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杭白芍生产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2312144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2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杭白芍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杭白芍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杭白芍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杭白芍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杭白芍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杭白芍生产技术规程.pdf

《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杭白芍生产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杭白芍生产技术规程.pdf(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杭白芍生产技术规程.pdf

ICS65.020.20CCSB38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6372022代替DB33/T637.1-2007、DB33/T637.2-2007、DB33/T637.3-2007杭白芍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PaeonialactifloraPall2022-01-29发布2022-03-01实施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3/T6372022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3/T637.12007无公害中药材杭白芍第1部分:

产地环境、DB33/T637.22007无公害中药材杭白芍第2部分:

种栽、DB33/T637.32007无公害中药材杭白芍第3部分:

生产与加工技术,与无公害中药材杭白芍第1部分:

产地环境(DB33/T637.12007)、无公害中药材杭白芍第2部分:

种栽(DB33/T637.22007)、无公害中药材杭白芍第3部分:

生产与加工技术(DB33/T637.32007)三个现行地方标准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将规范性引用文件“NY/T395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更改为“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b)增加了“栽种方式”的部分详细分类表述(见5.2.2.2,DB33/T637.32007的3.2.4);c)更改了要素“施肥原则”的部分条款(见5.2.2,DB33/T637.32007的3.3);d)增加了要素“中耕除草”的内容(见5.3);e)增加了要素“摘蕾”的内容(见5.5);f)更改了要素“生物防治”的详细表述(见5.7.5,DB33/T637.32007的4.5);g)增加了“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一章(见第10章)。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总站、中国计量大学、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金华市农产品质量综合监督检测中心、东阳市中药材研究所、磐安县中药材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杨桂玲、虞冰、刘欣、虞轶俊、马美兰、宗侃侃、姜娟萍、秦华。

本标准及其所替代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7年首次发布为DB33/T637.12007、DB33/T637.22007、DB33/T637.32007;本标准为第一次修订。

DB33/T63720221杭白芍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杭白芍产地环境、种植管理、收获、加工、贮存及运输、档案建立与追溯等。

本标准适用于杭白芍的生产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杭白芍paeoniaeradixalbagrowinginZhejiang产于浙江地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的芍药PaeoniaelactifloraPall干燥根制成的药材,气微,味微苦、酸,主要含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及白芍总苷等单萜类成分。

3.2芍栽rhizomeswithbuds用于生产商品药材的带根带芽的杭白芍根茎。

4产地环境条件4.1选择原则产地环境宜选择生态条件、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块种植,以中性至微碱性的砂质壤土为宜,同时宜远离污染源。

4.2环境要求DB33/T637202224.2.1产地环境空气质量产地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的要求。

4.2.2灌溉水质量产地环境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的要求。

4.2.3土壤环境产地土壤环境应符合GB15618的要求。

5种植管理5.1芍栽芍栽种苗质量分级指标见表1。

表1芍栽种苗质量分级指标依据级别大小(cm)重量(g)芽头外观检疫对象一级长20502芽,新鲜饱满,无破损表皮完整无病虫,根形较直不应检出二级15长201512,芽新鲜饱满,无破损无病虫、根形较直不应检出三级长151芽,新鲜饱满,无破损无病虫、根形较直不应检出5.2栽种5.2.1整地栽种前,深翻土地25cm35cm,清除草根、石块等杂物。

然后耕细整平,四周开通排水沟。

田块较大的应在当中开腰沟,排水沟深度应在30cm以上。

5.2.2时间栽种期为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以11月为宜),其中秋分至霜降为最适栽种期。

5.2.3栽种方法生长期为3年4年的白芍,行距60cm80cm,穴距30cm35cm。

开穴深16cm22cm,开成2030斜面,每穴2根,分叉斜种,根呈“八”字形,芽头靠紧朝上,种后覆细土压紧固定,然后在根尾部上方穴边施入基肥,覆细土成垄状,芽在地下2cm3cm,根尾在地下7cm8cm。

5.2.4施肥使用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料为主,以化肥为辅,实行配方施肥,不应施用硝态氮肥。

肥料使用按照NY/T496执行。

施用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1000kg/亩(667m2),结合整地施入土中。

每次施肥均应在株旁开穴或开环状浅沟施入,施后覆土。

第1年追肥:

3月结合中耕除草,施25%(N、P、K总含量)有机无机复混肥25kg/亩30kg/亩或三元复合肥建议15kg/亩20kg/亩;5月施肥硫酸铵15kg/亩20kg/亩;11月12月,施厩肥1500kg/亩2000kg/亩或三元复合肥25kg/亩30kg/亩。

第2年追肥:

3月、5月、11月各施1次,25%有机无机复混肥35kg/亩40kg/亩或三元复合肥25kg/亩30kg/亩。

DB33/T63720223第三年非收获年追肥时期同上年,第三或第四作收获年的仅3月中旬、5月上中旬各施1次,用肥量为25%有机无机复混肥35kg/亩40kg/亩或高钾肥25kg/亩30kg/亩。

5.3中耕除草幼苗出土时,应中耕除草,之后在5月上中旬、6月中下旬、9月上旬各中耕除草一次。

中耕宜浅,勿伤及苗芽。

5.4水分管理雨季及时清沟排水,做到雨停田间无积水。

干旱时,应及时浇水抗旱。

5.5摘蕾于杭白芍现蕾盛期,选晴天露水干后将其花蕾全部摘除。

5.6露根修剪对一年、二年生的杭白芍,枯苗后,在离地5cm6cm处剪去枝叶,扒开芍根前部土壤,露根后抹去主根上全部侧根,在留好主根上芽头的同时,将带芽新根剪下作种栽,然后施肥、复土重新起垄。

5.7病虫害防治5.7.1主要病虫害杭白芍主要病虫害为根腐病、灰霉病、红斑病、锈病、炭疽病、蛴螬、小地老虎。

5.7.2防治策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以农业控制措施为主,强化实施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应急时,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农药使用按照GB/T8321执行。

不应使用剧毒、高毒农药。

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见附录A。

5.7.3农业防治5.7.3.1选择良种选择对主要病虫害抗性较好的品种。

5.7.3.2合理轮作杭白芍不宜连作,轮作间隔时间1年以上,间隔期间种植禾本科作物为宜。

5.7.3.3减少菌源生长期应及时摘除病叶,及时清除病株,并带出园地集中烧毁。

收获后清洁田园,烧毁残枝落叶。

5.7.4物理防治5.7.4.1在蛴螬和小地老虎成虫发生期,宜使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诱杀成虫,每10亩15亩使用一盏。

5.7.4.2整地期间,发现蛴螬进行灭杀。

在小地老虎危害高峰期的清晨,田间进行人工捕杀,或用炒香的麦麸或茶籽饼5kg与90%晶体敌百虫100g制成的毒饵诱杀。

DB33/T637202245.7.5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5.7.6化学防治根据杭白芍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对口农药防治,宜采用交替用药和一药多治,施药次数、用量和安全间隔期应符合GB/T8321、NY/T1276的要求。

6收获6.1时间杭白芍栽后3年4年,9月10月倒苗后采挖。

6.2方法在晴天挖出地下根,抖去泥土,切下芍根。

7加工7.1修剪收获后,用刀切去芍根头尾,两端削平,修去小支根,削平凸出部分。

7.2机械擦皮修剪后的芍根分大、中、小分别置滚动式擦皮机内,加砂、加水滚动擦皮,擦到洗后芍根表面洁白即可。

加工用水应符合GB5749要求。

7.3煮芍把洗净的芍根倒入水温75左右的水中,浸没为宜。

煮时不断翻动,并保持微沸。

根据大小煮沸时间为5分钟20分钟,煮至芍根切面色泽一致时立即捞出。

7.4干燥水煮后的芍根,置太阳下曝晒1小时2小时,经常翻动芍根。

逐渐将芍根堆厚曝晒,遇中午阳光强烈,适当遮盖。

晒3天5天,放室内回潮2天3天后,续曝晒4天5天,再在室内堆放3天5天,然后晒干。

或者趁未干燥时切片,再低温干燥。

如遇阴雨天,可用烘箱烘干,温度控制在6065。

8贮存及运输8.1阴凉干燥处储藏。

库内堆码应保证气流流通,温度均匀。

贮存应按品种、规格不同分别贮存。

不应与有毒有害物质混放。

8.2运输过程中应通风散热、注意防冻、防雨淋、防晒。

9档案建立与追溯DB33/T637202259.1档案建立药材基地和药材种植企业应建立生产档案,实行专人管理,保存期五年以上。

9.2产地环境情况记录土壤、灌溉水、空气等环境质量状况和当年气象资料。

9.3栽培技术情况记录种植的面积、时间、品种,种栽来源、质量,施肥次数、时间、数量和种类,病虫害发生情况,农药种类、使用量、时间和方法,生产培训情况等。

9.4采收和加工记录鲜品采收时间,采收量,鲜重,加工过程,方法,贮藏,运输情况。

9.5追溯产品达到全程可追溯。

10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杭白芍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附录B。

DB33/T63720226AA附录A(规范性)杭白芍生产禁止使用的农药灭线磷、杀虫脒、甲拌磷、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六六六、氟虫腈、氟甲腈、氟虫腈亚砜、艾氏剂、狄氏剂、-硫丹、-硫丹、硫丹硫酸酯、4,4-滴滴伊、2,4-滴滴涕、4,4-滴滴滴、4,4-滴滴涕、内吸磷、久效磷、特丁硫磷、特丁硫磷砜、特丁硫磷亚砜、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三氯杀螨醇、甲基异柳磷、水胺硫磷、硫环磷、甲基硫环磷、除草醚、蝇毒磷、磷酸三苯酯、苯线磷、苯线磷砜、苯线磷亚砜、治螟磷、甲胺磷、地虫硫磷、克百威、3-羟基克百威、胺苯磺隆、甲磺隆、氯磺隆、硫线磷、氯唑磷、磷胺、涕灭威、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

DB33/T63720227附录B(资料性)杭白芍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杭白芍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见图B.1。

图B.1杭白芍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