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学》试题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1662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管理学》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城市管理学》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城市管理学》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城市管理学》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城市管理学》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管理学》试题库.docx

《《城市管理学》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管理学》试题库.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管理学》试题库.docx

《城市管理学》试题库

《城市管理学》试题库

第一编序论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化

一、填空题

1.以三次社会大分工为标志的经济发展是城市产生的根本动因。

2.从城市化进程的四个阶段可以看到,城市进程有两种方向:

向心型城市化和离心型城市化。

3.离心型城市化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4.企业是城市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技术进步的基础。

企业结构包括企业的技术结构和规模结构两个部分。

5.城市群是由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群体,是大都市区的空间联合体。

在我国,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津京唐城市群三大城市群正在形成之中。

6.直辖市是与省同级的行政单位,受中央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管辖。

目前,中国的直辖市有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

7.副省级市是由计划单列市转变而来,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计划全部单列,直接纳入全国计划综合平衡,统筹安排,在制定和执行计划、管理经济等方面,享有相当于省一级权限的市。

目前我国共有15个副省级市。

二、选择题(不定项)

1.西方城市发展大致经历了阶段。

(ABCD)

A.古代城市B.封建城市C.近代城市D.现代城市

2.“城市群”的出现是的特征。

(D)

A.古代城市B.封建城市C.近代城市D.现代城市

3.“人口、就业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城市中心人口白天密度过高,夜晚则相对冷清。

”描述的是。

(A)

A.郊区城市化B.逆城市化C.向心型城市化D.低度城市化

4.城市首位度畸高是的表现。

(A)

A.高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离心型城市化D.低度城市化

5.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E.w.伯吉斯(Burgess)通过研究美国城市芝加哥,于1925年提出了城市地域结构的。

(C)

A.扇形模式B.带形模式C.同心圆模式D.多核心模式

6.美国土地经济学家H.霍伊特(Hoyt)于1939年提出了城市地域的。

(A)

A.扇形模式B.带形模式C.同心圆模式D.多核心模式

7.美国地理学者C.D.哈里斯(Harris)和E.L.乌尔曼(Ullman)通过研究不同类型城市的地域结构于1945年提出了。

(B)

A.扇形模式B.多核心模式C.同心圆模式D.带形模式

8.城市体系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中心城市的数量和组合形式,城市体系可以划分为。

(ABCD)

A.环状型B.多核型C.网络型D.带状型

9.根据城市规模中的人口规模指标,我国的城市可以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城镇五种。

其中的大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标准为。

(B)

A.100万以上B.50-100万C.20-50万D.10-20万

三、判断题

1.封建社会的城市规模仍然比较小、生产以手工业为主、发展较为缓慢。

(√)

2.城市化都是向心的,表现为人口向城市中心集聚的过程。

(X)

3.城市化质量的衡量,一般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指标,每一个指标又含有多个具体指标。

(√)

4.郊区城市化实质就是逆城市化,二者几乎没有区别。

(X)

5.在中国,政府主导城市化的情形较少。

(X)

6.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的转移,形成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独特的民工现象。

(√)

7.城市群是生产力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交通条件的改善、信息网络的普及而不断发展的,最终形成大都市区。

(X)

8.总的看来,适度的城市规模至少要考虑到环境、社会和经济因素,三者不可偏废。

仅从经济效益出来确定城市规模必然带来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

(√)

四、名词解释

1.城市群

答:

城市群也被称作大都市连绵带(区),具体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特大或者超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集合体”。

2.向心型城市化

答:

指人口向城市中心集聚的过程,是城市发展初期的基本方向,因此也被称为城市化的低级阶段。

3.离心型城市化

答:

指人口从城市中心向外扩散的过程,是城市化发展的较高阶段。

4.城市首位度

答:

所谓城市首位度,是指一国或地区最大城市人口数与第二大城市人口数之比值,通常用来反映该国或地区的城市规模结构和人口集中程度,也反映中心城市在城市体系中的地位。

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度;大于2则有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

5.低度城市化

答:

低度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的实际增长速度低于城市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口增长速度,也称后滞型城市化。

低度城市化主要是国家政策选择的结果,一般涉及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投资政策以及人口管理政策。

五、简答题

1.什么是城市化?

答:

城市化是指城市的各种要素不断累积和扩张的过程。

它既包括城市居民数量的增加、城市数量和规模的增长过程;也包括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变革进入农村的过程。

2.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分期如何?

答:

解放后至今的城市化进程大致可以划分为5个时期:

(1)城市化起步与正常发展时期(1949-1957年);

(2)城市化过度发展时期(1958-1960年);

(3)城市化的调整阶段(1961-1965年);

(4)城市化的严重停滞阶段(1966-1976年);

(5)城市化恢复正轨和健康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

3.什么是逆城市化?

答:

逆城市化是指大城市人口和就业岗位向大城市外围的小城镇甚至乡村地区分散的过程。

4.什么叫卫星城?

答:

指大城市管辖区范围内与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在生产生活等方面,既有一定联系又按规划建成自成体系的工业企业、住宅区和成套的生活服务设施,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一定规模的城市。

六、论述题

1.试论述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答:

(1)政府主导城市化进程。

(2)城市化发展滞后。

(3)城市化发展不平衡。

(4)乡村城镇化。

(5)“民工现象”。

 

第二章城市管理与城市管理学

一、填空题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法律形式确认城镇为基础行政单位,是1909年晚清政府分布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2.1911年,江苏省临时参议会制定了《江苏暂行市乡制》,规定市的组织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及相应的选举办法,可看作中国市制的开端。

 

3.雅典宪章是近现代城市规划的里程碑,它是近代城市由单一规划理念向现代综合管理建设理念过渡的重要标志,标志着城市管理理论的诞生。

4.在1925至1938年间,美国学者罗伯特·派克、沃思和桑巴特等人先后开创了正式的城市生态理论研究。

5.《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该规划的目的在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及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体系。

二、选择题(不定项)

1.19世纪末,埃比尼泽·霍华德鉴于城市环境质量的下降与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被破坏的情况,提出了亦城亦乡的。

(A)

A.“田园城市”理论B.“带形城市”理论C.“巨型城市”理论D.“化整为零的城市”理论

2.19世纪末,西班牙工程师苏里亚·依·马泰提出了理论。

(B)

A.“田园城市”理论B.“带形城市”理论C.“巨型城市”理论D.区域规划理论

三、判断题

1.城市管理学的政治学前提是如何有效地维护统治。

(X)

2.勒·柯布西埃关于城市规划的“巨型城市”理论体现的是“城市分散主义”的思想。

(X)

3.“化整为零的城市”理论由芬兰的建筑师依里尔·沙里宁提出,它对后来欧美各国发展新城、旧城改建以及城市向城郊疏散扩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4.二战之后,西方各国展开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城市更新理论逐步发展起来。

城市更新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中心区的改造与贫民窟清理。

(√)

5.我国城市旧城改造更新的对象主要是旧城居住区和环境恶化地区,其特点是依靠国家投资,改建资金较为充足,改造速度块。

(X)

6.西方的城市群的形成动力是自下而上的自然发展过程,而我国城市之间的联合主要借助自上而下行政力量来完成。

(√)

四、名词解释

1.带形城市理论

答:

19世纪末,西班牙工程师苏里亚·依·马泰提出了“带形城市”理论。

他认为,从核心向外层一圈圈扩展的城市形态已经过时,这种形态将使城市拥挤、卫生恶化。

他提出城市发展应依赖交通运输线成带状延伸,使城市既接近自然又便于交通。

“带形城市”理论对以后城市分散主义有一定的影响。

2.雅典宪章

答:

雅典宪章是20世纪30年代城市管理理论形成雏形的标志。

雅典宪章是一个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学术团体——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成立于1928年,由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奥地利、西班牙、瑞士等国家的著名的城市建筑师和规划师组成的)在1933年的学术活动成果。

该都市计划宪章包含有总论,现代都市状况、危机及对策,结论等内容,其主要议题是:

都市是市民的社会空间,都市计划要以市民为主体,城市要与其周围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其主要目的是解决市民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活动的正常进行,以满足市民心理的、生理的需求。

它是近代城市由单一规划理念向现代综合管理建设理念过渡的重要标志,标志着城市管理理论的诞生。

3.生态城市理论

答:

197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制定了“人与生物圈计划”,在其后的短短时间里就形成了城市生态学理论的框架,要求生态城市要有一个能供养人和自然的环境,它是人在生物圈理想的住宅,城市规划师应该将城市视为更大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五、简答题

1.城市管理与市政(管理)的区别是什么?

答:

城市管理强调对城市各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服务;而市政管理强调城市的政治运行,更多的着眼于城市的政治权力体系如何更有效地实现城市统治。

两者在主体、客体、内容三个方面存在差异。

2.大城市重点论的观点是什么?

答:

主张重点发展大城市。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发展大城市符合城市化过程的客观规律,大城市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比中小城市明显,我们应当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效益高的大城市。

此外,大城市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和扩散效应,能有效地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

3.中等城市重点论的观点是什么?

答:

主张重点发展中等城市。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中等城市兼有大城市和小城市的优点,又可以避免二者的弊端。

中等城市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又是大城市和小城市沟通的中间环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可以促进大城市的发展又可以带动小城市的发展,是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城市化之路。

4.小城镇重点论的观点是什么?

答:

主张重点发展小城镇。

该观点认为小城镇工业是实现工业化的一条捷径,伴随着乡镇工业而出现的小城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小城镇能迅速有效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城乡沟通的连接点,小城镇相对于农村具有小城市的性质,它的高度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以大力发展和规划建设小城镇为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即使不是最佳选择,也是中国现阶段比较令人满意的选择。

六、论述题

1.试论述近期我国城市更新理论发生的变化。

答:

1.单一的城市更新规划走向综合性的系统规划2.更新程序由过去的封闭式走向开放式3.更新方式由急剧的突发式转向更为稳妥的和更为谨慎的渐进式4.城市更新意识由过去的短暂式转向更新的持久与持续5.改造策略由局部走向整体等。

 

第三章城市管理的理念

一、填空题

1.城市经营中的4C营销理论可以为确立合理的城市经营方略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4C理论中的4个C分别是消费者、价格或成本、便利、沟通。

二、判断题

1.在城市管理活动中,政府应该垄断管理权,以提高管理效能。

(X)

2.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对于中国城市管理革新没有借鉴意义,因为它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X)

3.由于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城市政府的职能大体上与中央政府相一致,城市政府职能的转变的滞后性非常明显。

(√)

4.城市职能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职能的调整将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

(√)

5.“用脚投票”理论实质是促进城市政府间的竞争,使城市资源以市场的方式运行。

(√)

三、名词解释

1.多中心治理

答:

多中心治理是对政府管理的超越,非政府组织和公众成为独立的管理主体,与政府平等地分享公共事务的管理权,三方结成了多中心的网络式权力体系。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城市经营?

答:

是把城市作为一个资源聚合体,一方面要合理地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潜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市场机制的运作,全面盘活城市资源,以资源为资本,用资本吸纳资金,实现城市价值增值,全面盘活城市资源。

2.现代城市管理的理念有哪些?

答:

(1)民主管理;

(2)依法治市;(3)和谐发展

 

第四章城市管理体系

一、填空题

1.市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由常务委员、副书记和书记组成的市委常委,并报上级党委批准。

2.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3.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由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召集。

预备会议选举本次市人大会议的主席团和秘书长,通过本次市人大会议的议程和其他准备事项的决定。

4.市人大常委会是市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城市国家权力的机关,由市人大在代表中选举产生,对市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5.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是行政首长负责制,即市人民政府实行市长负责制,市长主持市人民政府的工作。

6.为了防止市长滥用职权,市人民政府设有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

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须经这些会议讨论决定。

7.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

8.城市民主党派通过城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实现参政议政,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

9.社区是国家公共权力在城市延续的最底层,是城市管理的起点。

目前较广泛存在的社区组织主要有两种,一是城市居民委员会,二是业主委员会。

二、选择题(不定项)

1.直辖市、市、市辖区的党代表大会,每年举行一次。

(C)

A.3年B.4年C.5年D.6年

2.直辖市、市、市辖区的市委员会,每届任期年,其委员和候补委员必须有5年以上的党龄。

(D)

A.2年B.3年C.4年D.5年

3.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在城市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的专门机关,在的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

(AD)

A.市委B.市长C.市法院院长D.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4.城市的工厂、商店、学校、机关、街道等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人以上的,都成立了党的基层组织。

(B)

A.2年B.3年C.4年D.5年

5.市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市的职务。

(ABC)

A.行政机关B.审判机关C.检察机关D.立法机关

6.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分别由组成。

(ABD)

A.市长B.副市长C.局长D.秘书长

7.市人民法院根据城市的行政地位设置。

直辖市设市法院。

(BCD)

A.最高人民法院B.高级人民法院C.中级人民法院D.基层人民法院

8.市人民法院根据城市的行政地位设置。

设区的市设法院。

(CD)

A.最高人民法院B.高级人民法院C.中级人民法院D.基层人民法院

9.市人民法院根据城市的行政地位设置。

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设法院。

(D)

A.最高人民法院B.高级人民法院C.中级人民法院D.基层人民法院

10.市各级人民法院由组成,并由上述人员组成审判委员会。

(ABCD)

A.院长B.副院长C.庭长、副庭长D.审判员

11.市人民检察院根据城市行政地位的不同分别设置。

直辖市设。

(ABC)

A.市人民检察院B.市人民检察分院C.市辖区人民检察院D.基层人民检察院

12.市人民检察院根据城市行政地位的不同分别设置。

设区的市设。

(AC)

A.市人民检察院B.市人民检察分院C.市辖区人民检察院D.基层人民检察院

13.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

(A)

A.居委会B.街道办事处C.区公所D.地区行署

三、判断题

1.我国城市管理的权力体系有城市政党(中国共产党)、城市权力机关、城市行政机关、城市司法机关、民主党派、公众等组成。

(X)

2.市委员会是市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党的领导机关。

(√)

3.市人代会的权力地位高于市党代会。

(X)

4.办公厅(室)、政策研究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员会等是市委员会设立的工作部门,这些工作部门在市委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负责管理和承办市委某一方面的具体日常工作,起着参谋和助手的作用。

(√)

5.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检查和处理市政府机关和行政人员违反党章党纪和国家法律的比较重要或复杂的案件。

(X)

6.直辖市和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代表组成,即通过间接选举产生。

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由直接选举的代表组成。

(√)

7.市人民代表大会无权罢免市长、副市长等市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

(X)

8.市人大常委会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决定副市长的个别任免。

9.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在市人大闭会期间,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

(√)

10.市人民代表大会可以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

(√)

11.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

(√)

12.市各级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合议制。

市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

(√)

13.市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

(√)

14.市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人民检察院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抗诉。

(√)

四、名词解释

1.城市第三域

答:

城市第三域也称城市第三部门,是指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第三种有组织的力量,它的组成主体是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也称非政府组织)。

在我国的城市管理中,第三域已越来越显示出其优势和特点,随着城市政府职能的转变,城市第三域势必会更多地参与城市管理。

目前直接参与城市管理的第三部门组织主要有社区组织、各类人民团体以及行业协会等。

2.业主委员会

答:

1997年之后,我国住房建设、分配、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业主委员会。

所谓业主委员会,是指由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代表组成,代表业主的利益,向社会各方反映业主意愿和要求,选举并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运作的民间性组织。

业主委员会的权力基础是其对物业的所有权,它代表该物业的全体业主,对该物业有关的一切重大事项拥有决定权。

业主委员会的产生,一般是以业主代表大会的方式选举产生,并定期换届选举,委员可连选连任。

五、简答题

1.市委对城市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1)政治领导;

(2)思想领导;(3)组织领导。

市委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其中,政治领导是核心;思想领导是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的前提和基础;组织领导是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的保证。

2.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设置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答:

(1)需要原则;

(2)精干原则;(3)法制原则;(4)效能原则。

六、论述题

1.目前我国城市的基层自治组织——居委会存在什么问题?

答:

居委会所面临的法外政府性事务过多的状况导致了居委会过多的行政化和自治性的淡化,使居委会同社区居民之间处于疏远和隔离状态;同时,由于居委会被赋予的公共管理职能空前扩大,但却缺乏承担职能的相应权力和经费,造成了责、权、利的分离,形成费少事多的局面,使委员会的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第五章城市管理体制

一、填空题

1.市长所负有的行政权限在各个城市又有所不同,根据市长权力的大小,又可以将市长一市议会制划分为强市长——市议会制和弱市长——市议会制。

2.我国的城市行政区形成了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的行政层级差异。

3.直辖市下设区或县,在城市为市—区一街道,即“二实一虚”制,在郊县为市一县一乡(镇),即“三实制”,这明显不同于一般的省和自治区。

4.县级市是我国行政层次最低的一级市建制,它在法律中的名称为“不设区的市”。

5.镇是县辖域内城镇地区设置的地方政府单位,其数量发展很快,到2000年为止,已达到18,800个。

6.截至2004年末,我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省级行政区。

7.市管县体制即由市管辖若干个县或自治县,具体有三种主要形式,即地市合并、划县入市和升市领县。

8.市街体制是市与市辖区、街道的国家机构之间纵向的上下级关系,是市政体制的组成

部分。

9.我国的市街体制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市、区和街道三级制,直辖市和多数的地级市属于这种类型。

另一种是市和街道两级型,县级市属于这种类型。

二、选择题(不定项)

1.是美国最古老最普遍的市政府组织形式,现在约有40%以上的市采用这一形式。

(A)

A.市长—市议会制B.市委员会制C.市议会—经理制D.市镇议会制

2.城市管理体制专注于行政管理,专注于效率的提升,但是政治领导力和政治号召力不强。

(C)

A.市长—市议会制B.市委员会制C.市议会—经理制D.市镇议会制

3.城市管理体制没有市长职位,体现的是一种直接民主的形式。

(D)

A.市长—市议会制B.市委员会制C.市议会—经理制D.市镇议会制

4.是行政地位相当于地区或自治州一级的市,受省、自治区管辖。

A.直辖市B.副省级市C.地级市D.县级市

5.副省级市是我国地方行政体制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包括部分省会城市和一些计划单列城市。

我国现有副省级市个。

(C)

A.26B.34C.15D.23

6.是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隶属于市并由市直接领导的一级地方政府单位,是城市地区的行政建制。

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人口在20万以上的市,如确实有必要,可以设立该种建制。

(A)

A.市辖区B.副省级市C.镇D.地级市

三、判断题

1.市委员会制的特点在于将所有市的立法与行政权,集中于选举产生的市政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委员是由该城市中的公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

2.在市议会——经理制下,是没有市长这一职务的。

(X)

3.英国的每个城市都设有自己的议会,市议会是政治权力的中心。

这是典型的“议行合一”体制,即集立法权和行政权为一体。

(√)

4.西方国家的绝大多数城市同中国一样下辖区县,不实行市县分离制。

(X)

5.我国的城市是严格意义上的非农地带,每一个城市政府不承担管辖一定农村地区的任务。

(X)

6.整县改市克服了城乡分割的矛盾,促进了城乡结合和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应该全面实行。

(X)

四、名词解释

1.市长一市议会制

答:

是美国最古老最普遍的市政府组织形式,现在约有40%以上的市采用这一形式。

它基于“议行分立”的原则,设有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构。

在这种形式下,市议会是城市的立法机关,由市民选举产生,一般为30——50人,并实行一院制。

市长是城市的行政首脑,由享有选举权的选民选举产生,并负有有效地执行法律法规的责任,其权力可以涉及立法、财政和行政事务。

市长所负有的行政权限在各个城市又有所不同,根据市长权力的大小,又可以将市长——市议会制划分为强市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