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镜术后护理常规.docx
《踝关节镜术后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踝关节镜术后护理常规.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踝关节镜术后护理常规
踝关节镜术后护理常规
一、概述
引起踝关节损伤的因素很多,如踝关节扭伤可造成踝关节不稳;运动创伤常引起踝关节内骨软骨损伤;退行性关节病或创伤后退行性关节炎可有骨赘形成。
常用的适用于踝关节镜诊断治疗的有无法解释或持续的疼痛、肿胀、僵硬、不稳定、交锁、弹响、关节积血和其他诊断不明确的情况,关节内软组织或韧带损伤,骨性或软组织撞击、软骨缺损,关节纤维化、滑膜炎、游离体、骨赘,骨折、关节融合等。
二、护理评估
1、症状与体征患肢疼痛、弹响、交锁、肿胀、僵硬、踝关节不稳定、关节积血、骨赘形成。
典型的前方骨赘常导致踝关节前方痛,伴有踝关节活动范围减少,尤其是背屈受限,患者常主诉进行性的上下楼梯或山坡时关节不适感和不稳定。
2、影像学检查可应用X线、CT和MRI进行检查。
骨化的游离体可以通过常规的踝关节X线片发现,CT和MRI可以显示软骨游离体。
3、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主要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
(2)手术治疗:
踝关节镜的常规入路是前内、前外和后外入路。
前内入路----胫前肌内侧,关节间隙水平,,要注意避免损伤隐静脉和隐神经。
前外入路-----第三腓骨肌的外侧关节间隙水平稍靠近端。
后外入路-----位于跟腱的外侧,腓骨头尖端上方大约1.2cm,注意避免损伤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
踝关节镜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手术有明显的优势:
皮肤切口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手术视野宽,方便观察及手术处理关节内病损。
三、踝关节镜手术前后护理
1、手术前护理:
向患者宣教手术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顾虑,配合手术。
;术前期康复:
该阶段为术前准备期,目的是在不加重损伤的前提下进行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和适度的踝关节活动度训练:
①股四头肌收缩练习;②直抬腿训练15次/h,3~4次/d;③膝及髋关节伸屈练习15~20次/d;④小腿肌群收缩练习及抗阻练习5min/h。
教会患者正确用拐方法。
做好备皮护理,范围由足尖至踝膝关节,要特别注意防止皮肤刮破,备皮后剪足趾指甲,肥皂水刷脚5min,碘伏消毒后无菌巾包裹,足癣患者应提前治疗。
告知患者术前禁食、水时间,防止感冒。
观察患者有无全身感染灶,患肢皮肤有无破损。
术前清洁灌肠2次,留置导尿。
更换清洁病服。
术前30分钟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术后护理:
腰麻或硬麻后去枕平6h,术后禁食6h,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心理护理等。
患肢抬高20~30cm。
保持切口清洁,2周后拆除缝线。
足趾至手术部位予无菌棉垫加压包扎。
保持切口敷料干燥,有渗出及时予换药加压包扎。
3、疼痛的观察和护理:
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密切观察病情,区别是手术切口疼
痛,还是因外敷料包扎过紧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
如敷料包扎过紧,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松解。
术后应给予患肢冰敷、抬高,以减轻肿胀。
疼痛严重而诊断已明确者,可遵医嘱应用止疼剂,并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
4、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①术后监测体温,换药时注意观察患足局部有无红、肿、热、痛急性炎症表现,遵医嘱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和血象检查,预防感染。
②观察患足足趾运动情况和足背皮肤感觉,注意有无因手术入路而损伤胫前肌腱和腓浅神经背侧皮支。
③若术中冲洗液外渗易导致踝、足甚至小腿肿胀,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肢肿胀情况,避免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的发生,如术后关节重度疼痛伴有足趾牵拉痛,应及时通知医生,松解敷料,加大脱水剂用量,必要时行切开减压。
5、术后功能锻炼应遵医嘱,循序渐进。
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如练习股四头肌的收缩、膝关节的屈伸活动、足趾的活动。
多数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扶拐下地活动。
骨折及软骨损伤的患者,术后6—8周可逐步负重;游离体及软组织损伤患者,术后3—5天即可逐步负重;韧带重建患者,术后要打石膏6周,拆除石膏后再根据情况逐步负重。
肩关节镜手术护理常规
护理要点:
1.术前护理常规:
A.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机会。
B.抽静脉血进行化验检查。
C.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向病人介绍肩关节镜手术的相关知识,介绍同种疾病患者的康复情况,使病人对病情和手术方案有一定的了解、使其对手术的恐惧和紧张度降至最低,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D.对于病人担心全身麻醉风险,术后出血、疼痛、切口裂开等顾虑,护理时及时给予关怀及讲解。
E.进行有关疾病的卫生宣教,介绍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增强患者信心。
术前进行患肩功能锻炼。
F.术前戒烟酒,肩关节术区备皮,腋窝需特殊备皮。
告诉病人术前术后禁食时间,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
G.注意避免受凉,要教会病人有效咳痰深呼吸以及在床上练习使用便器,知道禁饮禁食时间。
H.遵守医嘱给予术前抗炎药静脉输入。
I.医护人员护送病人到手术室,贵重物品交给家属或护士保管。
2..术后护理常规:
A.给予全身麻醉术后护理常规,严密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患肩肿胀、患肢末梢等情况,警惕血管、神经损伤的可能。
B.术后肩关节周围冰敷,平卧位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有助于减少疼痛、出血及减轻肿胀。
指导正确的冷敷方法防治冻伤,告诉病人正确的活动方法,使其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
C.术后无肩袖修补者用腕颈带悬吊,肘与胸之间放置一软枕,关节保持轻度外展位。
有肩袖修补者给予肩关节外展支架固定于外展60°。
D.让病人对术后情况以及护理有所了解并随时提供帮助,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讲解有关功能锻炼的知识。
E.注意观察伤口、患肢肩血运及感觉运动情况。
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伤口情况;注意大小便情况,鼓励自解小便,必要时导尿;术后去枕平卧位6小时,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坚持功能锻炼,循序渐进。
F.术后疼痛剧烈者,可给予止痛剂,把病人术后的不适减到最低;.保持伤口敷料干燥,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
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
[评估]
原发病史
患肢疼痛的性质,程度及肿胀的情况
肢体功能障碍的程度
生活自理的能力及心理状况
X线摄片,CT,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
[护理要点]
术前护理:
术前对患者全身情况进行评估,判断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以制定护理计划,指导术前准备和护理。
协助医生完成术前各项检查,注意观察患者特殊检查后的不良反应,在医师的指导下,给予及时处理。
配合医生对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预期效果,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等。
帮助患者进行手术后适应性锻炼,教会咳嗽,咳痰的防护方法,练习床上大小便。
开展卫生宣教,吸烟的患者应在手术前两周禁烟。
做好术前皮肤准备
督促检查患者做好个人卫生,更换干净内衣等。
根据医嘱做好配血,药物过敏试验等准备工作,按规定做好记录。
术前晚按医嘱进行胃肠道准备,告知患者术前12小时禁食4水。
术晨测量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嘱患者将活动性假牙及贵重物品,有患者家属保管。
按医嘱给予术前用药,并与患者交谈,减轻患者的紧张感,保证充分休息。
将必要物品,病历,X线照片等随患者一起送往手术室。
患者去手术室后,备好术后用床及所需物品。
术后护理:
返回病室搬动病人至床上时应保持肢体外展位,保持患者身体平直不扭曲,防止髋关节脱臼。
根据麻醉方式及手术要求,放置患者于适当卧位,抬高患肢,以利血液回流,促进消肿。
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并注意观察神志,尿量,伤口敷料渗血情况及导管引流等,并做好记录。
注意患肢臀部皮肤,如有胶布过敏出现水泡时,应及时将水泡内液体抽干,外敷药物保护皮肤,定时翻身。
预防血栓。
术后6小时开始注射抗凝剂。
注射部位:
肚脐周围,注射时应捏起局部皮肤,将针头垂直于皮肤进针注射,因脐周皮下脂肪厚,可以维持药物的血液浓度。
注意患肢的皮温,小腿的周径。
如果病人出现疼痛加重,局部红肿,皮肤发热,且与对侧肢体周径不同,应考虑为静脉血栓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术后第一日,疼痛缓解后,指导病人练习踝关节伸曲活动,减轻肿胀。
术后第二日,开始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主动锻炼:
病人平卧,坐直腿抬高运动,。
即将健肢放在患肢的足下,协助患肢完成抬腿动作,抬高持续几秒后再放下,反复做,直到患肢能独立抬起。
目的是锻炼股四头肌的力量。
术后2周扶拐下地。
根据置换关节的种类决定开始负重的时间,使用双拐时要小心,练习时应有人在旁边保护,防止滑倒。
3.[健康指导]
(1)直到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恢复肢体功能,预防并发症。
(2)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活动,(患肢关节制动),可使用牵引床上拉手,抬高躯体,避免褥疮;增加肺活量,促进循环,防止肺部感染;按摩肌肉,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3)不负重,不要提拉重物,过早弃柺行走。
(4)定期复查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
小夹板固定是用小夹板做骨折局部外固定的方法,主要用于四肢骨折
1、按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
2、向患者说明小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3、整复固定完毕,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肢,保持正确的位置,严防骨折断端重新移位:
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嘱患者身体活动时要保持患肢的功能位置。
4、随时注意观察小夹板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标准。
随者患肢肿胀逐渐消退,应注意经常调整布带松紧度。
必要时报告医师,及时调整。
5、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的主诉,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白,肤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凉,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应立即报告医生,即使处理。
6、整复固定后麻醉药效消失,患者感觉正常,即可指导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7、经常检查压垫的位置是否合适,避免夹板压迫形成压疮。
保持小夹板的清洁及皮肤卫生。
8、解除固定后,如需中药熏洗、热敷,应给予患者具体指导。
石膏外固定护理常规
以石膏绷带为材料进行骨折固定,或对某些骨病、畸形进行制动的一种先行固定方法。
【评估】
1、石膏固定的效果,有无变形,有无污染。
2、石膏固定后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及肌肉萎缩;血液循环差;褥疮的发生。
【护理要点】
1、按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
2、石膏固定前的肢体或躯干应洗干净,如有伤口应换药。
3、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能主动配合。
4、凡新上石膏的患者需床头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及感觉运动状况,若患者主诉局部有固定性压迫痛感或其它异常时,应及时报告医生,立即处理。
5、四肢术后石膏外固定者,须将患者抬高,减轻肿胀。
6、石膏固定后护理:
(1)石膏干固定后脆性增加,容易断裂,翻身或改变体位时要平托石膏,力量要轻柔均匀,避免折断。
(2)术后用石膏外固定着,应注意石膏内有无伤口渗血情况,如石膏内有血迹渗出并逐渐扩大,为持续出血征象,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石膏固定后可指导患者进行肌肉舒缩和指(趾)关节运动。
如病情允许,应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7、注意观察露在石膏外的皮肤,特别是石膏边缘及未包石膏的骨突部位,要加强皮肤护理,如发现红擦伤等早期压疮症状,要及时处理。
8、拆除石膏后,按“骨折患者功能锻炼法”进行功能锻炼。
【健康宣教】
1、指导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恢复肢体功能,预防并发症。
2、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活动(患肢关节制动),可使用牵引床上拉手,抬高躯体,避免褥疮;增加肺活量,促进循环,防止肺部感染;按摩肌肉,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3、定期复查。
牵引术护理常规
牵引是骨伤科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它既可使某些骨折或脱位的关节复位和固定,又可减轻骨与关节的疼痛、矫正畸形。
常见的牵引方法有皮肤牵引、兜带牵引、骨牵引。
【评估】
1、牵引是否有效,是否平衡。
2、复位情况。
3、有无牵引并发症发生。
【护理要点】
1、按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
2、向患者详细说明牵引的目的、注意事项,使患者能主动配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