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
《第4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7.(2012山东济宁高考预测)下面是中国某部门编制的1953年至1958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示意图。
以下对这张示意图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①新中国工业建设突飞猛进②新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
③建国初,年工业增长率相差10倍④工业增长与经济政策关系密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
10.(2012山东滨州一模)下图反映了中国历史上曾存在过的两种经济形态,它们的不同点体现在
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男耕女织人民公社——吃饭不要钱努力搞生产
①土地所有制形式②劳动生产方式③产品分配方式④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5.(2012天津一中4月份月考)德国学者韩博天说:
“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
”这种方法体现在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④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
25.(2012山东日照一模)从下表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中国GDP及占世界的份额表单位:
百万1990国际元
年份
1820
1870
1913
1950
1973
1998
中国
228600
189740
241344
239903
740048
3873352
中国占世界份额(%)
32.9
17.2
8.9
4.5
4.6
11.5
①近代中国GDP占世界份额急剧下降
②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导致GDP出现负增长
③改革开放前,受“文革”等因素影响GDP几乎没有增长
④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9.(2012江西重点中学盟校第二次联考)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下列对于我国新时期农村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和积极性
B.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C.全面推进农村改革重要措施之一,体现了我党执政为民的理念
D.农民自由支配土地,如种植经济作物供应市场、土地转卖邻居
30.(2012吉林长春第三次调研测试)图6反映的是新中国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部分
情况,该图反映了
A.“一五时期”我国的工业发展非常缓慢
B.“二五时期”我国的农业比重明显上升
C.中共八大路线的贯彻使工业比重明显上升
D.计划经济的实行导致服务业比重基本稳定
30.【命题立意】知识立意,通过图表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
【试题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及对图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试题答案】B
8.(2012山东枣庄一模)下表是1956-1964年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示意图。
根据该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956年后工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基本确立
B.“左”倾错误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C.“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D.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8.D.本题考查对历史图表的解读能力。
注意题干时间“1956—1964”。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因此A项正确;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B项正确;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趋于平衡,但没有优先发展农业,因此C项正确,D项错误。
33.(2012河南洛阳一模)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陈云在发言中强调:
“……面前摆着两条路要我们选择:
一个是继续挖农民的口粮;一个是城市人口下乡。
两条路必须选一条,没有什么别的路可走。
我认为只能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
”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人民公社化运动B.改善城市居民生活
C.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D.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12.(2012福建莆田质检题)陈云曾说过:
“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①当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全面确立
②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是在经济运转中逐步建立的
③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由陈云等领导人主导
④统购统销的体制曾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32.(2012江西鹰潭一模)1961-1963年我国出现城镇人口大规模减少的情况。
据史料记载,1961-1962年两年我国企业职工共减少1887万人,全国吃商品粮的城镇人口,从1961年到1963年6月共减少2800万人。
关于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分析最合适的是
A.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导致城市粮食供应紧张B.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
C.国民经济发展严重受挫D.险恶的国际形势迫使我们转移城市人口
16.(2012湖南32校联考)钟祥财在《和谐与大同:
中国古代两种经济发展思路》中说:
“先秦时期的和谐理念及经济主张以个体差异性为基础,……达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目标。
而西汉以后的大同构想则相反,它们秉承整体主义的信念”,以此观点来理解近现代中国的经济,符合“大同构想”的是
A.近代中国的经济 B.新民主主义经济 C.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2012安徽马鞍山4月份质检)观察中国经济GDP增长率变化图(右图),出现第二个快速增长期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15.(2012山东滨州一模)下表为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
根据该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的原因是“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的农业产值增加
D.国民经济的调整使工农业的发展趋于平衡
19.(2012北京市西城区二模)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
“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
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
”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有所改变是在
A.“一五计划”时期B.土地改革时期
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
9.(2012江西宜春高三模拟)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陈云在发言中强调:
“面前摆着两条路要我们选择:
一个是继续挖农民的口粮;一个是城市人口下乡。
两条路必须选一条,没有什么别的路可走”。
中共中央最终决定“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对此决定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大跃进”致使城镇人口大幅度增长
B.“人民公社”致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减少,致使粮食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
C.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D.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公开否定
9.D.本题考查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
注意题干时间“1961年”
10.(2012湖南12校第二次联考)1932年,上海章明国夫妇创办“章记食府”,几十年来生意一直兴旺。
1954年,上海市政府开始着手对“章记食府”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章明国夫妇的处境最有可能为
A.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也不能分享店铺的任何利润
B.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但可以分享店铺的部分利润
C.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D.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10.B.本题考查分析判断能力。
注意题干中的“1954年”
15.(2012山东威海一模)右图反映的是1958~1965年全中国的粮食产量(万吨)。
引起1960年后粮食产量回升的主要原因是
①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③“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④完成了对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
A.②③B.②④C.①②⑤D.②③④
33.(2012黑龙江哈尔滨九中三模)阅读1953—1980年中国农业、工业等基本建设投资的分配表,该表主要反映了
A.国家逐渐减少对农业、轻工业投资B.国民经济比例关系逐渐趋于合理
C.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重工业投资D.人民生活水平随投资增长大大改善
33.(2012西工大附中第五次适应性训练)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
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136.(2012·河南三门峡调研考试·21题)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农民在分配土地b.人民公社社员在集体劳动c.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A.保护了农民利益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解析】考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图A是土地改革,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图B是人民公社体制下,集权所有制;C项是家庭联系承包责任制下土地集权所有,但使用权归农民个体所有。
【答案】C
137.(2012·潍坊三县期中联考·19题)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农业生产合作社劳动工分票人民公社,大有希望农业承包合同书
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
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农民将土地使用权上交集体,1958年的人民公社运动农民完全失去土地的使用权,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土地所有权(集体)和土地使用权(农户)的分离,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这其中最主要的改变是土地使用权。
【答案】A
138.(2012·河北正定中学高三第一次考试·39题)元旦献词一般是在中共中央机关报发表或者在元旦社论时出现,是新中国历史发展变化的见证之一。
以下关于中共中央“元旦献词”标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49年:
《将革命进行到底》B.1967年:
《把主要精力放在生产建设上》
C.1988年:
《迎接改革开放第十年》D.2000年:
《迎接新世纪的新曙光》
【解析】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发动,全国上下齐造反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1967年、1968年扩大到经济领域,正常的生产秩序都无法进行。
此题应该选择B。
【答案】B
139.(2012·广东高三百校联考·18题)右图是某同学在历史探究性学习时所绘制的一幅漫画,若要为该漫画配以文字说明,最合适的应该是()
A.消灭剥削B.反对内战
C.全民抗战D.包产到户
【解析】图中的关键信息是:
“消灭地主”“农民翻身的解放”可以看出是消灭剥削、压迫,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答案】D
140.(2012·江苏阜宁、大丰、栟茶三校第二次联考·17题)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
“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
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
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解析】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材料中“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可知西奥多·舒尔茨对“小农经济”的评价是积极的,相对而言C选项是最符合这一评价的,选择C项。
【答案】C
141.(2012·山东潍坊三县联合12月段考·18题)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扩火企业盘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体制改革等。
1984对应国有企业改革,1992对应十四大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2001年对应加入世贸,故选A..其他选项不符要求。
【答案】A
143.(2012·河南洛阳高三统一考试·23题)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此后,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
这主要得益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国内商品资源完全实现市场配置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获得巨大成功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1993年2月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和所学史实粮食定量供应制度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粮食生产短缺,但是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由于调动了农民生产和经营自主权,粮食生产逐年大幅度攀升,已经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因此党中央才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
【答案】D
145.(2012·湖北稳派教育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下图为新中国人口增长率变化曲线,其中1959年—1961年、1973年—1980年两个时期我国人口增长率迅速下降。
用文字表述其共同因素最恰当的是()
A.政策因素的影响B.自然因素的影响
C.生育观念的影响D.经济因素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1959年—1961年由于饥荒,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政策造成;1973年—1980年人口增长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故选A。
【答案】A
146.(2012·山东日照高三模块考试·23题)右图是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1987年出版)中对一些国家1980—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测。
当时,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预测的依据是()
①文革后社会政治局面稳定
②出台重大经济决策活跃城乡
③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接轨世界
④突出科技教育兴国战略地位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①②④符合1987年时中国的现状,③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逐渐确立的,故本题该选B。
本题应注意的是,“突出科技教育兴国战略地位”,不是特指“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答案】B
147.(2012·湖南长郡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14题)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下列对于我国新时期农村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和积极性。
B.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C.农民自由支配土地,如种植经济作物供应市场、土地转卖邻居。
D.这是全面推进农村改革重要措施之一,体现了我党执政为民的理念。
【解析】本题考查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农村改革措施。
分析各选项,C项说法错误较容易排除,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实行的是集体土地所有制,农民只有经营权、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不可以转卖。
【答案】C
148.(2012·章丘第一次模拟考试·16题)1992年,以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
一个新的阶段。
新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A.大力推进浦东开发和开放B.全面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解析】据材料信息1992年可知选出答案。
【答案】C
149.(2012·章丘第一次模拟考试·8题)“它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对原来僵化的农业经济体制实行了自我完善,使之变为新型的农业体制,使亿万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上述材料评论的是()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本题考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据材料关键词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可知答案选D。
【答案】D
150.(2012·北京东城区示范校12月综合练习·26题)1979年1
月1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将邓小平评为年度风云人物。
标题写着:
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邓小平成为新时代形象的主要原因是()
A.领导粉碎了“四人帮”,结束文革
B.赞成“两个凡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回归实事求是,规划改革开放
D.主张“一国两制”,解决统一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改革开放。
1979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故C正确。
【答案】C
151.(2012·湖南衡阳六校联考·17题)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为1985年此时的农村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此时的城市体制改革刚刚起步,故使农村和城市的差别相对来说较小。
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152.(2012·安徽黄山模拟·13题)80年代初,我国的一些单位把对外经贸谈判当做“一场特殊的国际阶级斗争”,在谈判桌上设“前线政委”。
导致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A.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很落后B.国际形势仍然复杂动荡
C.“左”倾错误方针并未得到纠正D.思想观念依然陈旧僵化
【解析】考查改革开放。
80年代初,已完成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但从材料的信息看,当时仍然是阶级斗争思想非常浓厚,也就是思想观念仍然陈旧僵化,选择D项。
【答案】D
153.(2012·山东滨州高三期末统考·15题)“中国加入世贸,就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
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000亿美元的嫁妆。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B.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C.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
由材料信息可知,作者不希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认为入世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显然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事实上,对于中国来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答案】C
154.(2012·山东泰安质检·1题)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
①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②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提供了平台
③保障了中国的经济安全④促使中国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竞争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为中国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和所学史实世贸组织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建立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的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受到冲击。
【答案】C
155.(2012·潍坊四县一校质监·25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流行词语,下列各组中,都属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是()
A.阶级斗争一国两制无私奉献B.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经济特区
C.市场经济勤俭节约休闲娱乐D.和谐文明注重环保小康社会
【解析】阶级斗争应是六七十年代;勤俭节约在50到70年代已成为风尚主流;小康社会应在20世纪末;B都是80年代开始出现的。
【答案】B
156.(2012·河南郑州毕业班第一质检·19题)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亚洲大趋势》中说:
“华人社团是宗族和同乡组成的公司和企业网(俗称为“抱团精神”),各企业之间层层连接,规模不断扩大,直至覆盖全球,用个形象的比喻,它就像当今的互联式电脑网络。
”下列各项与这种社团网络发展相关的是()
①西周的宗法制②明清时期的晋商与徽商
③1980年设立首批经济特区④改革开放后异军突起的民营经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根据所学,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
商帮是中国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它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
民营经济中普遍存在家庭、家族式管理模式,产权制度具有明显的家族化倾向。
联系材料,本题选B项。
【答案】B
158.(2012·江苏阜宁、大丰、栟茶三校第二次联考·16题)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②④①D.②③①④
【解析】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①②③④最早分别出现在十四大、十一届三中、文革结束初期、十五大,选择B项。
【答案】B
28、(2012宁夏贺兰一中一模)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
“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
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
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2012山东滨州3月份高考模拟)改革初期,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1993年,邓小平则明确警示:
“收入差距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
据此,邓小平对社会贫富问题的准确认识是()
A.“由贫到富”B.“鼓励先富”C.“均贫富”D.“共同富裕”
16.(2012山东滨州3月份高考模拟)右面图片材料《好大的南瓜呀!
》若用于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重要的原始资料B.它是虚假的人造史料
C.它没有任何史料价值D.它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
35.(2012江西百所重点高中3月模拟)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
”贴来的实践看,“好路”、“新路”的“路标”是
A.加人世界贸易组织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