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生写观察日记习惯培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2276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学生写观察日记习惯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议学生写观察日记习惯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议学生写观察日记习惯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议学生写观察日记习惯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议学生写观察日记习惯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议学生写观察日记习惯培养.docx

《浅议学生写观察日记习惯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学生写观察日记习惯培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议学生写观察日记习惯培养.docx

浅议学生写观察日记习惯培养

浅议学生写观察日记习惯培养

生活是绚丽多姿,无限美好的。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这个有滋有味的大千世界里,每天会接触很多的人和事,值得记的东西很多。

曲折生动的故事,饶有趣味的谈话,别具风韵的情态,如诗似画的景色,都是我们写作的极好材料。

通过什么把它记下来呢?

怎样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呢?

最好的方法是写日记。

一、学会观察是日记的前提

人们常说,“处处留心皆学问”。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同学们在丰富、优美、多彩的信息化生活中,“无论走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

”(茅盾语)每地每事动脑进行观察都可以寻觅到许多有益的东西,获得知识。

比如:

同学送的一样精美的礼物,老师在课堂上做一个有趣的演示,长辈赠你一件新玩具,或者是自然景物的状态,春、夏、秋、冬千变万化的气象,人物的举止与音容笑貌,不同场面的社会现象等等。

你都可以通过比较,加之仔细的观察分辨赤、橙、红、绿,大、小、美、丑,喜、怒、哀、乐;认真地把它记下来。

如果你只观察不记下来,即使再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时间长了也难免会忘却。

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的同时,更要培养他们养成练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二、留心生活是日记的源泉

日记,可以是一景、一事、一人的短文,看起来易写,但要写好,必须要细致地观察,精心地构想。

细致地观察才能准确地把握景、事、人的形态,写出来才能惟妙惟肖,形象逼真。

精心地构想才能把要写的对象写活。

这就需要同学们学会善于留心生活,现实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日记内容,如参观一座大桥,游览一处名胜,与父母一块儿去购物,同伙伴一起做游戏,参加一次劳动,画一幅图画,做了一个小制作,透露一点心语等等。

你都会有所见,有所感,从中选取有意义、有趣味、感受深刻的事特来记述。

不过,一天中发生的事情和接触的人可能很多,不能像记流水帐似地全写下来。

要从生活中提炼主题,捕捉情节,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记录自己的经历,这样五彩的生活才会记得实在。

三、写好日记是作文的基础

写好日记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大家熟悉的散文作家刘白羽七岁开始记日记,他把日记作为练习写作、积累素材、储存灵感和思想闪光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他的《长江三日》就是根据日记整理而成的。

杜鹏程写的《保卫延安》是一部真人真事的报告文学作品,也是靠日记提供的。

由此可见,经常写日记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和思维,更能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有利于词汇的积累,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也可避免学生写作文时抄书、抄报,互相抄袭的不良倾向。

一个小小的日记本,有着无限广阔的天地,思想感情的骏马可以任意驰骋:

想象世界,探求真理,追求未来;一个小小的日记本,可以描下宏伟蓝图的第一笔,也可以垒起万丈高楼的第一块基石;一千小小的日记本,可以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仓库,为学生迈向文学殿堂铺就一条金光灿烂的道路。

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好经常练写日记这一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多写一些源于生活,真情实感的日记,为作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郭�若说过“最平常的东西说不定是最新奇的东西,最微末的存在,有可能是最伟大的存在”。

日记是学生心坎儿唱出来的歌,也是心坎儿流淌出来的最简单的文学,是否属于这种“最新奇的东西”和最伟大的存在呢?

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快乐习作教学之我见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反映。

新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教学应接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起始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根据对过去学生作文情况的调查分析,认为小学生习作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命题死板,要求太多,导致学生无表达的欲望,望文兴叹。

2、学生缺少生活体验和语言积累,习作内容空洞。

3、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学生习作质量不高。

几年来,通过对“让学生成为习作的主人”全程作文课题的研究探讨,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对策,通过对作文研究课的课例分析思考。

认为中年级习作教学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转变教师理念是学生乐于表达的前提。

多年来作文教学存在着一些弊端,如重形式轻内容,命题死板,要求太多、太高等,教师不会指导或指导不到位,学生缺乏生活,不善于观察生活,不善于思考。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都是一上课,老师宣布今天要上作文课,题目、作文要求一一介绍,学生听后不仅眉头紧皱,抓耳挠腮。

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些都反映了教师理念的问题,新课标对中年级习作的要求是: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16次左右…”反映了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降低习作要求,难度。

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激发学生张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提倡自主拟定题目,少写命题作文。

这些都有利于学生乐于表达。

如果教师仍然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阻碍教学改革的发展。

因此转变教师的理念是让学生乐说爱写的前提。

二、激发习作兴趣是学生乐于表达的条件。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

“只有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驱力。

当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有了表达的欲望时,他们自然会积极、主动、愉悦地去习作。

因此,激发习作兴趣是学生乐于表达的条件。

多年来习作教学的研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习作的内驱力,使学生爱说乐写成为习作的主人呢?

创设情境,营造和谐的氛围。

精心设计,激发学生表达生活的欲望。

古人云:

“情动而辞发”任何一篇成功的文章都是作者有所认识和感受后信笔写成。

模拟情场营造情感倾吐氛围。

新课伊始,采用故事引题、谈话引题、情景引题等办法,创设并把学生带入情感丰富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或模拟的”情场”之中,通过自身体验,移情动情,或换位体验,以情移情等方式,增强情感体验,引发情感共鸣,营造一种浓郁的轻松愉快的情感倾吐氛围,让学生产生想倾吐心里话的写作冲动。

有利于减轻学生怕作文的心理负担,使学生轻松自由、无拘无束地学作文。

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既解决了学生无表达的欲望的问题,又解决了无内容的问题。

尤其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紧张激烈的竞赛节目,扣人心弦的猜一猜活动。

能激发学生兴趣,极大地调动习作积极性,让习作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一种本能的需要。

例如:

三年级一节习作指导课,一上课,老师并没有宣布今天上作文课,而是问学生: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当学生纷纷说出喜欢做的游戏时,老师说今天我想教你们一个游戏,好,看老师怎么做?

教师先做游戏示范,提出游戏规则,接着学生分组做游戏展开比赛,学生一下子就投入到紧张热烈的游戏氛围中,做游戏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体验的内容,为后面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感作了铺垫,解除了学生因无话可说而惧怕作文的心理。

四年级写喜爱的小动物习作指导课课例一:

教师以节目主持人的身份主持动物40分节目,通过录像和情境的设置把学生带入节目现场,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动物明星大擂台的愿望,亲身体验参与的乐趣,自然产生想表达的欲望。

课例二:

教师一上课就让学生猜礼物是什么?

故意设置悬念,当学生猜测议论迫切想知道礼盒里到底装了什么时,教师这才允许学生每组找一个代表打开礼盒。

打开礼盒后教室里顿时出现了一个热闹的场面。

有的礼盒里是一只小鸡,有的礼盒里是一只乌龟,有的礼盒里是一只小鸟,……有一只小鸟飞到了教室的空中。

此时此刻的学生完全被眼前的情景吸引住了,有的人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喜欢的动物,有的喊着叫着去抓那只飞了的小鸟,有的用手去抚摸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情感体验后,教师问学生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想说什么?

欣喜若狂的学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种急于表达自己情感的欲望被激发出来,有一种欲罢不能一吐为快的冲动,学生习作的内驱力真正被激发起来,此时,学生不会再为无话可说而苦恼,也不再为不会表达而叹息。

表达完全是处于一种本能的需要。

这种设计完全是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真正激发起了表达的欲望,使学生成为习作的主人。

三、探讨习作指导和修改的方法是学生会表达的关键。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无论多么有名的作家,也要反复修改,�词酌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就是诗人炼词炼句的实例。

探讨习作指导和修改的评价方法是学生学会表达的关键。

(一)、适时点拨,指导情感交流方式,探讨方法,学会表达。

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铺垫和冲动后,教师要适时适度进行指导,使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为习作和情感表达作铺垫。

告诉学生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写。

说真话吐真情,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写和写具体的方法。

这是指导的重点和难点。

写喜爱的小动物课例二:

学生打开礼盒之后,目睹了热闹的场面,体验了快乐之后,产生了表达的欲望。

在学生自由表达时,教师既要尊重学生,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激发感情。

当学生介绍看到的场面时,既要说出看到的小动物的外形、动作等特点,又要说出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周围同学的动作、表情。

做到点面结合。

课例一在小组交流时同学评议探讨写具体的方法,擂台赛时,抓住某一个同学的发言进行指导。

(二)、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

因为诱发写作成功动因心理因素之一就是“处于能获得荣誉和利益喜悦”因此教师应把奖励、激励作为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

多肯定,少批评,提供展示的机会。

习作讲评课注重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

导入新课后进入佳作欣赏,找金词,找金句,找金段。

目的在于激发习作兴趣,增强习作信心,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也为后面的表达做铺垫。

体现出新课标准的精神。

在学生修改习作的环节,注意教给修改的方法,在组内学习修改自己的和别人的作文,修改从以下方面做起:

1、题目新颖。

2、语句是否通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语和句子。

3、错字。

4、标点。

修改方法:

1、第一次自己大声读作文,反复读。

遇到错字圈出来,遇到不通顺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在下面画曲线并改正。

教给修改的符号。

2、自己实在找不出问题,再把习作读给别人(同学、老师、家长)听,让其帮忙修改。

3、根据别人的意见再修改。

4、放置一段时间再读、再改。

四、重视观察与思考,丰富学生生活体验及语言积累是学生乐于表达的源泉。

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功夫在平常。

一要不断培养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让学生坚持写观察与思考;二要扩大阅读积累量,丰富、扩展生活面,增加语言、生活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创设情境、做游戏、组织活动、观察实物等都是为学生提供表达内容。

有生活不一定能反映生活,学生常常是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作家写作大都是有生活体验和写作冲动,学生习作虽然不同于作家写作那么严谨,但也必须是孩子本身有表达欲望,表达的要求及冲动。

因此,培养孩子主动观察思考的习惯很重要。

教师要用心研究,适时引导,严格要求,让学生坚持写观察与思考。

我们所说的“观察”,不仅仅只是仔细地察看,除了用眼睛看,我们赋予了“观察”用耳朵听、用鼻子嗅、用嘴巴尝、用手脚触等。

在观察中,有时是某一感官的单独使用,更多的时候是多种感官的协调运用,同时还伴随着思考、记忆等活动。

开始孩子不会观察,教师有意识提供观察对象,教给观察方法,平时让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读书积累,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及语言积累是学生乐于表达的源泉。

(一)学会观察,善于思考,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如何让学生主动地留心周围的事物呢?

多年的习作研说明,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提供观察内容。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3、培养坚持写观察与思考的习惯。

有一位教师指导写小动物提前布置学生饲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精心喂养,细心观察,坚持写观察日记。

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机会,为习作课上的观察与表达作了铺垫。

尤其是教师在上指导课时让学生把平时的观察日记、摘记等资料带入课堂上,便于学生进行习作时使用。

既解决了内容问题,又培养了查阅资料的能力。

为学生提供了自主习作的内容和条件。

学校组织春游、野炊、跳绳比赛、拔河比赛、讲故事比赛、做游戏等,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在活动前有意识地渗透观察要求,比如注意观察场面气氛、别人的表现(语言、动作、表情…)、自己的心理变化。

活动后主动写观察日记与思考,为习作积累素材。

如果有条件就把活动场景用摄像机录下来,以备指导讲评时用。

平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春夏秋冬的动物、植物、景物、人物的变化。

春天来了,引导学生去找春天,观察春天大自然的变化。

开始时可以先从一个小的景物开始,比如,一棵小树的变化,什么时候发芽?

什么时候长叶?

什么时候开花?

形状、颜色的变化。

夏天、秋天、冬天又有什么变化?

在家里留心家庭生活,观察父母,在学校留心校园、操场、教室的变化,同学、老师、好朋友的言谈举止,有哪些印象深刻或令你感动的事?

在校园里师生一起走出去,边走边看边走边聊方法好。

学了《找春天》一文,学生很喜欢朗读。

我问学生想不想自己去找春天?

他们迫不及待。

于是师生一起开开心心地在校园四周走走看看,还可以组织一次春游活动。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春天,有的孩子想画下来,有的想边画边写,有的愿意说,老师边和学生一起游玩,边和学生聊,在无意注意中引导他们观察,教给观察方法。

学生观看的兴趣很浓,表达的欲望强烈,都争着讲自己的发现:

“老师,我看见树枝抽芽了。

”“老师,我闻到花香了。

”“老师……”老师顺势引导:

“你再看看树技抽的芽什么样,花开的样子颜色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就在师生走走、看看的聊天中得以落实。

叶圣陶说过:

“我们作文要写成诚实的,自己的话”,“内心怎样想,怎样感,笔下就怎样写。

”通过自己走走、看看,互相之间聊聊所见、所感,笔下就能真实、生动地描写出学生眼中美丽的春天。

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二)大量读书,兴趣背诵,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常言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道出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古往今来的名人作家都是博览群书的典范。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

阅读就是为了积累语言,这里所说的阅读指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而尤突出课外阅读。

专家研究指出,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达到了课本的4.5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

所以我们强调:

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至少应在课本的4.5倍以上。

所以大量读书、大量背诵,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是学生乐于表达的源泉。

五、经常练笔,养成主动习作的习惯是目的。

人们常说:

习惯成自然,强调了习惯对于人生的重要.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便会成为人一生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不尽.当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之后,经常练笔,逐渐的习作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一种内在的需要.学生才能真正成为习作的主人.

 

作文教学应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入手

邳城镇中心小学  刘丽

许多学生作文时,常觉得没什么写的,无从下笔,再不就是三言两语的写了,却很空洞,写不出味儿来。

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有具体的内容。

学生有所见、有所闻,才能有所思、有所感,才能写出具体的内容,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

内容,来源于生活。

有了生活,才能做到“言之有物”。

作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

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他们作文的内容就越充实。

现在来看,学生的生活不能说不丰富。

学校、家庭、社会,到处都是他们活动的天地,到处都有他们的生活。

但是,如果学生对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不进行观察,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不可能变成他们写作的丰富内容和宝贵材料。

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入手。

民国时期,著名的广州黄浦军校有一次出了一道看似奇怪的招生考试题,就是请考生说出进入考室所上的楼梯是多少级。

由此也可看出:

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基本的、重要的能力。

而这种基本能力又是表达能力的基础,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

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呢?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有一个“序”。

从观察对象的数量来说,应从单一到复杂,从无背景到有背景;从观察对象的状况来说,是从静态到动态,从变化明显的到不易察觉的;从观察的程度来说,是从全面到细节,由表及里;从观察对象的选择来说,是由老师的指定到自己把握。

总之,要选择最典型的观察对象逐步进行目标性的感知、观察训练。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观察花时,让他们由浅入深地观察花色、花形、花的结构、花的各组成部分的形态、花干、花枝、花蕾的情态、花被风吹拂时的动态、花在蜂蝶采蜜时的动态、开放过程中花的变化、花的生长环境、花的生长习性、开花结籽的时节、乃至能展现出内在精神的花的整体形象。

并由花的形象、精神展开联想。

学生按要求经过细致观察后,都觉得了解到了许多知识,以前从没想到花也有那么多的可写之处。

于是,轻轻松松地就把一篇篇具体生动的文章写出来了。

而且,学生们还举一反三地明白了今后可以从哪些方面有目的地、细致地观察事物、分析事物。

指导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本质地观察,是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及认识事物的规律的,因而能够收到较好的观察效果。

其次,还要教会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细致观察。

一次,我布置给学生一个课外作业:

找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带来。

然后,我让学生把找来的两片树叶放在课桌上,仔细观察,看这两片树叶是否完全相同。

结果,经过仔细观察,同学们终于从树叶的叶面大小、叶面形状、叶面斑点、边缘锯齿形状、颜色深浅、叶柄长短、叶柄粗细、叶柄弯曲度、叶脉走向、叶脉明显度、叶背面的颜色、光泽等等许多方面发现:

没有两片树叶是可以完全相同的。

我让他们明白了:

只要经过多方面、多角度的仔细观察,就能发现许多新的东西。

那么,写作文就不是太难的事了。

如果不能多方面、多角度地仔细观察,又哪里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佳句,哪能体会到“见仁见智”的意境呢?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呢?

最有效的方法是要求和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养成观察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持之以恒的进行观察。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平常的生活中随时随地用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观察力去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习以为常以后,良好的观察习惯便养成了。

要求和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是培养他们观察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实践已经证明:

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一般都是观察能力比较强,积累材料比较多的学生。

那些感到无话可说的学生,往往就是不留心各样事情的人。

有些事物,如春夏秋冬四季景色、风雨雷电等现象,学生没有一个不曾经历过,但是,如果命题作文时用不到这些景象,恐怕很少有人去留心观察。

而当突然要写这个题目时,学生当然就很难下笔了。

正如著名作家老舍说:

“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

刮一阵风,便记下来了;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

因为不知哪一天,你的作品里就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

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

”这是他的经验之谈,讲得很有道理。

古人所说:

“厚积而薄发。

”也正是这个道理。

这不也正像某些表演艺术一样吗?

“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

”但如果没有这平时留心观察的“十年功”,又如何能写出那关键的“一分钟”呢?

   我一直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周记,而且特别强调要写真实的东西。

批改作文、周记时,对写出了身边的、真实的事物和思想感受的学生及其作品,我都大加肯定和鼓励。

对不是学生自己的东西,则采取淡化的态度。

如此,学生们便逐渐养成了“言为心声”、写自己的真实的东西的习惯,同时,也就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

于是,他们对身边的事开始留心,对熟视无睹的东西也开始了琢磨。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了他们写作的材料:

对暴雨来临时的细致观察,引出了对人生拼博、奋斗、抗争的思索;看到父母辛苦劳作的细节,想到了自己要努力学习、报答养育之恩;见到风吹纸屑漫天飞舞,又引起了保护环境的忧患意识;观察到别人的不同生活态度,便思考自己应有生活道路……眼光变敏锐了,思维变开阔了,注意力、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都提高了。

这时的作文,就不再是“打碎花瓶”、“重修友谊”、“帮人推车”、“背小朋友过水坑”这些老掉牙的、虚空的东西了。

就在前几天我校进行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中,我班就有两名学生荣获了一等奖,班级也获得了集体一等奖。

在欣慰之余,我不禁对学生们说:

要记住,是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真实表达的写作练习帮了你们,让你们的写作能力“活”起来了!

从同学们的日记、周记、作文中,我不仅看到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看到了学生具有的可贵的分析能力。

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对生活的留心观察,学生们就能够分辨出事物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就会对人生有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就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写出具体、生动又有较深思想内涵的好文章。

作文教学不就是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吗?

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入手,正是达到作文教学目的的好方法。

摘要: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小学生常常感到:

无从下笔、无话可说。

为解决这个问提,我们从观察入手,做如以下探讨。

我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让他们从平常的生活观察起,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其次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他们能按顺序选材,抓住特点展开联想,生动作结合起来,让观察与写作服务。

   关键词:

观察兴趣积累联想激励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最感头痛的是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写,无从下笔”。

或者干脆抄袭,究其原因,关键是学生不会观察。

鲁迅说过:

“作文第一需要是观察”。

而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在写作教学中,要避免学生“闭门造车,低头写作文”,要把学生的写作与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增强写作的实践性、真实性、趣味性、生活性。

这就要求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善于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对周围所有的新事物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使之因好奇而产生兴趣,因有兴趣而乐于观察。

兴趣是情感的体现,是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作文心理研究也指出,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在学习对象上。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呢?

   1、培养学生敏感的新视觉罗丹说: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许多学生认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熟悉的人物没啥写。

去年冬天的雾天特别多,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一个舞色朦胧的早上,我向同学们提问:

“今天你们感到天气与往日有什么不同吗?

”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

“今天下雾了”。

“你们喜欢吗?

”“喜欢”。

“为什么呢?

”“因为雾中的景色很美”。

“怎么美?

”“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抓住时机,语重心长地说:

“同学们,生活就像万花筒,绚丽多姿。

只有仔细观察的人才能发现事物那与众不同的美。

下面我们一起到校园里转转,看看雾中校园那独特的美,好不好?

”同学们在我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在校园里漫步,认真地观察着,伸出手去想抓住从身边飘过的雾,还不时地发出赞叹声:

“太美了!

像小精灵调皮地在我身边跑来跑去。

”“像妈妈的手在抚摸我。

”“像走进仙境一般。

”……我也被雾中的美景陶醉了。

这是不知谁惊叫一声:

“看,那时什么?

”这不由地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顺着他的手指一望,啊!

每个教室在雾的笼罩下发出耀眼的光芒,使你的眼睛不由得一亮。

琅琅的读书声由远而近,声声入耳。

这美丽的景象没有哪位画家能够描绘出来。

再看看同学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