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SBAF转盘滤池工艺调试方案教程讲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1072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ASSBAF转盘滤池工艺调试方案教程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CASSBAF转盘滤池工艺调试方案教程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CASSBAF转盘滤池工艺调试方案教程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CASSBAF转盘滤池工艺调试方案教程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CASSBAF转盘滤池工艺调试方案教程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ASSBAF转盘滤池工艺调试方案教程讲解.docx

《CASSBAF转盘滤池工艺调试方案教程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ASSBAF转盘滤池工艺调试方案教程讲解.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ASSBAF转盘滤池工艺调试方案教程讲解.docx

CASSBAF转盘滤池工艺调试方案教程讲解

 

1、工程概况

1.1设计规模

根据神木县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规划平面图,结合污水厂一期用地情况及本系统生化处理系统处理用地需求,确定本扩建项目处理规模为30000m3/d;一期升级改造工程处理规模为30000m3/d;再生水回用工程处理规模为30000m3/d。

1.2水质要求

根据相关资料以及招标文件,二期扩建部分及一期升级改造系统出水水质执行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标准的A标准。

再生回用水出水水质标准按发电厂提供的标准执行。

1.3工艺流程

2、主体处理单元工作原理介绍

2.1CASS工作原理

CASS工艺原理:

CASS工艺的反应器主要由厌氧区(预反应区)、兼氧区和主反应区三部分组成。

生物选择区内回流污泥与进水混合,充分利用了活性污泥的快速吸附作用加速对溶解性底物的去除并对难降解有机物起到良好的水解作用,同时使污泥中的磷在厌氧条件下得到有效释放;有效的抑制丝状菌的大量繁殖,克服污泥膨胀,提高系统稳定性。

并使回流污泥中存在的少量硝酸盐氮(约2mg/L)得到反硝化,(反硝化量可达到整个系统的20%左右)。

兼氧区是具有厌氧或兼氧条件下运行的生物选择区,对进水水质水量的起缓冲作用,同时还具有促进磷的进一步释放和强化氮的反硝化作用。

主反应区是最终去除有机底物的主要场所,运行中通过调节曝气强度以及溶解氧量使区主体液体处于好氧状态,使污泥絮体的内外形成溶解氧和硝酸盐两个梯度,从而使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硝化反硝化作用同时进行。

CASS操作周期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

进水曝气阶段:

由曝气装置向反应池内充氧,此时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同时污水中的NH3-N通过微生物的硝化作用转化为NO3--N。

沉淀阶段:

此时停止曝气,微生物利用水中剩余的DO进行氧化分解。

反应池逐渐由好氧状态向缺氧状态转化,开始进行反硝化反应。

活性污泥逐渐沉到池底,上层水变清。

滗水阶段:

沉淀结束后,置于反应池末端的滗水器开始工作,自上而下逐渐排出上清液。

此时反应池逐渐过渡到厌氧状态继续反硝化。

闲置阶段:

闲置阶段即是滗水器上升到原始位置阶段,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调节本阶段时长。

CASS池具有脱氮除磷的特点:

①脱氮原理

目前投入运行的CASS工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结果显示,经CASS工艺处理的市政污水在没有特殊工程措施的条件下,24小时混合出水水样的出水值为:

氨氮≤0.5mg/L

硝氮≤1.5mg/L

CASS工艺本身的操作方式决定了在该反应器内部通过曝气的转换可以实现好氧和缺氧的转换,为硝化和反硝化提供了良好的反应环境。

同时,为保障高的脱氮能力的污泥回流,也是保障脱氮效率的关键。

所以,最优的循环时间和各阶段操作的协同进行是操作和设计时的关键。

运行中也可以用溶解氧的浓度来控制整个脱氮过程。

氨氮一方面通过微生物的细胞合成作用并随剩余污泥排出,另一方面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以氮气的形式去除。

②生物除磷

微生物通过好氧和缺氧环境的转换(氧化还原电位<-250mV)运行可以促进在微生物细胞内吸收过量的磷。

随剩余污泥排出。

上述反应机理在CASS系统的曝气阶段和非曝气阶段不断重复进行。

在此过程中,废水中残余的硝酸盐对生物除磷的影响极微。

在不增加其他处理单元的条件下,在8小时循环周期的系统中,其生物除磷的效果在80-90%左右。

如需再进一步提高除磷的效果,可采用6小时或更长的循环周期。

此时,非曝气时间占整个循环时间的56%左右,池子容积和滗水堰渠均需适当增大。

其它的SBR工艺一般循环周期在16小时以上时,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污泥膨胀。

2.2BAF(曝气生物滤池)工作原理

生物曝气滤池(BAF)是80年代开发研究的新型微生物附着型污水处理工艺。

生物曝气滤池的构造及运行方式与给水的普通快滤池相似,它是一种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处理构筑物,池内放置直径为几个毫米的蓬松滤料作为生物群支撑介质,通过设在池底的配气系统曝气,微生物在支撑介质上生长。

净化污水除主要依靠填料上的生物膜外,滤池中尚存在一定浓度类似活性污泥的悬浮生物量,对污水也有一定降解作用。

水流采用水气复合上升流程,定期进行反冲洗。

作为附着生物载体的滤池填料本身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因此容积负荷可以很高,反应器容积可大大缩小。

同时填料本身可截留SS,因此生物曝气滤池可同时完成生物处理与固液分离。

如选择较小的填料粒径和相对较低的滤速,固液分离效果要优于沉淀法,可接近普通快滤池的过滤效果。

工作原理:

2.3纤维转盘滤池工作原理

2.3.1工作原理

通过进水堰的堰口对各个旋转滤盘均匀布水,使得水体对滤盘的扰动最小,保证滤盘静态滤水。

布水后在水压的作用下,经过过滤后的清水进入滤盘骨架内,依次经过弧形连接件的过水孔、中空出水轴上的过水孔,最后流入中空出水轴,通过隔墙的通水孔到达可调式出水堰后由出水口流出。

过滤时纤维滤布会在水压作用下自动紧贴在底布上,形成密集层的过滤,悬浮物会在其表面逐渐堆积,由于滤布采用疏水的尼龙、聚脂纤维材料制成,悬浮物不易黏结,滤盘又是垂直设计,所以悬浮物容易沉积到池底。

悬浮物在池底沉积一段时间后形成污泥,PLC会定期地开启与排泥管连接的电动阀、反抽吸泵抽吸池底的污泥,污泥经过排泥管上的吸泥孔进入排泥管内再排出池体外。

当池体内的水位超过了设定值时,液位计会把此信号传给PLC,PLC开启与连通管道连接的电动阀、反抽吸泵,此时滤盘两侧边的双排吸盘在反抽吸泵的负压作用下同时对滤盘进行反抽吸,杂乱无章、纵横交错、紧贴在底布上的滤布纤维丝在进入双排吸盘的吸口前先经梳齿的梳理而变得方向一致,然后滤布纤维丝由密集层的过滤状态变为蓬松直立的反抽吸状态,滤布上的沉积污泥被顺利吸出。

反抽吸的同时,传动电机带动传动机构进而带动整个中空出水轴、弧形连接件、旋转滤盘缓慢转动,旋转一圈完成对一个旋转滤盘的反抽吸过程,然后PLC停止刚完成反抽吸过程的电动阀,开启下一个电动阀进行下一个旋转滤盘的反抽吸过程,直到所有滤盘都清洗完,完成一次完全的反抽吸过程。

反抽吸泵将抽吸出来的污泥输送到前端污水进水系统再进行处置。

2.3.2纤维转盘滤池的运行:

纤维转盘滤池的运行状态包括:

过滤、反冲洗、排泥状态。

(1)过滤:

污水重力流进入滤池,滤池中设有布水堰。

滤布采用全淹没式,污水通过滤布外侧进入,过滤液通过中空管收集,重力流通过出水堰排出滤池。

整个过程为连续。

(2)清洗:

过滤中部分污泥吸附于滤布外侧,逐渐形成污泥层。

随着滤布上污泥的积聚,滤布过滤阻力增加,滤池水位逐渐升高。

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池内液位变化。

当该池内液位到达清洗设定值(高水位)时,PLC即可启动反抽吸泵,开始清洗过程。

清洗时,滤池可连续过滤。

过滤期间,过滤转盘处于静态,有利于污泥的池底沉积。

清洗期间,过滤转盘以1转/分钟的速度旋转。

抽吸泵负压抽吸滤布表面,吸除滤布上积聚的污泥颗粒,过滤转盘内的水自里向外被同时抽吸,并对滤布起清洗作用。

瞬时冲洗面积仅占全过滤转盘面积的1%左右。

反冲洗过程为间歇。

清洗时,2个过滤转盘为一组,通过自动切换抽吸泵管道上的电动阀控制,纤维转盘滤池一个完整的清洗过程中各组的清洗交替进行,其间抽吸泵的工作是连续的。

清洗时同时启动两台反冲洗泵,对两组过滤转盘(4个转盘)进行反冲洗,直至反冲洗周期恢复正常。

(3)排泥:

纤维转盘滤池的过滤转盘下设有斗形池底,有利于池底污泥的收集。

污泥池底沉积减少了滤布上的污泥量,可延长过滤时间,减少反洗水量。

经过一设定的时间段,PLC启动排泥泵,通过池底穿孔排泥管将污泥回流至厂区排水系统。

其中,排泥间隔时间及排泥历时可予以调整。

3、调试方案

3.1单机调试

单机调试内容主要包括各自控开关、阀门、仪表、设备的调试,如污水泵、曝气器、鼓风机等设备是否能正常使用等。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Ø各种机械设备应保持清洁,无漏水、漏气等。

Ø启动设备应在做好启动准备工作后进行。

Ø电源电压大于或小于额定电压5%时,不宜启动电机。

Ø操作人员在启闭电器开关时,应按电工操作规程进行。

Ø各种设备维修时必须断电,并应在开关处悬挂维修标牌后,方可操作。

Ø对构筑物的结构及各种阀门、护栏、爬梯、管道、支架和盖板等以及防腐处理效果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有问题设备。

Ø检查、清扫电器控制柜,并测试其各种技术性能。

3.2联动调试

清水联动调试的主要工作是通过试进清水,对各系统设备进行带负荷运转,并测试其能力,同时调整局部控制系统。

内容包括:

Ø粗格栅、细格栅、旋流沉砂池、CASS池、BAF池、纤维转盘滤池、污泥池、鼓风机房等构筑物的调试。

Ø按图纸检查各构筑物的施工质量、各机械设备、仪表、阀件是否满足设计或污水处理站生产工艺要求。

Ø自动控制系统是否能正常启动,模拟显示屏是否正确显示设备运行状态。

Ø检查设备运行时有无异常震动和噪音,如风机是否有异常的噪音或振动等。

Ø构筑物的试水渗漏性及安全性。

Ø水泵的提升流量与扬程是否达到要求。

Ø曝气设备充氧能力或氧利用率。

Ø电气保护装置的效果

3.3生化系统调试

本次生化系统调试主要CASS工艺调试,初定于2012.12.22左右同时进行污泥接种与驯化,预计30天左右的时间完成生化系统的整个调试运行工作。

3.3.1准备工作

Ø运行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熟悉机电设备的运行及维修规定。

Ø检查各处理单元及连接管段流量的匹配情况、阀门及电控初始状态是否正确、自动控制系统参数是否灵敏可靠、检查设备有无异常状况。

Ø水处理构筑物堰口、池壁应保持清洁、完好。

Ø下雪天天气,操作人员在构筑物上巡视或操作时,应注意防滑。

Ø各岗位操作人员应穿戴齐全劳保用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Ø构筑物及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管道、明渠是否清理好,并检查构筑物内是否有影响设备安全的杂物。

Ø供电、水、消防、污水处理用药准备妥当。

Ø设施运转期间各运行岗位人员不得擅自窜岗、离岗。

Ø对以上调试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系统工作正常后进入生化系统调试阶段。

Ø联系并购买调试菌种及相关药剂,如:

活性污泥(污水厂当日脱水的污泥)、碳源(废蜜或面粉)、氮肥(CO(NH2)2)、磷肥(磷酸二氢钾)、氮磷复合肥(磷酸二铵)。

2.3.1.4ABR厌氧池运行状态判断

存在问题

原因

解决方法

污泥生长过慢

a)营养物不足、微量元素不足

b)进液酸化度过高

c)种泥不足

a)增加营养物和微量元素

b)减少酸化度

c)增加种泥

反应器过负荷

a)反应器污泥量不够

b)污泥产甲烷活性不足

c)每次进料量过大、间断时间短

a)增加污泥或提高污泥产量

b)减少污泥负荷

c)减少每次进料量、加大进料间隔

污泥活性不够

a)温度不够

b)产酸菌生长过快

c)营养或微量元素不足

d)无机物钙离子引起沉淀

a)提高温度

b)控制产酸菌生长条件

c)增加营养物和微量元素

d)减少进料中钙离子含量

污泥流失

a)气体集于污泥中,污泥上浮

b)产酸菌使污泥分层

c)污泥脂肪和蛋白过大

a)增加污泥负荷、增加内部水循环

b)稳定工艺条件、增加废水酸化程度

c)采取预处理去除脂肪蛋白

污泥扩散、颗粒污泥破裂

a)负荷过大

b)过度机械搅拌

c)有毒物质存在

d)预酸化突然增加

a)稳定符合

b)改水力搅拌

c)废水清除毒素

d)应用更稳定酸化条件

3.3.3A/O氧化沟调试

A/O氧化沟形式为曝气环状折流池型,兼有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的流态,耐冲击负荷并充分利用了曝气充氧机理,具有效率高、池深大、占地面积小的优点。

A段容积1654m3,水力停留时间5.5小时,A段缺氧区为反硝化反应区;O段有效容积7603m3水力停留时间为25小时,O段好氧区主要用于氨氮硝化反应区。

A段缺氧区和O段好氧区在一个构筑物内,AO氧化沟无须专用的混合液内回流设备,运行和管理控制方便灵活,除磷脱氮效率也很高。

2.3.3.1接种污泥

本次A/O氧化沟调试的接种污泥为污水处理厂当日脱水污泥,污泥接种量为300t,控制短期内接完污泥。

2.3.2.2影响因素

活性污泥净化过程一般包括絮凝吸附、生物代谢、泥水分离等几个部分,其主要控制参数有如下几个方面:

Ø营养物

污水中各种营养物质的量及比例营养卫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影响好氧阶段的处理效果。

主要的营养物质包括:

C、N、P、Ca、H、Mg等,次要营养物之包括:

Zn、Na、Cl、Cu等,好氧池中营养物质比例一般取BOD5:

N:

P=100:

5:

1,一般来说,废水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均能达到细菌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要求,满足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

Ø溶解氧

溶解氧是影响好氧处理运行系统重要的影响因素。

溶解氧不足时,氧在水与微生物之间的传递速率会下降,会使好氧微生物活性受到影响,新陈代谢能力减弱,从而使有机物氧化过程不能彻底进行,出水有机物浓度变高,处理效果降低,同时其浓度降低时,厌氧微生物会大量繁殖,好氧微生物受到抑制会大量死亡。

浓度过高也不可以,一般来说容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

一般来说溶解氧浓度应该不低于2.0。

Ø温度

温度对好氧阶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温度的改变,参与净化的生物种属于活性以及生化反应的速率都会随之变化。

温度通过两种方式来影响生化反应:

一方面是影响酶的反应速率,另一方面是影响基质向细菌的扩散速率。

好氧处理中大多数作用菌属于中温菌,而浓度在20~35℃范围内生长良好。

在这个范围内,其处理有机物的活性随温度提高而增高,直至温度上升至使其酶的活性消失为止。

Ø污泥微生物浓度(MLVSS)

好氧阶段污泥浓度MLSS设计为5g/L,一般来说MLVSS/MLSS值为0.75左右,也就是说微生物浓度MLVSS应该为3.75g/L左右,污泥中微生物浓度的高低会影响污泥的絮凝性和沉降性。

我公司污水站现在的污泥浓度基本在要求之内,但是微生物浓度还有些低,MLVSS/MLSS比值在0.5左右,也就是说污泥结构组成不好,所以会经常出现死泥,漂泥等现象。

Ø污泥容积指数(SVI)

污泥容积指数是对污泥沉降性能和污泥絮凝性能等指标的评价。

作为污泥沉降性能和污泥絮凝性能的硬性评价,其值可以由污泥30分钟沉降比/污泥浓度来计算。

其范围一般在50~150之间,SVI小于50,表明污泥活性低,SVI大于150,表明污泥有可能发生膨胀。

2.3.2.3调试步骤

本次A/O氧化沟调试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

闷曝培养→连续进水驯化→稳定进水试运行。

具体调试操作步骤如下:

Ø投加菌种

将曝气池注满有机废水,先在好氧池内加入1/5~1/3池容的有机污水,再加满自来水即可,控制此时好氧池水中的pH值为7或稍大于7,由于此时池内污染物浓度较高,不必加入营养物和碳源。

随后,将从市政污水处理厂运来的活性污泥投入氧化沟,好氧污泥接种量一般应不少于水量的5%,尽量在最短时间内(2天)内投加完毕。

Ø培菌

当有菌种进入曝气池时,无论菌种是否投加完毕,必须立即开始培菌步骤。

(1)闷曝:

启动鼓风机,根据情况。

根据自控仪表显示的溶解氧变化调整曝气机风机的开停数量使溶解氧保持在1.5~2.5mg/L之间。

在污泥量少,供氧有富余时闷曝3~5小时后进入静沉步骤。

(2)静沉:

闷曝(不进水连续曝气)8h后,将所有曝气机停止0.5~1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开始静沉前,应将溶解氧提高到2.5~3mg/L之间。

(3)间歇补充废水:

(1)→

(2)→

(1)的顺序不断反复上述步骤,并适当补给营养物(碳源、氮肥、磷肥),当监测到的COD值较最初降低了50%时,向曝气池补充设计处理量50%的有机废水。

以前2次进水时间间隔为基准安排进水时间,并且每天将此间隔缩短1半。

(4)完成培菌:

经过1周左右的培养,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达到1500mg/L左右时,可以进入驯化步骤。

Ø驯化

按设计处理量的30%左右连续进水,溶解氧控制在1.5~3mg/L之间,在系统正常运行前提下每天按现有处理量的10%递增进水,直到达到设计处理量。

2.3.2.4A/O氧化沟运行状态判断

Ø颜色:

运行良好时混合液呈棕褐色,且色泽鲜明;运行恶化时呈深褐色或黑色。

Ø气味:

运行良好时不产生讨厌气味,应为略带霉味的泥土气味;运行恶化时废水有一种类似腐败的鸡蛋的恶臭味。

Ø泡沫:

在池内出现少量的泡沫,属正常现象;在出水中出现白色泡沫翻滚,表示悬浮固体浓度过高。

ØpH值:

运行正常,pH值应在6.5~8.5之间,若下降,可能是曝气过量,有毒物质进入,可加入生石灰(或工业Na2CO3)进行调节。

3.3.4异常现象处理方法

Ø在微生物培养的初始阶段,采用小负荷进水方式,ABR厌氧池斜管填料被活性污泥(生物膜)所覆盖。

Ø试运行中,应严格监测PH值变化、微生物生长状态及种类。

Ø严格控制生物膜的厚度,保持好氧层厚度2mm左右,应不使厌氧层的过分增长,保证生物膜的脱落均衡进行。

Ø在氧化沟反应池的好氧段在运行过程中应注意在低、中、高负荷时,故应控制污泥负荷在0.2~0.3kgBOD5/kgMLSS之间。

Ø运行前对所有设施、管道及水下设备进行检查,彻底清理所有杂物,以避免通水后管道、设备堵塞和维修水下设备影响调试的顺利进行。

Ø培菌初期,曝气池会出现大量的白色泡沫,严重时会堆积整个生化池走道板,这一问题是培菌初期的正常现象,只要控制好溶解氧和采取适当的消泡措施就可以解决。

Ø运行后期发现二沉池出水带有絮状生物膜、并且从沉淀池底部污泥斗易翻团状污泥,故应尽快排出沉淀池底部污泥斗污泥,减少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

3.3.5调试工作核对表

本次废水处理系统调试将严格按照下表开展进行,确保调试计划按期完成,系统调试工作核对表共包括以下3个部分:

单机调试表、联动调试表、生化系统调试表,此系统调试表由实际操作人员填写,主管人进行核查。

2.3.4.1单机调试表

表中日期均为:

2012年

时间截点

构筑物及任务

现有及潜在问题

解决方式

完成进度

审核人

10.1~10.4

备注

主要包括自动开关、泵、曝气器、阀门、鼓风机、仪表、管道等检修

2.3.4.2联动调试表

表中日期均为:

2012年

时间截点

构筑物及任务

现有及潜在问题

解决方式

完成进度

审核人

10.4~10.10

备注

对试水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记录并进行跟进检修

2.3.4.3生化系统调试表

Ø菌种与药剂准备表

表中日期均为:

2012年

时间截点

主要任务

现有及潜在问题

解决方式

完成进度

审核人

10.1~10.10

菌种与药剂落实

备注

活性污泥、碳源、氮肥、磷肥、碱、PAC、PAM等

ØABR厌氧池污泥驯化表

表中日期均为:

2012年

时间截点

主要任务

现有及潜在问题

解决方式

完成进度

审核人

10.10

污泥及营养剂接入

10.12

完成污泥接种

10.12~11.5

污泥稳定驯化

营养比例失调

(控制BOD5:

N:

P=300~500:

5:

1)

合理安排营养物的接入量

污泥的生长问题

根据污泥的颜色、气味、SV30、颗粒状况等判断污泥的生长情况并分析采取相应措施调节

pH控制

(控制在中性左右)

当pH过低时加入碱调节

温度控制

(控制在35℃左右)

确保蒸汽供应量

备注

争取在11.5号左右将厌氧污泥驯化良好

 

ØA/O氧化沟污泥驯化表

表中日期均为:

2012年

时间截点

主要任务

现有及潜在问题

解决方式

完成进度

审核人

10.10

污泥及营养剂接入

10.12

完成污泥接种

10.12~10.30

A/O氧化池的污泥驯化

营养比例失调

(控制BOD5:

N:

P=100:

5:

1)

合理安排营养物的接入量

曝气控制

(控制在DO为2~4mg/L)

根据污泥的颜色、气味、SV30等判断污泥的生长情况并调节控制相应的曝气时间

pH控制

(控制在中性左右)

当pH过低时加入碱调节

备注

污泥分两次投加到各段内,共投加300t

Ø废水进水调试计划表

表中日期均为:

2012年

时间截点

主要任务

共性

现有及潜在问题

解决方式

完成进度

审核人

11.5左右

第1次进水

 

4次进水及运行过程中主要问题

①.流速控制;

②.pH控制(控制在中性左右):

当pH过低时加入碱调节;

③.温度控制(控制在30℃左右):

确保蒸汽供应量;

④.营养比例的控制:

合理安排营养物的接入量;

⑤.加药量的控制:

合理控制PAC、PAM的投加量;

⑥.根据各主要指标的测定,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使反应系统稳定运行。

11.12左右

第2次进水

11.19左右

第3次进水

11.25左右

第4次进水

备注

3、调试运行操作注意事项

3.1运行管理要求

Ø运行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本污水站处理工艺和设施、设备的运行要求与技术指标。

Ø操作人员必须了解本厂处理工艺,熟悉本岗位设施、设备的运行要求和技术指标。

Ø各岗位应有工艺系统网络图、安全操作规程等,并应示于明显部位。

Ø运行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按要求定时巡视检查构筑物、设备、电器和仪表的运行情况。

Ø各岗位的操作人员应按时做好运行记录。

数据应准确无误。

Ø操作人员发现运行不正常时,应及时处理或上报主管部门。

Ø各种机械设备应保持清洁,无漏水、漏气等。

Ø水处理构筑物堰口、池壁应保持清洁、完好。

Ø根据不同机电设备要求,应定时检查,添加或更换润滑油或润滑脂。

3.2安全操作要求

Ø各岗位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和生产实践,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Ø启动设备应在做好启动准备工作后进行。

Ø电源电压大于或小于额定电压5%时,不宜启动电机。

Ø操作人员在启闭电器开关时,应按电工操作规程进行。

Ø各种设备维修时必须断电,并应在开关处悬挂维修标牌后,方可操作。

Ø雨天或冰雪天气,操作人员在构筑物上巡视或操作时,应注意防滑。

Ø清理机电设备及周围环境卫生时,严禁擦拭设备运转部位,冲洗水不得溅到电缆头和电机带电部位及润滑部位。

Ø各岗位操作人员应穿戴齐全劳保用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Ø应在构筑物的明显位置配备防护救生设施及用品。

Ø严禁非岗位人员启闭本岗位的机电设备。

3.3维护保养要求

Ø运行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应熟悉机电设备的维修规定。

Ø应对构筑物的结构及各种闸阀、护栏、爬梯、管道等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及防腐处理,并及时更换被损坏的照明设备。

Ø应经常检查和紧固各种设备连接件,定期更换联轴器的易损件。

Ø各种管道阀门应定期做启闭试验。

Ø应定期检查、清扫电器控制柜,并测试其各种技术性能。

Ø应定期检查电动闸阀的限位开关、手动与电动的联锁装置。

Ø在每次停泵后,应检查填料或油封的密封情况,进行必要的处理。

并根据需要填加或更换填料、润滑油、润滑脂。

Ø各种机械设备除应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外,还应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