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资料和精品课例《秋天的雨》.docx
《过程性资料和精品课例《秋天的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程性资料和精品课例《秋天的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过程性资料和精品课例《秋天的雨》
附件1:
教学设计1.0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11、秋天的雨
姓名:
薛晓春
工作单位:
大荔县东七观音渡小学
学科年级:
三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一、课程标准要求
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所以,教学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雨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中,积累语言。
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读中感悟秋雨的美,在读中陶冶自己的感情。
配上抒情的音乐让学生朗读,以便更好地进入课文的情境。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教法相适应,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读为主的自主学习方法,学生可采用“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说”自己所收集的资料,自己所感受的秋天。
“读”文中的重点词句。
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
有感情地朗读是学习诗歌的很好方式。
在对诗歌的音节美的感受中,诗歌的内容美也能得到很好的体验。
所以教学时,可以采用范读、赛读等多种方式,加强朗读的训练和指导。
“写”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二、教材地位作用(用知识结构图说明)
《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1课,是一篇抒情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质写秋天。
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使学生通过本课的的学习,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本课教学我将以学生的亲身感受和教师准备的一些秋天的画面诱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运用画面和配乐朗诵,把孩子们带到秋天的雨中,体验秋天的美好,从而缩短学生与书本的距离。
采用多种方式朗诵,让学生结合获得的生活体验,进行阅读感受。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调动孩子观察秋天,了解秋天的积极性,从而上升到热爱秋天,赞美秋天。
三、学情调查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会字词、读通课文已经不是最大的难题,但三年级的孩子真正要通过学文得到美的熏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我认为如何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
我想,教学目标的达到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光靠老师用语言来描述是不能很好地展现出来的,多媒体教育资源以它独有的优势和特点,为这一类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帮助。
使学生在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的文本情境中进行自然有序、轻松愉快地学习。
四、教学目标确定(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文中自己喜爱的部分。
2.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3、正确认读8个生字,会读“清凉、留意、扇子”等词语。
4、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重点)
5、品味文中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内化运用语言。
(难点)
五、教学流程设计(用流程框架图说明,有环节字母表、学法说明)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2、品读课文,理解体验—3、内化运用语言,拓展活动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引述:
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
你喜欢秋天吗?
为什么?
二、品读课文,理解体验。
1.品读第1自然段。
(1)指名多人依次朗读第1自然段:
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2)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
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学生各抒己见。
)
(3)指名交流并读出秋雨的神奇之处。
(4)激发情趣:
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
)
2.品读第2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
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秋天的五彩缤纷。
)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画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3.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的内容。
(1).教师引导:
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非常好闻的气味。
)
(2).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
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出示句子:
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
(秋天,果子都成熟了,散发着水果的香味。
一个“躲”字,形象而逼真地写出了秋天的雨给大地带来了丰收香甜的气味。
)
(3).出示句子:
“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
学生齐读后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么会被香味勾住?
(水果气味香甜,小朋友们都被吸引着停下了脚步。
)
4.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1).教师转换话题:
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
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2).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
(3).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
你还知道其他哪些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让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
)
三、内化运用语言,拓展活动。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用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这段话。
2.联系全文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因为秋雨过后,人们都在收获劳动成果,小朋友们也很开心快乐。
)
四、课堂小结。
秋天是轻柔凉爽的,秋天是五彩缤纷的,秋天是香甜无比的,秋天是善良的,秋天是一个美丽、丰收的季节,让我们热爱秋天,热爱这美丽的大自然吧!
附件2:
优化教学设计1.0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11、秋天的雨
姓名:
薛晓春
工作单位:
大荔县东七观音渡小学
学科年级:
语文/三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课程标准要求
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所以,教学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雨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中,积累语言。
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读中感悟秋雨的美,在读中陶冶自己的感情。
配上抒情的音乐让学生朗读,以便更好地进入课文的情境。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教法相适应,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读为主的学习方法,学生可采用“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说”自己所收集的资料,自己所感受的秋天。
“读”文中的重点词句。
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
有感情地朗读是学习诗歌的很好方式。
在对诗歌的音节美的感受中,诗歌的内容美也能得到很好的体验。
所以教学时,可以采用范读、赛读等多种方式,加强朗读的训练和指导。
“写”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二、教材地位作用(用知识结构图说明)
《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1课,是一篇抒情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质写秋天。
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使学生通过本课的的学习,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本课教学我将以学生的亲身感受和教师准备的一些秋天的画面诱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运用画面和配乐朗诵,把孩子们带到秋天的雨中,体验秋天的美好,从而缩短学生与书本的距离。
采用多种方式朗诵,让学生结合获得的生活体验,进行阅读感受。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调动孩子观察秋天,了解秋天的积极性,从而上升到热爱秋天,赞美秋天。
三、学情调查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会字词、读通课文已经不是最大的难题,但三年级的孩子真正要通过学文得到美的熏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我认为如何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
我想,教学目标的达到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光靠老师用语言来描述是不能很好地展现出来的,多媒体教育资源以它独有的优势和特点,为这一类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帮助。
使学生在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的文本情境中进行自然有序、轻松愉快地学习。
四、教学目标确定(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文中自己喜爱的部分。
2.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3、正确认读8个生字,会读“清凉、留意、扇子”等词语。
4、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重点)
5、品味文中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内化运用语言。
(难点)
五、教学流程设计(用流程框架图说明,有环节字母表、学法说明)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2、组织初读,整体感知;3、品读课文,品味意境;4、升华情感,拓展积累。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引述:
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
你喜欢秋天吗?
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二、组织初读,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怎样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出示要求:
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品读第1自然段。
(1)指名多人依次朗读第1自然段:
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2)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
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学生各抒己见。
)
(3)指名交流并读出秋雨的神奇之处。
(4)激发情趣:
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
)
(5)作者为什么把秋雨比作一把钥匙?
(因为秋天的序幕是秋雨拉开的,秋雨推开了秋天的门,秋天的变化离不开秋雨。
)
2.品读第2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
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秋天的五彩缤纷。
)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画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4)品说文字:
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出示句子: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这句话写秋雨润红了枫叶。
这里把“枫叶”比作“邮票”,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飘哇飘哇”,点出了秋风的轻柔。
“邮”字用得十分巧妙,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秋风带给人们的凉爽。
)
出示句子: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这句话把果子人格化了,“挤”“碰”“争着”说明了果子结得多,也把秋天丰收的喜悦表现得很透彻。
这种手法的运用,使句子显得生动、有趣味。
)
3.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的内容。
(1).教师引导:
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非常好闻的气味。
)
(2).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
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出示句子:
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
(秋天,果子都成熟了,散发着水果的香味。
一个“躲”字,形象而逼真地写出了秋天的雨给大地带来了丰收香甜的气味。
)
(3).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
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5.秋天的雨带给我们的是丰收的甜美与喜悦。
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次朗读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4.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1).教师转换话题:
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
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2).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
(3).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
你还知道其他哪些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让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
)
四、升华情感,拓展积累。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用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这段话。
2.联系全文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因为秋雨过后,人们都在收获劳动成果,小朋友们也很开心快乐。
)
3.引导学生拓展活动:
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
五、课堂小结。
秋天是轻柔凉爽的,秋天是五彩缤纷的,秋天是香甜无比的,秋天是善良的,秋天是一个美丽、丰收的季节,让我们热爱秋天,热爱这美丽的大自然吧!
七、教学设计思路(简述转型中的突出问题、问题解决策略以及优化的思路)
《秋天的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写得美,意境也很美,可是散文中那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很多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对于这类课文教师究竟该怎样去组织教学,我一直感到很困惑。
在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突出了语言实践。
如用句式说话:
秋天的雨把给了。
既梳理了本段的主要内容,又进行了说话训练。
然后,让学生自读这一段,挑出一句认为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在这个过程中,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读着句子,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并尝试用“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样的句式想象说话。
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好的品悟,在朗读时自然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滋有味地读了。
课堂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本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让我遗憾。
备课时,自我感觉备课充分,但教学中,自我感觉"预设"与"生成"没有做到统一,安排计划只能是预设的,而课堂是多变的.主要是在课堂中放的不够开,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所以,教学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雨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中,积累语言。
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读中感悟秋雨的美,在读中陶冶自己的感情。
配上抒情的音乐让学生朗读,以便更好地进入课文的情境。
附件3:
教学设计2.0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11、秋天的雨
姓名:
薛晓春
工作单位:
大荔县东七观音渡小学
学科年级:
语文/三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课程标准要求
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所以,教学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雨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中,积累语言。
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读中感悟秋雨的美,在读中陶冶自己的感情。
配上抒情的音乐让学生朗读,以便更好地进入课文的情境。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教法相适应,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读为主的学习方法,学生可采用“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说”自己所收集的资料,自己所感受的秋天。
“读”文中的重点词句。
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
有感情地朗读是学习诗歌的很好方式。
在对诗歌的音节美的感受中,诗歌的内容美也能得到很好的体验。
所以教学时,可以采用范读、赛读等多种方式,加强朗读的训练和指导。
“写”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二、教材地位作用(用知识结构图说明)
《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1课,是一篇抒情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质写秋天。
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使学生通过本课的的学习,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本课教学我将以学生的亲身感受和教师准备的一些秋天的画面诱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运用画面和配乐朗诵,把孩子们带到秋天的雨中,体验秋天的美好,从而缩短学生与书本的距离。
采用多种方式朗诵,让学生结合获得的生活体验,进行阅读感受。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调动孩子观察秋天,了解秋天的积极性,从而上升到热爱秋天,赞美秋天。
三、学情调查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会字词、读通课文已经不是最大的难题,但三年级的孩子真正要通过学文得到美的熏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我认为如何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
我想,教学目标的达到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光靠老师用语言来描述是不能很好地展现出来的,多媒体教育资源以它独有的优势和特点,为这一类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帮助。
使学生在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的文本情境中进行自然有序、轻松愉快地学习。
四、教学目标确定(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文中自己喜爱的部分。
2.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3、正确认读8个生字,会读“清凉、留意、扇子”等词语。
4、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重点)
5、品味文中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内化运用语言。
(难点)
五、教学流程设计(用流程框架图说明,有环节字母表、学法说明)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2、听读课文,感知内容;3、品读课文,品味意境;4、升华情感,拓展积累。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引述:
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
你喜欢秋天吗?
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1)请发挥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的?
(2)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
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怎样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出示要求:
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品读第1自然段。
(1)指名多人依次朗读第1自然段:
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2)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
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学生各抒己见。
)
(3)指名交流并读出秋雨的神奇之处。
(4)激发情趣:
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
)
(5)作者为什么把秋雨比作一把钥匙?
(因为秋天的序幕是秋雨拉开的,秋雨推开了秋天的门,秋天的变化离不开秋雨。
)
(6)出示句子:
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这是一个拟人句,说明了秋天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来到的。
为什么会不知不觉呢?
因为秋雨虽凉,但不冷,使人爽快,不大,润物无声。
)
2.品读第2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
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秋天的五彩缤纷。
)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画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4)品说文字:
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出示句子: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这句话写秋雨润红了枫叶。
这里把“枫叶”比作“邮票”,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飘哇飘哇”,点出了秋风的轻柔。
“邮”字用得十分巧妙,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秋风带给人们的凉爽。
)
出示句子: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这句话把果子人格化了,“挤”“碰”“争着”说明了果子结得多,也把秋天丰收的喜悦表现得很透彻。
这种手法的运用,使句子显得生动、有趣味。
)
(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
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把它描写得像书上说的那样有趣吗?
3.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的内容。
(1).教师引导:
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非常好闻的气味。
)
(2).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
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出示句子:
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
(秋天,果子都成熟了,散发着水果的香味。
一个“躲”字,形象而逼真地写出了秋天的雨给大地带来了丰收香甜的气味。
)
(3).出示句子:
“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
学生齐读后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么会被香味勾住?
(水果气味香甜,小朋友们都被吸引着停下了脚步。
)
(4).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
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5.秋天的雨带给我们的是丰收的甜美与喜悦。
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次朗读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4.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1).教师转换话题:
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
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2).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
(3).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
你还知道其他哪些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让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
)
(4).语言训练:
出示说话卡片:
“它告诉大家,___________。
小喜鹊___________,小松鼠___________,小青蛙___________,松柏____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
”
先让学生说说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四、总结感受,拓展活动。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用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这段话。
2.联系全文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因为秋雨过后,人们都在收获劳动成果,小朋友们也很开心快乐。
)
3.读完课文,谁能概括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轻轻地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秋天的雨,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