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word.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3089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wor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word.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word.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word.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word.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word

模块综合测评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北京时间2019年12月22号上午,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成功发射新型火箭Falcon9FT(猎鹰9号FT),并在发射10分钟后非常完美地回收了一级火箭,创造了人类太空史上的第一。

下图是太阳系局部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1.图中目前已知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  )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A.① B.②   C.③   D.④

2.SpaceX创造人类历史上太空不是梦。

火箭回收使我们建立火星基地成为可能,为人类在火星建造城市铺平了道路,这是未来人类在火星上生活的重要一步。

请问此星球是(  )

A.①B.②

C.③D.④

3.人类发射的火箭可以到达太空,表明该火箭已经离开了(  )

A.河外星系B.银河系

C.太阳系D.地月系

4.与图上行星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形成的优越条件是(  )

①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 ②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 ③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④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②③④

1.B 2.C 3.D 4.C [第1题,目前已知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地球,读图,根据太阳系结构,图中序号②代表地球,B对。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③是火星,④是木星,C、D错。

①是金星,A错。

第2题,读图,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③是火星,④是木星。

C对,D错。

①是金星,②是地球,A、B错。

第3题,人类发射的火箭可以到达太空,表明该火箭已经离开了地月系,D对。

但是火箭没有离开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A、B、C错。

第4题,与图上行星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形成的优越条件是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②对。

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是太阳系天体共同环境特征,①、③错。

地球上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④对。

C对,A、B、D错。

]

史书记载,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5~6题。

5.上述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

A.光球层B.色球层

C.日冕层D.内部

6.“黑气”活动的周期约为(  )

A.24小时B.11年

C.一个回归年D.一个恒星年

5.A 6.B [第5题,资料中记载的“黑气”是太阳黑子,它出现在光球层,但比太阳表面温度低,在太阳表面形成暗斑,看起来像是太阳变黑了一块一样,据此选A。

第6题,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最主要的标志之一,其活动周期是11年,选B。

]

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  )

A.长江口河道向南偏,使北支水道不断淤塞

B.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C.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D.产生“磁暴”现象

A [长江河道向南偏,使北支水道不断淤塞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地转偏向力所导致的,不是太阳活动影响。

故选A]

8.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 ②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地壳、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④煤、石油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C [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是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故①符合题意;太阳辐射能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水体运动提供能量,地壳运动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故②不符合题意;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等的主要能量来源,故③符合题意;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被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C。

]

9.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能不仅能量大,而且分布集中

B.太阳辐射能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C.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

D.煤、石油等能源与太阳辐射无关

B [太阳辐射能能量大但分布分散,A错误。

太阳辐射能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起重要作用,B正确。

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仅占极小的一部分,C错。

煤、石油等能源都可看作是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D错。

]

10.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的较少,因此,大部分太阳短波能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C.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长;反之越短

D.太阳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的较少,因此,大部分太阳短波能透过大气射到地面;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据此选B。

]

11.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其主要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

A.吸收作用B.散射作用

C.反射作用D.保温作用

【答案】 C

12.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由于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  )

A.直接到达地面的蓝光比重大

B.空气分子使蓝光发生散射作用

C.高层大气分子大量吸收蓝色光

D.到达地面的蓝色光又完全被反射到高空

【答案】 B

13.一般来说,阴天比晴天的日较差小,原因是(  )

A.阴天云量多,大气对流旺盛,把大部分热量传给大气

B.阴天云量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C.阴天大气水汽含量多,水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D.阴天云量多,白天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间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答案】 D

14.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叙述正确的是(  )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反射作用

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作用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

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多

【答案】 B

15.产生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

A.相邻地区存在气流升降运动

B.地区之间存在热量差异

C.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

D.相邻地区的地面状况差异

【答案】 B

16.下图中A、B、C、D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答案】 C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

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17.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答案】 C

18.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答案】 B

读地球上大陆和海洋各纬度带的水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1题。

19.影响全球水平衡的根本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

C.洋流D.下垫面

20.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中纬度地区,大陆上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B.南纬55°附近,降水量出现峰值

C.低纬度地区,海洋上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D.南、北极地区,降水量均小于蒸发量

21.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对自然界水循环中影响最大环节的是(  )

A.地下径流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D.大气降水

19.A 20.C 21.B [第19题,全球的水平衡是受降水量和蒸发量制约的,而影响降水量和蒸发量的最根本因素是太阳辐射。

选A。

第2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中纬度地区,大陆上的水平衡为正值,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低纬度地区,海洋上的水平衡为负值,即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南、北两极地区,水平衡都为正值,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第21题,南水北调工程,是将长江流域的水调至华北地区,因此,对自然界水循环中地表径流影响最大,选B。

]

读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表,分析完成22~23题。

地区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主要灾害种类

干旱

洪水

沙漠化

水土流失

台风

龙卷风

酸雨

雪灾

干旱

洪水

沙漠化

蝗灾

干旱

洪水

飓风

龙卷风

水土流失

酸雨

干旱

洪水

水土流失

干旱

土壤盐

碱化

生物

灾害

22.亚洲与北美洲相同的农业灾害是(  )

A.台风、洪水、沙漠化

B.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和酸雨

C.干旱、洪水、蝗灾

D.热带气旋、干旱、水土流失、洪水和龙卷风

23.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  )

A.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

B.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

C.冬季气候寒冷,一月均温低于0℃

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源丰富

22.D 23.B [第22题,根据表格内容,台风、飓风都是热带气旋,所以亚洲与北美洲相同的农业灾害是热带气旋、干旱、水土流失、洪水和龙卷风,D对。

第23题,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是因为欧洲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B对。

其他大洲大多也具有温带海洋气候,A错。

冬季温和,一月均温高于0度,C错。

平原地形不是雪灾多的原因,D错。

]

读我国季风区四座城市降水量月变化图,回答24~25题。

24.甲、乙、丙、丁对应的城市可能是(  )

A.甲城市为北京B.乙城市为昆明

C.丙城市为兰州D.丁城市为哈尔滨

25.下列有关图中四座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城市常见的气象灾害是台风、洪涝 

B.乙城市冬季频繁遭受寒潮袭击

C.丙城市春末夏初降水偏多与台风有关  

D.丁城市降水多是因为多地形雨

24.B 25.A [第24题,北京的雨季一般在7、8月,不可能是甲城市;哈尔滨的雨季更迟,不可能是丁城市;兰州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较少,不可能是丙城市;春季,昆明因夏季风尚未到达,降水较少,故可能是乙城市。

第25题,甲城市降水总量最多且有两个降水峰值,这与锋面活动(夏季)及台风(秋季)有关,应该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常见的气象灾害是台风、洪涝;乙城市降水总量较大,应该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寒潮对其影响不大;丙城市春末夏初降水偏多,可能与梅雨有关;丁城市年降水量大,应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主要与季风环流有关,从材料中无法判断丁城市多地形雨。

]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1)高空C比D的气压________(高或低)。

地面A比B的气压________(高或低)。

(2分)

(2)A比B的温度________(高或低)。

(2分)

(3)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________(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并在图中用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

(4分)

(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________(白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地间吹________风(海或陆)。

(4分)

(5)地面A与B之间吹________风(风向)。

(2分)

【答案】 

(1)高 低 

(2)高 (3)顺 画图略 (4)夜晚 陆 (5)西北

27.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分)

(2)填出图中各箭头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

(6分)

(3)根据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而划分的三类水循环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循环。

(2分)

(4)跨流域调水所影响的是____________环节,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所起作用的是____________环节(填序号)。

(2分)

【解析】 本题组考查有关水循环的知识。

图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根据水循环各环节特点填写即可。

(3)人类大部分居住在沿海或距海较近区域,海陆间循环对陆地水体的补给量最大,因此海陆间循环是最重要的水循环。

(4)跨流域调水是将不同流域的水体调配,所影响的是地表径流环节,对应④;②是水汽输送,且是从海到陆的水汽输送,因此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所起作用。

【答案】 

(1)大气圈 岩石圈 

(2)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下渗 (3)海陆间循环 (4)④ ②

28.读某河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某港务局拟在A、B两处河段建港,请问是选在A处还是B处好?

理由是什么?

(3分)

(2)某勘探队在C处钻探获得黏土、砾石、粉砂、砂等沉积物标本,请自上而下对钻取的沉积物进行排序并说明理由。

(3分)

(3)小岛D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为什么?

(3分)

(4)河流的下游常常形成河口三角洲堆积地形,其成因是什么?

(3分)

【解析】 第

(1)题,由图可知:

A处位于河流的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显著,河床深,适合建港。

(2)题,流水堆积与水流速度有关,随水流速度减小,大的颗粒先沉积。

第(3)题,小岛D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左岸相连,因为该河位于北半球,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因而南岸侵蚀,北岸则泥沙堆积。

第(4)题,河流的下游常常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沙堤等堆积地形,其成因是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流速减缓及海潮的顶托下泥沙沉积而形成的;其地形特征是地势低平,河汊纵横交错。

【答案】 

(1)A。

A是河流是凹岸,侵蚀作用强,是主流深水处。

(2)砾石、砂、粉砂、黏土。

流水沉积的特点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C处初为河口下游,后为河口上游,所以沉积物是越向上部,颗粒越大。

(3)北岸。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道水流的主流偏向右侧的南岸,北侧因水流减少而出现泥沙淤积。

(4)因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前方堆积而成。

29.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图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_________地区,该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性。

(2分)

(2)该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在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4分)

(3)该地区沼泽众多,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分)

(4)若该地区森林面积锐减,则对本区内的土壤和河流有何主要影响?

(3分)

【解析】 第

(1)题,该地三面环山,平原中开,气候冷湿,有冻土分布,故纬度较高;再联系所学,只有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与之相吻合。

(2)题,该地河流的汛期一般出现在春季和夏季,春汛的主要原因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化,夏汛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丰沛降水形成的。

第(3)题,该地区沼泽的形成与气候、地势以及冻土的分布等有关。

第(4)题,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淤积抬高河床,使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答案】 

(1)东北 整体

(2)春季 夏季 春汛的主要原因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化,夏汛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丰沛降水。

(3)气候冷湿(降水较多而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有冻土层存在,表层积水不易下渗。

(4)森林面积减少,则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丧失;河流淤积,河流水位的季节性变化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