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备战高考生物易错点集中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216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1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备战高考生物易错点集中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题11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备战高考生物易错点集中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题11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备战高考生物易错点集中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专题11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备战高考生物易错点集中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专题11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备战高考生物易错点集中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1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备战高考生物易错点集中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

《专题11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备战高考生物易错点集中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1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备战高考生物易错点集中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1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备战高考生物易错点集中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

专题11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备战高考生物易错点集中专项训练解析版

专题11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数量的变化就是种群的增长

B.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年龄组成若为增长型,则种群数量必将增加

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答案】 D

【解析】 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下降或波动,不单纯指种群的增长,A错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可能因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被淘汰,B错误,D正确;年龄组成若为增长型,种群数量可能因气候食物等因素影响而不增加,C错误。

2.某研究小组连续10年调查某森林中大山雀种群数量,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λ=该年种群数量/前一年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第0~2年内大山雀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第6年时大山雀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小值

C.第4年和第8年大山雀的种群数量相等

D.第8~10年内大山雀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 D

【解析】 0~2年,λ>1且恒定,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A错误;4~8年,λ<1,种群数量逐渐下降,第8年时达到最小值,B、C错误;第8~10年内λ=1,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3.如图表示在有限环境中某种群增长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示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的种群增长率为0

B.为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D点

C.若图示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防治虫害应在C点之后

D.K值是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不可能超过K值

【答案】 A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增长率为0,A正确;C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因此为了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处,即C点,B错误;防治虫害应在蝗虫数量没有迅速增加之前,即C点之前,C错误;环境容纳量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环境条件改变或内部因素影响,种群数量可能会超越K值,D错误。

4.群落的特征是组成群落的各个种群所不具有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

C.大鲈鱼吃小鲈鱼属于捕食

D.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答案】 B

【解析】 竹林中的竹子属于同一物种,是种群而非群落,而垂直结构属于群落特征,A错误;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温度、光照不同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在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B正确;大鲈鱼吃小鲈鱼是种内斗争,而非捕食,C错误;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也相对稳定,但并不表示不会发生变化,D错误。

5.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800m的海拔高度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在-200~3800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光照和温度是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

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D.b处植物因争夺阳光种间竞争较为激烈

【答案】 B

【解析】 温度是造成高山山坡植物在垂直方向上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而森林和水域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受光照的影响,A正确;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由于地形的起伏引起不同高度的山坡上温度不同,又由于a处的不同植物生长在不同的地段,所以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b、c处的植物主要受光照的影响,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正确;b处影响森林植物的分层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因此,b处植物因争夺阳光种间竞争较为激烈,D正确。

6.某山区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符合题意的是(  )

A.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是阳生植物

B.物种①和物种③之间的竞争强度小于物种②和物种③之间的竞争强度

C.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演替的结果是形成森林

D.物种①和物种②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封山育林后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发生优势物种的替换,B→C过程中,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出现了物种③,物种①②在与物种③的竞争中处于弱势,A错误;物种①和物种③之间的竞争强度大于物种②和物种③之间的竞争强度,导致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B错误;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演替的结果是形成森林,C正确;物种①和物种②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不能表明两者间存在捕食关系,D错误。

7.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B.种群增长的“S”型和“J”型曲线都是在K/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C.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将来一定能形成森林

D.调查某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所选择的样方数不影响调查结果

【答案】A

【解析】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则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A正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在K/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而“J”型曲线中不存在K/2值,B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将来可能形成森林,但是若环境条件不利,就不会到达森林阶段,C错误;调查某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所选择的样方数会影响调查结果,D错误。

8.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不同指标。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

B.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C.图1、2、3中的a、c、e点生存斗争最激烈

D.图2和3中的c~d段、e~f段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

【答案】B

【解析】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都为0,表示种群数量达到了环境容纳量,图2中的c点增长速率最大;图中1、2、3都可表示在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图1、2、3中的b、d、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生存斗争最激烈;图2和3中的c~d段、e~f段环境对种群某表现型的选择是未知的,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改变。

9.如图中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

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

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答案】C

【解析】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由于地形的起伏引起不同高度的山坡上温度不同,又由于A处的阔叶林和针叶林生长在不同的地段,因此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而是水平结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在陆地上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但是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强度影响形成的;C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故选择C选项。

10.生物群落演替过程中,P为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R为所有生物的总呼吸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的过程中,P/R逐渐减小,到顶极群落时,P/R<1

B.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的过程中,有机化合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C.退耕还林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D.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的过程中,碳循环由相对封闭趋于开放

【答案】A

11.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答案】 D

【解析】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及分解者,D错误。

1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动物都属于消费者

C.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网)循环进行的

D.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D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网),A错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比如营腐生的秃鹫属于分解者,B错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循环进行,C错误;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1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进行

C.冻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

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答案】 C

【解析】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能量流动是单向进行的,B错误;冻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C正确;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要合理利用,减少干扰,D错误。

14.下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Ⅰ可以代表物种多样性,Ⅱ代表基因多样性,Ⅲ代表生态系统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

C.蒲公英可作为工业原料,蛇可作为制药原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答案】 A

【解析】 Ⅰ代表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代表基因多样性,Ⅱ是不同生物,代表物种多样性。

15.下列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中

B.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只能占据一个营养级

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独立的过程

D.同等强度干扰下(生态系统不被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

【答案】A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的10%~20%的能量

B.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

【答案】C

1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

D.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C

【解析】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正确;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B正确;有些生态系统如极地苔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C错误;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18.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Ⅰ通过①过程固定的

C.①⑥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