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测试三.docx
《单元综合测试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综合测试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元综合测试三
单元综合测试三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
读图回答1~2题。
1.该山地是( )
A.大兴安岭 B.秦岭
C.南岭D.珠穆朗玛峰
2.造成该山地两侧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
B.距海远近
C.纬度、坡向不同引起的水热差异
D.土壤
解析:
从山地两侧的基带和海拔高度可知该山为秦岭。
两侧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和坡向不同导致的水热差异。
答案:
1.B 2.C
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
读图回答3~6题。
3.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解析:
图示是某山地的垂直分异情况。
解答此类题要先查看基带所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在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明确基带的自然带特点;其次按纬度地带性规律,由基带开始,将从低纬向高纬更替的规律变成由地势低处向高处依次更替的规律。
从图中可以看出,基带为热带草原带,所以判定该山处于低纬度地区;由高度在5000m以上判定①是积雪冰川带;③以下是山地森林与草原过渡带,所以判定③为高山草原带;②处于①积雪冰川带与③高山草原带之间,是高寒荒漠带。
答案:
A
4.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D.山体坡度
解析: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与山地所处的纬度、山地的海拔、坡向等因素有关。
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分布的自然带相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该地到高纬度的变化规律,因此,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分布的自然带相一致这个规律。
答案:
A
5.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B.降水量
C.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
解析:
山地垂直分异的形成基础是水热状况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其主导因素是热量。
答案:
A
6.该山可能位于( )
A.赤道附近B.40°S附近
C.40°N附近D.极圈附近
解析:
该山的基带是热带草原带,该自然带分布在热带雨林带的两侧,即赤道附近。
答案:
A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地球上可以找到两个自然状况相同的区域
B.山区环境的地域分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
C.在春节的时候,黑龙江的居民可以从寒冷的北方到温暖的南方海口过节
D.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可以形成相同的气候类型
解析:
在地球上不可能找到两个自然状况相同的区域;山区的地域分异是区域性的地域分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答案:
C
下图是30°N附近五座名山的海拔比较图,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代表贡嘎山、二郎山、峨眉山、庐山和黄山,空心圆圈表示各山的山麓位置。
读图,回答8~11题。
8.图中五座山中有一座山山顶有冰川,则最有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五座山的纬度相当,说明所处地区同一高度的气温相差不大,但是高度不同,最有可能有冰川的,为最高的山,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降低。
答案:
A
9.上题中此山雪线的高低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南低北高,降水B.南低北高,气温
C.南高北低,降水D.南高北低,气温
解析:
一座山有没有冰川,首先考虑的是山的高度能否保证有0℃以下的温度;而雪线的高低,一般先考虑山的坡向,是迎风坡还是背风坡。
一般情况下,迎风坡由于多地形雨,雪线较低,背风坡雪线较高。
此山南坡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故虽然是阳坡,但仍然雪线低。
答案:
A
10.图中a、b、c、d、e所代表的基带植被类型的名称是( )
A.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
B.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
D.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
解析:
由于五座山的纬度相当,均位于北纬30度附近,山麓海拔相差不大,且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基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
B
11.下列山脉的垂直带谱与贡嘎山的垂直带谱最相似的是( )
A.乞力马扎罗山B.阿尔卑斯山
C.珠穆朗玛峰D.安第斯山
解析:
分析自然带谱的相似性要从所处的纬度位置、基带的类型及山的高度等几个方面来考虑。
A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D为南北走向;而B的基带是硬叶林带,且高度相差较多;只有C在这三个方面均相当。
答案:
C
下图为某山峰植被垂直带谱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关于该山峰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山脉可能为南北走向
②该山峰可能位于安第斯山脉南段
③该山峰可能位于天山山脉
④该山峰可能位于北半球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解析:
可能是位于北半球;该山体基带是荒漠带,说明该山可能是位于荒漠带中的山脉,且到某一高度北坡出现了山地针叶林带,说明北坡应该是山脉的迎风坡,我国天山符合这种情况。
答案:
C
13.关于该山峰垂直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山地草原带只分布在南坡
②山地针叶林带只分布于北坡的原因可能是位于迎风坡
③该山体位于阳坡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的海拔比阴坡高
④该山地的雪线高度是南坡低于北坡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草原和草甸带在南、北两坡都有分布,高山冰雪带分布的最低界线,即雪线高度南坡(5000米左右)高于北坡(4500米左右)。
答案:
B
下图是中国西部沿87°E的雪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由南向北各山地雪线高度的递变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渐高 经度B.渐低 纬度
C.先增高,后降低 高度D.先降低,后增高 海拔
解析:
从喜马拉雅山到阿尔泰山,随着纬度升高,热量递减,雪线高度逐渐降低。
答案:
B
15.近几十年来,我国西部山地雪线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主要原因是( )
A.生态恶化B.厄尔尼诺
C.全球变暖D.酸雨
解析:
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导致山地雪线升高。
答案:
C
河流径流量的变化与河流所在流域的植被覆盖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
读某地降水量与河流径流量日变化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其中最能反映集水区内植被覆盖良好的流量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河流集水区域内若植被状况良好,河流水量的变化比较平稳,并且雨后的洪峰低,出现时间滞后,符合上述特征的曲线是④。
答案:
D
17.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是保持水土的最为有效的措施,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也很明显。
下面四幅图(比例尺相同)中的植树造林方案,效果最明显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山坡上的林带对水流减速最明显的应是②,树木密集并且林带走向与水流的方向垂直。
答案:
B
右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图中虚线表示雪线,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据此回答18~19题。
18.关于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S坡既是背阴坡,又是迎风坡
C.该山地位于北半球
D.该山地位于东半球
解析:
北坡自然带数量多、分布海拔高,说明热量更充足,为向阳坡;而雪线在南坡海拔低,受降水量影响更大,应为迎风坡。
答案:
B
19.若该山地位于30°S~40°S之间的大陆西岸,则①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温带草原带
解析:
“30°S~40°S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答案:
C
近些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自然界中很多物种都有濒临灭绝的危险,粮食短缺、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等现象接踵而至,直接危及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恢复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据此回答20~21题。
20.物种灭绝、生态恶化等现象说明了人类活动破坏了地理环境的( )
A.净化功能B.生产功能
C.平衡功能D.循环功能
21.粮食短缺问题日益严重,除了人口增长的原因外,还有人类破坏了自然环境,导致粮食产量下降,随之影响了地理环境的( )
A.生产功能B.平衡功能
C.净化功能D.循环功能
解析:
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的过程。
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答案:
20.C 21.A
下图为四个自然景观分布区的气候统计图。
读图,回答22~23题。
22.①④自然景观分别是( )
A.热带荒漠、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荒漠、热带草原
D.温带草原、亚寒带针叶林
23.在非洲大陆水平分布的自然景观中缺失(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①②③④分别为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答案:
22.A 23.B
读图,回答24~25题。
24.产生图中农作物分带现象的基础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势变化引起的水热组合变化
D.生产习惯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农作物的分带现象是随地势而变化的且呈带状分布,因此是垂直地域分异现象,其产生的基础是随地势变化水热状况发生明显变化。
答案:
C
25.该山最有可能位于的自然区是( )
A.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B.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C.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
D.青藏高寒区
解析:
判断山地垂直自然带存在的位置,要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来判断,因为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和当地水平自然带基本一致。
图中的“基带”为玉米、高粱、棉花,主要分布于温带地区。
答案:
A
二、综合题(50分)
26.(12分)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为________山。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该山脉高度的变化趋势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③中山脉东侧的荒漠景观属于________现象,简要说明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根本因素是________,该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4)图中森林类型为________;实地考察发现图③中山脉西坡雪线比东坡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安第斯山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
其东侧的荒漠是由于位于西风的背风坡而形成的,属于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由于山脉不断隆起,导致山脉以东的地理景观不断变化,属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属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
(1)安第斯 升高。
位于两大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2)非地带性 位于从海洋吹来的盛行风的背风坡,因受雨影效应,降水减少 (3)地形 整体 (4)温带落叶阔叶林 西坡为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27.(12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甲山脉南坡山麓地带荒漠的成因,并判断其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甲山脉北坡雪线较低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山脉山麓地带西侧①地和东侧②地的自然带有何不同?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甲山脉为天山,南坡山麓为塔里木盆地,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属于干湿度(经度)地带分异规律,形成原因应从海陆位置、地形方面来分析。
(2)天山北坡的雪线低,应从迎风坡、背阴坡两方面来分析。
(3)乙山为安第斯山脉,该山45°S的西侧受西风带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东侧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
(1)深居内陆,有高大地形阻挡,海洋水汽不易到达(气候干旱)。
干湿度(经度)地带性
(2)地处阴坡,气温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3)①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原因是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丰富;②为温带荒漠带,原因是位于背风地带,气流下沉,气候干旱
28.(13分)右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_____________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___________气候。
(2)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它们是______________,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形成的。
(3)从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_____________为基础的。
(4)从H→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_____________为基础的,在________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5)在图中的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中,南半球缺失的两个陆地自然带(字母)是________,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B自然带的实际分布往往是东岸比西岸面积广大,且纬度分布低,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形成、分布、更替规律,重点关注自然带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水分和热量,也就是气候,以及各自然带大致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掌握非地带性现象,以及影响因素。
答案:
(1)C和H 温带季风 温带海洋性
(2)G和H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纬度地带性分异 热量 (4)干湿度地带性分异 水分 中纬度 (5)A和B 南半球该纬度地带是海洋,缺少大面积的陆地 (6)受洋流的影响,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同纬度东岸气温比西岸低
29.(13分)读阿尔卑斯山、天山、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图(单位:
米),回答下列各题。
(1)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北坡雪线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尔卑斯山南坡比北坡雪线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天山A、B两坡坡向:
________________是南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北坡。
(4)三地自然带最简单的是________________。
造成三地自然带垂直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珠穆朗玛峰的雪线差异,应从向阳坡、背阴坡接受的太阳辐射热量不同,以及南坡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的降水来考虑。
第
(2)题,阿尔卑斯山南北两坡降水基本相当,应着重考虑两侧纬度不同,接受热量不同。
第(3)题,可根据天山同一自然带,南坡比北坡接受热量多,且北坡降水多来判断。
第(4)题,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主要是受从山麓到山顶水分、热量及水热组合随海拔增加而变化的影响。
答案:
(1)低 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积雪多,雪线低
(2)高 北坡处在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南坡纬度低,温度高 (3)A B (4)天山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导致自然景观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