人问津,那可能是一个新问题。

如果发现常识的见解有问题,从中切入也会发现有意思的问题。

如果一个问题大家都在讨论,但是始终没有得到解决,那可能也需要新的视角或者新的材料。

选题如投资,知识就是资本,查阅文献就是市场调查。

看是否有前人对某一领域的成熟观点。

查阅文献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做是检验一个人学术训练成果的标准。

在初步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可以拟一个提纲,提纲可以澄清思路,可以使作者一目了然地看出自己的思路是否前后一致,还可以列一个参考文献目录,使自己明白要看的和要找的资料。

与人讨论自己的论文构思也是一个好办法。

一个问题是否成熟,不在于这个讨论这个主题的论文有多少,而在于问题是否被人看到了、解决了。

还要强调的是,查找的关键词也可能会妨碍视线。

文献查找是个功夫活,不下功夫肯定不行,但是资料难求的问题可能真不好解决,下了功夫也不一定能行。

写作中,调整论题是常有的事。

调整论题大概有三种情况:

1.由大至小,限缩拆分;2.由小及大,深入拓展;3.由此及彼,转移论题。

深入拓展,从一个问题入手,连续进行追问,最后获得原先没有意识到的新见解。

有时,你发现了一个新问题,但是对该问题的正面回答并非是最好的回答,或者你发现了比预设问题更有意义的问题,这时可以以转移视角的方法或者变换一个问题来讨论。

很多时候,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简单的拿出一个对策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对策取决于决策者的权衡,而不取决于学者的论证,多数时候拿出的对策也不是学者擅长的。

学者所能做的,毋宁是分析一个现象产生的各种条件,一个对策的一般后果,从中寻找出规律。

第一讲读后感想:

何海波老师在第一讲主要讲述了论文的选题方法。

首先,论文是讨论和分析现实问题,立论时要立足于现实问题,如何发现问题是前提,没有问题就没有论文。

其次,是如何去发现问题,从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现实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具有学术上的意义,要善于培养自身提炼问题的能力。

再次,选题时要注意对资料和自身的知识储备做全方位的审视,确定前人是否将自己选取的题目研究透彻,在此,要穷尽相关文献,多读多思,然后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量力而行。

最后,选题时要有针对性、首要性,不要再论文中阐述多个观点,一篇论文只讨论一个问题,用一句话来检验核心问题是否存在。

同时还要注意选题时要保证论题、论据以及论证的新颖性。

第二讲:

文献推荐书目陈瑞华《法学论文写作与资料检索》凌斌《法科学生必修:

论文与资源检索》丁丽英《法律文献检索》荣新江《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

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

一、穷尽相关文献

写学术论文,文献检索必不可少却又经常被忽略。

要找什么文献?

去哪找?

如何找?

学术论文要有根有据,有所创新,都必须建立在文献的基础之上。

有根有据,就必须拿文献说话,有所创新,就必须比对现有文献。

法学论文主要的读者是学术界,学术思想最主要的表达形式就是论文,其次是专注和教材。

学术是一种知识和思想的系统,也是一个学术人的系统。

如果不看学术界的讨论,不知道学术界的术语和基本观点,根本就无法进入这个系统。

但是,光有论文还不行,如果仅仅是检索参考和引用论文,只能是固步自封,而且还没有新意。

除了法学论文以外,相关立法、判例和时事报道,都是法学论文经常要参引的。

法学以外的人文社会文献,也是法学论文作者需要参引的。

研究者必须注意研究对象的最新发展,也可能要考察其历史变迁。

具体如何引证,应当根据研究对象和论文需要而定。

文献的洋与中。

要重视外国文献,特别要强调要利用第一手外文文献。

同时还要注重文献的权威性。

权威期刊、引用次数、再版次数等都可以作为判断文献权威与否的标准。

但是,判断文献最可靠的方法是阅读。

何海波先生以为,判断文章质量,有三个要素。

1.思想的原创性以及出处的原生性2.论证的严谨性或者报道的准确性3.影响力

推荐网站:

中国知网、万律法律数据库《全国总数目》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SCICLSCI

哈佛法律评论耶鲁法律杂志哥伦比亚大学法律评论

华盛顿和李大法学院排名

法学论文电子数据库:

WESTLAWLexisNexis

英文法学刊物:

Heinon-Line法律以外的人文类:

JSTOR

第三讲:

调查

一、现场调查

出于研究目的的观察应有明确的目标。

参与式观察有助于研究者深入地了解和接触观察对象的行为,这是一般观察所不能及的。

二、深入访谈

与单纯的观察相比,深度访谈有利于研究者直观地了解当事者对于事物的感受、意见或者是行为的动机,听到单纯的观察所不能了解的事情。

比如,亲历行政审判的法官,理解与感受肯定要比书斋里的学者更加贴近现实。

找谁访谈,谈什么事情首先要有规划。

其次,要让人能够坦诚接受你的访谈。

(苏力《法律社会学调查的权力资源:

一个社会学调查过程的反思》)最后要防止偏差出现。

三、阅卷调查

四、文献分析

在既有的文献基础上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往往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汇总、统计的说服力,远胜于学者的主观判断。

在文献有限的情况下,往往很难做定量分析,此时可以做定性分析。

文献分析需要考虑样本的代表性,定量研究尤其强调这一点。

要使样本有足够的代表性,一种方法是找到足够典型的案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