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期末复习题库范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9288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5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期末复习题库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马原期末复习题库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马原期末复习题库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马原期末复习题库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马原期末复习题库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原期末复习题库范文.docx

《马原期末复习题库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期末复习题库范文.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原期末复习题库范文.docx

马原期末复习题库范文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纪之交,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D、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了的体系

B、列宁关于无产阶级国家与革命的学说体系

C、马克思恩格斯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说

D、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5、“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变为自在阶级

6、世界观是(  )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B、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考

C、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D、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7、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8、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9、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0、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B、辩证思维的方法

C、实用主义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11、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

A、只坚持不发展

B、只发展不坚持

C、既坚持又发展

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

1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5、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A、18世纪90年代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16、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成果,创立了(  )

A、空想社会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

D、唯物主义

17、(  )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历史条件。

A、三大工人运动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D、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18、(  )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A、马克思主义

B、科学主义

C、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者形成的新学说

19、不属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代表的是(  )

A、圣西门

B、亚当·斯密

C、傅立叶

D、欧文

20、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C、马克思

D、黑格尔

2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22、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2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24、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十月革命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成立

2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

A、大同思想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2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毛泽东思想

2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个重要理论成果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毛泽东思想

28、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  )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激变论

D、庸俗进化论

29、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

A、逻辑性

B、理论性

C、战斗性

D、实践性

30、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  )

A、掌握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

B、掌握具体的社会科学知识

C、学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

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  )

A、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成为主导趋势

B、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D、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E、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2、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体系。

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有(  )

A、自然科学的具体知识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E、唯物主义

3、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正确的有(  )

A、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B、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D、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E、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的顶端

4、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有(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E、中国哲学

5、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

A、黑格尔

B、马克思

C、费尔巴哈

D、恩格斯

E、列宁

6、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在于(  )

A、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E、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

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B、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C、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E、德国古典哲学

8、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E、唯物主义

9、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E、前苏联“十月革命”

10、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

A、大卫·李嘉图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E、欧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一元论的哲学派别都主张(  )

A、世界统一于物质B、世界统一于精神

C、世界是运动发展的D、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3、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是(  )

A、物质B、运动C、精神D、实践

4、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5、“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B、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

C、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6、马克思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在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上(  )

A、基本一致B、截然相反C、完全一致D、相互统一

7、“人为自然立法”这是(  )的观点

A、宿命论B、主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

8、旧唯物主义关于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是(  )

A、承认意识的能动性B、抹煞意识的能动性

C、夸大意识的能动性D、有时承认、有时抹煞意识的能动性

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说的“客观实在”是指(  )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状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10、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  )

A、是否整体性地看问题

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

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变化

11、比尔·盖茨认为“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商业奇迹。

”从哲学角度看,创意的“裂变效应”体现了()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正确意识具有决定作用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12、“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  )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13、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是(  )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哲学物质范畴可以取代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D、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14、“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是(  )的观点

A、辩证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庸俗唯物论

15、“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的观点表明(  )

A、运动只有相对性B、运动只有绝对性

C、运动是绝对和相对的统—D、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16、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会导致(  )

A、形而上学B、机械唯物论C、唯心主义D、二元论

1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党根据时代的变化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等新的理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这体现了()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B、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C、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8、事物的量表明(  )

A、量与事物是不能分开的B、事物与量是各自独立的

C、量与事物直接同一D、世界上存在纯粹的量

19、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

A、表现为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限性部分质变B、就是单纯的量变

C、就是根本质变D、量变也就是质变,质变也就是量变

20、被古人称为“玉轮”、“桂宫”的月球,随着航天观测的不断深入,确认其组成物质和地球基本相同。

这有力地证明了(  )

A、物质世界是永恒不变的B、不同的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自然界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1、2010年11月12-27日在广州举行了第十六届亚运会,为防止下雨对闭幕式的影响,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的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保证了当天闭幕式的顺利进行,这证明了(  )

①人的主观能动性起决定作用②认识了自然规律就能造福于人类

③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承认条件是复杂可变的观点是(  )的观点

A、形而上学B、唯心主义

C、相对主义D、辩证法

23、坚持“两点论”就是要看到事物(  )

A、只有两方面B、复杂事物的所有方面

C、各方面是均衡的D、是没有界限的

24、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过程是(  )

A、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平衡性和不平衡性的统一

C、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D、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26、矛盾的转化(  )

A、是向任何一个方向的转化B、是受同一性制约的

C、是由坏向好的方面转化D、是由低级向高级方面转化

27、网络用语:

“人生就像牙缸,你可以把它看成杯(悲)具,也可以看成洗(喜)具”,这说明(  )

①体现了对立统一思想②对任何事物的判断都没有标准的

③意识是具有能动作用的④表明人生随着认识的角度而改变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②

28、矛盾的同一性就是绝对的自身等同的观点是(  )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均衡沦的观点D、循环论的观点

29、2010年10月10日,3个“10”相连,寓意十全十美。

而老黄历也把这一日标注为“黄道吉日”。

这种将三“10”与黄道吉日的联系(  )

A、是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的联系B、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C、是事物间的普遍联系D、肯定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30、2010年10月6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二号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顺利进入环月轨道。

这说明(  )

A、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C、人的意识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的特点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达到既定的目标

3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32、唯物辩证法所讲的否定方面是(  )

A、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B、事物中错误的方面

C、代表旧事物的方面D、事物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

33、(  )既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

3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35、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和“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两种说法(  )

A、都是形而上学观点

B、都是辩证法观点

C、前者是相对主义观点,后者是形而上学观点

D、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形而上学观点

36、下列说法是世界观的是(  )

A、闻鸡起舞B、小李早上5点起床

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D、太阳东升西落

37、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38、“花开花落各有时”,但是人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达到“花开花落随人意,春去秋来不相关”,这表明(  )

A、矛盾具有特殊性B、外因对事物变化能起决定作用

C、规律是可以利用和改变的D、人们可以利用客观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9、“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永恒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40、“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其中包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A、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

B、新事物的成长会一帆风顺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取得成功

二、多项选择题

1、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

A、生产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科学实验 D、教育工作E、管理工作

2、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

3、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不同点是(  )

A、自然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而社会规律难以捉摸

B、自然规律只要具备条件就会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

C、自然规律是由客观力量决定的,而社会规律则是由人们的主观动机决定的

D、自然规律存在于自然界,而社会规律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存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

E、自然规律是自发实现的,社会规律要通过人们的有意识活动才能实现

4、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的态度应该是(  )

A、认识其错误的本质B、揭示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

C、全盘抛弃D、批判地吸取其合理的因素E、与其融为一体

5、哲学基本问题包括(  )

A、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

B、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C、世界可知否的问题

D、一元论和二元论的问题E、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问题

6、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其性质属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有(  )

A、自由和必然B、真理和客观规律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D、理论和实际E、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

7、下列情况属于形而上学的是(  )

A、凡事一刀切B、否定一切、肯定一切C、形式主义

D、只见树木、不见森林E、同中见同、异中见异

8、规律的客观性表现为(  )

A、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B、不能创造和消灭C、不能利用

D、不能认识E、违背它要受到惩罚

9、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家把原子理解为(  )

A、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B、是不变的C、没有广延性

D、是不可分割的E、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

10、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这是因为(  )

A、实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B、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

C、实践构成了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D、实践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

E、实践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

11、运动具体表现为(  )

A、物体的位置变动B、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C、生命物质的新陈代谢D、社会形态的更替E、人的思维从一个过程到另一个过程的推进

1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画饼不能充饥

E、意识是人特有的

13、下列哪些命题或论断没有正确地表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

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B、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C、事物的运动与发展是绝对的,因此不存在静止

D、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E、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14、恩格斯说: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E、联系也可以是人为的

15、意识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主要经历了(  )

A、由语言到思维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C、由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到生命物质的刺激感应性

D、由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E、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16、意识的产生是(  )

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绝对精神的外化C、社会的产物

D、大脑的分泌物E、劳动的产物

17、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是指(  )

A、一切形式的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B、社会运动也离不开自己的物质承组者——生产方式

C、没有脱离物质的纯粹的精神运动

D、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E、根本没有概念的运动,讲概念的运动就是唯心主义

18、下面所列属于意识范畴的是(  )

A、规律B、原则C、方案D、人脑E、计划

19、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讲的静止是指(  )

A、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B、绝对不动C、排斥运动

D、事物处于量变状态E、事物在特定参考系中未发生位置变动

20、事物的质和量的关系(  )

A、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B、事物的质和量都是独立存在的

C、质是量的基础D、量制约着质E、没有离开质的量

21、辩证的否定表明(  )

A、新旧事物之间存在着继承性B、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C、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D、否定是连续性的中断

E、否定就是绝对的否定

22、下列说法哪些属于掌握适度原则(  )

A、注意分寸B、把握火候C、物极必反D、老虎屁股摸不得E、适可而止

23、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  )

A、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D、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

E、矛盾的内因与外因之分

24、量变引起质变的基本形式的复杂性表现为(  )

A、事物数量的增减B、连续性的中断

C、突破事物度的变化,或没有突破事物度的变化

D、事物的构成成分的排列组合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

E、对抗与非对抗

25、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26、应该把发展理解为(  )

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B、后来事物代替先前的事物

C、发展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移动D、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

E、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

27、矛盾的普遍性认为(  )

A、矛盾处处都有B、矛盾时时存在C、认识事物就是要认识矛盾

D、矛盾即是事物,即是过程E、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

28、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

29、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关系是(  )

A、共性与个性的关系B、普遍性完全地包含特殊性

C、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D、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E、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0、割裂予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  )

A、强调同一,否认斗争B、片面强调斗争性,主张“斗争哲学”

C、否认联系D、只注意联合,一团和气E、调和矛盾

31、矛盾斗争性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表现为(  )

A、对抗B、人民内部不同观点的争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