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专题突破练专题10植物的激素调节真题重温+典题特训+矮补提升.docx
《知识专题突破练专题10植物的激素调节真题重温+典题特训+矮补提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专题突破练专题10植物的激素调节真题重温+典题特训+矮补提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识专题突破练专题10植物的激素调节真题重温+典题特训+矮补提升
[直击考纲]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
2.其他植物激素(Ⅱ)。
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
考点28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及相关拓展分析
判断下列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相关的叙述
(1)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
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
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
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该实验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2013·安徽,5B)( √ )
(2)如图所示,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
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2012·新课标全国,5D)( √ )
(3)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2008·江苏,15B)( √ )
(4)在研究中发现,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缺氧会严重阻碍这一过程,这说明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因此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也是主动运输(2012·上海,31和2008·江苏,15D整合)( × )
(5)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做了如下左图设计,其预测结果如下右图(2009·福建,5改编)( × )
1.准确理解掌握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1)生长素的产生:
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其合成不需要光。
(2)生长素的分布:
①产生部位<积累部位,如顶芽<侧芽、分生区<伸长区;②生长旺盛的部位>衰老组织,如生长点>老根。
(3)对生长素运输的理解
方向:
如图所示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由植物的遗传特性决定的;而横向运输是单侧光(向光侧→背光侧)、重力、离心力等因素引起的。
2.与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相关实验归纳
(1)若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则:
(2)若验证胚芽鞘生长部位在尖端下部,则:
(3)若验证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则:
①实验操作(如图)
②现象:
装置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置b和c中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4)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则:
①实验操作(如图)
②实验现象:
A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
1.下图为温特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温特猜想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
B.若在单侧光照下进行该实验,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C.④和⑥结果表明胚芽鞘向光弯曲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
D.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通过⑤②组可知,空白琼脂块与放置尖端的琼脂块结果不同,说明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并发挥作用,A正确;单侧光不会使生长素分解,且感光部位在尖端,所以光照对实验没有影响,B错误;④⑥对照可知,胚芽鞘弯曲与尖端物质分布不均匀有关,与胚芽鞘向光弯曲进行比较可知,向光弯曲也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C正确;⑤⑥用空白琼脂块,可排除其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D正确。
2.对小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箭头表示单侧光)( )
A.②⑤⑦B.①②③⑤⑧
C.①③④⑥⑦D.②⑤⑧
答案 D
解析 首先据图了解每组实验的处理方法,然后分析生长素的分布,最后判断植物生长的方向。
①琼脂块a、b内生长素浓度相同,故直立生长;②中琼脂块放置偏左,但不影响生长素的向下运输,故向右弯曲生长;③锡箔小帽遮盖胚芽鞘尖端,使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刺激,故直立生长;④云母片阻隔使生长素不能向左侧运输,故直立生长;⑤云母片阻隔不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但影响生长素的向下运输,故向右弯曲生长;⑥云母片阻隔使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故不生长也不弯曲;⑦暗室内的幼苗匀速旋转,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的分布,故直立生长;⑧暗室和幼苗一起匀速旋转,幼苗会间断地受到单侧光刺激,故向小孔方向弯曲生长。
3.(示意图实验)为探究生长调节物质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是否有抑制作用,取豌豆幼苗茎切段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组设计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组豌豆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端朝上,对照组豌豆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端朝下
B.对照组羊毛脂中不含CFM
C.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IAA作为测试指标
D.若受体中IA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则说明CFM对极性运输有抑制作用
答案 A
解析 IAA的极性运输指的是IAA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故实验组和对照组豌豆幼苗茎切段的形态学上端都应该朝上,A错误;实验探究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是否有抑制作用,自变量为CFM,实验组羊毛脂中含CFM,对照组羊毛脂中应不含CFM,B正确;受体中是否含有IAA,可作为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是否有抑制作用的测试指标,C正确;若受体中IA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则说明CFM对极性运输有抑制作用,D正确。
4.(示意图类)下图是达尔文利用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实验,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 )
A.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
B.胚芽鞘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照光后是否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
C.胚芽鞘是否表现向光性,取决于有无尖端
D.生长素是否会受到强光的破坏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实验变量是对尖端进行了不同的处理,结果胚芽鞘生长方向不同,应是探究胚芽鞘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照光后是否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故B正确。
没有证明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故A错误。
胚芽鞘是否表现向光性,取决于有无尖端和是否感受单侧光,故C错误。
无法证明生长素是否受到强光的破坏,故D错误。
5.在人们认识生长素的历程中,曾有三种观点对植物向光性现象进行解释。
观点一:
单侧光导致了生长素由向光侧转移到了背光侧;
观点二:
单侧光导致向光侧生长素分解;
观点三:
单侧光导致向光侧产生了抑制生长的物质。
生物小组为探究植物向光性的机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对A、B、C、D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观点一;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观点二;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观点三。
答案 D>A=B>C A=B=D>C A=B=C=D
解析 本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因而结果不是唯一的。
由于A、B处于均匀光下,因而生长素的含量为A=B,起对照作用。
若D>A=B>C,则说明单侧光导致了生长素由向光侧转移到了背光侧;若A=B=D>C,则说明单侧光导致向光侧生长素分解;若A=B=C=D,则说明单侧光导致向光侧产生了抑制生长的物质。
[判一判]
(1)题1中③④弯曲生长的原理与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理相同( × )
(2)题1的实验结果证明了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 )
(3)题2中③⑥的实验结果是胚芽鞘都不弯曲,但是原因不同( √ )
(4)题3中实验自变量为是否含有CFM,豌豆幼苗茎切段放置方向属于无关变量,形态学上端都应该朝上( √ )
(5)题4中胚芽鞘是否表现出向光性,取决于有无尖端和是否感受单侧光( √ )
[想一想]
(1)如何判断胚芽鞘“长不长、弯不弯”?
答案 一看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分能否获得生长素,能则生长,不能则不生长也不弯曲;二看胚芽鞘尖端以下部分生长素的分布是否均匀,若均匀则直立生长,反之则弯曲生长。
(2)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 单向刺激(单侧光、重力、离心力等)和人为因素(云母片和玻璃片的应用等)。
考点29 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相关应用分析
1.判断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相关拓展的叙述
(1)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2012·江苏,7C)( × )
(2)同一植株根和芽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2013·大纲全国,4B)( × )
(3)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2012·江苏,7B和2008·江苏,15A)( × )
(4)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表),据此实验的结果可知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2012·四川,4BC)( × )
处理方式
测定指标
外源生长素(mg/L)
NPA(μmol/L)
0
0.001
0.01
0.1
3
弯曲角度α(度)
37
40
31
22
16
生长速率(mm/天)
15
17
13
11
8
(5)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2009·江苏,9④)( × )
2.判断下列关于其他植物激素的叙述
(1)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而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2013·海南,7D和2008·江苏,15C)( × )
(2)如图所示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由图可知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2012·浙江,3C)( × )
(3)如图是为了探究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的原因,检测出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
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赤霉素、脱落酸(2010·海南,6A)( √ )
(4)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延缓叶片变黄(2009·广东,10A)( √ )
1.正确理解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特性
(1)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
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引起的生理效应不同;而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生理效应不同。
②图中A、B、C三点所对应的浓度为最适浓度,根、芽、茎三者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大小关系是根>芽>茎。
③图中AA′、BB′、CC′反映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大逐渐减弱。
(2)不同作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
①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如图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
②A点浓度之后,抑制双子叶植物生长,但仍可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可以用此浓度除去单子叶植物中的双子叶杂草。
(3)同一器官不同浓度下的作用
①若曲线表示植物的幼苗,其出现向光性时,且测得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
大于m小于M。
②若曲线表示植物的茎,在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时,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m。
③若曲线表示植物的根,在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根的向地性时,且测得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近地侧浓度范围应为大于i。
④若曲线表示植物的芽,在顶端优势中,且测得顶芽生长素浓度为m,则侧芽的浓度范围为大于i。
顶端优势现象中顶芽和侧芽的浓度大小在曲线图中的相对关系如下图所示:
2.五种植物激素的比较及相互关系
名称
产生部位
生理作用
对应生长调节剂
应用
生长素
幼根、幼芽及发育中的种子
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
萘乙酸、2,4-D
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农业除草剂
细胞分裂素
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如幼嫩根尖)
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延缓衰老
青鲜素
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存时间
赤霉素
幼芽、幼根、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的组织和器官里
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赤霉素
促进植物茎秆伸长;解除种子和其他部位休眠,提早用来播种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与脱落
矮壮素
落叶与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
乙烯
植物体各个部位,成熟的果实中更多
促进果实成熟
乙烯利
促进果实成熟;处理瓜类幼苗,能增加雌花形成率,增产
(1)协同作用:
生长素和赤霉素共同促进植物生长;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都能够诱导植物组织分化、延缓叶片衰老;脱落酸和乙烯都能够促进果实成熟;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能够促进种子发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果实坐果和生长。
(2)拮抗作用:
赤霉素和脱落酸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分别起促进和抑制作用;生长素和脱落酸在植物的生长方面,前者起促进作用,后者起抑制作用。
总之,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任何一种生理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控制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些激素之间的关系,有的是相互促进,有的是相互拮抗,正是由于各种激素的共同作用,才使植物能正常生长发育,并能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的变化。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的相对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多图综合)某研究小组用玉米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图一是对玉米胚芽鞘进行的单侧光处理,一段时间后,将胚芽鞘尖端下部纵切,切面如图二所示,图三示意的是一株倒伏的玉米植株。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二中的c处细胞对应图一的a部位
B.由图分析可知,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使植物生长
C.图二中的d部位的效果相当于图三中的e部位
D.图二中的c部位的效果相当于图三中的g部位
答案 C
解析 在单侧光下,生长素由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故a侧生长素浓度高于b侧,a侧细胞生长较快,对应图二的d侧,A错误;由图一、图二可知,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植物生长,B错误;图三中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由远地侧运输到近地侧,e侧生长素多于f侧,e侧生长较快,对应图二的d侧,C正确;图三中在重力作用下,g侧生长素多于h侧,g侧抑制生长,而图二c侧浓度低只是促进作用弱,D错误。
2.(新情景曲线)下图表示黄化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相对含量的分布,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主要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合成
B.b点所对应的幼苗部位的细胞体积比a点所对应的幼苗部位的细胞体积大
C.a点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是由b、c点对应的细胞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a点所致
D.若将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d点对应的细胞,可能会抑制d点细胞的生长
答案 C
解析 距离芽尖和根尖距离越近,生长素含量越高,故A正确。
生长素具有两重性,过高浓度会抑制生长,a点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故B正确。
a点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是芽尖本身合成的,故C错误。
根尖对生长素敏感度高于芽尖,故D正确。
3.(示意图与曲线图)有人将植物幼嫩茎段纵切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茎段的半边茎向内侧弯曲生长如图甲,弯曲角度α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图乙。
若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某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半边茎的弯曲角度为α1,将该生长素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后,测得半边茎的弯曲角度为α2。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生长素的作用使半边茎外侧细胞分裂速度比内侧细胞分裂速度更慢
B.半边茎的弯曲方向说明茎内外两侧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C.图乙中弯曲角度α1对应两个生长素浓度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若弯曲角度α1大于α2,则稀释前生长素溶液的浓度应该为10μmol·L-1
答案 D
解析 生长素使半边茎的外侧细胞生长速度比内侧细胞生长速度更快,向内侧弯曲,A错误;半边茎的弯曲方向说明茎的内外两侧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B错误;图乙弯曲角度α1对应两个生长素浓度都只能说明生长素的促进作用,C错误;若弯曲角度α1大于α2,根据乙图可知道稀释前的生长素溶液浓度应该为10μmol·L-1,若为15μmol·L-1,稀释后为12μmol·L-1,弯曲角度应更大,不能为15μmol·L-1,D正确。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黄化豌豆幼苗茎切段的实验研究中,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对黄化豌豆幼苗茎切段伸长和乙烯产量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实验结果。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需要设置IAA浓度为0的对照组
B.光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从而影响实验结果,所以整个实验应在黑暗中进行
C.当生长素的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产生,进而抑制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
D.某实验组茎切段长度增加了50%,通过分析该茎切段的乙烯产量不能确定处理该茎切段的IAA浓度与最适浓度的大小关系
答案 D
解析 该实验需要空白对照,故A项正确;单侧光影响生长素的分布,整个实验在黑暗中进行,避免影响实验结果,故B项正确;从横坐标来看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茎的长度逐渐增加,至10]-6mol/L后乙烯逐渐增多,茎的长度增加减小趋于稳定,故C项正确;根据乙烯的含量高低能确定该茎切段的IAA浓度与最适浓度的大小关系,故D项错误。
5.拟南芥超矮生型突变体可分为两类:
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
研究者以某品种的超矮生拟南芥为材料,用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并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表明赤霉素浓度越高,正常拟南芥茎的细胞分裂周期越短
B.图乙中a、b两点表明生长素对正常拟南芥茎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C.实验结果表明,该超矮生拟南芥品种属于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
D.用另一类矮生突变体进行相同实验,其曲线和正常植株曲线重合
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示,矮生拟南芥茎长度在赤霉素或者生长素浓度增加时没有太大变化,说明超矮生拟南芥对于激素不敏感,C项正确。
6.如图是植物体内赤霉素(GA)、乙烯对生长素(IAA)的影响示意图,该图不能说明( )
A.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原理是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
B.植物体内赤霉素是通过生长素而促进细胞生长的
C.植物体内赤霉素含量的改变会影响生长素含量的变化
D.植物体内多种激素并存,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答案 A
解析 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原理是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但是不能从该图中读出此信息,A错误;GA可促进生长素的合成,从而促进细胞的生长,B正确;GA可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抑制生长素的分解,所以赤霉素含量的改变会影响生长素含量的变化,C正确;植物体内各种激素之间可相互促进,也可相互拮抗,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D正确。
7.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及侧芽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
下图为去掉顶芽前后,侧芽部位两种植物激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分析。
(1)激素发挥作用时首先要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结合,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2)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可通过控制甲、乙激素的含量来控制组织分化的方向。
若培养基中甲含量/乙含量较大,则可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________。
细胞的分化从根本上来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研究表明,在1.0mg/L的甲激素溶液中加入1~5mg/L的乙激素能有效促进侧芽萌动。
为进一步了解乙激素的最适用量(要求精确到1mg/L),请完成下列实验思路:
①在1L浓度为1.0mg/L的甲激素溶液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乙激素;
②用所得混合液分别处理具有相同侧芽数量的枝条的________________部位;
③一段时间后,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实验中,应确保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均适宜。
答案
(1)(特异性)受体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2)根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①1mg、2mg、3mg、4mg、5mg
②侧芽 ③发生萌动的侧芽数量 (4)光照和温度
解析
(1)激素发挥作用时首先要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激素的受体并不是都位于细胞膜上,也可能存在于细胞内),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2)细胞的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图中甲激素为生长素,乙激素为细胞分裂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若培养基中甲含量/乙含量较大,则可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根,相反则诱导芽的形成,若两者相等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
(3)在1.0mg/L的甲激素溶液中加入1~5mg/L的乙激素能有效促进侧芽萌动。
因此实验应设置5组,即乙激素的浓度分别为1mg/L、2mg/L、3mg/L、4mg/L、5mg/L,混合液处理的部位为侧芽部位,统计发生萌动的侧芽数量。
(4)实验中,要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应确保光照和温度等条件均适宜。
[判一判]
(1)题1中图二中的c处细胞对应图一的b部位,c部位的效果相当于图三中的f部位( √ )
(2)题2中a点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是芽尖本身合成的,a点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所以b点所对应的幼苗部位的细胞体积比a点所对应的幼苗部位的细胞体积大( √ )
(3)题3中半边茎的弯曲方向说明茎内外两侧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生长素使半边茎的外侧细胞生长速度比内侧细胞生长速度更快( √ )
(4)题4实验中需要设置IAA浓度为0的对照组为空白对照( √ )
(5)题4实验中某实验组茎切段长度增加了50%,则处理该茎切段的IAA浓度一定大于处理该茎切段的最适IAA浓度( × )
[想一想]
(1)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在下面的坐标系图1和图2中分别绘出其水平方向的主根的c—近地侧和a—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和茎的d—近地侧和b—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图中虚线表示对根或茎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
答案
(2)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则曲线上O、P、Q、R点最可能分别对应于图乙中的什么位点?
答案 O—b、P—c、Q—a、R—d。
(3)选取某种植物生长状况相同的四组枝条进行如下处理。
其中甲、乙、丙切去顶芽,丁保留顶芽,1、2、3、4表示侧芽。
将乙切下的顶芽放回原位置,将丙切下的顶芽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将琼脂块置于顶芽位置,四组枝条均给予相同的单侧光,最先发育成侧枝的侧芽是哪个呢?
答案 侧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