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家畜育种学试题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1970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家畜育种学试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最新家畜育种学试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最新家畜育种学试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最新家畜育种学试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最新家畜育种学试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家畜育种学试题集.docx

《最新家畜育种学试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家畜育种学试题集.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家畜育种学试题集.docx

最新家畜育种学试题集

 

家畜育种学试题集

物种指具有不同的生态特点,彼此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和基本形态互不相同的生物集团,是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

品种指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的遗传性比较一致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群体,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栽培或饲养条件,在产量和品质上比较符合人类的要求,是人类的农业生产资料。

品系是品种的一种结构形式,它是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

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①物种是动物分类学上的单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②品种是畜牧学的基本单位,是人工选择的产物。

从遗传角度来看,品种是具有特殊的基因频率和基因配套体系的类群。

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①血统来源相同,具有更为接近的亲缘关系

②性状及适应性相似-体型外貌、生理机能、经济性状、适应性相似

③遗传性能稳定-能将典型的特征遗传给后代-纯种与杂种的根本区别

④具有一致的生产性能-一个品种内可分为若干个品系

-每个品系(或类群)各具特点

-自然隔离形成,或育种者有意识培育,构成品种内的遗传异质性

⑤具有足够的数量

⑥必须通过政府部门的审定和认定

1、品种形成的原因:

各地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同

交通不便造成地理隔离

各地的小群体在体型外貌及适应性等方面出现差异

出现家畜品种的雏形

原始品种被继续选育,形成特定生产方向的培育品种

2、影响品种变化的因素

-社会经济条件

ω形成不同用途培育品种的主要因素

工业革命之前:

农业、军事→马业

工业革命之后:

城市→乳肉蛋绒裘革等用途畜禽

ω影响品种形成和发展的首要因素

-自然环境条件

ω光照、海拔、温度、湿度、空气、水质、土质和食物结构等

①专门化品种:

在某一方面具有生产性能特长的品种,从而出现了专门的生产力。

②兼用品种:

具有两个以上方面生产性能特长的品种。

生长(growth):

同类细胞数目增加或体积增大,使个体由小到大,体重逐渐增加的这种现象称为生长。

发育(development):

由受精卵分化出不同的组织器官,从而产生不同的体态结构与机能的过程。

它是个体生育机能逐步实现和完善的一个过程。

累积生长:

家畜在任一时期所测得的体重或体尺,是前期生长发育的累积结果。

绝对生长:

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增长量.反映生长速度.

相对生长:

单位时间内增长量(增量)与原有体量(始重)的比值。

反映了生长发育的强度。

生长系数(R):

末重占始重的百分率,表示生长强度的指标.

生长加倍次数(n):

从初重到末重翻几番。

分化生长率:

所研究的部分和器官在特定时间内的增长与整体相对生长的比例。

当a=1时,表示局部与整体的生长速度相等。

当a>1时,说明局部生长大于整体的生长速度,该局部为晚熟部位。

当a<1时,说明局部生长小于整体的生长速度,该局部为早熟部位。

四、生长发育的规律性(阶段性、不平衡性)

1、阶段性

2、不平衡性:

(1)体重增长的不平衡性。

(2)外形、部位增长的不平衡性。

(3)骨骼肌增长的不平衡性(胚期头部生长最快,出生后体轴骨生长最快)。

(4)组织、器官生长发育的不平衡性。

(5)营养成分积贮的不平衡性。

生长波——生长强度有顺序地依次移行的现象就叫作生长波

主要生长波——生长波从头部到腰部,从臀部到腰部,最后在腰荐结合部汇合,叫主要生长波。

次要生长波——从四肢骨下部到肩部和骨盘部,然后与体轴骨汇合。

生长中心——主要生长波与次要生长波汇合的地方。

六、影响家畜生长发育的因素

1.遗传因素

不同家畜品种有其本身的生长发育规律;同一品种不同的选配方式,如近交和杂交后代,生长发育速度不同;不同类别基因对体型部位有不同影响。

2.母体大小

胎盘大小、胎盘数量与密度是影响胚胎发育的主要因素。

母体越大,胎儿生长越快,胎儿的初生重就越大,从而影响胎儿出生后的生长。

母体大小对胎儿的影响在大家畜比小家畜更明显。

3.饲养管理因素

营养水平、饲料品质、日粮结构、饲喂时间和次数等。

4.性别因素

一般的哺乳动物,公畜生长发育较快,体型体重较大,对饲养条件的要求较高,对饲料营养浓度的反应也明显;去势对公畜的生长发育也影响明显,如牛去势后,新陈代谢和神经敏感性降低,育肥性能提高,肌肉的大理石纹状较公牛好。

5.环境因素

炎热地区的家畜与寒冷地区的家畜生长发育速度、体形外貌有一定的差别;

海拔高度对家畜的生长发育及体形外貌上也有较大影响;光照对动物的生产也有影响,如鸡上应用延长光照的时间来提高产蛋率,猪在黑暗的环境中沉积脂肪的能力较高。

2.研究外形的意义:

(1)可以鉴定不同品种与个体间的差异。

(2)可以正确判断家畜的健康状态及对生态条件的适应性。

通过皮、毛状况察看家畜的健康。

(3)可以判定家畜的主要用途及生产力方向。

如肉用家畜与乳用家畜间的差别。

(4)可以判定家畜的年龄及生长发育情况。

如根据角轮数、牙齿状况来推断牛的年龄。

体质:

是指在遗传基础和环境条件相互作用下,动物有机体各部分机能和结构协调性的综合表现。

体况:

动物的肥满度和营养状况。

决定于饲养管理及利用性质,“膘情”。

生产力:

家畜在一定饲养方式下所表现出的生产畜产品质量和数量的指标。

意义:

(1)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2)作为饲养家畜的依据

(3)作为评定生产性能的尺度

(4)作为选择种畜的依据

(5)生产力是育种工作的基础

3.影响家畜生产力的内在因素

(1)性别

(2)年龄

(3)个体大小

(4)利用年限

性成熟:

指家畜的生殖器官发育基本完善,开始具有繁殖能力。

同一家畜因品种、气候等条件不同,性成熟年龄也有差异。

一般家畜性成熟年龄为:

猪3-8个月;羊6-8个月,牛8-12个月。

生理成熟:

又叫发育成熟,指家畜生理上达到基本稳定的成年时期,此时动物的形态、机能及新陈代谢达到基本稳定。

猪2-3年,羊2-3年,牛4-5年。

体成熟:

指家畜生长发育基本完成,具有成年家畜应有的形态结构。

体成熟年龄受品种、环境气候、饲养管理等条件的制约。

家畜在体成熟时才能配种。

猪体成熟年龄为8-12个月,牛1.5岁-2岁,羊1.5岁。

经济成熟:

指家畜可以达到作为某种经济利用的状况。

如肉用家畜.

自然选择:

指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自然界对物种的选择作用

人工选择:

指在动植物育种过程中,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家养动植物进行的有目的性的选择过程。

性状:

是认识生物体遗传变异现象的起点,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统称为性状。

一、对隐性基因的选择

二、对显性基因的选择:

1、根据表型淘汰隐性纯合个体

淘汰所有可识别的隐性纯合个体,开始能较快地降低群体中隐性基因的频率,但逐渐变缓,且很难降至0。

2、通过测交鉴定显性杂合个体

淘汰全部隐性纯合个体,同时鉴定出显性杂合个体并予以淘汰,这样可很快在群体中清除隐性基因。

依据系谱信息

依据后裔信息

与配母畜为隐性纯合体5个后代

与配母畜为已知隐性基因携带者11个后代

与配母畜为已知携带者的女儿23个后代

与配母畜为被测公畜自己的女儿同上

与一母畜群随机交配P(检验概率)=1-(1-0.5q)n

(三)对伴性基因的选择

四)采用生化遗传和分子遗传标记技术检测质量性状基因

检验概率:

在后代中观察到至少有一个隐性纯合表型的概率

1.留种率——留种个体数与同期全群总数之比。

2.选择差(S):

被选留个体均数与群体均数之差,亦即被选留种畜所具有的表型优势。

3.选择反应(R):

子代与亲代均数之差。

代表了被选留种畜所具有的遗传优势。

4.遗传进展(△Gt):

平均每年选择反应,即选择反应除以平均世代间隔。

5、选择强度:

以表型标准差为单位的选择差,为标准化选择差,选择强度。

二、影响数量性状遗传进展的基本因素

1.留种率

数量性状在呈正态分布下,留种大小就决定选择差的大小。

即留种率愈高,选择差愈小;留种率愈低,选择差愈大。

2.表型标准差()

表型标准差改变的是性状在群体中的变异程度,同样的留种率,标准差大的性状,选择差就大。

3.世代间隔(GI)

选择反应是一代所能获得的改进量,而年改进量不仅与选择反应有关,而且也受世代间隔的影响。

间接选择反应:

指由于对X性状选择而使与X性状有遗传相关的y性状在一代里所发生的变化,就叫做y性状的间接选择反应。

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统称为QTL

间接选择的实质就是早期选择

顺序选择法:

①概念:

单位时间内只选择一个性状,待该性状得到改进后,再选择另外一个性状,依次进行选择。

2.独立淘汰法(独立水平法)

①概念:

在同一时期内选择几个性状,每个性状规定其选择标准,其中任一个性状达不到标准的,都应该淘汰掉。

3.综合选择法(最常用)

①概念:

将几个性状的表型值,按其遗传力、经济重要性以及性状间的遗传相关进行加权而制定成一个综合选择指数,按照指数值的高低进行选择,称为综合选择。

四、选择的意义

1.选择能够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增加有利基因重新结合的机会,促使群体出现新的变异。

2.选择可以改变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使群体出现新的性状。

3.选择彻底的话可以使有利基因得到巩固。

4.在前述三方面基础上,加上自群繁育可能导致种群特性发生分化,产生不同的亚种、变种或品种,甚至出现新的物种。

五.提高选择效果的途径

总体要求:

早选、选准和选好

1、早期选种:

可降低种畜饲养成本、缩短世代间隔。

2、准确选种:

提高选择的准确性

3、从优选种:

从优从严,选出遗传素质优秀的个体作种用。

育种值:

将控制一个数量性状的所有基因座上基因的加性效应总和称为基因的加性效应值。

此值的高低反映了它在育种上的贡献大小,因此这部分效应也叫育种值。

估计传递力是估计育种值的一半:

re表示各次记录间的相关系数(即重复率)

利用同胞信息估计育种值的优点:

可进行早期选种

可进行限性性状的选择

可进行本身难以度量的性状的选择

对低遗传率性状,同胞资料选种的可靠性大

缺点:

只能区别家系间优劣,不能鉴别家系内好坏

制订选择计划的步骤:

1、各性状表型参数和遗传参数的估计;

2、各性状经济加权值的确定;

3、选择强度的估计;

4、选择指数的制订和选择效果的估计;

5、计算个体指数值,确定选择策略

三、制订选择指数的注意事项

强调经济加权值的制订:

1、突出主要经济性状:

2-4个为宜

2、所选性状容易度量:

3、尽可能是早期性状:

早期选种

4、对“向下”选择的性状,加权值为负

5、对负相关的性状尽可能合并为一个性状来处理

BLUP:

最佳——估计值的误差方差最小

线性——估计值为观察值的线性函数

无偏——估计值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量的真值。

选配——就是有意识、有计划地决定公母畜的配对。

选配的意义和作用:

(1)选配能创造必要的变异,为培育新的理想型创造条件,改变群体的遗传结构。

(2)选配能够使优良性状得到固定,稳定其遗传性。

(3)选配能够把握变异的方向,并且加强某种变异。

(4)避免非亲和基因的配对。

(5)控制近交程度,防止近交衰退。

家畜育种的成效取决于选种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及选配的合理性和效性。

选种的作用:

定向改变畜群各种基因的频率。

选配的作用:

有意识地组合后代的遗传基础。

选种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直接影响育种的成效;

选配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直接影响育种的进度.

品质选配,又叫选型交配,是依据交配双方品质对比的选配。

同质选配:

以表型相似性为基础的选配,选择性状相同,表型特征一致或育种值相近似的公母畜相交配

作用:

使亲本的优良性状固定,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并在群体中增加具有这种优良性状的个体。

实质:

交配双方愈相似,就愈有可能将共同的优秀品质遗传给后代。

即:

优良基因纯合。

1、不改变基因频率,但改变基因型频率(纯合子增加,故将导致群体分化;

2、同质选配结合选择可同时改变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3、遗传同质选配的效果大于表型同质选配;

异质交配——选择性状不同,表型特征不一致或育种值相差大的公母畜相交配,以期获得兼具多种优点的后代。

亲缘选配是依据交配双方的亲缘关系的选配。

近交(inbreeding):

指交配双方到共同祖先的代数之和在6代以内的个体间交配,其近交系数大于0.78%。

远交(outbreeding):

指无亲缘关系的个体间交配

(一)近交的用途

1、固定优良性状:

近交使基因纯合,从而固定优良性状,减少分化。

2、暴露有害基因:

使隐性有害基因纯合。

3、保持优良个体血统:

提高优良个体的交配机率而保存其优良基因.

4、提高畜群的同质性:

使基因纯合,造成群体分化,用于提纯。

5、提供实验动物(近交系)

近交衰退:

近交使繁殖性能、生理活动及与适应性相关的性状都降低的现象。

防止:

严格淘汰不良隐性纯合子;

加强饲养管理,缓解衰退现象;

导入外血,更新血缘;

做好选配,结合远交,多留公畜。

作用:

1、增加杂合子频率;

2、提高群体均值;

3、产生互补效应

4、改变子一代的遗传方差

近交系数:

表示纯合的相同等位基因来自共同祖先的机率。

闭锁群体:

长期不从群外引进种畜的群体。

近交系数的大小决定于双亲(S、D)间的亲缘程度,而亲缘系数是指两个个体(同一性状)育种值之间的相关。

 

种群选配:

种群选配主要是研究与配个体所隶属的种群特性和配种关系,是根据与配双方是隶属于相同的,还是不同的种群而进行的选配。

简称纯繁,是指在同一种群范围内,通过选种选配、品系繁育、改善培育条件等措施,以提高种群性能的一种方法。

目的:

当一个种群的生产性能基本能满足经济生产需求,不必作大的方向性改变时,使用以保持和发展一个种群的优良特性,增加种群内优良个体的比重,同时,克服种群的某些缺点,达到保持种群纯度和提高种群质量的目的。

作用:

巩固种群遗传性(优良品质);提高种群品质

杂交:

具有差异的群体间的个体交配,即“异种群选配”。

作用:

1、杂交育种:

实现遗传材料的重组,即使基因和性状重新组合,产生新的遗传型。

2、杂交利用:

利用杂种优势--杂交后代在生活力、适应性、抗逆性、生产性能方面优于纯种个体的特性。

一、选配的实施原则:

1、目的明确;

2、进行亲和力的筛选;

3、公畜等级高于母畜;

4、相同缺陷或相反缺陷的个体不能交配;

5、慎用近交;

6、注意品质选配的使用

选配计划制定的步骤:

1、了解畜群和品种情况,如系谱和群体特性

2、分析与配公母畜的系谱和个体品质

3、明确选配目的

保种、纯繁、杂交育种、杂交利用

4、确定选配方法

品质选配、亲缘选配

5、制订详细配种计划,进行效果预测

品系的概念:

指一群具有突出优点,并能将这些突出优点相对稳定地遗传下去的具有较高种用价值的种畜群。

品系具备的条件:

优点突出

遗传性相对稳定

有一定数量的个体

1、地方品系:

指由于各地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在同一品种内经长期选育而形成的具有不同特点的地方类群。

2、单系:

指来源于同一头系祖,并且具有与系祖相似的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的畜群。

3、近交系

运用连续近交形成,群体近交系数达0.375以上

4、群系

指由群体继代选育法建立的多系祖品系

5、专门化品系

具有某方面突出优点,专门用于某一配套系杂交的品系

6、合成品系

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或品系杂交建立的品系

三、品系培育的意义

1、加快种群的遗传进展-品系提纯较容易

2、加速现有品种改良-通过分化建系和品系综合

3、促进新品种的育成

4、充分利用杂种优势-系间杂交:

A、近交系的杂交B、专门化品系的杂交

四、品系培育的条件

1、家畜的数量

足够数量的品系和各品系内的家系数量;

2、家畜的质量

建系所用的个体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

具有某一方面突出的优良特征

3、饲养管理条件

保持饲养管理条件的相对稳定

4、技术与设备

五、品系培育的方法

(一)系祖建系法

选择具有最突出优点性状的个体作为系祖(及其继承者),再围绕系祖进行繁育(围绕系祖的近交)和选择,以使系祖的优良基因迅速扩散并固定。

(二)近交建系法

(三)群体继代选育法

配套系杂交的优点:

1、培育品系比较容易;

2、可以提高选种效率;

3、品系间杂交效果好;

4、杂交后代一致性好;

5、可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引种概念:

引种就是指把外地或外国的优良品种、品系或类群引进当地,直接推广或作为育种材料的工作。

风土驯化:

指家畜适应新环境条件的复杂过程。

品种在新的环境条件下,不但能够生存、繁殖、正常生长发育,而且能够保持原有的基本特征特性。

引种:

指把外地或外国的优良品种、品系或类群引进当地,直接推广或作为育种材料的工作。

引种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根据国民经济的要求,有目的地引种。

2.慎重选择引入个体。

3.妥善安排调运季节。

4.严格执行检疫制度,防止疾病的传入。

5.加强饲养管理和适应性训练。

6.采取必要的育种措施。

一、品种的概念

具有特定生物学特性、经济特性和种用价值、能适应一定的自然和经济条件、能满足人类一定需求、具有一定数量的某种家畜类群。

二、影响家畜品种形成的因素

(一)社会经济条件

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对家畜品种的要求是不同的,如脂肪型猪和瘦肉型猪即是不同社会经济条件要求的产物。

(二)自然条件

不是主要作用,但有重要影响。

主要因素有温度、湿度、地理环境条件等。

如:

香猪引入内地后仍可长到100kg以上。

三、品种培育的方法

(一)选择育种(本品种选育)

1.概念:

在同一品种内,通过选种选配、品系繁育、改善培育条件等方式提高品种性能的培育方法称为本品种选育

2.任务

保持和发展一个品种的优良特性,增加品种内优良个体的比重,克服该品种的某些缺点,保持品种纯度,提高整个品种的质量。

(二)杂交育种(育成杂交)

杂交育种:

即育成杂交

利用多品种间杂交能使彼此的优点结合在一起而创造新品种的杂交方法。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进行杂交以育成新品种的方法叫育成杂交。

特点:

1、目标明确地培育新品种;

2、方法灵活多样;

3、杂交的品种没有改良与被改良的区别。

杂交育种的步骤杂交创新——横交固定——选育提高

1)确定育种目标和育种方案

2)杂交创新阶段

采用杂交使基因重组,改变原有类型的遗传基础创造新的理想型个体。

3)理想型横交定型阶段

将理想型个体停止杂交,改用杂种群内理想型个体自群繁育,稳定遗传基础获得固定的理想型,即理想型的横交固定。

工作:

采用同质选配、近交,加强选择,可考虑建立品系

4)扩群提高

迅速增加理想型个体数量和扩大其分布范围,培育新品系,建立品种整体结构和提高品种品质。

(三)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是利用各种物理与化学因素诱发基因突变而作为主要手段的一种育种方法。

(四)分子育种

在经典遗传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理论指导下,将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整合于经典遗传育种方法中,结合表现型和基因型筛选,培育优良新品种。

培育新品种应注意的事项

1.慎重选择杂交品种;

2.严格选择杂交用个体;

3.杂交要适当;

4.对杂种进行认真培育;

5.努力选择好典型个体;

6.抓紧理想型的固定工作;

7.适当采用近交;

8.严格的淘汰;

9.及时地建立品系;

10.繁育理想型个体,有利于提高品种质量;

11.努力推广理想型个体;

12.及时地研究和改进工作。

一、培育新品种的意义

1、培育适合本地条件、生产力高的新品种有助于发展生产;

2、培育具有良好抗逆性的新品种有助于畜牧业高产稳产;

3、培育耐粗饲和饲料利用能力强的品种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4、培育生产新型产品的品种,有助于扩大产品种类和生产发展。

引入杂交:

概念:

在某品种基本能满足市场需要但还存在不足或主要经济性状需在短期内取得尽快提高时,引入外血来改良缺陷的杂交方法,也叫导入杂交。

主要目的:

改良畜群的某种缺陷,并不改变其它特性或特征。

1.配合力:

种群通过杂交能够获得的杂种优势的程度和杂交效果的好坏叫配合力。

配合力的测定是选择最佳杂交组合的必要方法。

配合力分为:

(1)一般配合力:

一个种群与其他种群杂交后所能获得的平均效果。

其遗传基础是基因的加性效应。

依靠纯种繁育是提高一般配合力的主要手段,遗传力越高,提高一般配合力就越容易。

(2)特殊配合力:

两个特定种群相杂交所能获得的超过一般配合力的杂种优势叫特殊配合力。

其遗传基础是基因的非加性效应。

 

《家畜育种学》试题(A)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AACCABBAABABDCB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近交衰退与杂种优势:

近交衰退指近交使繁

√×√××√×××√

三、名词对比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殖性能、生理活动及与适应性相关的性状降低的现象;杂种优势指不同种群个体杂交的后代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平均值的现象。

近交衰退与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主要在于基因的非加性效应。

2.个体育种值与EBV:

个体育种值的简称育种值,指的是种用个体某一性状上能稳定遗传给下一代的基因的加性效应值。

虽然育种值可以稳定遗传,但不能直接度量的,只能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通过表型值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估计,由此得到的估计值称为估计育种值,即EBV。

3.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

一般配合力指一个种群和其它各种群杂交能获得的平均效果,遗传基础是基因的加性效应,主要依靠纯繁选育提高。

特殊配合力指两个特定种群间杂交所能获得超过一般配合力的杂种优势,遗传基础是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其提高主要依靠杂交组合的选择。

4.育种与保种:

育种指利用现有畜禽资源,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改进家畜的遗传素质,以期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数量多、质量高的畜产品。

保种指人类管理和利用家畜资源以获得最大的持续利益,并保持满足未来需求的潜力。

育种是不断打破群体遗传平衡的过程,而保种需要尽量维持群体遗传结构的稳定。

5.专门化品系与配套系:

专门化品系指生产性能“专门化”的品系,按育种目标分化选择育成,每个品系有某方面的突出优点,不同的品系配置在完整繁育体系内不同层次指定位置,承担专门任务。

配套系指利用若干个品系,通过杂交组合试验,所筛选出的具有最佳特殊配合力的杂交组合。

四、简答题(共25分)

与常规选择方法相比,MAS具有哪些优越性?

(5分)

增加遗传评定的准确性;进行早期遗传评定;降低遗传评定的成本;获得更大的遗传进展和育种效益。

生产性能测定中,测定站测定和场内测定各自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6分)

测定站测定(stationtest):

指将所有待测个体集中在一个专门的性能测定站或某一特定牧场来统一测定。

优点:

1)控制了环境条件的变异;2)客观性强;3)便于特殊设备的配备和管理(如自动计料器)。

缺点:

1)成本较高;2)测定规模有限;3)易传播疾病;4)由于“遗传-环境互作”,使测定结果与实际情况产生偏差,代表性不强。

场内测定(on-farmtest):

指直接在各个生产场内进行性能测定,不要求时间的一致。

通常强调建立场间遗传联系,以便于进行跨场际间的遗传评估。

畜禽育种过程中,影响选择成效的因素有哪些?

(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