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同步测试题带答案系列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3450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7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同步测试题带答案系列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同步测试题带答案系列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同步测试题带答案系列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同步测试题带答案系列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同步测试题带答案系列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同步测试题带答案系列一.docx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同步测试题带答案系列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同步测试题带答案系列一.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同步测试题带答案系列一.docx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同步测试题带答案系列一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同步测试题带答案系列一

学业分层测评

(一) 区域的基本含义

(建议用时:

45分钟)

[学业达标]

有人以经济地理为主要基础,将中国区域划分为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七大经济区。

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地理区域含义的正确叙述是(  )

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 ②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致 ④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2.区域内部特征具有________性。

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________性(  )

A.相似 差异B.绝对一致 相似

C.差异 整体D.地带 非地带

【解析】 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其特征表现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答案】 1.A 2.A

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特性,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的。

地理标志已成为区域形象的名片。

比如,浙江绍兴市——绍兴黄酒,吉林延边州——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中宁枸杞,黄山市——黄山毛峰茶等。

据此完成3~4题。

3.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被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

黄山毛峰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等特有品质主要得益于黄山独特的(  )

A.市场优势B.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

C.科技优势D.地理环境优势

4.关于黄山毛峰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解析】 第3题,黄山毛峰品质优良主要是由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决定。

第4题,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行政区界;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黄山毛峰产地没有明确界线。

【答案】 3.D 4.C

5.从经济活动的角度看,区域空间结构的组成不包括(  )

A.区域核心B.网络系统

C.外围空间D.人口状况

【解析】 从经济活动的角度看,区域空间结构是由区域核心、网络系统和外围空间共同组成的。

【答案】 D

6.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

①三次产业的结构比重 ②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 ③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④三次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结构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答案】 A

读“甲、乙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产业结构图”,回答7~8题。

7.甲为西半球某国,则其可能是(  )

A.巴西B.墨西哥

C.美国D.英国

8.乙为东半球某国,则其可能是(  )

A.日本B.印度

C.法国D.阿根廷

【解析】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国的产业构成中,第三产业的比例最高,第二产业其次,第一产业最低,因而应属于发达国家。

题干要求为西半球国家,故选C。

第8题,乙国三次产业的构成,其比例大致相当,各占1/3左右,应为发展中国家。

题干要求为东半球国家,故选B。

【答案】 7.C 8.B

9.读“北海、钦州、防城港三个港口城市2000年和2005年城市化水平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三城市中,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最大的是________。

(2)2011年4月28日公布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达50.3%,对照图中信息,评价三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判断未来几年内三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

【解析】 第

(1)题,三城市中,钦州城市化水平最低,第一产业比重最大。

(2)题,三城市2005年的城市化水平远低于我国平均水平,可以推测,当前它们尚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其产业结构中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会逐步上升。

【答案】 

(1)钦州

(2)特点:

三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未来几年内三城市的产业结构的变化为:

第一产业比重会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

原因:

随着三个港口城市的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将会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产业逐步向城市集聚,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

[能力提升]

读中国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的比较(2000年)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A、B为中国和美国第一产业的百分比,A、B的数值分别为(  )

A.16.4 16B.1.64 1.6

C.1.6 16.4D.16.4 1.6

11.中国与美国相比,在产业结构上最大的不同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太大B.第二产业比重太小

C.第一产业比重太小D.第三产业比重太大

12.上述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了(  )

A.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美国差距较大

B.我国发展商业和服务业的地理条件较差

C.我国的人口素质较美国低

D.我国发展农业的自然环境较好,农业发达

【解析】 笫10题,图中是中、美两国三次产业所占百分比,由第二、三产业数值,即可求出第一产业的百分比。

第11题,读图可直接看出中国第一产业比重比美国大得多。

第12题,产业结构比重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产业结构为“二、三、一”结构,美国为“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美国还有一定差距。

【答案】 10.D 11.A 12.A

13.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15年6月13日至6月19日,第七届海峡论坛在福建召开,此次海峡论坛的主题是“缅怀郑成功的历史功绩,促进两岸和平发展”。

材料二 台湾岛各种资源的分布图。

(1)图中,气候类型Ⅰ为________气候,Ⅱ为________气候。

两种气候类型的界线向南弯曲,主要是受______影响的缘故。

与同纬度大陆相比,台湾岛的气候具有较显著的海洋性特征,气温年较差________,降水丰沛。

(2)台湾产品种类多、技术含量高,在出口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工业部门是____________;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中,岛内的主要优势是(双选)(  )

A.资金B.技术

C.市场D.劳动力

(3)结合相关知识,从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等方面谈谈台湾的发展特点。

【解析】 本题以海峡论坛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台湾的区域各要素特征和区域发展特点。

(1)题,台湾大致以北回归线为界,以南是热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以北是亚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界线向南弯曲,是因为台湾中部是台湾山脉,地势高,热量较少。

台湾岛四面临海,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显著,气温年较差小。

(2)题,台湾制造业发达,在对外贸易中比重较高的是工业制成品,尤其是科技含量高的电子信息工业产品。

两岸合作中,大陆的优势是市场和劳动力,台湾的优势是资金和技术。

第(3)题,台湾应处于区域再生发展阶段。

【答案】 

(1)亚热带季风 热带季风 地形 小

(2)电子信息工业 AB

(3)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第三产业比重大,产业结构合理;城市众多,形成了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区域空间结构复杂。

 

学业分层测评

(二) 区域发展阶段

(建议用时:

45分钟)

[学业达标]

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但采矿业比较发达,铀矿资源丰富,自1959年发现铀矿后,现已探明铀矿储量为21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已先后成立三家合资企业。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说“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的衡量指标通常是(  )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②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③人均国民收入 ④预期寿命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2.尼日尔目前处于________(的)发展阶段(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B.工业化

C.高效益的综合D.不平衡的加速

【解析】 第1题,预期寿命属于全面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之一。

第2题,尼日尔经济以农牧业为主,说明其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答案】 1.D 2.A

若下图表示区域先后发展的三个阶段。

读图完成3~4题。

3.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丙

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乙

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丙

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甲

4.下列特点属于乙阶段的是(  )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

C.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提高

【解析】 第3题,依据题意,甲、乙、丙分别代表区域发展的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但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第4题,乙是工业化阶段,该阶段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区城内部差异加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交通运输显著发展,区域开放程度逐渐提高,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答案】 3.C 4.C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

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Ⅰ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多,乡村人口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6.Ⅲ到Ⅳ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政策B.交通运输

C.劳动力D.市场

【解析】 第5题,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林地减少,耕地增加,森林的涵养水源能力减弱,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出现城市化现象且发展缓慢;我国东部河流,夏季为汛期,流量大。

第6题,从Ⅲ到Ⅳ时期,城市化迅速发展,城郊出现花卉和绿化树种,影响农业生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市场的需求量。

【答案】 5.C 6.D

(2015·北京西城区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

读图,回答7~8题。

7.该地区位于(  )

A.珠江三角洲B.江淮平原

C.黄河三角洲D.三江平原

8.该地区土地利用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市场需求的变化

B.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C.灌溉技术的提高

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解析】 第7题,该地种植甘蔗、水稻以及花卉,由此可知此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

第8题,从图中可知,水稻、甘蔗等作物的种植面积逐渐减少,而面向市场的蔬菜和花卉的种植面积逐渐增大,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

【答案】 7.A 8.A

9.(2016·长沙一中月考)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区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3)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区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

【解析】 第

(1)题,阶段二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农业由种植业向城郊农业转变;其原因为市场需求扩大及交通运输的发展、城郊农业利润更高等。

(2)题,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变化可结合图例读出。

第(3)题,可以从图中判断出该地保护环境的措施,即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等。

【答案】 

(1)变化:

由水稻种植业为主转变为以城郊农业为主。

原因:

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城市的市场需求起主要作用;生产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利润更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运输更为便捷。

(2)工业结构:

传统工业数量减小,出现新兴电子工业。

工业布局:

传统工业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迁移、集中,电子工业在西部高校密集区聚集。

(3)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

[能力提升]

(2016·中山模拟)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0.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

①人才缺乏 ②交通落后 ③资源短缺 ④外商投资少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图示反映的有科技人员(人才)、运输线路(交通)、外资三个指标。

我国西部地区人才缺乏、交通不便、外商投资少、经济水平低,但西部地区资源丰富。

【答案】 C

读某内陆湖近代三个时期依次变化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依据图示信息,可推断(  )

A.湖泊流域面积在不断缩小

B.最适宜作为渔港区位的是西南侧湖岸

C.湖泊中南北走向的半岛,不会再消失

D.注入湖泊的径流量不断减少

12.该湖泊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的变迁,表现在(  )

A.湖泊面积减小,鱼群密度相应增大

B.沿湖土壤盐碱化加剧,影响原生植被生长

C.流水作用加强,风力作用减弱

D.围湖造田,形成了季风水田类型

【解析】 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湖泊的面积正在减小,注入湖泊的一些河流在消失,注入湖泊的径流量不断减少。

第12题,湖泊的面积缩小,气候干旱,蒸发加大,土壤的盐碱化加剧。

【答案】 11.D 12.B

13.2015年在《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通过三周年后,东北老工业基地出现了新面貌。

读东北老工业基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在其发展初期凭借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本区优势条件下建立的工业部门有:

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3个)。

这些工业部门主要属于________(轻、重)工业。

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本区不仅大规模开采________,而且还排放大量的________,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

(3)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处在区域发展的哪个阶段,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4)请谈谈要想走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道路,东北老工业基地该如何寻找出路。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中资源和铁路的分布,容易推出该地区在工业发展初期的优势条件。

(2)题,根据图中的多种资源,可以得出相应的工业部门。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需求,资源密集型工业往往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并在矿产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废弃物。

第(3)题,工业结构偏重,资源消耗过多,环境污染严重。

这些成了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

第(4)题,从体制、自身优势、生产技术、开放程度、环境治理等方面加以阐述。

【答案】 

(1)丰富的煤铁资源;便利的铁路运输

(2)钢铁工业、机械工业、造船工业、化学工业等 重 矿产资源 废弃物

(3)工业化阶段。

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生产设备陈旧,技术工艺滞后,产品竞争力不高。

(4)改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发挥原有的产业优势,使本区成为全国主要的大型机械制造、成套工业设备、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森林工业等基地;改进技术工艺,全面改造提升加工制造业,使之成为高水平、高技术、高效益的工业基地;利用沿边和邻近韩国、日本的地理位置优势,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投身于国际市场;开展治理环境污染的工作。

学业分层测评(三) 区域发展差异

(建议用时:

45分钟)

[学业达标]

下图为国家“十一五”规划划定的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2000~2008年的经济统计数据,读图完成1~2题。

1.造成图中四大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差异的因素有(  )

①地理区位 ②矿产丰富程度 ③产业结构 ④对外开放程度 ⑤科技水平 ⑥土地面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⑤D.①③⑤⑥

2.2008年东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最低,说明(  )

A.中、西部地区经济加速增长,东、西部地区差距逐渐消失

B.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西移,造成东部地区发展衰落

C.东部地区受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减产

D.东部地区外向型经济比重高,受国际市场影响大

【解析】 第1题,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增长速度快与优越的地理区位、产业结构相对较合理、对外开放程度高、科技水平高等因素有关。

第2题,2008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下滑,我国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最高,受影响最大。

【答案】 1.C 2.D

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据此回答3~4题。

3.下表表示划分我国四大地区的各项指标(“

”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

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四大地区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

矿产和能

源资源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对外开

放程度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

C.①③④②D.②③①④

4.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自然条件不同B.资源配置不同

C.劳动力素质不同D.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解析】 第3题,由表可知①矿产和能源资源优势突出,但经济基础最差、发展水平最低、对外开放程度最低,因此为西部地区;②经济基础雄厚,发展水平高,经济外向型明显,因此为东部地区;③各方面都居中,为中部地区;④除矿产资源丰富其余都居中,为东北地区。

第4题,产业结构差异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造成的三次产业比重差异。

【答案】 3.D 4.D

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图。

读图回答5~6题。

5.甲、乙、丙、丁图与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

A.甲图是东部地区B.乙图是西部地区

C.丙图是东北地区D.丁图是中部地区

6.由图可知(  )

A.甲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因为其第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较乙、丙、丁高

B.甲、乙、丙、丁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不大,因为它们的产业结构比重相差不大

C.丙的产业结构优于乙

D.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越大

【解析】 第5题,甲图第一产业比重最低,第二产业比重最高,应为东部地区。

第6题,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发展水平相差很大,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结构较合理;西部发展水平最低,产业结构最不合理。

【答案】 5.A 6.A

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回答7~8题。

7.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代表北方地区,乙代表南方地区

B.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

C.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

8.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

B.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

C.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D.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

【解析】 第7题,甲为南方地区,乙为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故其耕地比重大。

第8题,甲地区以水田为主,乙地区石油、煤炭资源均比甲地区丰富。

南方地区(甲地区)由于经济发达,能源短缺,导致其能源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北方地区(乙地区)水资源短缺,需跨流域调水来解决其水资源短缺问题。

【答案】 7.D 8.D

9.上海的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

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

A.①B.②C.③    D.④

(2)小明考察的目的地(  )

A.加工制造业发达

B.以轻型产业为主

C.民营企业占相当大的比重

D.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3)近年来,小明考察的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受惠于________政策,在实施该政策的过程中,这里应如何提高其对外开放的程度?

(4)从工业化和城市化看,小明考察的目的地与居住地各有哪些区别?

【解析】 第

(1)题,材料提示小明的考察时间为8~10月,为我国夏季,所带物品有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等,说明日照强烈,羽绒服说明气温低、温差大,防水服说明有较强烈的雨雪天气,符合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图中的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就是青藏高原一部分,属于青海省。

(2)题,青海属于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较低;选项A、B、C均属于东部地区的特征。

第(3)题,“近年来”是关键词,说明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受惠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对外开放”指的是与外国的联系。

第(4)题,工业化主要从速度、程度和工业结构分析;城市化主要从水平、分布密度、城市实力等角度分析。

【答案】 

(1)B 

(2)D

(3)西部大开发 (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尤其是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广泛的经贸合作。

(4)工业化:

与目的地相比,居住地的工业化程度高、工业化进程快、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非国有制企业占相当大的比重;传统型工业不占主体地位。

城市化:

与目的地相比,居住地的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强;城市分布密度大;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基础相适应。

[能力提升]

10.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在发展经济和进行国土整治工作中,应该注意解决的问题是(  )

①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②合理进行排灌,防止土壤的盐碱化 ③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兴修水利,克服旱涝灾害 ④改良盐碱地、涝洼地、沙荒地,使黄土地变成黑土地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解析】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旱涝灾害频发。

在区域发展中应注意兴修水利,合理排灌,有利于防止旱涝和盐碱。

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有利于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

【答案】 B

下图是我国西部地区综合产业带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11~12题。

11.A地区的重点产业可能是(  )

A.以钢铁工业为龙头的冶金业

B.以蔬菜、水果为中心的新型农业

C.以旅游业为导向的第三产业

D.以能源开发为主导的采掘业

12.下列关于C、D地区产业发展区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C地区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

B.D地区传统的区位优势是交通便捷

C.C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能源开发

D.D地区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邻国众多

【解析】 第11题,图中A地位于新疆地区,塔里木盆地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以能源开发为中心的采掘业。

第12题,图中C在三峡地区,D在云南境内。

三峡地区矿产资源优势不明显,但水能、天然气资源丰富,可重点发展能源开发。

云南位于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交通不便,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但是邻国众多,为其发展边境贸易创造了条件。

【答案】 11.D 12.C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六大经济区域中,有人这样概括:

“珠三角”抢得先机,“长三角”后来居上,“环渤海”潜力巨大,“新东北”重振旗鼓,“大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