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设计流程.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207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LM设计流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LM设计流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LM设计流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LM设计流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LM设计流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LM设计流程.doc

《LM设计流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M设计流程.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LM设计流程.doc

基于LM35温度传感器的温控系统设计

2008-1-211:

03:

00 网络转载 供稿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LM35温度传感器开发的温控系统,重点阐述了系统结构、工作原理以及采样值量化。

同时对LM35传感器特性、系统硬件电路设计、软件设计也作了介绍。

该系统体积小、成本低、工作可靠,具有很高工程应用价值。

系统稍加改动或扩展,还可以完成温度测量等功能。

    关键词:

温度传感器  工作原理  硬件设计  软件设计

1.引言

    在各类民用控制、工业控制以及航空航天技术方面,温度测量和温度控制得到了广泛使用。

在很多工作场合,元器件工作温度指标达不到工业级或普军级温度要求,可以通过设计加温电路的办法得以解决。

小型、低功耗、可靠性高、低成本的温度传感器已经越来越受到设计者的关注。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LM35温度传感器开发的温控系统硬件电路及软件设计。

2.LM35温度传感器

    LM35是NS公司生产的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系列产品之一,它具有很高的工作精度和较宽的线性工作范围,该器件输出电压与摄氏温度线性成比例。

因而,从使用角度来说, LM35与用开尔文标准的线性温度传感器相比更有优越之处,LM35无需外部校准或微调,可以提供±1/4℃的常用的室温精度。

    •工作电压:

直流4~30V;

    •工作电流:

小于133μA

    •输出电压:

+6V~-1.0V

    •输出阻抗:

1mA负载时0.1Ω;

    •精度:

0.5℃精度(在+25℃时);

    •漏泄电流:

小于60μA;

    •比例因数:

线性+10.0mV/℃;

    •非线性值:

±1/4℃;

    •校准方式:

直接用摄氏温度校准;

    •封装:

密封TO-46晶体管封装或塑料TO-92晶体管封装;

    •使用温度范围:

-55~+150℃额定范围。

    引脚介绍:

    ①正电源Vcc;②输出;③输出地/电源地。

3.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温控电路由传感器电路、信号调理电路、A/D采样电路、单片机系统、输出控制电路、加温电路构成。

电路基本工作原理:

传感器电路将感受到的温度信号以电压形式输出到信号调理电路,信号经过调理后输入到A/D采样电路,由A/D转换器将数字量值送给单片机系统,单片机系统根据设计的温度要求判断是否需要接通加温电路。

本文设计时以0℃为判别依据,当温度量值低于或等于0℃时,使加温电路接通。

当温度量值高于0℃时,加温电路停止工作。

图1  温控系统原理框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环境温度低于0℃,单片机系统将输出相应的逻辑电平(本例设计为低电平),经驱动后控制输出电路的继电器闭合,使加温电路工作。

此系统是一个开环控制系统。

4.核心硬件电路设计及采样值量化

    传感器电路采用核心部件是LM35AH,供电电压为直流15V时,工作电流为120mA,功耗极低,在全温度范围工作时,电流变化很小。

电压输出采用差动信号方式,由2、3引脚直接输出,电阻R为18K普通电阻,D1、D2为1N4148。

如图2。

此电路适用于测温范围为-55~+150℃场合。

如果测温范围变化,可以对此电路作一些调整。

笔者曾单独对此电路做过温度试验,把传感器放在温变循环箱中,每隔5℃作为一个测试点,观测并记录输出电压(测试数据和U-T曲线限于篇幅,从略),试验结果表明LM35AH的线性度是令人满意的。

    信号调理电路主要完成对传感器信号放大和限幅的功能,将传感器电路输出的变化范围为2V左右的直流电压,调理为±10V直流电压,运放采用LF412。

A/D采样电路选用12位AD转换器AD574。

单片机系统以AT89C55为CPU,外接锁存器及输出驱动电路。

输出电路使用松下PhotoMOS继电器AQZ202,来控制加温电路的通断。

加温电路采用功率电阻加温的方法,单独设计一块加温板,电阻采用“串联+并联”的方式,总阻值为14Ω左右,供电电压为直流28V,整板加温功率为50W。

图2  传感器电路原理图

    采样值的准确量化是温控电路正常工作的关键,这里采用以下换算办法来进行量化。

    设经过信号调理后的电压为Ui,则-10V≤Ui≤10V,已知-10V对应的温度为-55℃,10V对应的温度为125℃,易求得比例因数Kt=0.111V/℃。

    温度为0℃时,ΔT=55℃(即相对于-55℃的变化量)。

    Ui=-10V+ΔT•Kt=-10V+55℃×0.111V/℃=-3.895 V。

    Ui转换为数字量后,每个数字量对应电压值为4.883mV,(由12位AD,满量程20V可得),用Ks表示。

可求得数字量变化与温度变化的对应关系:

    Kt/Ks =(0.111V/℃)/(4.883mV/数字量)=22.73数字量/℃

    0℃时,AD输出的数字量D0 = 0+55℃×22.73数字量/℃=1250=04E2H。

    其他温度对应的数字量也可通过以上方法算出。

5.系统软件设计

    软件采用PLM/51语言与ASM混合编程,采用模块化结构,主要由主模块、AD采样模块、初始化模块、定时器模块、出错处理模块等部分构成,修改和维护十分方便。

    AD与单片机系统AT89C55连接采用中断方式。

当AD转换完毕后,CPU读取转换后的数字量,通过比较判断,如果数字量大于0℃时对应的数字量04E2H,则刷新逻辑输出口P1,送低电平。

否则,P1口为高电平。

软件工作流程如图3:

图3:

系统软件流程图

    为了避免因干扰而产生误动作,软件采取了一些冗余和容错处理。

在AD模块处理采样数据时,采用了软件滤波措施,以滤除电路中可能会出现的尖峰干扰。

方法为连续采样五次,通过比较判断,去掉其中的最大、最小值。

其余三次的值求和后取平均值,把平均值作为CPU用来判别的有效数据,再和04E2H(0℃对应数字量)进行比较。

AD模块部分代码如下:

$DEBUG

$ROM(LARGE)

AD_mod:

DO;

$INCLUDE(REG51.DCL)

$INCLUDE(WKEXT.DCL)

$INCLUDE(WKPRO.DCL)

AD_zl:

  PROCEDURE PUBLIC;

DECLARE max                      WORD;

DECLARE mini                     WORD;

DECLARE AD_S                     WORD;

DECLARE (dtime ,i,j)             BYTE;

DECLARE adtemp(5)                STRUCTURE(x BYTE,y BYTE);

DECLARE temp(5)                  WORD AT(.adtemp(0).x);

   DO j=0 TO 4;

      DO i=0 TO 20;

         dtime=dtime+1;

      END;

      IF NOT(ad_ok) THEN DO;

         adtemp(j).x=port_ad_read;

         adtemp(j).y=port_ad_read;

      END;

      temp(j)=SHR(temp(j),4);

   END;

   

   max=temp(0);

   mini=temp(0);

   DO j=1 TO 4;

      IF temp(j)>max   THEN max=temp(j);

      IF temp(j)

   END;

   DO j=1 TO 4;

     temp(0)=temp(0)+temp(j);

   END;

   AD_S=(temp(0)-max-mini)/3;

   

END AD_zl;

END AD_mod;

6.结束语

    基于LM35开发的温控系统经过反复试验、测试,工作稳定可靠,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响应时间短、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该系统成本低廉,器件均为常规元件,有很高的工程价值,现已应用于某型无人机飞控系统。

如稍加改动,本系统可以很方便的扩展成为集温度测量、控制为一体的产品,同时传感器LM35的小范围非线性可以利用软件算法进行修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