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第二章 第45节 教师专用讲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0325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第二章 第45节 教师专用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第二章 第45节 教师专用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第二章 第45节 教师专用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第二章 第45节 教师专用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第二章 第45节 教师专用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第二章 第45节 教师专用讲义.docx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第二章 第45节 教师专用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第二章 第45节 教师专用讲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第二章 第45节 教师专用讲义.docx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45节教师专用讲义

[知识要点1]呼吸

1.呼吸过程中气体含量的变化

人体吸入的气体:

空气

人体呼出的气体:

O2—16%,CO2—4%,N2—78%,稀有气体—1%,较多水汽,即人呼吸时,会使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2.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人体的气体交换是在呼吸系统内进行的。

(1)呼吸系统的组成。

(主要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

(2)呼吸运动

人体的气体交换是靠呼吸运动来实现的。

即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的运动来完成。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吸气:

肋间外肌、膈肌收缩

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

胸腔容积

扩大

肺扩张,导致肺内气压减小

外界气体进入肺泡

呼气:

肋间外肌、膈肌舒张

肋骨向下向内移动(膈肌顶部回升)

胸腔容积

缩小

肺借本身的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

肺内气体排出肺泡

所以,肺泡内气压的变化是:

吸气时,胸腔容积扩大,肺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呼气时,胸腔容积缩小,肺泡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3.气体(氧气、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

当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流过肺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到肺泡,同时,肺泡中的氧气进入到毛细血管,红细胞与氧气结合,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处。

4.动物的呼吸

实验证明:

动物也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5.植物的呼吸

课本P56实验分析:

①把吸干水的豆芽装入塑料袋中,密封,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

②观察实验:

塑料袋内壁有明显的水珠生成;将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温度计测量,可以发现温度计的读数略有提高。

③这个实验说明:

植物也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6.呼吸与呼吸作用:

呼吸指的是生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产生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典型例题】

例1.人在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成分是()

A、不含氧气B、全部是二氧化碳

C、氧气多于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多于氧气

精析:

科学家的实验测定:

人的吸入气和呼出气中成分的比较:

成分

吸入气(%)

呼出气(%)

O2

20.96

16.4

CO2

0.04

4.1

N2

79.00

79.5

可见,人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都多于二氧化碳的含量。

答案:

C

例2.下列哪一项不是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

A、肺泡数目很多;

B、肺泡和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

D、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精析:

本题A、B、D三项都是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只有C不是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符合本题的要求。

答案:

C

例3.下列与用鼻呼吸无关的是()

A、可吸入更多的空气B、使空气温暖

C、过滤空气D、使空气湿润

精析:

由于鼻腔的入口处丛生有鼻毛,如同一道防护林,能阻挡所吸入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对空气起着过滤的作用;鼻腔表面衬有一层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冷空气;黏膜分泌黏液,这就是“鼻涕”,能使鼻腔保持湿润并粘住所吸入气体里的灰尘和细菌,对吸入的气体有清洁作用。

因此用鼻呼吸可以过滤、清洁空气,同时使空气变得温暖和湿润。

答案:

A。

例4.人在平静呼吸时()

A、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B、吸气是被动的、呼气是主动的

C、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D、吸气和呼气都是被动的

精析:

人在平静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胸腔扩大,气压减小,大气压把气体从外界压入体内产生吸气;而呼气时,肋间外肌与膈肌舒张,由于重力作用,自动下移,胸腔缩小,体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体被压出体外产生呼气,因此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

答案:

A

例5.下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横坐标表示呼吸频率,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

请回答:

(1)曲线AB段表示时肺内气压的变化。

(填“吸气”或“呼气”)

(2)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腔的容积。

(填“增大”或“减小”)

(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系中的___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_______________。

精析:

当吸气时,肺内气压比外界大气压小,空气就进入肺内;呼气时,胸腔内气压比外界大气压大,肺内气体就排出体外。

所以,AB段肺内气压比外界大气压小,是吸气的表现;BC段肺内气压比外界大气压大,所以胸腔容积减小;分析曲线,B点是吸气的末端,此时,肺内气压刚好是1个标准大气压。

答案:

(1)吸气

(2)减小(3)B;相等

[知识要点2]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概念:

(1)植物制造淀粉的实验分析:

在相同的条件下,取两片相同的叶子做实验,现象很明显。

得出如下结论:

整个过程用对比的方法进行,用遮光和不遮光的叶片进行比较,能清楚地得出结论,即被阳光照射到的叶片中产生了淀粉,而没有被阳光照射到的叶片没有产生淀粉。

所以,光合作用需要阳光,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

(2)水生绿色植物的实验分析:

在晴朗的天气中将植物释放的气体收集起来,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氧气。

(3)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取两片相同的叶子做实验,也用对比的方法,空气中有二氧化碳,叶片能产生淀粉;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叶片不能产生淀粉,说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还需要水。

所以,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淀粉和氧气,条件是阳光,场所是叶绿体。

2、公式: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淀粉)+氧气

3、实质:

光合作用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转化:

物质方面,把简单的无机物制成复杂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

能量方面,把光能变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4、意义:

(1)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的物质来源、能量来源和氧气的来源。

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场所

叶绿体

所有活的细胞

条件

需要光

有光无光都进行

过程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结果

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

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所贮存的,而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又是呼吸作用所释放的。

它们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

【典型例题】

例6.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①选叶遮光②酒精脱色③黑暗处理④碘酒显色⑤清水漂洗⑥观察变化

A、①③②⑤④⑥B、③①②④⑤⑥

C、③①②⑤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

精析:

这是一道识记题,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首先要对植物进行黑暗处理,目的就是防止原有的淀粉对本实验的干扰;再选取一张叶片在相同的位置从上下两面遮光,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用酒精水浴脱色;清水漂洗;然后用碘液显色,观察现象。

答案:

C

例7.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小时后,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

本实验证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B、③⑤C、②⑤D、①③

精析:

这是一道关于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的分析题。

光照24小时,叶片裸露的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脱色后用碘处理变蓝,说明有淀粉生成,应选⑤;有锡箔覆盖的位置,因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未产生淀粉,用碘处理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没有光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应选②。

答案:

C

例8.植物在白天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而在夜间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A、日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停止

B、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C、呼吸作用在夜间进行,光合作用在夜间停止

D、叶片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精析:

呼吸作用时刻都进行,每时每刻绿色植物都要吸入一定量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但在白天阳光充足时,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植物只消耗少量的氧气,大量的氧气被释放到空气中,呼吸作用所释放的二氧化碳远不够光合作用所需,所以还要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到了夜间,光合作用完全停止,此时才表现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现象。

答案:

B

例9.如图为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图,据图回答:

(1)实验过程中要用黑布遮住大烧杯不让光透过,其目的是:

______;

(2)第二天揭开黑布,小烧杯中的石灰水______,说明大烧杯内的___浓度大大增加;

(3)将燃着的木条放入大烧杯中,木条会______,说明大烧杯内的______浓度大大减少。

精析:

这是一道分析题,考查学生对验证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方法和原理的理解。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答案:

(1)避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2)变浑浊二氧化碳(3)熄灭氧气

例10.在金鱼缸中放养适量的金鱼藻等水草,金鱼将生活得更好,其主要原因是()

A、增加了金鱼所需的食物B、美化了环境

C、增加了水中氧气的含量D、增加了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精析:

金鱼进行呼吸时不断消耗水中的氧气,而金鱼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往水中释放氧气,从而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

答案:

C

例11.贮藏蔬菜、水果要保持低温是因为()

A、温度低减少细菌病毒B、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少

C、温度低,促进光合作用积累D、温度低蒸腾作用弱

精析:

贮藏蔬菜、水果的过程中应保证最小程度地消耗有机物,使其保存营养。

而低温条件下,呼吸作用降低,使植物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利于保持蔬菜、水果的新鲜和丰富的营养。

答案:

B

[知识要点3]二氧化碳

1、实验室制取CO2

①原料:

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②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③装置:

“固+液→”型

④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注意:

不能用排水法,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⑤验满方法:

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CO2已集满。

2、物理性质:

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大③能溶于水④固态二氧化碳叫“干冰”,可作为制冷剂。

3、化学性质:

①一般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不能供给呼吸

③CO2通入水中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会分解H2CO3=CO2↑+H2O)

④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碳酸钙)

反应式:

CO2+Ca(OH)2==CaCO3↓+H2O(这一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4、二氧化碳的用途:

①灭火:

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②作化工原料:

制纯碱、饮料、尿素等

③作气体肥料: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④做制冷剂:

干冰升华吸热

【典型例题】

例12.实验室制备CO2,可选择的试剂组是()

A.石灰石和稀盐酸B.碳和氧化铜

C.大理石和稀硫酸D.碳酸钠和稀盐酸

精析:

实验室制气体选择试剂的原则:

(1)原理正确;

(2)原料易得,物美价廉;(3)操作简便,易于收集。

B的反应要在高温下进行,操作不便;C反应后有微溶物CaSO4生成,它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进行;D反应过于剧烈,不便收集。

答案:

A

例13.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氧气B.氢气C.二氧化碳D.氯气

精析:

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必须具备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性质,同时满足这一性质的气体只有氢气.

答案:

B

例14.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准备用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应选择发生装置,写出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要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应选择装置(填字母)。

(3)如果用该装置制取CO2,则如何证明瓶里已收集满了CO2?

(4)集满CO2的集气瓶应如何放置

(5)该同学现进行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如下图所示,点燃两支短蜡烛,然后沿烧杯内壁倾倒二氧化碳。

根据实验回答:

①观察两支蜡烛的变化,写出实验现象。

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解析:

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是由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的,用CaCO3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稀盐酸呈液态,碳酸钙为固态,且不需加热,所以应选择A装置;E装置适用于反应物均为固态并且需加热的实验。

气体的收集方法则由气体的密度与溶解性决定,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会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由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检测二氧化碳是否已收集满。

答案:

(1)ACaCO3+2HCl=CaCl2+CO2↑+H2O

(2)B

(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表示CO2已集满。

(4)应瓶口朝上放置。

(5)①蜡烛自下而上熄灭

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

45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

B.在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中,发生动、静脉血的转变

C.氧气的扩散过程:

肺泡→血液→组织液

D.经过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后,组织细胞内氧气的浓度升高

2.如图所示装置,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的情况是(注:

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的影响)()

A.A处上升、B处下降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D.A、B两处都不变

3.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48小时,然后将一片叶子的叶脉切断(如图所示),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再将叶片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发现a部(上部)叶呈棕色,b部(下部)叶呈蓝色,这个实验说明了()

A.叶上部有淀粉产生,叶下部无淀粉产生

B.叶下部有淀粉产生,叶上部无淀粉产生

C.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D.光合作用需要CO2

4.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玻璃瓶的左边底部有一台抽气泵)放在阳光下,你认为这一装置研究的是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哪一个条件?

()

A.CO2B.H2OC.光照D.叶绿体

5.地窖里CO2的含量大于10%以上,人和动物进入地窖里时可导致死亡,是因为CO2()

A.有剧毒B.有腐蚀性C.会爆炸D.不能供给呼吸

6.二氧化碳能灭火,是由于它()

A.比空气重,能溶于水B.不能供给呼吸

C.不支持任何物质的燃烧D.比空气重,不能支持燃烧

7.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气体,等溶液变色后,将它放在酒精灯下加热煮沸,直至溶液不再发生变化,本实验中观察到的颜色变化过程是()

A.紫色→红色→紫色B.紫色→红色→无色

C.紫色→红色→红色D.紫色→蓝色→无色

8.小华在他的金鱼缸中放入一些水草,你认为这样做的主要作用是()

A.水草可给金鱼当食物B.水草可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氧气

C.水草可有效净化水质D.水草可彻底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

9.用大棚栽培农作物,科技人员常向大棚内施放适量的CO2。

这是因为()

A.CO2会使大棚内的温度升高

B.CO2能灭火,可避免火灾的发生

C.CO2可使害虫窒息死亡,防治植物的病虫害

D.可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二、填空题

10.“纳米材料”特指微粒直径为1~100nm(1nm=10-9m)的颗粒。

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作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CO与NO反应转化成为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1.下图是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

(1)甲图表示的过程为。

(2)血管B内血液的pH(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血管D内血液的pH。

(3)甲、乙两处的气体交换主要通过.

A.呼吸作用B.渗透作用C.扩散作用D.交换作用

12.如图所示,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瓶口塞紧,并用U形玻璃管与外界相连,U形玻璃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两边的液面相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U形管内发生下列现象:

①;

②。

(2)在广口瓶中发生的主要变化的文字表达为.

13.如图所示,在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中:

(1)A表示的气体是,B表示的气体是。

(2)在没有光照时,作用不再进行,而作用可继续进行。

14.当你在复印社复印材料时,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就是臭氧的气味。

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

请写出氧气变臭氧的化学方程式,在距地面20~35千米的大气平流层里有一层臭氧层,臭氧层有吸收的作用,可以说是我们地球的保护伞。

但在青藏高原,其上空的臭氧总量正在不断减少,这将是继南北两极之后出现的世界上第三个“臭氧空洞”,请你说说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15.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需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2)浓硫酸的作用是,收集装置为(填字母)。

16.为了验证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小容同学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将一定量吸干水的新鲜豆芽分别装入l只塑料袋和1只大口塑料瓶中,在塑料袋口连接上导管和橡皮管,扎紧塑料袋口,并用夹子夹紧橡皮管;将大口塑料瓶的盖子拧紧,使外界空气不能进入,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

请回答:

(1)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后,将夹子移去,将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这个现象说明了。

(2)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后,用温度计测量豆芽的温度,结果发现其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这个现象说明了

(3)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后,打开大口塑料瓶的瓶盖,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瓶内。

预计应出现的实验现象是,理由是。

(4)本实验中将豆芽放置在黑暗处的理由是。

1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个,反应物CaCO3与HCl的质量比为,若要制取4.4克CO2,需要CaCO3的质量为多少克?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ACBAD6-9DABD

二、填空题:

10.2CO+2NO

2CO2+N2

11.

(1)肺泡内气体交换

(2)大于(3)C

12.

(1)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U形管液面左低右高

(2)略

13.

(1)CO2O2

(2)光合呼吸

14.3O2

2O3紫外线人类大量使用以氟里昂作制冷剂的电冰箱等

15.

(1)CaCO3+2HCl==CaCl2+H2O+CO2↑吸收水分

(2)B

16.

(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吸作用消耗O2,产生CO2

(2)呼吸作用放出热量

(3)蜡烛熄灭CO2不支持燃烧(4)让豆芽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消耗掉豆芽体内储存的有机物验证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17.200:

7310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