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稻鱼共生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2312108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稻鱼共生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稻鱼共生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稻鱼共生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稻鱼共生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稻鱼共生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稻鱼共生技术规范.pdf

《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稻鱼共生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稻鱼共生技术规范.pdf(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稻鱼共生技术规范.pdf

ICS65.150CCSB52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25392022稻鱼共生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rice-fishcoculture2022-09-27发布2022-10-27实施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3/T25392022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浙江大学、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青田县农业农村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陈欣、唐建军、怀燕、王岳钧、胡亮亮、郭梁、叶俊龙、吴敏芳。

DB33/T25392022II引言本标准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标准时,可能涉及到6.1.3(确定最大沟宽阈值)与6.3.1.3(再生稻种植与管理)相关的专利使用。

本标准的发布机构对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

该专利持有者已向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保证,同意无偿使用上述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专利持有人:

浙江大学。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标准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相关专利。

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DB33/T253920221稻鱼共生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鱼共生系统中稻田环境、品种选择、稻鱼共生关键技术、档案管理、标准化模式图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稻鱼共生系统中水稻和田鱼的种养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

禾谷类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SC/T1135.1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1部分:

通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稻鱼共生rice-fishcoculture在稻田种植水稻的同时养殖田鱼,形成水稻和田鱼相互促进、养分循环利用的一种高效生态种养结合模式。

3.2田鱼fieldfish适应稻田浅水养殖环境的普通鲤鱼、鲫鱼等鲤科鱼类的统称。

通常是指自然生长和养殖在各地稻田中的普通鲤鱼种群。

3.3稻田沟坑配置fieldconfigurationoftrenchandpuddleforfish在稻鱼共生的田块设置便于田鱼栖息的沟和坑,根据鱼种投放密度确定的沟坑式样、分布和面积占比的田间布局。

DB33/T2539202223.4共生密度co-culturedensity在稻鱼共生的田块,根据鱼种投放密度确定水稻栽插密度,形成的最佳稻和鱼的密度。

4稻田环境水环境4.1田块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符合GB5084的要求。

大气环境4.2稻田所在区域的大气条件应符合GB3095的要求。

土壤环境4.3稻田土壤以壤土、粘土为好,pH值5.57.0,土壤环境符合GB15618的要求。

稻田基础设施4.4田埂高30cm60cm,宽30cm以上。

稻田内布设鱼沟和鱼坑,布设方式见6.1。

进水口与排水口设在稻田的斜对角,大小根据稻田排水量而定;拦鱼栅设置在进水口的外侧与排水口的内侧,栅的上端高出田埂15cm20cm,下端埋入土中15cm20cm左右。

拦鱼栅的孔径以能防止鱼(尤其是幼鱼)逃出而水流可以自由通过为宜。

5品种选择水稻品种选择5.1选择通过省级以上审定且株型紧凑、抗病虫、耐肥、抗倒伏的优质高产品种。

再生稻选择生育期适合、再生能力强的品种。

田鱼品种选择5.2以适合当地稻田养殖的田鲤鱼为主,也可选择鲫鱼等其他适合浅水养殖的品种。

6稻鱼共生关键技术稻田沟坑配置6.16.1.1稻田沟坑配置方式6.1.1.1田间鱼沟的式样有环形沟、条形沟和十字沟3种基本类型;鱼坑可为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具体视田块形状和大小等自然条件而定。

6.1.1.2根据田块大小和形状,可建成环形沟与十字沟、条形沟结合式样,多个“十”字沟或多个条形沟式样;坑可以布局在田边或田中央等,以适合于全程机械化操作为准,沟坑配置式样见附录A。

6.1.2田间沟坑设置方法DB33/T2539202236.1.2.1鱼沟与鱼坑相通,并便于机械化操作,沟坑总面积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符合SC/T1135.1的要求。

6.1.2.2面积小或者狭长的山区梯田可不设置鱼沟;面积在1亩(约等于666.7m2,下同)及以上且田面宽度大于50m的田块,设置鱼沟。

沟的深度30cm左右,沟宽的确定方法见6.1.3。

6.1.2.3山丘区小田块可不设鱼坑;平原或盆地区面积在1亩及以上的稻田,在进水口设置鱼坑,深80cm100cm。

6.1.2.4鱼沟、鱼坑、进出水口相通;鱼沟和鱼坑的深度可根据鱼的目标产量适当调整。

6.1.3确定最大沟宽阈值最大沟宽阈值可通过查阅附录B提供的速查图确定;也可免费使用稻渔沟坑比速算系统查询确定。

附录C提供了稻渔沟坑比速算系统应用程序(APP)下载安装的二维码。

稻鱼共生密度6.2在水稻目标产量不低于500千克/亩前提下,根据田鱼目标产量(50千克/亩150千克/亩)规划水稻栽插密度。

不同田鱼目标产量模式下水稻栽插参数和田鱼的放养密度参数见表1。

表1不同田鱼产量模式下水稻栽插和田鱼放养共生密度参数目标产量(田鱼)水稻栽插行株距田鱼放养密度(尾/亩)冬片鱼种(40克/尾60克/尾)夏花鱼种(5克/尾10克/尾)50千克/亩25cm20cm150尾/亩600尾/亩75千克/亩25cm20cm225尾/亩750尾/亩100千克/亩30cm20cm300尾/亩900尾/亩150千克/亩35cm20cm450尾/亩1200尾/亩水稻移栽和鱼种投放6.36.3.1水稻播种和移栽6.3.1.1种子要求种子的纯度、净度、发芽率和水分含量符合GB4404.1的要求。

保留采购单据和检疫合格证明。

6.3.1.2单季稻播栽6.3.1.2.1播种期与秧龄浙江省单季晚稻播种期为5月上中旬。

机械插秧,秧龄15天20天;人工插秧,秧龄以30天为宜。

6.3.1.2.2栽插行株距与式样不同田鱼目标产量下的水稻栽插行株距参数见表1。

水稻种植也可用宽窄行、大垄双行等种植方式,具体样式见附录D。

杂交品种每穴插1株2株秧苗,常规品种每穴插3株5株秧苗。

分蘖力强的水稻品种每穴栽植苗数可以适当减少。

6.3.1.3再生稻种植与管理6.3.1.3.1播种移栽期DB33/T253920224播期为3月25日4月1日;栽期为5月上旬,秧龄30天40天;栽插行株距(2530)cm(3035)cm。

头季稻收获期为8月20日左右;留稻茬高度为35cm40cm,为再生稻预留潜伏芽。

6.3.1.3.2肥水管理头季稻收割前10天15天施用促芽肥,每亩尿素5千克;头季稻收割后3天施用苗肥,每亩施用尿素5千克10千克;田间水深保持20cm25cm。

6.3.2鱼种投放6.3.2.1放养规格与密度鱼种应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无畸形;田鱼不同目标产量的放养规格和密度见表1。

6.3.2.2放养时间与消毒鱼种在水稻移栽后7天左右(以水稻定植返青为准)放养,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泡3分钟5分钟。

鱼种应选择晴天清晨或傍晚下田,下田前后水温差不宜超过3。

水、肥、饲料协同管理6.46.4.1水深调控与水质管理稻鱼共生时期,稻田水深宜在10cm25cm范围内。

水稻分蘖期,田面水位应控制在10cm15cm;有效分蘖期后,随着田鱼的长大适当加深水层,最深不应超过35cm。

在高温季节应增加稻田中水体的交换量,同时加高水位,定时补充新鲜水源,稳定水质。

6.4.2饲料和肥料协同施用在水稻目标产量不低于500千克/亩的前提下,根据田鱼目标产量(或放养密度)和饲料的投喂量,确定肥料的施用量,附录E提供了不同田鱼产量模式下的饲料推荐投喂量和肥料推荐施用量。

6.4.3肥料施用肥料的施用应符合NY/T496的的要求。

以基肥为主,施用量参见附录E;根据田鱼目标产量确定是否施用追肥以及追肥施用量,参见附录E。

6.4.4饲料类型与投喂鱼种下田后,以摄食天然饵料为主,根据田鱼目标产量投喂饲料,投喂量参见附录E。

田鱼饲料包括配合饲料和农家饲料(菜籽饼、米糠、麦麸、豆渣、动物饵料等),配合饲料应符合GB13078的规定。

饲料日投喂量按田鱼体重的1.5%3.0%投放,上午和下午各一次,在进水口或投料点投喂。

有条件的可投喂浮性饲料。

病虫害天敌防控6.56.5.1水稻病虫害防治坚持“农业生态综合防控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原则,以生态防治为主,鱼坑附近宜安装引虫灯,诱捕昆虫。

DB33/T253920225农药防治宜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水稻常见病虫害及常用农药选择方案见附录F。

6.5.2田鱼病害敌害防控6.5.2.1病害防治田鱼病害的防控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田鱼发病时,鱼药使用按照NY5071的规定执行。

6.5.2.2天敌防治主要防治鸟害,稻鱼共生早期阶段(秧苗和鱼种小时),宜拉防鸟网防止白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捕食田鱼;经常检查稻田及其周边环境中田鱼的其他敌害,如蛇、鼠等,发现异常情况,应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水稻与田鱼收捕6.66.6.1水稻收获水稻收割时间根据各地的情况定,单季稻一般为9月底10月上旬;再生稻一般为11月中旬。

6.6.2田鱼捕获单季稻共生田,在水稻成熟前15天逐渐排干田水,收获田鱼,符合250克/尾及以上规格的直接销售,规格较小的田鱼集中于沟坑暂存,后续暂养于池塘中;干地收割水稻。

再生稻共生田,头季稻水稻成熟后,保留深水位,收割时保留高稻茬,田鱼继续留养。

每年10月12月,田鱼达到250克/尾及以上规格的即可捕获。

有套养夏花鱼种的,可在水稻收获后及第二年水稻移栽前各捕获一次。

7档案管理稻鱼共生全程应做好生产与管理记录并建档保存,留存2年以上。

8标准化模式图稻鱼共生标准化生产模式图见附录G。

DB33/T253920226AA附录A(资料性)稻田沟坑配置式样图A.1给出了稻鱼共生系统中田间沟坑设置的式样。

图中灰色长条部分为沟,灰色矩形为坑。

图中只指示形状,没有面积比例含义。

图A.1稻田沟坑配置式样DB33/T253920227BB附录B(资料性)最大允许沟宽速查图及其使用方法说明B.1最大允许沟宽速查图最大允许沟宽速查图见图B.1。

图B.1最大允许沟宽速查图DB33/T253920228B.2使用说明最大允许沟宽速查图使用方法说明如下:

Ca)预定开挖长向沟的条数。

长向沟的条数,主要取决于短向田埂的田埂长度,一般每隔50m开一条沟,50m以内不开沟。

根据附图B.2右侧表示的长向沟条数,找到相对应的子图;b)预定开挖短向沟的条数。

短向沟开挖的条数,与长向田埂的长度。

一般每隔50m开一条沟,50m以内不用开沟。

根据图B.2每个小图顶部的括号内的短向沟条数,找到相对应的小图;c)测定田块长边的长度。

根据图B.2每个小图内每根线条上方的数字(代表长边的长度),找到田块所应对应的曲线(或者近似对应的曲线);d)测定田块短边的长度,计算短边和长边的长度比值。

根据图B.2每个小图下方(x轴)的数字,确定在长度比值上的垂直线和曲线的交叉点;e)根据交叉点,即可确定该田块里计划开挖沟的最大允许沟宽(y轴上的数值)。

图B.2最大允许沟宽速查图使用说明图示DB33/T253920229CD附录C(资料性)稻渔沟坑比速算系统APP二维码稻渔沟坑比速算系统APP二维码见图C.1。

本稻渔沟坑比速算系统APP仅适于安卓系统的手机。

图C.1稻渔沟坑比速算系统APP二维码DEDB33/T2539202210附录D(资料性)水稻移栽至大田的种植式样水稻移栽至大田的种植式样见图D.1。

图中只指示形状,没有面积比例含义。

图D.1水稻移栽至大田的种植式样DB33/T2539202211EF附录E(资料性)不同田鱼产量模式下饲料和肥料的推荐使用量表E.1给出了不同田鱼产量模式下饲料和肥料的推荐使用量。

表E.1不同田鱼产量模式下饲料和肥料的推荐使用量饲料或肥料使用水稻单作田(千克/亩)稻鱼共生田(田鱼目标产量)50千克/亩75千克/亩100千克/亩饲料投喂量(千克/亩)无55608390110120肥料施用量(千克/亩)基肥-复合肥5060455040453540追肥-尿素35230202注1:

饲料系数一般为1.11.2,市售田鱼用配合饲料的粗蛋白量含量一般为30%35%(含氮量4.8%5.6%)。

注2:

复合肥氮磷钾含量一般为分别15%,15%和15%;尿素氮含量一般为46%。

DB33/T2539202212FG附录F(资料性)水稻常见病虫害及常用农药选择方案表F.1给出了水稻常见病虫害及常用农药选择方案。

表F.1水稻常见病虫害及常用农药选择方案病虫害种类药物选择每季最多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天)稻飞虱吡蚜酮114球孢白僵菌不限不限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不限不限稻纵卷叶螟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不限不限苏云金杆菌不限不限球孢白僵菌不限不限稻水象甲氯虫苯甲酰胺221杀虫双221稻蓟马球孢白僵菌不限不限噻虫嗪不限不限福寿螺四聚乙醛270氰氨化钙1不限稻瘟病丙环唑242肟菌脂228枯草芽孢杆菌不限不限纹枯病井岗霉素不限不限丙环唑242肟菌脂228稻曲病井岗霉素不限不限丙环唑242肟菌脂228白叶枯病噻唑锌321氯溴异氰尿酸314DB33/T2539202213GH附录G(资料性)稻鱼共生标准化生产模式图G.1给出了稻鱼共生标准化生产模式。

图G.1稻鱼共生标准化生产模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