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0160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色.docx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色.docx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色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色

坡渡镇中心学校办公室姚鸿章

一、为人师表的概述

古有“师表”说法,孔子倡导以身作则,提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的道理,他认为教师要有良好的言行举止,自身做好才能够教导学生,学生也才会听从教导。

孔子身体力行,鼓励学生有方,因此被后世之人誉为“万世之表”。

但为人师表一词最早出现在《北齐书·王盺书》中。

“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

为人,是指做人、处事、接物的一切活动;

师,是指学习、仿效;

表,是指榜样、表率;

师表,可以仿效的表率。

起初是对官吏和教师的统一要求,到了现代,专指对教师的要求。

含义:

是指教师在生活、教学和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素质与行为都可以成为他人的表率。

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体现的场所和区域:

教学中、生活中、社会实践中。

2、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自身体现的两个方面:

素质与行为:

A,素质包括能力素质、身心素质、道德素质等;B,行为包括教学行为、日常生活行为、社会实践行为等。

教师的素质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

具体体现为:

(1)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应该做好自身,成为学生的表率。

教师的巨大教育力量来源于以身作则。

俄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

“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

在学生眼中,教师的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道德标准,教师传授的知识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

所以教师的表率作用特别强,因为不管愿不愿意,学生都在无形中模仿并学习者老师的行为。

越小的学生学习能力越强,同时越是会把老师的言行举止当做金科玉律去做和遵守。

这时候老师能否做好自身,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导学生该有一个良好的品德,那么身为教师就要做出表率,平时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模仿学习能力很强,老师的行为无不给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为人师表的表现在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含义为:

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

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学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

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

行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的模范。

)。

老师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在现在社会,新文化不断出现并冲击淘汰旧文化。

过去,可能从学校学到的东西就足够应付完成教学任务,而如今,如果教师闭目塞听,自我满足,不去学习吸收新文化,那必将被现在的社会潮流所淘汰。

既要为人师,那么就要不断充实自身知识储备,还要有正确的观点去对待新事物,已学到的新知识结合自身知识,来给学生教学,解惑!

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也才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作为教师不单单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不断学习新知识,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做到“学为人师”,还应该做到“行为世范”,教师不仅仅用知识教育学生知识,还应该以自身的品行来教育和引导学生。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自己学生生命受到大巴车的威胁时,不顾危险将两名学生推到安全区域,自己双腿被压断,最终截肢。

这样要求每一个教师是不切实际的!

张丽莉给大家诠释了舍己救人的精神与品格,确却是值得我们学习。

(3)教师为人师表是哪种教科书都无法取代的一种力量,如果教师不能够做到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学习并传授新知识,那学生的学习最终会被电脑所代替,学生能否健康的接受新知识将无法得到保障!

教师的作用也就凸显的更为重要。

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能够光嘴上说说,为人师表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同时具备优良的品格,在学习跟生活上成为学生的榜样。

二、为人师表的特点

为人师表的基本特点从本质上说是师范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

(“师范精神”首先属于哲学意义上的精神范畴,它是从事师范教育的人们所具有的一种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是教师爱业、敬业、精业、创业的基本品质。

从教育精神来看,“师范精神”是指以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为背景,以丰富深广的人文精神为渊源,以对自身与他人的人性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为根本宗旨,趋美向善,修身正己、奉献示范,向着理想化的教育目标执着追求的精神。

)具体表现为:

(一)人本精神。

以人为根本,通过理解人,尊重人,进而教育人,注重人的素质,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富有爱心的人文情怀是教育者最基本的条件。

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现实人生,而且要关心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生存智慧,而且要提升他们的生活情感。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于彰显光明的德行,在于亲爱人民,在于使人们达到至善的道德境界),教育以育人为本,师生心灵相通,彼此就像有了一座无形的桥梁,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就畅通无阻,师生关系就越来越密切。

在教师的社会生活中,不仅要关爱受教育者,而且要热爱祖国,关心全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关爱人类的生存环境。

也就是说,教师必须以人为本,致力于人的素质和民族素质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精神。

成为求真务实、崇尚真知、捍卫真理的榜样。

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信息社会的出现和知识经济的产生,把21世纪的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紧密联系在一起。

由于我国传统儒家文化和农耕文明孕育的鄙夷科技、注重经验的心态尚存,我们更需要在全社会树立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的精神,重视科学文化知识在人类素质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中的基础性地位,坚持以文辅德,以文博识,以文益智,以文裨才,将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视为社会文明进步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师范院校的教师和所培养的未来教师,不仅首先树立起科学精神,努力使自己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广博的文化知识积累,深厚的学术根基,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而且更要肩负起在全民族树立科学精神、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社会重任和历史使命。

(三)文化精神。

重视科学文化知识在人的素质发展和文明进步中的基础性地位。

教师的文化素质对学生和社会的影响是深远和长远的。

师范精神的传统内涵,以品、学为核心,即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教师既做“经师”、“业师”,又做“人师”,不仅要做“师之范”而且要做“世之范”(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学高”是“为师”的首要条件和基本要求。

《韩诗外传》卷五:

“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

”教师的学识智慧要像源泉一样,永不枯竭、不断更新。

扬雄《法言·问明》:

“师之贵也,知大知也。

小知之师,亦贱矣。

”教师要“为师”、“为范”,必先使自己成为学识广博深厚、“智如源泉”的“大知”者。

教师的从教技能与学识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原始社会时期,“师长合一”,所有的生产和生活经验,以及原始宗教仪式、原始艺术及道德习俗等,都由年长者向下一代传授。

据考证,教学活动原本是在田渔等生产实践中开展的,以田渔等生产技能为主要传授内容。

如象形字等。

教学是以“传承”为主要目的,以“示范”为主要手段。

这就要求为师者也必须是“善教”者。

《礼记·学记》云:

“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这表明君子教育学生,应该加以诱导而不硬牵着学生走,加以鼓励而不抑制学生的进取精神,加以开导而不直接告诉其答案。

只诱导而不强逼,师生之间会感情融洽;多鼓励而不压抑,学生学习时会感到比较容易;只启发而不详尽讲解,学生才会用心思考。

能做到这三点的老师可称得上是善于教育的人。

(四)道德精神。

教师成为真正的人民教师,其道德行为成为世人的榜样,引领社会道德进步。

为师者不仅要“学高”,更要“身正德高”,成为门生和世人的表率。

在早期的学校教育中,教育任务主要是以道德教育和知识传授为目的,教育者以充分体现人文精神为己任,教育的主体地位十分明显,尤其强调为师者的品行内涵,即“身正”的重要性。

如汉代刘珍在《东观汉记·郭泰传》中说:

“经师易获,人师难遭”。

(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到,而为人师表的老师不容易遇到),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师范”的本义即“楷模”,闪耀着师范精神的人们在自我发展和促进他人发展的过程中总在追求楷模、寻求完善,并在教师的职业精神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教师职业行为的示范性和教育性,决定了教育者必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可以说“无德无以为师”。

教师是道德的引路人,是品行的示范者,教师的职业道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时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魏源说过“言立不如默成,强人不如积感。

”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中说:

“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无言之教、人格感化是教育工作的极致,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教师道德精神的最高境界是奉献精神,从事教育事业需要教育者无私地奉献出自己做学问的知识经验、做人的伦理之知,甚至是自己的情感世界和生命。

教师的奉献精神,是一种“蜡烛”精神、“春蚕”精神、“园丁”精神和“人梯”精神。

这种精神具有先进而创新的思想基础,高尚而纯粹的道德基础,坚定而韧长的心理基础。

在世界性的市场化进程中,在教师的地位待遇和教师付出的艰辛的创造性劳动难以匹配的情况下,更需要在师范教育中大力培育和弘扬奉献精神。

(五)创新精神。

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医院探望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学森认为:

“现在中国没有发展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由于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较长的周期,因而在急剧发展的社会背景中,教师更应富有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具有科学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把握科学前沿脉搏,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努力培养创新人才。

培养人才是复杂的心智劳动,不仅需要教师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更需要教师适应当今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更新教学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满足于照搬照抄,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内容和方法,从多维的角度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为人师表的重要意义

(一)为人师表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任何行业都要有职业道德要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经过几次颁布和和修改,其目的在于满足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教师职业的要求。

2008年9月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对“为人师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利益。

(二)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

 

中小学生世界观尚未形成,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

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应首先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班集体的主要教育者及组织者。

在学生的人格素质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

人的素质是个整体,而人格素质则是其根和主干,它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方向。

教师又是他们心中的偶像和效法的榜样,教师的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影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幼小的心灵播下希望的种子,就会有一个良好的结果。

(三)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品质高尚,而且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

首先,他应满腔热忱,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辱骂、体罚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的老师可敬可亲,学生才会愿意学,也才学得好。

其次,他应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这同样会给学生以影响和感染,使本一心向善的学生更增添了动力,小树才有机会长成参天大树。

(四)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 。

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人。

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如果一位教师在讲台是教育学生应当诚实,但某天为应付检查,为了听领导的话,居然教唆学生如何去说谎,在学生心灵中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那又如何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呢?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而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一点来了解教师的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谚语,桃子李子虽都不说话“但他们的果实甜美,惹人喜爱”,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

教师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受到影响,其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受到约束,得到修正。

四、为人师表的要求

(一)以身示范,彰显为师的德性魅力 

马克思曾经指出:

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

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

这就意味着,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确定的责任。

教师之所以要为人师表,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

教师的任务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不仅通过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用自己的人格去感化、教育学生。

乌申斯基所说:

教师的个人范例,对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教师的职业是富于责任感的事业,要求每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真正成为一个为人师表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

“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

”法国教育家卢梭也说过:

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早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崇拜的模范。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指出:

“教育者的人格是全部教育的基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品德和行为是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教师从事教育劳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自己的人格,教育功效的高低也反映了教师人格的健全程度。

这都决定了教师应当为人师表,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学生的表率。

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一种期望,一种召唤,一道无声的命令,更是引导和激励学生完善品德、积极向上的一种精神力量。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强调:

“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使儿童去做他所希望做的事情。

教师的行动千万不可违反自己的教训,除非存心使儿童变坏。

” 

(二)严于律己,做出表率  

在卢梭看来,可敬的教师应该是“德行高洁而不虚伪,心地仁慈而不优柔,说话坦率,言行一致”的。

教师是通过自己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的,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位优秀教师为人师表,必须做到以下三方面:

1、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要做到胸怀磊落,谦虚诚实,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

3、教师还应当做到仪表端庄,服饰适当,举止得体,礼貌待人,语言文明,谈吐优雅。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文雅,亲切自然  

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而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是教师的语言。

教师语言品质的优劣,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

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加强语言修养,锤炼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艺术。

  

第一、语言要规范。

教师的语言必须符合普通话的要求,教师专业授课必须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第二、语言要精练。

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做到言简意赅,提起兴趣,激起灵感,启迪智慧。

  

第三、语言要准确。

教师使用语言时要确切清楚,不含混。

教师要准确地表达概念、规则、原理等内容,清晰地传达思想感情、愿望等教育要求,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互相矛盾。

第四、语言要生动。

教师的语言除了做到规范、精练、准确之外,还必须进一步做到优美生动。

要使语言有美感,做到音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和鼓动性,音色甜润优美,话语流畅自然,速度快慢适中,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的疲劳感,使学生时刻处于最佳思维状态。

还要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其比较鲜明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教师的语言不能呆板单调,枯燥乏味,使人听来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

  

第五、语言要纯洁。

教师的育人职责要求教师的语言文明纯洁,切忌一切低级、庸俗、下流的污言秽语,保持语言的纯洁性。

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说话都要讲究文明礼貌,都要自爱自重,尊重别人,保持自己良好的风范形象。

  

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能用刻薄蛮横的话语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训斥、奚落。

如果一位教师教育学生时粗话连篇,满嘴脏话,那么,他实际上是在强化学生的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是在把学生推向不幸的深渊。

如果教师帮助少数调皮学生,维持课堂纪律或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时缺乏自制力,不加分辨地对全体学生进行歇斯底里的破口谩骂,那么,他这是存心使学生变坏。

总之,如果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使用文明健康的语言,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就不仅损害了教师的“形象”,还会给学生心灵带来污痕和创伤,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仪表端庄,格调高雅  

教师的仪表最直接地反映了教师的道德面貌和审美情趣,对学生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和审美价值。

良好的仪表能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敬重,糟糕的仪表能引起学生反感,破坏师生间应有的亲和力,从而给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A、教师的仪容要整洁。

仪容在社会交往中表现了一个人的文化档次和意识修养,它是在社交礼仪中最基本的起点。

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尤其应注重视觉形象塑造,比如不能蓬头垢面,不能浓妆艳抹,发式奇异,不能精神萎靡,愁眉苦脸;而要情绪饱满,朝气蓬勃,光彩焕发,成熟向上。

如果一位教师不注意口腔卫生,带着满口的烟味、葱味、蒜味等异味走进课堂辅导学生,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交流。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

“无论是对学生,或是对教育机关中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都必须要求衣服整洁,头发和胡须都要弄得像样,鞋袜洁净,修好指甲和经常备有手帕。

”“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

” 

B、教师的服饰要朴素美观。

服饰包括着装和饰物。

对教师来说,着装、首饰必须符合教师的道德要求。

首先,做到衣着整齐清洁,饰物典雅大方。

教师的整个穿着打扮要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道德要求和审美标准,不要与教学、教育气氛相冲突。

  其次,教师的衣着要朴素美观,不要奇特古怪,艳丽花哨。

教师的衣着仪表要符合民族特点、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职业特点,不能搞什么标新立异,穿着奇装异服,有辱斯文,有失体统。

C、教师的举止适度端庄。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教师说:

“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

所以,一位教师必须时刻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

” 教师讲课时要举止适度,动作文雅,表现出文明的气质,不要拍黑板,擂讲台,捶胸顿足,显得缺乏修养;和学生交往谈话,要热情而有分寸,亲切而讲究礼节,表现出庄重而随和的品质。

一位教师只有举止适度,行为端庄,才有利于确立自己的完美形象,受到学生的爱戴和欢迎,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身教形象,给学生以良好的精神感染。

(3)风度从容,彰显个性  

风度是人的全部生活姿态所提供给他人的一种综合形象,人们通常所说的风姿、风采、风格、风韵,都是风度的具体表现。

一个人的风度与这个人的个性气质、品德、情趣、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相关。

一句话,风度离不开一定的外在表现,也离不开特定的精神内涵。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 认为:

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高超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的本领。

教师要体现以下的风度:

 

A、教师要稳重。

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遇事必须冷静沉着,泰然处之。

教师应该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其是一个可以信赖、值得尊敬的师长。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论什么时候,面对什么情况,都表现出博大高深的知识涵养,沉着冷静的性格气质,成熟稳定的思想情绪,进取自强的人生态度,勇谋兼备的才干本领;不能因为自己的心境不佳,身体不好就发脾气,耍态度,也不能因为自己心情愉快就手舞足蹈,举止轻浮。

这既有失教师的风度,也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B、教师要可亲。

因为没有可亲,教师的稳重很可能变成学生心中的凝重或沉重。

就不可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所以,教师教育学生时要表现出师长的爱抚和关切,目光要充满热情和希望,面容要慈祥,态度要诚恳,表情要温和,情绪要稳定,使学生产生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

  教师是做育人工作的,他要面对面地通过言传身教去教育、感染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态度。

如果一位教师待人接物时谦恭有礼,坦然自若,面对成功和荣誉不骄傲自大,面对失败和挫折不悲观气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就会消除学生对其的畏惧和对其水平的怀疑之感,学生就会主动地接近教师,钦佩教师,学习教师。

C、教师要有识。

教师之所以是教师,在于他是职业的知识传播者。

要向别人传播知识,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有一个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有三个特征:

一是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二是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三是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4)追求真善美的理想人格  

为人师表蕴含着真善美,中国现代漫画大师、教育家丰子恺曾经说过:

圆满的人格就像一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

为人师表作为一种教师职业德性的基本内涵,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德内容,最突出的就是体现了教师对真善美理想人格的追求。

  

第一、为人师表蕴含着真  

教师的“真”就是表现为诚实守信、公平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正直诚实表现了一个人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处理个人与社会、事业的关系。

正直诚实不只是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更应看到,教师为人师表,能够以道德楷模置身于学生,影响学生。

教师自己正直诚实的品质还关系新一代能否成为正直有为的接班人。

因此,教师为人处事必须追求真理,尊重科学,公正无私,光明磊落,是非分明,伸张正义,忠实坦诚,正人正己。

教师正直诚实还表现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装腔作势,不弄虚作假,以自己正直诚实的品格来影响学生。

就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  

第二、为人师表蕴含着善  

教师的 “善” 就是把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当作自我职业人生的目的,并为之无私无悔的奉献,善待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充分体现了教师职业善的内涵。

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乐于奉献,甘于清贫,耐住寂寞,不随物欲而横流,不为名利所支配,远离世俗之浮躁,廉洁从教,洁身自好,脚踏实地地勤奋工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师德风范感召学生。

  

第三、为人师表蕴含着美  

教师在职业劳动中除了要具有美的仪容服饰外,还要有美的举止。

教师在教书育人和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到谦虚礼貌,不卑不亢,不能粗野无礼,蛮横放任,这是教师道德对教师行为的起码要求。

教师是学生的教育者,自己的举止不仅要礼貌,而且要端庄,正派,适度,得体,优美,让自己的举止体现出良好的道德文化修养,让美德表现在外部行为上。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让学生体验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